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闭幕之后
11月21日至22日,由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河南省人民政府主办,河南省文字学会、漯河市委、漯河市政府承办的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在许慎的家乡——漯河举行。会期尽管只有短短的两天,但它却是一次展示漯河传统文化魅力的盛会,是一次规格高、收获多、影响大的盛会。 【高级别的与会人员和一系列活动,体现出这是一次名副其实的高规格盛会】 一部圣书引来天下鸿儒,一方热土牵动万里情缘。 11月21日,彩旗飘扬的市体育中心广场体验了许慎文化的强大魅力,温暖如春的市体育馆见证了漯河人的文化盛宴。漯河人在此谱写了一曲壮丽恢宏的诗篇。 这次研讨会,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许嘉璐,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徐光春拨冗出席;李成玉省长、王明义副省长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具体指导,王菊梅副省长亲临会议并讲话;中国文字学会、中国训诂学研究会、省人大、省政协的有关领导莅临会议;省直各有关单位和兄弟市的领导,境内外知名文字专家和有影响的许氏宗亲代表,企业界、书画界知名人士和有关方面的嘉宾应邀出席,与会人员共计260余人。 会议期间举行了热烈隆重的开幕式和庄重肃穆的许慎铜像揭幕仪式,开展了许慎与《说文解字》研讨会、许氏宗亲座谈会、项目招商会、“许慎杯”全国书法作品展、字圣千秋故里情文艺晚会等一系列重要活动。 不管是从与会人员的级别上,还是从一系列活动的举办上,我们都可以看出它的不同寻常,看出它在漯河历史上的重要地位。 中国文字学会和中国训诂学研究会都是全国的一级学会。由它们联手并与省政府共同主办国际性学术会议,这是罕见的。 许嘉璐副委员长对这次会议作出了高度的评价,“这次会议的召开,反映了河南省领导、漯河市领导对弘扬中华文化的高度重视。如此规模的国际研讨会的开幕式,我是第一次参加。由此可见河南人的气魄、胆识,由此可见河南人民对中原这块热土上所依存的文化的珍惜与热爱。” 【既结中华文字缘,又结中华民族缘。这是一次加强文化与经贸合作、收获多多的盛会】 这次会议定名为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表明了这次会议是一次学术气氛浓厚的会议。实际上,与会的代表也多是来自学术文化领域的专家学者。因此,这次研讨会的重要收获之一,便是推动了“许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来自美国、加拿大、乌克兰、利比里亚、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和香港、台湾,以及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武汉大学、南京大学等44所著名高等院校,包括赵振铎、王宁、黄德宽、李建国在内的123名知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这次研讨会。研讨会还收到高水平论文近80篇,既有关于“许学”宏观理论方法的探索研究,也有微观的对具体问题的研究;既有“许学”本体问题的深入思考,也有“许学”与其他相关科学的展望;既有甲骨文金文的解读、个别字词的考释,也有对开发许慎文化资源等问题的构想,内容涉及许慎文化的各个方面。专家学者的阐释,使我们进一步认清了许慎文化的内涵、价值和历史地位,更加明确了我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的发展思路及发展重点,初步描绘出许慎文化发展的蓝图。 专家学者的讨论以学术为主,而又不仅仅局限于此。来自台湾师范大学的陆炳文教授说,他是第一次听到人们把许慎称作“文宗字祖”,觉得很亲切;他来漯河既结中华文字缘,又结中华民族缘。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胡谭光也表示,文字和文化是凝聚民族力量的强大动力。 这次研讨会有19位许氏宗亲代表与会。他们不辞辛苦来到我市,既是为了谒祖寻根,弘扬许慎文化,也是为了开展一些经贸洽谈,把许慎的故里建设得更加繁荣。许嘉鎏是香港许氏宗亲会首席会长,他虽然是第一次来到漯河,在漯河也只停留了两天时间,但漯河却给他留下了很好的印象。他表示,以后要多做工作,搭建漯河通往世界的桥梁,推动漯河文化经济快速发展。 文化搭台,经贸唱戏,这出戏我们唱得也很精彩。会议期间,举办了项目招商会,召陵区文化局与北京时机创为投资有限公司合作、总投资6500万元的字圣苑项目,漯河电视台与加拿大美亚联合控股公司合作、投资额2850万元的漯河电视台演播厅项目等8个项目现场正式签约,总投资额达3.56亿元。 丰硕的成果不只表现在会议期间。会议举办之前,我市就加大了与会议相关的方方面面的建设。在硬件建设上,实施了许慎陵园、许南阁祠修建工程,修筑了通往许慎陵园的道路,制作了许慎铜像和“许慎故里”巨石标志碑;高标准对市区沿街围墙、桥涵、路灯等进行了美化,对道路两侧及游园进行了整修绿化;迅速掀起了市容环境卫生整治高潮,城区的环境卫生明显改善。在软件建设上,开展了许慎文化宣传月活动;启动了许慎文化进单位、进社区、进家庭、进村镇、进文明学校的“五进”活动,印制了6万本许慎文化普及宣传手册向社区发放,在全市营造了广泛关注、积极参与许慎文化建设的浓厚氛围。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的召开,更使许慎文化走入“寻常百姓家”,成为渗透进漯河人血液的文化积存。 首届许慎文化国际研讨会是一次集综合学术研究、书法艺术和商务洽谈于一体的文化盛会,是一次加强文化与经贸合作、加快漯河发展的盛会,是一次弘扬传统优秀文化、发展先进文化、促进文化强省建设的盛会,是一次收获多多的盛会。 【伴随着许慎文化的热潮,漯河再次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这次会议对漯河的发展必将产生现实的和深远的影响】 中国训诂学研究会会长李建国说:“会议开得非常成功,标志着许慎文化已走向世界。” 确如李会长所言。伴随着许慎文化热潮的掀起,漯河再次吸引了世人关注的目光。会议引起了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光明日报》、香港《大公报》等新闻媒体的58名记者前来我市报道会议盛况。新华社对全国播发了新闻通稿,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了消息,《光明日报》发表了长篇通讯,香港《大公报》对市委书记刘炳旺进行了专访,《河南日报》除在头版显著位置发稿外,还整版刊出著名诗人王怀让的长篇诗歌《最古老的文字与最新最美的诗篇——刻在许慎故里漯河市的土地上》。截至11月22日,围绕许慎文化,在省级以上媒体刊发各类稿件70多篇。 与会的代表有的以前来过漯河,有的是第一次踏上漯河这片热土。不少代表赞叹道:没有想到漯河对许慎文化这么重视,没有想到会议组织得这么周密、效果这么好,没有想到漯河城市这么美丽。河南大学教授董希谦多次到过漯河,曾积极倡导和组织全国许慎学术交流活动,对许慎文化一往情深。这次来漯,他也被深深地感动了,并怀着激动的心情写下了《漯河行·群英会》:“中外名人仰许学,群英聚首会漯河。传承文化兴神州,华夏文明铸祥和。共谋经济大发展,八方异域赞新漯。汉字文化多灿烂,寰球共唱幸福歌。”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次支撑。缺乏文化品位的城市,就缺乏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以这次会议为契机,我市吹响了向文化强市奋进的号角,许多专家学者正同我们一道,逐步把漯河建成全国许慎文化研究中心、许慎文献资料中心、汉字文化圣地旅游中心。这对我市未来的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会议期间,省委书记徐光春对我市进行了考察。他要求漯河要通过弘扬许慎文化,提高全市人民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进而推动全市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促进中原崛起。 省委书记的殷殷期望激励和鞭策着我们!漯河文化的春天已经来临!文化强市的目标离我们越来越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