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站域名:www.yzs.com
中诗网
  首页 >> 中国诗歌网 >> 《中国诗歌》 >> 二十八期 >> 首席诗人 >>

洋滔:真情凸凹


作者:洋 滔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白 沙  日期:11-12-07 22:22:40  点击:


疾首。一切都在瞬间天崩地裂,房坍屋塌,残垣断壁,血肉模糊,哀嚎震天,掩尸废墟,魂聚九天。爱国的凝聚力,民族的凝聚力是如此强烈。太多的人太多的画面太多的行动让我们感动。哲学家帕思卡尔感叹说:“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他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一口气,一滴水,就足以致他死命了。”(《思想录》)人的生命即便是脆弱的芦苇遭到夭折,也要表现出生命的顽强,充满无尽的想象。凸凹笔下那只伸出汶川废墟的无声无望的孩子的手,让人永远难以忘怀:“远远的地平线,一只大地的手/近近的薄雾中,一只村庄的手/——这只小小小的手/从汶川的废墟中伸出/全部的童声,在手指上发出最后的绝唱//如果/连着这只手的生命可存活八十岁/现在,九岁在地下/七十一岁在地上——两者天各一方/这只手把九岁拉不上地面/就会把七十一岁拉入地下/残酷的现实,八十岁的命/悬在小小小的一只手上//指尖、手指、手掌、手肘……//抓住了生命的钥匙、密码和汗/那是一只年轻、辽阔的手/那是从看不见的衣袖中伸出的手/……感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温暖。”(《废墟里伸出一只孩子的手》)地震中最让人揪心的就是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过早地走向死亡,显然,废墟里伸出的那只孩子的手,触发了凸凹一泻千里的诗情和无边无际的想象,他听到了孩子“手指上发出最后的绝唱”,他非常痛心地看到了孩子“九岁在地下,七十一岁在地上——两者天各一方”的惨烈残酷的现实。诗的最后,凸凹以诗人特有的激情和敏锐,和那双小小的手一起,感受到了“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温暖”,让人舒了一口气,既然感受到了温暖,必然有救了,有了生还的希望,孩子的生命又将鲜活起来。诗人站在时代的高度、历史的高度,细腻精致的笔触环环紧扣,挈住人心,写出了人间悲情和大爱并存、一人有难万人同当的中国人民可歌可泣的崇高的精神品质。于是,他强烈地用诗呼吁恳请护士“把地球搬上手术台/为它刮毒、割瘤,排放邪恶和隐灾//”(《荒诞书:护士们》)这种真诚的感情是诗人内心生命和鲜血的迸发,体现了真情凸凹对大灾大难的诘问、责难、审判、拷打和荒诞而真实的合符人民心愿的一种希冀,诗意地勾画出了诗人和人民大众淳朴真诚天真的愿望和美好的理想。

凸凹身处地震灾区的边沿,一次余震甚至把他手中的笔震到地上,滚了好远,他在这种情况下,还时时牵挂着灾区与他心心相印的朋友,“汶川的羊子,都江堰的王国平/我的朋友,两位震区的诗人/有谁告诉我,他们在哪里/有谁告诉我,什么样的电话才能连通他们的声音/哪一个月亮才能照见他们的身影,怎样的诗句/才能突破危石,诵出他们的消息?/有谁见到他们,就说一个叫魏平的人/想读他们的诗了——今夜,特别地想//”(《朴素之诗:寻找两个震区的朋友》)这首诗应该评为当代最经典口语诗,没有任何修饰和雕琢,没有讨厌的意境和意象,没有造作,没有虚情假意,没有粉饰……然而,它自然,流畅,诚挚,真心;直白而真情,口语而情深,诗人当时怎么想就怎么写下来,却那么生动,那么打动人心。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不也是口语诗么?其实,能流传千古的诗歌,大都是口语诗。刘大魁《论文偶记》写道:“凡文笔老则简,意真则简,辞切则简,理当则简,味淡则简,气蕴则简,品贵则简,神远而含藏不尽则简,故简为文章尽境。”凸凹这首诗就是那种“简”而深刻的诗歌。就凭着这首诗,凸凹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或者说朋友找到了他。凸凹说:“唐家山堰塞湖泄洪那天晚上,我接到绵阳白鹤林、胡应鹏、罗铖电话,他

9 7 3 1 2 3 4 4 8 :

上一篇:朱巧玲:用诗歌对抗时间和生存

 下一篇:赵思运:凸凹的心力:在针尖上修建广场
  相关链接
凸凹的诗:彭山十四行(组诗)     凸凹  2011-12-07
凸凹诗选     凸凹  2011-12-07
赵思运:凸凹的心力:在针尖上修建广场     赵思运  2011-12-07
朱巧玲:用诗歌对抗时间和生存     朱巧玲  2011-12-07
蒋蓝:在正午的语式中凸凹有致     蒋蓝  2011-12-07


Copyright © 2004-2012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