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诗报道 >>

诗意青海:重返与超越

——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活动纪实


作者: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08-28 09:47:53  点击:


                         诗意青海:重返与超越
  
                       ——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活动纪实
  
                         文/摄影 周占林
  
  “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主题:“人与自然,和谐世界”。以诗歌艺术的形式,充分表现高原人热情乐观的生活态度,传播中华民族的丰富文化,展示世界多元文化的风采和诗歌的魅力,讴歌人与自然、人与人和谐共存的时代精神。
  “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由青海省人民政府、中国诗歌学会主办,青海省文化厅、青海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青海省广播电视局、青海省新闻出版局、青海省文联承办,青海西部矿业有限责任公司、北京中坤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长城艺术文化中心协办。
  
                        寻梦青海 拥抱高原
  
  多年来形成的对于高原的渴望与恐惧,在西行列车的隆隆声中一点点儿增加着、骚动着,高山、流水、独具西域风采的建筑――所有窗外的景色,也如梦似幻地闪烁、跳跃于眼中心中。当我走出西宁火车站,远远便看到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接站牌,一种久违了的亲情刹时布满全身。2007年8月6日,这个令我铭刻终生的时刻,高原的阳光一如爱人的目光注视着我,寥廓的蓝天、纯净缥缈的白云更像画中一样。同乘此趟列车抵达的还有石英老师和郁葱兄,就在三个人的简单问候之间,我们便被接到了青海宾馆。走进大厅,在会议来宾报到处是忙碌的工作人员和风尘仆仆的与会诗人。想不到,吉狄马加副省长也在场。

  近距离地接触青海,对青海的认知便进了一步;来到青藏高原,才知道了什么叫真正的蓝天白云。
  夜幕降临,这些寻梦青海的诗人更是不顾旅途劳顿,纷纷约仨俩好友,一同融进西宁别样的夜色里,或散步,或垂聆,或小酌。夜半时分,大家又带着青稞酒的徽醺返回宾馆,拥抱着高原酣沉入眠。
  
                         青海,在开幕式上绽放
  
  8月7日晨,青海宾馆的大厅早早便涌动着浓郁醉人的诗意和友情。也许难以想像,全世界优秀的诗人汇集于此,会是何等壮观的场面。这种场景,比好莱坞的电影节有过之而无不及。穿行于熙攘的人潮中,感受着不同肤色、人种、语言的诗人们和谐交融的浪漫和温馨,以及目光与目光、心与心之间所盛开的纯净芬芳的花朵。
  紧临青海宾馆的青海省会议中心,悬挂着“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建设富裕文明和谐新青海”的巨大横幅,而拱形彩虹门成了诗人们留影的最佳背景。
  8点30分,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在青海省会议中心隆重开幕。出席开幕式的有青海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强卫,青海省委副书记、省长宋秀岩,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青海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曲青山,青海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沈何等有关领导,原青海省人大副主任、藏族诗人格桑多杰,来自世界各地的二百余位诗人和青海的本土诗人及诸多媒体记者。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主任、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中国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吉狄马加主持开幕式。
  宋秀岩省长的致辞迎来了诗人们阵阵掌声。宋秀岩阐述了青海卓越的自然和文化背景,强调了本届诗歌节的意义、作用、所承载的特殊文化元素,也必将与世界不同国度的诗歌节交相辉映,为世界文化的多样性注入活力,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沟通开辟渠道,为不同种族和文化背景相异的人们提供心灵交流的平台。诞生于世界屋脊的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必将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事件载入中国当代诗歌史和世界文化交流与发展的史册。
  金炳华在致辞中充分肯定了青海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事业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肯定了举办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他指出,坚持深入生活,以优美的艺术形式,反映时代精神,引领健康风尚,展现诗歌艺术的清新之风,是当代诗人承担的社会责任。他希望诗人们在饱览美丽青海的无边景色的同时,创作出更多优秀的诗篇,共同繁荣当代诗歌创作,为科学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作出新的贡献。
  随着强卫、宋秀岩、金炳华以及有关领导、来宾为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开幕剪彩,诗歌节便正式拉开了帷幕。
  上午的高峰论坛由吉狄马加主持,下午的高峰论坛则由中国诗歌学会秘书长张同吾主持。虽然诗人们来自世界各地,但语言在这里已不成为障碍。大家围绕《二十一世纪诗歌的责任与使命》展开了精彩演讲。邓友梅、玛莱克、屠岸、艾罕迈德·阿布杜尔、维尔玛、何赛·马努艾尔·布里塞尼奥等来自英国、法国、波兰、意大利、韩国、墨西哥、西班牙、马其顿等34个国家和中国内地及港澳台地区的200多名诗人参加了这次高峰论坛。大家在发言中充满了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理解。下午会议歇息之间,来自世界各地的诗人纷纷在台前留影,而会场外的咖啡茶座,三五成群的诗人们也在进行着论坛之外的争论和交流。
  青海,就这样在诗人们心中一点点高大、真实起来。
  晚上,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组委会举行了盛大的欢迎酒会。吉狄马加致辞说,八月的青海,是一个热情却没有酷暑的季节;青海湖畔的高原,是一片辽阔却并不寂寞的土地,因为青海的人们和自然万物,十分高兴地迎来了世界各国和中国大陆、港澳台以及旅居海外的著名诗人、学者和贵宾。我代表青海省人民政府和本届诗歌节组委会,代表青海各族人民,向大家致以最真诚的欢迎和最美好的祝福!今天,我们相约在高原古城——夏都西宁,是为诗而聚在一起,是为高原赞颂而走上高原。青藏高原是地球上距离星空、距离银河的光芒最近的地方,我想,这也许是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最绝妙的象征意义!我祝愿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成为与国内外朋友加深友谊,增进交流和纽带的桥梁。
  酒会上多姿多彩、独具民族特色的表演让人们更加陶醉。席间酒的互敬更是让酒会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潮。
  尽管酒会已让诗人们有了醉意,但美丽的西宁在浓浓的诗意中,更给人以无穷的遐想。
  
                      走近太阳,走进诗
  
  来到青海,最令诗人们神往的当然是:在离太阳和诗最近的地方放声歌唱。
  8月8日对于青海湖诗歌节来说是重要的,它同时也是中国乃至世界人民无法忘记的日子——距离2008奥运会开幕仅剩一年时间了。在这个举国欢庆的日子里,二百余位诗人和采风团离开西宁前往贵德与互助采风。对高原之高虽然惧怕,但骨子里却有一种渴望,想真实体验一番。一上车就听到陪同的大学生志愿者小冯介绍,我们首先要路过一座海拔近四千米的拉脊山。于是,心便开始随着车行而激荡不安。
  八月的青海是花的世界,八月的高原是诗歌的天堂。车窗外,满山遍野的油菜花与成群的牛羊组成一组和谐的乐章;车窗内,诗人们的谈兴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增加。随车服务的小张告诉大家马上就要进入拉脊山的最高处时,车内顿时静了下来。大家的目光注视着退缩到车后的白云和一团团迎面而来的薄雾。“有没有哪位老师感觉到不适?”小冯的问候在车厢里打了个来回,得到的回应是“没有。”随着车队翻过拉脊山口,下山的风景仍然是一幅美丽的油画,牦牛、羊群、草原、油菜花把这个世界点缀得绚丽无比。
  当车队行驶到山底时,司机便为过热的车轮浇水降温。而此时的7号车却因为故障还停留在山脊的那边。此刻,诗人们纷纷拿出相机,拼命地把美丽的山水装进自己的记忆卡中。
  6号车的诗人被分散到其他车上,返回接7号车的诗人。沿着美丽的黄河来到贵德,路经黄河大桥,大家纷纷嚷着下车照相,来迎接的贵德朋友怕耽误时间,便一遍遍给大家解释,中午我们就餐的地方就在黄河边上。
  来到素有“青海小江南”之称的贵德县城,诗人们首先参观的是玉皇阁。
  玉皇阁古建筑群位于贵德县城北大街北端,始建于明万历年间,建筑群为品字形排列,由文庙、关岳庙、万寿观(玉皇阁)组成。诗人们甫一下车,便被热情的藏族青年男女所簇拥,献哈达、敬美酒,把厚重的贵德情谊献给诗人,也期望着诗人们为贵德谱出优美的诗篇。
  玉皇阁不愧为名震一方的古建筑杰作,由砖包土筑台基上建三层歇山顶楼阁而成。虽然此处海拔不高,但快速的跑动仍让我有种喘不过气的感觉。沿阶梯直达阁顶,举起手中的相机,看楼下的人们正在欣赏玉皇阁的砖雕花草图案。诗人们被整个建筑的华美、富丽和巍峨深深打动。
  大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玉皇阁,来到了黄河奇石苑。这里不仅有千奇百怪的黄河奇石,还有百年参天古树。在此,大家品尝了黄河水滋润的香梨和栗子,那入口即化的感觉真是妙不可言。当然,在品尝美味的同时,诗人们也不忘在留言本上留下美丽的诗句和自己的签名。
  在参观途中,惊奇地发现了园中还有“诗苑”的天地,看来,诗人们来此便是回家了。
  来到了贵德县藏族风情园时,藏族群众早早就身着民族盛装、手持哈达、捧青稞酒在门口迎接。诗人们举起自己的相机,镜头对准了那些长袖飘飘的藏族同胞。在小小的风情园中,大家观看了他们的转经,感受他们对未来幸福生活的祈盼。藏族“则柔”唱出了藏族人民迎接远方来客的诚挚心意,让诗人们领略了他们民族舞蹈的魅力。而一双漂亮的藏族小妹妹更是吸引了诗人的眼球,大家纷纷和她们合影留念。
  参观贵德的美景之后,诗人们更急切地想到藏族朋友家中看看,了解一下异于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习俗。走过一条长长的土巷,大家来到一户门前。主人家上至九十岁老人下至年轻后生都站在门前向来宾敬献哈达和美酒,表达他们诚挚的欢迎。在这里,诗人们有了回家的感觉,品小吃,喝奶茶,充分享受主人的一番美意。而中午饭的黄河岸边,虽然天不作美下起淅淅沥沥的小雨,却也无法阻挡文人骚客们的激情。大家在岸边摆出各种POSE,似乎要把黄河、远山、白云一块带走。
  下午,在领队的敦促下,诗人们恋恋不舍地告别了美丽的贵德,顺原路返回,赶往下一个采风地——互助县西部土族民俗文化村。途经拉脊山顶,本想拍下标记有海拔高度的路牌,无奈雨大云多,透过车窗,只拍下一张模糊的照片。也许,正是这种朦胧,让我更加坚定了之后再赴西藏的决心。
  车上,大学生志愿者小冯向我们介绍,互助县位于青海省东北方向,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结合部,是中国惟一的土族自治县。高海拔培育了这里奇特的自然景观,人类生存极限的环境又蕴育了土族的特色文化。而土族民俗文化村,则将土族独有的民俗文化囊括其中。介绍完之后,她自己羞涩地笑了一下,不好意思地说:“我也是头一次到互助。”在诗人们善意的笑声中,小冯的脸一下子羞红了。
  到达互助土族民俗文化村,诗人们又一次感动于主人们的热情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洁白的哈达、浓香的青稞酒,让整个欢乐的人群沸腾了。老外诗人们只恨自己的相机太傻,拍照速度太慢,恨不能把所有的镜头都收藏进自己的储存卡中。
  走进文化村,大家的眼睛更觉得不够用了。反映土族原始生存状态的土族故土园、原汁原味的古老水磨坊、一进三院的仿明代土司府邸和四季如春的彩虹宫,处处留下了诗人们的感叹。而此时最忙碌的还不是采风的诗人,媒体的记者朋友们更是在喧闹的人群中见缝插针,出现一个采访对象马上就有一群记者围上去,都想抓住这稍纵即逝的采访机会。
  接着,文化村又向诗人们献上了一道民俗文化大餐:象征土族人民勇敢、智慧的土族轮子秋,还有安召舞表演、“花儿”海洋、婚嫁习俗表演等,无不让诗人们着迷。晚上的篝火晚会更让诗人迷醉其间,他们随着土族姑娘小伙儿的舞姿翩翩起舞,在篝火的噼啪做响中,让心灵在这彩虹的故乡随风舞动。
  希腊诗人贝特罗斯·马斯特里斯激动地说:“青海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人们的热情让我们非常感动;这里的山川河流深深吸引了我们,真是太美了!”
  晚上9点多,诗人们告别了热情好客的土族同胞,踏上返回西宁的路途。
  尽管回到宾馆已经很晚,但白天给大家留下的深刻记忆却无法让自己入睡。于是,又和祁人、张玉太、陆健、高旭旺来到西宁的小夜市,地道的烧烤、整瓶啤酒的对吹,让大家的心越来越近。
  
                    圣湖,见证诗的宣言
  
  8月9日上午,汽车沿江而行,过日月山,青藏高原终于在诗人们眼中徐徐铺展,她风光旖旎、花香四溢。远望,是雄奇壮美的巍巍昆仑;近处,是绿草如茵的金银滩草原,而阳光下的油菜花激射出夺目的金黄。“诗意青海 人与自然”交响音乐会,吸引了来自五湖四海的诗人和游客。在《节日序曲》、《花儿组曲》、《在那遥远的地方》、《长江之歌》等一批中外名曲的演奏声中,中国首个诗歌宣言在美丽的青海湖畔诞生。舒展流畅、欢乐奔放的音乐在蓝天碧水间回荡,碧波荡漾的青海湖一时间成了诗歌与音乐的天堂。
  交响音乐演出结束后,青海湖诗歌宣言签名活动正式启动,吉狄马加主持了宣言签名仪式并宣读了《青海湖诗歌宣言》。诗人们面对青海湖做出了庄严的承诺:以诗的名义,把敬畏还给自然,把自由还给生命,把尊严还给文明,把爱与美还给世界,让诗歌重返人类生活!
  在吉狄马加的带领下,来自中外的二百余位诗人在《青海湖诗歌宣言》上庄严地签下了自己名字,他们是玛莱克(MarekWawrzkiewicz波兰)、艾罕迈德·阿布杜尔(AhmedAbdulMuetiHegazy埃及)、维尔玛(VilmaCostantini意大利)、何赛·马努艾尔·布里塞尼奥(Pro.J.M.BricenoGuerrero委内瑞拉)、杨·齐米斯基(JanCimicky捷克)、安德列·安德列耶夫(AndreiAndreyev保加利亚)、特拉杨·彼得洛夫(BrankoCvetkoski马其顿)、莫马·迪米奇(MomaDimic塞尔维亚)、德拉根·德拉格耶洛维奇(DraganDragojlovic塞尔维亚)、胡佩芳(IrenaSlawinska波兰)、赛义德·顾德伊普拉辛(Ei-SayedGoudaIbrahim埃及)、马里安·高利克(MarianGalik斯洛伐克)、艾伦(AlanRiach英国)、芭塔丽娅(EkateriniVlachopanagiotouBatalia希腊)、门都又(GombojavynMEND-OOYO蒙古)、许世旭(HuhSewook韩国)、洪延善(HongtingShen韩国)、城户朱理(ChengHuzhuli日本)、和合亮一(HeHeliangyi日本)、伊丽莎白(ElisabethReichart奥地利)、丽玛(RimmaKazakova俄罗斯)、蒙哈尔特(StefanMonhardt德国)、乌拉苏·卡莱西尔(UrsulaKrechel德国)、德里(HenriDeluy法国)、吉罗东(LilianeGiraudon法国)、杰奥杰·沃尔多雷斯库(POPSILAGHIGHEORGHE罗马尼亚)、亨利克·希维尔斯基(HenrykSiewierski巴西)、豪尔赫·弗尔南德斯·格拉纳多斯(JorgeEulalioFernandezGranados墨西哥)、贝仑·阿尔图涅多·纪廉(BelenArtunedoGuillen西班牙)、卡米拉·哈马斯特罗姆(CamillaHammarstrom瑞典)、德斯蒙德·伊根(DesmondEgan爱尔兰)、来瑞·奎因(LarryQuinn爱尔兰)、艾里克斯·史可容(AlexSkovron澳大利亚)、尼扎莫夫(FakhriddinNizamov乌兹别克)、罗伯特·奥埃斯特(RobertoOest阿根廷)、莫尼卡·陈(MonicaChing墨西哥)、易索尔达·瑟里内·多萨曼特斯(IsoldaSereneDosamantes墨西哥)、冯铁(Dr.RaoulDavidfindeisen德国)、司华之(LeonardSchwartz)贝特罗斯·马斯特里斯(PetrosMastoris希腊)以及墨西哥驻华大使馆埃德加多·贝尔梅霍(EdgardoBermejo)、以色列驻华大使馆爱伟山(AeishayL.Gohdiener)、委内瑞拉驻华大使馆维尔弗莱多·加利萨雷斯(WitfredoCamrdes),邓友梅、屠岸、黎青(香港)、郑愁予(台湾)、吉狄马加、刘宪平、陈喜儒、吴欣蔚、屠岸、雷抒雁、叶延滨、韩作荣、石英、王久辛、曾凡华、芒克、高瑛、任洪渊、谢冕、孙玉石、吴思敬、赵振江、叶廷芳、谭五昌、树才、张桃洲、王光明、查干、北塔、张同吾、李小雨、寇宗鄂、朱先树、祁人、莫非、陆健、李小雨、赵白生、潇潇、张环、顾盼(车前子)、特"赛因巴雅尔、师东兵、白桦、傅天琳、蒋登科、吕进、马新朝、王怀让、高旭旺、耿占春、蓝蓝、刘向东、郁葱、刘福君、高平、高凯、林染、娜夜、古马、阳扬、李琦、潘洗尘、关丽娟(关雎)、冯晏、曲有源、南永前、黄金雨、李松涛、李秀珊、萨仁图娅、杨克、郭玉山、罗春柏、胡的清、卢卫平、丘树宏、徐敬亚、王小妮、李鸿然、老乡、杨牧、张新泉、梁平、鄢家发、杨远宏、李发模、章亚昕、杨宗泽、燎原、桑恒昌、潞潞、李玉臻、张承信、姚江平、时培华(风马)、白渔、董生龙、格桑多杰、班果、王明韵、梁小斌、谢克强、田禾、赵恺、黄东成、骆寒超、柯平、龙彼德、梁锦、杨晓民、尹英希、梅卓、王妍丁、桂兴华、晓雪、纪宇、倮伍拉且、张玉太、洪烛、郁东、陈仲仪、舒婷、高兴、雷金钟、屏子、王晓、周占林、韦艺和、陈东东、潘维、庞培、韩振乾、贺中、于连胜、徐燕、林雪、靳晓静、王授青、向明、绿蒂、王吉隆、简政珍、何金兰(尹玲)、廖书兰、姚风、犁青、文晓村、瓦兰、小鹿林子、非马、王性初、潘郁琦、谢青、雪迪、杨小滨、李笠、雪阳、李冰冰等。签下一个名字,便是一份不变的诺言。在所签的名字前,诗人们纷纷举起相机,记录下自己庄严的承诺。
  吸引外国诗人的还有那些着民族服装的藏族少女,他们高兴地和她们留影、交谈。
  饭后,诗人们顾不得青藏高原太阳的厉害,在湖边饱览湖光山色,同时大家付出的代价是鼻子变得黑红,而我的耳朵首先败下阵来,便戏谑道:本来就黑,脱层皮也许会变得白些!
  
                         朝觐塔尔寺
  
  下午,我们挥手告别青海湖,和日月山打个招呼,车队便向塔尔寺进发。但由于几个诗人对青海湖的留恋,使我们乘坐的5号车成了整个车队的后卫。
  塔尔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创始人宗喀巴大师的诞生地,也是格鲁派(黄教)的发祥地,为格鲁派六大著名寺院(即西藏噶丹寺、哲蚌寺、色拉寺、扎什伦布寺、青海塔尔寺、甘肃拉卜楞寺)之一。蒙、藏、土等少数民族,视塔尔寺为圣地,都以来此朝觐为荣。
  下车伊始,艳阳高照。诗人们分别从几个方向进入塔尔寺。在当地导游带领下,大家先后参观了经堂、亭台、佛塔、楼阁等。也终于近距离看到了那些虔诚的朝觐者,和我们终其一生朝拜诗歌一样,他们亦始终如一、五体投地匍匐在朝圣的路上。
  也许是大家的虔诚感动了天,刚刚阳光普照的寺院顷刻间被雨水包裹。没有带伞,大家便任雨水淋湿自己的衣服,醉心于塔尔寺那雄伟的建筑群中。我返车拿了伞便折回雨中,寻找诗人们雨中的靓影,打开相机记录下这千载难逢的时刻,也为历史留下些珍贵的资料。
  当我们离开塔尔寺时,一道美丽的彩虹突然悬挂天际,诗人的惊叹和欢笑飞过车窗,飞向莲花山的上空。
  
                         雨中的“青海湖之夜”
  
  夜晚的东湖上矗立着一条船,鲜花的船身和洁白的船帆在湖水中成美丽的倒影。湖前的广场上彩旗飘舞,洋溢着节日般的气氛。这是8月9日晚,“青海湖之夜”诗歌朗诵会将要在这里隆重举行。经过了一天奔波的中外诗人依然精神奕奕地簇拥于此,和广大市民一起共享这场别开生面的诗歌晚宴。
  伴随着五彩缤纷的礼花和袅袅的琴音,主持人王乐的诗朗诵《和平》,徐徐拉开了“青海湖之夜”诗歌朗诵会的帷幕。之后,奥地利诗人伊丽莎白、日本诗人和合亮一等多位外国诗人饱含深情地用母语为大家献上自己的诗作。在如音乐般的诗歌朗诵中,真正体现了诗人无国界,所有的语言都可以融入大家心海深处,引发强烈的共鸣。“青海湖边日月山,诗人幸会喜空前。天人合一大同世,诗意齐聚在乐园。”这是老诗人屠岸在参加诗歌节宣言签名活动时有感而就的七言绝句《青海湖》,他的朗诵把晚会推向一个新的高潮。著名的德语文学专家叶廷芳先生虽年逾古稀,仍宝刀不老,在白天离开青海湖的路上,他便向我们高歌数曲,而今,他又满含对青海人民的深情演唱了一首《克拉玛依之歌》,歌声令全场观众激情澎湃,如潮的掌声在雨中响彻东湖上空。
  高原的天气真是多变,雨开始由小变大,因为没有雨伞,一部分听众便离开了会场。而坐在我身边的诗人王久辛对我说:瞧,这才是我们正宗的军人坐姿。抬眼望去,著名军旅诗人曾凡华正襟端坐,目光直视,任雨水在脸上自由流溢,让我不得不从心底升起一种敬意。而当小张送了一把雨伞时,雁西顾不得大家,举起雨伞走向舞台,为在舞台配乐的钢琴师和小提琴手遮挡风雨。这才是诗人的真性情,为此赢得大家的一片赞许。
  尽管夜已深了,祁人、王明韵、雁西、姚江平我们几个受青海诗人章治萍与翼人之邀,相聚于西宁的夜晚,把酒言欢直至凌晨方散。
  
                    亲近青海历史文化
  
  8月10日,是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最后一天,也是中外诗人更近距离了解青海的一天。上午,诗人们驱车来到了位于青海省乐都县高庙镇柳湾村,参观柳湾彩陶博物馆。
  走进柳湾彩陶博物馆大厅,硕大的柳湾墓地模盘便吸引住了大家的眼球。柳湾墓地是我国黄河流域迄今已知的规模最大且保存完好的一处原始氏族社会公共墓地。出土的彩陶因此成为青海省新石器时代文化的重要标志。
  一楼的展厅展示的是保持原貌的墓地。大部分的墓葬为竖穴土坑墓,平面呈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其次为带有墓道的土洞墓,平面呈“凸”字形。这种墓葬是我国迄今已知的最早的土洞墓。诗人们观看了墓内保存完好的人骨和陶罐,进一步认识到青海地区远古的历史文化与彩陶工艺,是我国古文化史上的一颗璀灿明珠。参观彩陶陈列后,一楼楼梯角的彩陶仿制品便成了大家抢购的对象。在带队的催促下,大家带着对历史的回忆和仿制彩陶,恋恋不舍地离开了“彩陶的故乡”。
  车行至青海生物科技产业园区,远远便看到了气势宏伟、内涵深邃的中国藏医药文化博物馆,空旷的广场让高大的博物馆更加壮观。悬挂于大厅内的巨大唐卡画面精美绝伦、工艺纤毫毕现,令走近它的诗人们流连忘返。
  走进曼唐展厅,如同走进了一座画室。一部藏医历史上最伟大的经典著作《四部医典》,在17世纪中叶,由五世达赖的摄政王第司·桑杰嘉措主持召集全藏区的著名画师,以《蓝琉璃》的内容为依据,绘制了80幅系列挂图。这些挂图既是精美的艺术品,也是藏医药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人们眼中,这更是世界上一道罕见的奇观。
  古籍文献展厅、标本展厅、器械展厅给远道而来的诗人们上了重要的一课,那些数不清的植物标本、矿物标本、药用动物标本和部分图片资料,让大家对藏医药有了更真切地感受。在诗人们心中,它们不仅仅是标本,还是藏族人民精心制作的艺术品。大家对青海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走进彩绘大观展厅,呈现在大家面前的是由710幅唐卡组成的藏族文化艺术大观,这也是藏民族历史发展的百科全书。《中国藏族文化艺术彩绘大观》是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由青、藏、甘、川、滇五省区400多位藏、土、蒙、汉族学者、专家、顶级画师,用藏族传统艺术绘画技法绘制,从策划到完成历经27年。《彩绘大观》全长618米,宽2.5米,以藏族历史和藏传佛教各教派源流为主线,表现了藏族人民对宇宙和地球的形成、人类的产生和社会变化、以及对未来世界的认识。画面绚丽多彩,富丽堂皇,气势恢弘,令人叹为观止。来到这里,便是步入藏族文化殿堂的又一扇大门,诗人们再一次受到藏文化艺术的熏陶。
  离开藏医药文化博物馆时,记者们再次围拢上来,他们或采访,或拿着本届诗歌节诗人作品集《通向世界的门扉》,请诗人们在自己的作品旁签名。
  
                        诗人圆桌会
  
  下午,诗歌节安排部分诗人参加了青海省博物馆举行的诗人圆桌会。吉狄马加、格桑多杰、樊光明、张同吾、刘宪平、董生龙及国内外诗人三十余人同青海省诗人和文学爱好者进行了零距离交流。诗歌圆桌会由樊光明、张同吾、刘宪平、董生龙主持。会上,不同国家的诗人分别用不同的语言朗诵了自己的作品,诗人洪烛也被吉狄马加点名上台用汉语朗诵国外诗人的作品。阿拉伯世界著名诗人艾哈迈德·希贾齐和赛义德·顾德和青海省著名诗人班果同台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诗歌交流,他们用阿拉伯语、汉语分别朗诵了艾哈迈德·希贾齐的诗歌《从流放地归来》和《东西》。而英国诗人艾伦·芮锷克即兴用苏格兰语向大家问好,引起在场人员随声呼应,会场气氛愈加热烈。随后在他用爱尔兰语、英语分别朗诵了其诗作后,又动情地说:“这次来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我的大脑中储存了很多的意象,因此我要感谢这次活动的举办者。这次青海之行一方面使我感到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延续,另一方面又让我觉得青海生机勃勃的气象。”澳大利亚诗人艾里克斯·史可容、爱尔兰诗人来瑞·奎因、台湾诗人向明、中国大陆诗人吉狄马加、舒婷、桑恒昌及本土诗人均登台朗诵了自己的作品。在一个多小时轻松愉快的交流互动中,大家论诗歌、谈人生、谈自然,更袒露他们对青海这片圣土的深刻印象。在会议期间,国外的诗人不但用相机认真记录了台上的一切,并且坐在台旁焦急地等待着自己上台的机会。他们的表现给诗人圆桌会带来一片笑声,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在此时此刻完全消失。会议结束时,国外诗人纷纷走到台前,争相与吉狄马加留下这历史的珍贵一刻。
  
                    诗歌音乐晚会:是抵达也是出发

  8月10日,作为“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闭幕式的“诗意青海,和谐世界”大型诗歌音乐演唱会在青海电视台演播大厅隆重举行。
  演播大厅的前厅内,东道主早就预备了鲜纸和留言薄。国外的诗人争相在上面留下自己对青海的感悟与诗句。而面对第二天的分别,诗人们也纷纷站在大厅里相互问候与互道珍重。
  进入演播大厅,明朗大气、极富创意的舞台设计给诗人们以强烈的震撼。晚上八时整,在欢快奔放的序曲《开场歌舞》声中,直播晚会正式开始。
  晚会由中央电视台、青海电视台共同策划、组织,分为“蓝色的河流”、“银色的月光”、“金色的田野”、“七彩的太阳”四个板块。韦嘉《在那遥远的地方》悠扬的歌声,令人们的思绪漫步于草原美丽安详的夜色里;著名艺术家温玉娟、殷之光朗诵吉狄马加的诗歌《献给这个世界的河流》时那激昂的旋律、深沉澎湃的感情引人进入一种忘我的境界。随着优美的配乐声和一段段独具民族特色的的舞蹈,艺术家们先后朗诵了《爱侣》、《别了》、《献给这个世界的河流》、《疯狂的石榴树》、《金黄的稻束》、《访贝多芬故居波恩》、《不朽的秋》、《我已失去了一切》、《宁静》、《赋别》、《给太阳》等中外著名诗人的优秀作品。精彩的文艺节目、变幻多姿的舞台效果,使场上不时发出由衷的叫好声。藏族民间艺人的《说唱格萨尔王传》更是让人们进入一种神秘的状态,欢呼阵阵,掌声雷动。
  诗歌音乐演唱会在欢快宏大的《欢乐颂》中结束。
  首届青海湖诗歌节落下了帷幕,而来自于中外的诗人们却刚刚踏进青海的大门。在离太阳和诗歌最近的地方,大和谐的意境在这里被演绎得淋漓尽致。诗人们感受到了青海的博大和高原人民的纯朴,而这一切,将会“盛景心中留,笔下落诗章”。
  青海湖,你已经见证了诗歌深情的重返,你也必将看到,她庄严的出发。
  出发,也是为了抵达。
  当晚子夜,谭五昌、郭建强、潇潇、梁小斌、洪烛、郁东、曾凡华、杨远宏、燎原、北塔、雪阳、张耳、胡永刚、衣郎、曹谁、西原等在《西海都市报》社会议室相聚,就诗歌写作的地域性、当代诗歌的流派与诗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进行热烈的研讨。
  
                      会后花絮:我们的队伍向前进
  
  许是离西藏近了,我们再也难以摆脱那片神秘土地的诱惑。
  历经种种曲折,大家争取到了进藏的机会。遗憾的是李秀珊、王妍丁、徐燕却因身体的原因离开了西宁。11日,由王明韵任团长、北塔任秘书长并财务总监,关雎、姚江平、临工、周占林、赵瑞芳、孙国清和赵倩等组成的临时采风团成立了,一行人沿着美丽的青藏铁路,翻越昆仑山,过可可西里无人区,看藏羚羊悠闲地行走,穿越唐古拉山口,于8月12日晚抵达拉萨。下车伊始,著名台湾诗人郑愁予先生却无法和接站的朋友联系上,于是,他便成了我们采风团的名誉团长。由于诗友贺中的安排,我们一行顺利地住进了布达拉宫旁边的岗嘎宾馆。
  8月13日,采风团的第一个目的地是海拔4718米的世界上最高的咸水湖纳木措。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大家的心情也逐渐紧张起来。因为,对于高原反应大家心里都没有底,怕自己身体出现异常影响大家的行程。由于前段时间出现过旅游车翻车事故,路上的限速检查特别严格。车开得慢,正合大家心意,窗户的美景不时地勾引大家停下车来,一通乱拍。远处的雪山白云和近处的湿地牛群,足以让大家暂时忘记海拔的高度和身体的不适。由于时间关系,我们翻越5190米的那根拉后并没有停车而是继续向纳木措进发。此时大家状态良好,并未出现高原反应。我因来藏之前已患了感冒,便被大家戏谑为打破了进藏不能感冒的神话。而来藏之前曾三番五次到医院检查身体的姚江平表现得比任何人都好,什么心脏不好等等的担心纯属多余。当美丽的纳木措呈现在眼前的时候,面对白雪皑皑的念青唐古拉和水天一色的圣湖,我却无法让自己激动起来。老态龙钟的感觉似乎提前到来,我只能蹒跚而行。此时,真正体验到了别处无法体验的“漫步”。
  圣湖美丽如斯,终究无法挽留我们离去的步伐。王明韵、关雎、张倩和我都出现了不同的高原反应。可男人就是男人,看着两位女士吸氧的姿势,和湖光山色构成了另类风景。返途经过海拔5190的那根拉,尽管山上的风吹得人难以站立,但面对来西藏后登上的第一座高峰,大家还是纷纷下车留念。远处的经幡在风中猎猎作响,天空是纯净的,诗人们的意识也更纯净了,因为高原反应让他们无暇顾及多余的事情。尽管脸色有些苍白,王明韵还是努力在风中站起来,让相机为他留下这个难忘的时刻。
  车沿盘山公路下行。近山下时,大家想起临行前朋友的一再叮嘱,便让司机停车给轮胎来个冷水浴。名誉团长郑愁予老先生看到那块“请自觉冷却刹车”的牌子,高兴地站在他们中间,让我把这个有意义的画面拍下来。从五千多米的山峰下来,四千多米的海拔似乎让大家感到了踏实,人群再次活跃起来。路过一片湿地,看远处的雪山闪现着金色的光芒,大家便又停车奔走,寻找自己理想的镜头。
  回到拉萨后,出现了一次小小的争执,也是此次西藏采风的惟一一次。原定第二天的日喀则一日游,由于今天几个人出现不同程度的高原反应而提出了异义。好在有王明韵从商店里买来的两瓶高度拉萨王,大家的意见便在酒酣之际又统一起来。此乃大家口中打破的第二个神话,此后更一发不可收,在拉萨的四天中,每天都要为西藏的酒业税收做些贡献。
  第二天来到位于位萨西郊5公里更丕乌孜山下的哲蚌寺时,游客还少。清静的寺院和山下的拉萨成为大家镜头捕捉的对象。哲蚌寺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是格鲁派最大的寺院。游完全寺大家用了整整一个上午的时间,令人感触最深的是藏族同胞的热情和虔诚。而在下午的大昭寺游览中,正逢各地众僧及信徒云集,在讲经堂听经。金碧辉煌是大昭寺留给我们的突出印象。
  于8月15日上午,在好友贺中的安排下,我们一行十人顺利地走进了耸立在西藏拉萨市红山之上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
  要登上海拔3700多米布达拉宫,对我们来说也并不简单。这座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宫堡式建筑群,依山垒砌,群楼重迭,殿宇嵯峨,气势雄伟,大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随着一层层台阶在脚下的慢慢下移,大家深切体会到了什么是爬坡,而巍峨辉煌的布达拉宫,却在诗人们心中愈加恢弘、神秘和庄严。此刻,没有谁能够怀疑我们的虔诚。大家一边走一边感叹这里主人的伟大,坚信他不但是一派宗教领袖,还绝对是罕见的建筑大师。
  晚上,西藏的诗友陈雪涛在拉萨名店乡膳轩的私房菜馆为采风团接风,让大家在西藏品尝了正宗的川菜。
  在离开拉萨去机场的路上,王明韵、关雎和我重游西藏的一番话竟然让出租司机感叹不已,他说自己开出租七年了,送别游客无数,今天却是第一次遇见要“再来”的。其实,他又怎能理解,这片圣土在诗人们心中的重量!那纯净的蓝天、洁白的雪山、奔腾的江水,质朴的同胞,神秘的宗教……无不吸引、感动着我们,这里,正是我们诗的起点和终点。
  
  再见,美丽的圣湖。再见,神秘的青藏高原。
  带着诗歌,我们重新出发。我们一定再回来。
  
                                2007年8月24、25于京北山野居
  
9 7 3 1 2 3 4 8 :

上一篇:首届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剪彩仪式

 下一篇:濮存昕辽宁诗歌朗诵会 面对众星压力变动力
  相关链接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