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云香诗友我未曾谋面,但她对诗的酷爱、追求以至痴迷的程度,我却并不陌生,且令我非常的感动。
饶云香出生于云南姚安县,那是滇西北一个有名的鱼米之乡。也许山清水秀孕育了这样一个灵气的女儿,从小学到中学,饶云香都是全校的优秀生,她的聪颖好学使她成为全乡的第一个大学生。也许,那样一个火热的时代,塑造了一代人的积极向上的世界观,也使她从此立志成为对人民、对祖国有益的人才。大学毕业后,她服从了国家分配,成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教书育人的工作是艰苦的,她一边教学一边学习,一直不断地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辛勤默默地耕耘。“童时的书桌前/我是那样稚嫩/少时的书桌前/我是那样天真/成长了/在那一尺见方的书桌上/我泼洒青春/夕阳黄昏/夜幕降临/我还留念那书桌前/因那是——/我的生命”,这首题为《桌前·留连》的诗,就是饶云香的人生缩影,就是她心灵历程的真实写照。
光阴荏苒,时光如梭。饶云香将自己最美好的年华奉献给了教育事业,如今,从教育工作岗位上退下来,她又找到自己新的追求——文学创作。她学诗的热情与劲头,丝毫不让青年学子。她“边学诗艺理论边创作。她每天学一则诗歌理论,背一首唐诗宋词,见什么写什么地琢磨诗意”。就这样在丈夫的支持下,1994年,她的处女作被《写作》杂志评为优秀作品。这更激励了她创作的信心和热情。当她穿行于大街小巷,山川田园之中,一幅幅秀美的山川,一幅幅动人的生活画面,便激发了她鲜活的灵感:“月儿/挂在西边天上/天空/一片清爽/绿树成荫/百鸟飞翔/榴花静静/赶洒诗行”(《春晨》)。短短的几年中,饶云香创作了许多的诗作,手稿达十余本之多。她的诗歌作品,大到国家级报纸,小到地方报刊,发表了不少。如今,饶云香将其创作成果编辑成册,在即将出版之际多次电话恳切相邀作序,她对诗的追求令我敬重,她的信任使我无以拒绝。
这本诗集我尚未能一睹全貌,但饶云香的几本手稿,我曾有幸浏览过,她以一颗赤诚的心和真挚朴素的语言,来表达对祖国、对人民之爱,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我以为,她的诗歌主题洋溢着热烈的爱国情操和对大自然的崇尚,她的作品必然渗透着一种纯洁的情怀,她的人生也就抵达一种美好的境界——对于饶云香而言,那是一种诗意的人生状态,她的诗因此而崇高,她的人生因此而美好!
在这个物质与心灵瞬息变迁,钢筋耸立若森林的都市时代,有多少古典的爱与美为喧嚣的浮尘所湮灭,但总有一些美好的情愫仍以诗意的方式传递着,延续着人类亘古的精神。我相信,诗歌就是一条曲径通幽的心灵捷径,它在远古与当代之间,在现实与梦想之间,在人类与自然之间,在我们与未来之间,铺设了一条永远的圣途,而无数缪斯的追随者如饶云香般,虔诚地行径在一条朝圣者的路上,将或深或浅的足迹,印在时间与空间的深处——他们的身影,仿若星辰,或闪亮,或渺渺,但他们的姿态一定是最美的——,那是永远向前、向上的姿态,伴随着分分秒秒的时光,延伸着无限的诗意……
是为序
12月15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