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谈雅丽

科技蓝:在无限的星空之上(组诗)

2021-07-28 作者:谈雅丽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湖南省科技厅、湖南省诗歌学会联合主办的湖南“高新之光”科技诗歌采风创作活动诗歌作品。谈雅丽,湖南常德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鲁迅文学院第36届高研班学员。参加诗刊社第25届青春诗会。

科技蓝

 
从湛蓝的天空中撷取出来的一颗蔚蓝
芯片、光速、钛合金、传感器、动力谷
这些陌生的词成为我打开世界的一扇窗口
科技蓝引领的是潮流,是创新
是量子空间里纵横交错的时空
 
从湛蓝的海水中提炼纯度最高的一颗蔚蓝
城市之光在高空、在深海闪烁
幽暗的隧道里,红色熊猫脸谱的盾构机
旋转出冰凉的漩涡,它切割星辰装进大胃
高铁、磁悬浮列车带我们进入一个飞速的时代
 
从V谷、麓谷、硅谷,研发一颗群星的结晶体
北斗定位,导航出令人眩目的航程
天河一号,超算出光的速度
我乘坐无人飞机做一次环球漫游
寻找到了动力的源泉,芯片的国度
 
当我站在这片蔚蓝的中心
用陌生的双眼探索宇宙的秘密
在急速推进的科技进程中
一个接一个的创新驱动,一场又一场的蓝色风暴
引领我们迎接崭新世界的到来
 
科技蓝,闪烁在无限的星空之上
让人群沸腾的关键词叫——
中国能源、中国力量、中国速度 
 
 
瀑布稻
 
我们吃的白花花的米饭
三分之一都来自于袁隆平老师的发明
这位杂交水稻之父在海南岛找到一株野生稻父本
从此让全人类填饱了肚子
 
多年前,我第一次在农学院的水稻试验田里
遇到这位皮肤黝黑的农民
他的工作室躲在一栋毫不起眼的小楼里
水稻田种着一个火热的太阳
他大汗淋漓守着他的试验稻
我们跑过去,亲切地喊他
“袁老师,袁老师——”
 
今年七月,我又一次来到他的工作室
房门紧闭,门牌号不见了
他的小儿子经过试验楼
比袁老师高,黝黑脸上的笑容像父亲
不爱说话,经过人群也只轻轻点了点头
子承父业,小儿子研究盐碱地种杂交稻
 
接待室的门敞开着,进门有一张褪色的大幅照片
那是杂交水稻亩产过千斤时工作人员抢拍的
那时他高兴地指着一穗穗稻谷
——称之为“瀑布稻”
 
稻谷金黄饱满,垂落在这间小小的陋室之中
——但袁老师已不在。
 
 
国人最不该忘记的科学家——汤飞凡
 
新冠病毒肆虐,各地封城抢险
国人用15亿剂疫苗搭建了第一道防线
回溯中国的病毒研究史——
一位科学家却让我热泪直流
 
这位湘雅学子兼济天下大义
他毅然离开哈佛,回到祖国
为国人试毒,他把沙眼病毒植入眼睛
用通红的双眼分离出“汤氏病毒”
 
他选择和妻子一起奔赴抗日前线
在极其艰苦的抗战环境下
研发出青霉素的制造工艺
挽救了无数反法西斯战士的生命
 
第一支狂犬疫苗出自于汤老之手
第一部生物制品规范来自于他的团队
 
中国的疫苗研究他更是功不可没——
研发牛痘疫苗,天花从此在国内绝迹
国之危难——鼠疫、黄热病爆发
他研制出中国自己的减毒活疫苗
成功抑制烈性传染病的大肆流行
 
一项项救民于水火的医学成果
一次次助民于危难的科研制造
——来自于这个舍身忘死的湖南人
 
火的烈焰灼伤了他
但烈火锻成了金钢
当医学界外的芸芸众生快将他遗忘
这个光辉灿烂的名字——汤飞凡
却最应该被人民永远铭记
他胸腔里跳动着一颗赤诚火热的心
他倒下了,却树立起一座人格的丰碑
 
 
天河一号,在云端
 
一个衣着朴素的女研究员把我们带进大楼
天河一号,正闪烁着眩目的光芒
 
这与我想象的世界有所不同
它在云端超速运转,我在构思诗歌的另一种表达
它计算世界重新排列的方法,用托米数据
构建与时代的关联,它分析、预测、预警
将最精准的数据,传递给一艘远航的巨轮
 
深蓝计算机组,像无数水滴汇成二进制大海
锃亮的玻璃门阻止了我们行走的步子
一阵细微的震动,像我们的心跳声
像地球做了一次轻微的感叹
 
巨大的电流支撑这座庞大机器的生命
亿万托米的速度,天河捕捉无数网站平台的信息
智慧之脑在分析、归纳、总结
得出宇宙气候、疫情排查、光波速率
 
一排排深蓝机器人,我们只在平面上看到它们
飞腾CPU,麒麟操作,这趋于完美的操作系统
用运转的内核,进行着最精准的捕捉
云端的信息流,预测着遥不可及的未来
 
带我们走进展厅的女研究员不爱多话
因为羞涩,不愿透露科技的秘密
那永恒宇宙的秘密,即将被解码的人与人
人与世界的秘密——人工智能,超算体,可视系统
疑似疫情排查,眼前无边无际的迷雾
正被她轻松地一一拨开
 
时间在拉长
空间被拓展
量子正旅行
天河——在我们看不清晰的云端之上
 
 
新材料畅想曲
 
岩石磨成齑粉
可以做成极细的纤维
编织成光的云锦
 
这些溢出我们想象之外的新材料
来自于地球上种种神秘的合成
高性能钨基,碳化硅纤维,芳纶材料,高纯金属
它们都不在我有限的词典之中
 
我眼前播放着“海牛”深海探测的视频
我眼前站立着“神舟十二号”的模型
“上可九天揽月,下可五洋捉鳖”
乳白外壳材料耐热,耐火,耐压,耐低温
耐外体与空气百万速度的摩擦与损毁
 
发射成功后,机体安全地坠落遥远的戈壁滩
在苍茫的大地上,有我们想象到达不了的地方
一次火热的飞腾,凝聚了万名科学家的努力
是无数汗水与智慧的结晶
 
金属远出金属之外
岩石远在岩石之上
新材料构建了飞向天空,驶向深海的基石
抽丝剥茧,不计其数的试验
是为了成功地搭建一座通向可能的桥梁
 
我们在奏响美妙的新材料畅想曲——
这一刻,通过电视我看到载人航天飞行器
看到宇宙空间里,聂海胜镇定自若的笑容
他飘浮在太空仓——向湛蓝的地球
向湛蓝的祖国挥了挥手
 
 
铁臂搬起中国力量
 
全球最长铁臂,可以把重物搬到一百多米高的
高楼和铁桥,搬到安装风力发电机的山顶
金球最大吨位起重机,可以把4000吨物质卸载在
茫茫戈壁,在核电场巨大的塔顶
在人手无法岂及之处,一双双机械手创造了奇迹
 
三一重工的生产基地
中联重科的装配车间
企业自主创新,从“跟跑”到“领跑”
一辆辆蓝色、白色、黄色的重型机械
它们被称之为“国之重器”
 
巨大的挖掘手,刷新了世界纪录
科技借由人的思维,改变我们对新时代的理解
创新力、引领力、竟争力,一个个闪光的词语
向我们展示着中国力量
 
在人群喧哗的视频展厅
有个动人的细节令我无比难忘
5.12汶川大地震,用最快速度赶赴抗灾现场的
就是这台挖掘机,它用冰凉的机械手救出了
深埋在断壁残垣中的,二十一个孩子
 
 
中国式浪漫
 
那只地底神兽是被精密控制的道岔系统
所唤醒的,那时它栖居郊外一家毫不起眼的工厂
 
那只地底神兽经过十年锻造,用超前的思维
用首创的发明,用先进的工艺做了它的骨架
而密密麻麻的发明墙则是它的心脏
 
那只地底神兽吞吐泥石,无坚不摧
它圆型的头颅长满了切割的刀片和盾甲
崇山峻岭的岩层,都在它的推动下化为石粉
它走过的地方留下一条条笔直的隧道
 
在我们面前——
一只刻着熊猫图案的神兽取名为“锦绣号”
它呆萌可爱,栩栩如生
被网友称为“最萌国之重器”
 
每个零件都经过精确的测量
每个步骤都经由工人汗水组装
开挖直径12米,总重3000吨
它的身尾由长长的处理车厢组成
这个太过庞大的盾构躯体令我们叹为观止
 
“八纵八横”高速网开启了地底运行时代
在酷热的车间,我们有幸与它狭路相逢
带领我们参观的诗人贺勇军说
他在创始之初就扎根企业
 
大国重器与国潮的碰撞
——这是中国人才懂的浪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