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祁人其人 |
|
|
作者:朵生春 来源:文学报 责编: 日期:05-05-26 09:20:59 点击: |
|
第一次知道祁人时,我在甘肃,在八月亦飞雪的胡天胡地,教那些牧民后代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那时弟子中有好诗者,在我授课之际,偷读诗书,被我当场擒获,将读物暂时“扣押”,放了多日,竟无人来取。我也就得以抽空将那册诗刊读完。其中有诗笔力苍健,意趣突兀,实为上乘之作。署名祁人。学期终结之时,才有人来取刊物。我问他,这本书谁的诗最好,说对了,我便还你。回答说:祁人。师生所见略同。 这已是15年前的事了。认识祁人,是在中国全面走向市场经济之后。一日,叫做女侠的诗人萧,要我们去参加一个诗人聚会,于是,数人浩浩开去。聚会地是在北海边上,我们到时已有数十人在座,多为诗界名流,如温文儒雅的张同吾、意蕴深沉的韩作荣、笔锋如刀的朱先树以及同辈伍立杨、洪烛等。在这次聚会上,我认识了祁人。席间饮酒无数,归时高歌不息,到第二天才听萧说,昨日乃祁人生日。我们方觉得过意不去:祁人如是,只是为了让朋友们尽兴,而我们在尽兴之中,却忘了一句“祝你生日快乐”。 这之后,与祁人渐通电话,间或会面。记得他曾到北大去看过我,我也有机会常往他那里,年复一年,相交日深,竟成莫逆。那些年,祁人几乎每年筹备生日晚会,实际上是为朋友们找一个放开肚皮喝酒的理由。朋友们自八方云集,席间歌吹杂作,不亦乐乎。“祝生日快乐”之类,他有时能听到,有时听不到,有人说,有人不说,说与不说都一样,大家心照不宣。高朋大醉而归后,剩下微醉的祁人,迷迷糊糊从记忆中捡拾早年的诗句:生命如一支响翎的箭/在黎明时分射进夏日/……坠落在6月18号的日子…… 走出校门之后,东奔西波的我和祁人失去了联系,一别数年。再次见面,是在北京大学成立“中日诗歌比较研究会”之际。此研究会,会长刘德有一人,其余均副会长。祁人乃此研究会顾问。顾问不多,三五个望众者而已。在研究会上,祁人的诗集《命运之门》作为与会者的赠品,分发于学界名流、外国友人。我看几个日本诗人——在中国他们不怎么有名,在日本他们却是称雄一方——非常恭敬地捧《门》细读。现如今,东京大学教授的案头,放着一本薄薄的《命运之门》,印装质量较差,是中国技术不如东洋的明证,但技术性无法遮盖诗性之光:偶然之间/你轻轻一推/命运之门便启开了/……偶然之间/或者于想象之外/你轻轻一击/岁月之河便解冻了/命运之门/亦然洞开…… 近年来,祁人先后策划、主持了一系列影响广泛诗坛的活动:他主持的首届“美岛杯”全国网络诗歌大奖赛,开全国性网络诗歌赛事之先河;他策划的“以南丁格尔的名义”诗歌朗诵音乐会,为中国诗歌学会赢得了民政部授予的“抗击非典优秀全国性社会团体”称号。他主持的中国诗歌学会成立五周年“北京诗会”,云集各路诗坛精英。他策划并担任顾问的“中国文化名人故乡行”电视系列片《吴玉章与荣县》在CCTV-3“岁月如歌”栏目播出。而祁人正在策划实施的“中国诗歌万里行”以及“中国诗歌热线”等无疑将为中国诗坛增添一系列亮丽的风景线。 那次研究会之后,与祁人交往比《将进酒》中所举之杯更加频频,或一周两晤,或一月八晤,数月间,祁人酒量大增,于是极尽诗书歌吹,赏遍风花雪月,好风光整整两年。两年中,祁人留下许多佳作,也留下一些传闻。诗作请看官自去赏读,传闻大多数人未必知道,录几则于此,略作订正: 祁人酒量大:朋友们都说祁人好酒量,或曰一斤,或曰两斤。实则祁人无酒量,有时三两杯啤酒下肚,他已然露出醉态;有时彻夜狂饮,豪饮者已不省人事,而祁人却清醒如初; 当代柳永:传言祁人常常混迹于京城的勾栏瓦肆之中,你带朋友去那里,如果报上祁人名号,结算时可得到折扣,倘若祁人在场,常常是分文不取。不为别的,只因这些男男女女喜欢祁人的才情。如果祁人生在北宋,这可能就是真的……
| |
|
|
|
|
|
| |
相关链接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