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国诗人 >> 丘树宏 >>

丘树宏:诗心永远为祖国跳动

——《共和国之恋》创作手记


作者:丘树宏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09-08-31 20:37:00  点击:


,又没有很好地坐下来系统地研读新出版的历史书籍。发现这个问题的时候,我自己都被自己吓坏了,我觉得自己是不是太不自量力了。然而我已经信誓旦旦地答应了省里,省里也来不及找其他人了。我已经没有任何退路。强大的压力之下,我又转念一想,自己何不借这个机会,重新系统地学习一次历史,以补上人生的这个重要遗憾和空白呢?为此,我上网搜索选择了二十多部国内外出版的有关中国历史的书籍,并委托书商尽快购买。就这样,我用了一个多月的业余时间,突击阅读了这些书籍,包括费正清、费维恺的《剑桥中华民国史》,R?麦克法夸尔、费正清的《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读了台湾柏杨的《中国人史纲》、美籍华人黄仁宇的《中国大历史》,包括最近国内出版的几本反映建国60年的书籍,甚至还买了少年儿童版的中国古代传说故事来读,突击恶补了许多历史知识。当然有些是精读的,有些是粗读的。随着阅读量的增加,信心逐步增强,思路也逐步明朗起来,新的提纲就慢慢浮出水面,并形成了今天的这个框架。总的思路是从5000年说起,到1000年、100年作为引子,再过渡到60年,而60年又把侧重点放在后30年。最大的构思收获是单列了一章“国之觞”,集中反映前30年尤其是“文革”10年的历史伤痛。这个构思对我确实太重要了,当我在提纲上敲打出“国之觞”三个字后,一直搁在心头那块沉重的石头这才砰然落地,精神才为之一振,思路才豁然开朗。是啊,历史,对于人类的历史,尤其是对于沉痛的历史,我们怎么能回避呢!对于沉痛的过去,忘却就是背叛,回避就是懦弱,粉饰更是犯罪。我们不能忘记历史,但决不是去仇恨它,而是要记取教训,吸取经验。在我看来,无论是政党,还是国家,都是人格化的生命体,我们的作品,既要颂扬她的成就,也要鞭挞她的失误,这才是正确的态度,这才是真正的文学,这才是真正的诗歌。
  按照传统的说法,《共和国之恋》是政治抒情诗,但我更愿意称它为史诗,或是颂诗。对于这种体裁,一直以来,特别是近些年来,似乎是颇有些人不以为然的。有人认为诗歌就应该是自我的,也有人认为诗歌就是反叛的,颂歌不应该存在。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根本无须去争议,这是个伪命题,因为无论从理论,还是从实践上说,我们的古人早就已经解决这个问题了:诗经的风、雅、颂,不就是实证吗?国外的情况其实也是一样的。我们不会去排除“风”,我们也需要“雅”,我们也希望“风雅”之士不要抗拒“颂”。风、雅、颂,加上也许还有其他体裁,才构成了诗歌的整体,才是诗歌的全部。就颂诗来说,我们现在要考虑的问题,在于如何改善和改革政治抒情诗、或者说是颂诗的写法,尤其是改变曾经很严重的假大空的弊端,让颂诗真正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心灵,贴近真善美。而史诗性的颂诗,则还要走向国家、民族和人民,走向绝大多数人的内心世界,走进他们的生活和命运。这才是颂诗的出路,才是颂诗的根本。在《共和国之恋》的思考和写作中,我试图做了这方面的探索。
  写史诗性颂诗的一个最难之处,是既要客观地叙写历史和现实,又要在诗中表达自己的看法。而这些,其实在构思、选材和布局谋篇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了,写作只不过是文字对其的“具象化”。新中国60年,相对而说,前30年教训大于成就,后30年成就大于教训。基于这种定位,我给了前30年五章,而给了后30年六章的篇幅。在前五章,除了痛说历史悲剧,也用三章的篇幅,客观地歌颂了新中国的政治、经济和外交等方面的成就。在“国之殇“一章中,集中概括了前30年、特别是“文革”10年的惨痛历史,接着选择恢复高考这一重大的历史转折性事件,从“老三届”的迷茫延
9 7 3 1 2 3 4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共和国之恋——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60周年华诞

 下一篇:“共和国”新诗歌形象的成功塑造
  相关链接
咸水淡水咸淡水(6首)     丘树宏  2016-03-23
丘树宏:《梦里故乡》     丘树宏  2016-03-16
丘树宏:广东人文富矿呼唤集体抒写     丘树宏  2016-02-03
丘树宏:按情势要重新定义山水田园诗内涵和外延     丘树宏  2015-12-05
你是献给天堂的幸福山歌     丘树宏  2015-11-26


(C)2004-2016 中诗集团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