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浦江,中韩诗歌朗朗———聚焦中韩文学论坛


作者:中国上海网  来源:中国上海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7-12-18 10:33:53  点击:


  中国卷“韩流”,韩国吹“汉风”。在中国,《大长今》、《蓝色生死恋》让不少中国观众《看了又看》;在韩国,每天新出版10本以上关于中国的书籍,《孟子》成为韩国许多大学的必修课。
  继今年10月欢聚汉江之后,中韩作家12月17日晚又欢聚浦江,在游船上举办中韩诗歌朗诵会。这场别开生面的朗诵会,为规模空前的“中韩文学论坛———从汉江到长江,从长江到汉江”画上了完满的句号。
  “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交流年”,身为此次韩国作家代表团团长的高银说,“相聚很有必要!”
  从12日至17日,从北京至上海。不知灯火美丽的浦江,昨夜是否也沾染了些许诗情……
  “今晚,为梦想在一起”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如此豪情之诵,却是出自一名韩国诗人之口。
  昨夜,黄浦江游轮上,头戴黑色礼帽的74岁诗人高银先生诗兴颇浓。他原本准备朗诵自创诗歌《那朵花》、《无题》,却临时改变主意,以韩语豪气满怀地朗诵了李白的《将进酒》,接着,又歌唱般吟咏了一首韩国古代女诗人黄真伊的短诗:“青山里,碧溪水……”咏毕,他还郑重地用中文写下“以海”两字,说是特意为王安忆老师取的笔名,寓意“从上海步入世界”。
  中韩文化的交流融汇,在这场中韩文学论坛的闭幕活动、名为“黄浦江之夜———中韩诗歌朗诵会”的相聚中彰显无遗。
  朗诵会上,6位韩国诗人和6位中国诗人依国籍穿插,分别朗诵自己的作品。尽管受语言障碍所限,但诗歌本身的韵味还是赢得了叫好声,掌声不断。小说家、韩国民族艺术人总联合董事长黄皙映吟诵时微摇身体,抑扬顿挫,席中则有人以筷击碗打节奏;又石大学文艺创作系教授安度眩在朗诵诗歌前说了一句标准的中文:“大家好”;而上海诗词学会副秘书长陆澄朗诵《上海人》中有大笑有微笑,话音一落,台下一片叫“好”。
  但或许,没有什么能比这一幕更动人心———为表谢意,王安忆从席中走到话筒前,与高银热情相拥,现场掌声一片。
  朗诵会开始前,高银以此次韩国作家代表团团长的身份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他说:“今年是中韩建交15周年和中韩交流年。虽然两国的文学相聚刚刚开始,但我们有着许多共同的历史记忆,也都曾经历过痛苦。在我看来,两国文学的差异性比共同性大,倘若是一模一样也不必见面了,所以相聚很有必要。”
  “从现在开始,我们相聚;从现在开始,我们合在一起,一起加强东亚文学的力量,一起迈入世界文学。今晚,我们就是为了这个梦想在一起。”高银强调。
  论坛,渐近尾声;相聚,却才开始。
  像织毛衣一样编织小说
  “我叫王安忆,是写小说的,短篇、中篇、长篇都有。”开场白一出,全场都会心地笑起来。昨天下午,上海图书馆,在一场“王安忆对话三位韩国女作家”的活动中,王安忆穿着大红色的毛衣,显得神采奕奕。
  三位韩国女作家的自我介绍刚一结束,王安忆马上说:“我们很接近。金仁淑开始写作时韩国政治情况比较复杂,这和我非常像,我也是在经历过‘文革’后开始写作的;申京淑说她写过《单人房间》,我们也有一位女诗人写过《单身女人宿舍》的长诗;我刚才还听她谈到铁路,我很惊讶,中国女作家方方的小说《风景》就是写铁路旁居住的人。我的小说里也写过铁路,站在铁路的旱桥往下看,有种大工业的气氛,让你觉得生活是坚硬的。中国和韩国的确非常接近。”
  “我想提个问题”,韩国女作家申京淑说,“如今在韩国,女作家的活动相当多,她们发挥艺术理想的范围也很大。中国也是如此吗?”
  王安忆说:“是啊。现在越来越多的女性在写作,这可能是因为女性对感情生活更有兴趣,对文字更喜爱,写作也更细腻,她们能像织毛衣一样编织小说,现在中国女作家创作热情非常高。
9 7 3 1 2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香山之夜”诗歌朗诵会本周日举行

 下一篇:花香浓郁的惠兰—读诗集《飘香的毒药》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