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诗歌万里行 >> 活动集锦 >>

《海燕》中国诗歌万里行2014年诗人大展之八


作者:李犁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4-07-27 08:03:00  点击:



    与张况的鸿篇巨制相比,韩辉升是从细节入手,从所见之物中挖掘出普世的真理。由于他写得都是他亲历的体验,所以他的这些诗句都带着他的体温和呼吸,都是他心灵上撕下的血与肉。又因为有思想的渗入,这些诗歌虽然短小但有力量,像凝固的闪电,和发烫的炮弹,随时炸翻麻木的灵魂。
    韩辉升是出道很早的诗人,80年代初当我们为发表了一首短诗而雀跃的时候,他的诗歌像成片成片的森林在本省的杂志上发表。当时迷醉于外国现代主义和朦胧诗余热的如我辈之流,很是不服气。二十多年过去,重新审视这段历史并再仔细阅读辉升的诗歌,会有一种很透亮的感觉,同时伴着一种内疚和敬佩。惭愧我们当时的年轻浅薄,也敬佩辉升真实和踏实的写作,更敬佩当时那些编辑们的眼光和不被潮流而左右的诗学主张。现在来总结这些经过时间的淘洗依然闪烁的诗歌,我们会发现这些作品一直凝结着诗歌美学中本质的东西,那就是触景生情和有感而发,还有举重若轻和言之有物的手法。这些不仅是诗歌更是所有艺术最普遍的真理,遗憾的是当时我们深陷形式主义的迷彩之中,而轻易地给丢弃了,更遗憾的是很多诗人直到现在依然执迷不悟,而继续于心灵和思想而不顾,在玄而又玄的泥沼中深一脚浅一脚地向背离诗歌的方向远涉。
    具体到辉升诗歌的美学品质,我想用清凉这个有感觉的词来比喻。清是视觉,清澈透明,是指辉升的诗歌简洁透亮,读起来不费劲,因为思想离诗之皮肤很近,轻轻一读就触到了诗之内核。凉是身心的感觉,就指这诗之核心和果实不圆润和嘹亮,而是深沉和深刻,并给令人一激灵的感觉,犹如一股凉水浇在头上,让发烫的灵魂震撼清醒并疼痛。这是诗人的良知在觉醒,诗歌的如镭之思在爆破。譬如那没有了鲜草吃的《羊群,放牧着弟弟》,只吃草料不理百元大钞的牛,还有对死者种种无端、无视、不恭、猜疑甚至相反的幸灾乐祸的《鬼话》等等,其主旨都是多层次的穿透,每一首都是凝聚了浓重炸药的榴弹,在地层深处炸响,在广大的时空和读者一起共鸣。这不仅是因为他化难为易举重若轻的写作方法,更主要的是他说出了类似古人说的人人心中有,人人笔下无。就是说是他把自己的体验转化成了大众有所感却无法言的公共经验。
    这让我想起辉升曾说他当过兽医,那么他写诗也像在给动物治病,先拨开假象,然后切开脓包,刀刀见血,刀刀逼近病灶,最后切下毒瘤。这是传统的诗歌精神,也是现实主义的精髓。所以我们在韩辉升的诗歌中看到了诗歌的伦理在恢复,譬如诗言志、诗歌的医疗功能,还有前面提到的触景生情有感而发的诗歌常识。这些宝贵的品质都被当下诗坛的雾霾给吞噬了,韩辉升以他以不变应万变的写作习惯把诗歌从偏差的路上往回掰,虽然是无意识的,但这也正说明他写作的姿势和态度的端正和严肃。当然他并不是强硬地给那些景物贴上的思想,而是从发现诗意的美感和尊重事物的事实出发,用小快灵的艺术手段将所视之物擦亮,于是,那些凝结在客观事物内部的思想就自然而然地显露出来了,这就让韩辉升的这种写作倾向比他作品本身更值得诗坛的重视和深思。

9 7 3 1 2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中国诗歌万里行走进《好爸爸》研讨会

 下一篇:【第057期】李犁:《海燕》中国诗歌万里行诗歌大展之十
  相关链接


Copyright© copy;  2004-2014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