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诗报道 >>

诗歌能否改善“生态”?

——“华西·副刊名家谈”


作者:盛红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6-04-02 18:08:53  点击:


  3月24日,近四十位国内有影响的诗人、作家、评论家从天南海北汇聚德阳罗江,忽如骤然而降的一夜春雨,给罗江带来浓浓的诗情画意。诗歌朗诵会在瞿弦和、张凯丽、苏叔阳、孙滨等人的深情演绎中,点燃万千柔情。著名诗人舒婷、牛汉、吉狄马加等人的到来引爆现场。26日的诗歌研讨会关注的话题也引发大家的深层次思考。本报就诗歌的现状、生态发展等问题与部分诗人、作家进行了访谈。
  著名诗人、《人民文学》杂志主编韩作荣说,诗歌的小众化与当下的社会环境有直接关系,在追赶时尚、享受简单娱乐、以消费文化为主流符号的今天,人们无暇去理会诗歌这样纯精神层面的东西。诗歌边缘化也有教育的原因,虽然我们的小学读本里有诗,但多为古诗,有些入选的现代诗,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诗。诗歌到了大学基本断层。要想改变诗歌的现状,首先就得从诗歌的教育做起,让诗改变人与人之间冷漠的“社会病”,让诗关注人、关注人性、关注精神。
  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从马鞍山全国首届诗歌节到这次罗江一个县大手笔打造的诗歌节可以看出,诗歌并非完全边缘化,作为中国古老的源远流长的文学形式,诗人们的文化创造必将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伴随官员的重视、经济的发展需要以及对诗歌的重新认识,诗歌现在是过去是未来也必将是人类精神生活中最绚丽的花朵。
  著名作家苏叔阳说,诗歌不是用来救急的,它的真正意义就是塑造灵魂。希望罗江诗歌节不是赶时髦,而是真正打造一张文化名片。诗人、翻译家树才表示,诗歌的现实关注,主要表现在三个问题,诗人通过诗歌同现实怎样建立关系?以什么样的方式?建立什么样的关系?我的回答是:以个性的、语言的方式;探索现实中或隐或显的真实;在个人与世界之间建立一种有意义的美的关系。
  四川评论家杨远宏说,其实,现在并不缺诗,缺的是真正意义上的诗人。威海诗评家燎原马上表示赞同,他说,这是一个只有诗歌没有诗人的时代。诗人的缺失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主要因素,是当下诗歌场景的变更和重心的转移。诗歌本身就是苦难的。燎原说,我不能不提到一个人,那就是青海的著名诗人昌耀。他和诗人徐迟一样在得知自己身罹绝症并不能治愈后毅然坠楼结束生命。他去世后自发悼念他的刊物达几十家,影响空前,成为诗歌界不可缺失的诗人之一。
  白航先生在诗歌朗诵会现场,听到台上高声吟咏他的《一朵花凋谢了,在故乡》,十分激动,白航说,没有发表时,诗是自己和自己说话,诗就是心声;有责任感的诗人,不用提醒,都会关注现实和现代,现实就是现代的现实,是世界的现实。记者盛红

上一篇:闪回八十年代诗歌

 下一篇:乐趣园举办中国十大杰出网络诗人评选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