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诗报道 >>

古代诗词与年轻一代越离越远?


作者:记者 李晓林  来源:锦州晚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5-11-30 09:22:29  点击:


  上周五,我市老龄诗社迎来了20周年的纪念日,来自我市8大诗社的诗友们汇聚一堂,然而人群中却难觅青年人的踪影,一些老诗人不禁发出感叹,年轻一代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匮乏令人担忧,现在不少青年人对好莱坞大片趋之若鹜,却不知道屈原、苏轼为何许人;能考出托福高分,却背不出几首经典的古代诗词。他们追求网络等时尚生活方式的兴趣浓厚,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普遍不高。难道作为传统文化珍品的古代诗词真的是后继无人吗?            古代诗词文化成为边缘文学
  从汉魏六朝到唐宋时期,我国的古代诗词经历了从初露端倪到兴盛发展的历程,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这些耳熟能详的诗词“名家”在中国的文学长河里灿烂如星斗。
  “腹有诗书气自华”。传统诗词的熏陶,会提升人的精神境界,给人一种自信、自立、自强的力量。追溯历代诗人在题材、形式、体制、语汇、表现手法等方面不断革新,以求诗魂永生,犹如孕育已久的花蕾,终究开出鲜艳的花朵。
  可当代社会,有人说古代诗词越来越被漠视,只有当人们需要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时,才会借助经典古诗,如在中秋节,人们会吟咏苏东坡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怀恋故乡时,想到的是李白的“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可新创作的诗词很少有广泛影响或广为流传的。
  特别是在现代诗、网络文学的冲击下,古典诗词开始变得“羞羞答答”起来,不再大张旗鼓地出现在人们面前,更多地成了一种地下文学,盖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民间”诗人们都局限在一个小圈子里做内部交流。老龄诗社的刘社长说,尽管诗友们从事诗词创作,经常搞聚会活动,但对外从来不敢自称“诗人”。至于老龄诗社出版了“锦川石”1——6集的诗集也都是民间诗人自费出版的。古典诗词的发展已掩盖不了圈子化、边缘化的趋势了。
  诗词佳作中难觅年轻人的作品
  “咏诗赋词乐休闲,妙笔生辉尽开颜。花甲挥毫添异彩,耄耋泼墨绘桑田。有道诗粹独枝美,难得群芳万株鲜。喜逢盛世诗潮涌,古塔藏书五百年。”张怀儒老人的《贺锦州市老龄诗社创建20周年》的格律诗收集在刚出版的《锦川石第六集》里。记者发现,诗集里面的格律诗作品虽百家齐放,却没有一篇是年轻人的作品。据诗社的会长说,目前,我市有被称做“五朵金花”的老龄诗社、市诗词协会、未名诗社、绿泽吟诗社、济美诗社,以及红叶、绿萼、兹兰诗社,共8大诗社,诗友400人左右,诗词界人才可谓人才济济,可年轻一代的新鲜血液却没能及时补充进来。
  毫无疑问,在商业思潮的冲击下,愿意主动接触诗歌的年轻人太少了,年轻人忙于考研究生、准备出国留学,年轻人不仅对中国诗歌的流派不了解,甚至连诗歌分为现代诗与古代诗都不知道。当记者问及他们是否读写诗歌时,大多数人面露疑惑,对于喜欢的诗人的名字,大部分人只知道李白和杜甫,诗人队伍似乎出现了“断层"。
  记者在采访几家高校后发现,曾经在校园红火一时的诗社,原本是造就年轻诗人的最佳地方,如今也是发育不良。也有的校园诗社也只是写一些感怀的现代诗、朦胧诗,或干脆是无病呻吟之作,毫无内涵而言,这无疑是青年人远离古代诗词的一个真实写照。也有一些高校教师不无担忧地说,现代的年轻人忽视了古代诗词在中国传统文学中的重要地位,因此变得无知而肤浅。
  但刘社长也表示:“现在的年轻人远离诗词也是有现实原因的,因为我们老一辈从小就受到古代诗词的熏陶,而这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积累,现代青年人则接触有限。现在社会变了,他们的风格跟我们的就很不一样,他们想学我们是学不了的,我们想学他们也学不了。”
  歪诗、“打油诗”透视出年轻人的诗词观
  “女孩女孩我爱你,就像司机爱交警”、“废话说得好,就是口才好。马屁拍得好,可以当领导。模样长得好,到处有人找。媳妇找得好,白头偕到老。乘车手放好,免得性骚扰!”近年来,这些难登大雅之堂的歪诗、“打油诗”,在青年人中十分流行,更有一些庸俗、偏激、色情的作品,挤占了年轻人古代诗词的阅读园地。随着网络、手机等媒体逐步深入青年人的生活,有人总结出诗歌界有三种诗最为流行:一是“大白话”诗,即肤浅的口水话、口头语,没有深度,流于表面;二是“大黄话”诗,即包含了低级庸俗甚至淫秽内容的不健康诗歌;三是“大黑话”诗,即文章艰涩难懂,读者不明白作者在讲什么。 
  种种迹象表明,古代诗歌时代已经成为“过去时”。一位同学说,“我喜欢诗歌,但大学时代看的诗歌不如小学二年级背的多,我酷爱文学,但高中时候比大学时候发表的文章还要多。”另一位同学说:“如果不学英浯、计算机而去读诗,还怎么考研找工作,别人不说你是疯子才怪呢!”
  怎样让诗歌在年轻人中复兴
  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化长河中的珍品,诗歌是国粹,必须要年轻一代传承!那么要如何让古代诗词在年轻一代中复兴呢?有关人士建议,首先,诗歌也要勇于改革,年轻人有自己的想法和品位,要尽量迎合他们的口味,打破一些过于陈旧的条条框框,在诗词的内容上也要从单纯的写“凌河烟雨,紫荆朝旭”的风景,逐渐过渡到与时代主题紧密相联的内容上来。
  其次,对诗歌教育也应该适当调整,改变旧的诗歌教育模式,在形式和内容等方面有所突破,将各种类型的新旧诗歌均纳入教育课程,逐步丰富年轻人对诗歌的认识。 

上一篇:青山展新颜夕阳别样红

 下一篇:吹响向文化强市奋进的号角
  相关链接
无相关新闻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