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驻站名家 >> 随 笔 集 >> 洪烛 >>

八十年代的那批诗歌王子


作者:洪烛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6-06-07 15:00:44  点击:


       1985218《语文报》,刊登了我毕业之前写在同学纪念册上的五首诗《献给同学的心花》,以及创作谈《感情:诗的生命》。这在那一年的全国中学校园里,唤起很多毕业生的共鸣。他们纷纷来信关心我:毕业后会去哪里?还写诗吗?

       进入武汉大学一年多之后,198715《语文报》,再次为我做了一个专版,除了刊登照片、简介、诗歌作品、创作谈之外,还有姚健所写《走向新的角斗场——王军进入大学之后》,算是对各地朋友公开的答复。

       19897月,我大学毕业,分配到北京的中国文联出版社工作。199917《语文报》,又刊登了我的近照、近况、近作,以及澹明所写《以心灵之火烛照世界》:“对于王军,我们的老读者想必还记得,在中学时代,他便是《语文报》的‘老’作者,当他被保送武汉大学后,《语文报》198715的第240号头版还郑重报道并介绍过。而今,他又在署名‘洪烛’亮相了。事实上,‘洪烛’是他上大学后发表作品时惯用的笔名……”可以说,影响巨大的《语文报》的探照灯,一直关注着我,使我被许多同龄人知道并记住。我对这家报纸怀有特殊的感情——哦,它照亮了一个少年诗人的文学梦。直到今天,我仍在写诗、写散文,出了三十本书,似乎都是因为不愿背叛自己年少时的承诺。不走这条路,我便不是我了。我将变成完全陌生的另一个人。

       伟大的八十年代,我与姜红伟等建立通信联系,又通过季雨群认识了当时南京中华中学的叶宁,参加《春笋报》的活动见到马萧萧、南岛,在武汉大学与李少君、邱华栋同校,并去北京与北师大的伊沙、桑克、侯马、徐江“煮酒论英雄”,何其快哉。成为北京的游牧者之后,先后与神交已久的田晓菲、江熙(江小鱼)、毛梦溪、段华、边邓伟、叶斌、周瑟瑟、郁舟、吴茂盛等谋面,共同回首八十年代,感叹良多,觉得有梦总比无梦好。管它酒醒到何时!

       我的第一本书是诗集《蓝色的初恋》,进入武汉大学后出版的,其中收录了一部分中学时代的作品。看起来,真让人脸红啊。我都不敢轻易翻开它。仿佛那是青春期的第一次“梦遗”。我都不敢相信也不愿承认那是自己写下的。那似乎是一个诗人、一个男人早期无意识的“产物”?

       九十年代初,叶斌策划了一套《第四代诗人丛书》,有我的一本《南方音乐》,另外还有邱华栋、蓝蓝、周瑟瑟等人的诗集,交由接力出版社推出。我大学时代的部分诗作,收入其中。一个生活在北方的南方人,为往日的音乐划上句号。我也就逐渐告别浪漫主义的自己。

       最近,朋友把我的专著《城祭——北京的心灵史》介绍到广州的舞文弄墨文化公司。该公司的总经理给我打电话,他叫符马活。符马活?不也是八十年代那批人中的一位诗歌兄弟?看来,那批人到哪儿都碰得到。

 

 

作者简介

       洪烛:原名王军,1967年生于南京,1979年进入南京梅园中学,1985年保送武汉大学,1989年分配到北京,现任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出有诗集《南方音乐》《你是一张旧照片》,长篇小说《两栖人》,散文集《我的灵魂穿着草鞋》《浪漫的骑士》《眉批天空》《梦游者的地图》《游牧北京》《抚摸古典的中国》《冰上舞蹈的黄玫瑰》《逍遥》《北京的梦影星尘》《北京的前世今生》《北京的金粉遗事》《眉批大师》《与智者同行》《中国人的吃》《风流不见使人愁》《多少风物烟雨中》《永远的北京》《晚上8点的阅读》《闲说中国美食》《拆散的笔记本》《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北京没有风花雪月》等数十种。其中《中国美味礼赞》《千年一梦紫禁城》《北京A to Z》等分别在日本、韩国、新加坡、中国台湾出有日文版、韩文版、英文版及繁体字版。

 

9 7 3 1 2 4 8 :

上一篇:颐和园:宫廷画里的山水

 下一篇:无
  相关链接
整夜里想的都是你那张脸啊(组诗)     洪烛  2009-02-20
雕刻自己     洪烛  2008-11-25
祥云浮雕     洪烛  2008-11-25
唐诗引路,寻找李白(长诗)(上)     洪烛  2008-01-06
洪烛随想录:一个人的史诗     洪烛  2007-11-13


Copyright © 2004-2009 中国诗歌学会4.0 All Rights Reserved 香港六个彩开奖结果
备案编号:京ICP备05005759号  联系站长
地址:北京雍和宫大街戏楼胡同1号 邮编:100007,电话:086-010-64072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