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长安瘦马

瘦马读诗|王法、王峰的诗

2021-08-14 作者:长安瘦马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长安瘦马,本名尚立新,1968年出生,祖籍河北吴桥生于辽宁抚顺现居西安。有诗歌和诗歌评论在文学刊物发表,中诗网第四届签约作家,著有诗集《你的影子》。获第三届长河文学奖优秀诗集奖。
  王法的诗
 
  诗人简介:王法,1946年3月21日出生于黑龙江省汤原县复兴村。祖居山东高密九敬乡城律社。1972年开始发表诗歌、小说、影评。1979年在长春与曲有源、孙文涛、程晓刚、于克、周然、姚大侠、孙生等人创办《眼睛》民刊。2011年注册中国诗歌流派网并出任编辑、主持人、论坛主编、网站副总编。现任香港《流派》诗刊主编、中国·长春《太阳阁》诗刊主编、《法哥看诗界》公众号主编。世界诗歌网国内频道部总监。曾为徐敬亚主持的《特区文学》《读诗专栏》诗评人。现居吉林·长春。
 
一只真空袋里的雁
 
她就这样失去了天空
在一只抽成真空的塑料袋里
被挤压成一具干瘪的灵魂
 
此刻 她已经被掠夺了全部的行头
那些鲜艳的生命野蛮地装饰着酋长的权柄
然而
在那只塑料袋里她依然奋力地撑开翅膀
在死亡降临之前  她依然
在飞  在飞......
 
蓦地——
一声枪响
一阵窒息
瞬间我竟变成了
那只塑料袋里的雁
而那只雁却鸣叫一声
腾空而去
箭一般地逃离了彼岸
 
2021年2月13日
 
  长安瘦马:一首真空袋里的诗
 
  一首真空袋里的诗,写了《一只真空袋里的雁》的故事。 
  故事无需你去仔细辨识情节和人物,连发生的时间你都可以忽略,你甚至可以忽略诗歌所表现的任何时间背景,以及背景里的用典和隐喻。 
  这个时候你就是主角了,你就是诗歌的主体,你用个体的经历和经验去阅读,有了一个你个体的感觉,那么这首诗成了,你也就进入了诗歌阅读的初始阶段。我认为这是迈入诗人诗歌世界的第一个阶段,写作者与阅读者因为某一个点的契合而四目相对,这个契合是物质的,是诗人文字编排出外在的诗歌美,引诱了你。 
  这种美大多的时候都是悲剧的美,或者说调子沉郁艺术的美,这种美让读者的精神和作者的精神发生化学反应,变成另外一种形态,那么读者就进入了第二个阅读阶段,作者的所有努力便没有徒劳。 
  第三个阶段,阅读者在文字中看到一道光,灵魂之光,这首诗便脱略了俗气的诗歌外表,抵达到物质和精神之上的灵魂的光环里,这种写作和阅读同样可遇不可求。 
  读诗也和爬楼梯一样,有了这三层,作者和读者都到达了灵魂的国度,那里没有艺术,也没有世俗的奴颜婢膝和狂妄自大。有的是《一只真空袋里的雁》这样的在虚构和非虚之间压榨出来的油脂,在生与死、苦与乐、此岸和彼岸憧憬里撞击出一个叫诗歌的东西。我错乱的脑子还有记忆,但是,我发誓要把那些伤心的情境忘掉。 
  我是在一个女诗人的诗里认识王法的,那时候我真的认为她咒骂的是“王法”,甚至我赞美他要和“王法”生个儿子的诗意的反讽。但是我错了,我认识的是经历了许多狂暴岁月承受了千百种苦痛而诗意不减的王法,我必须要保持理智,从诗歌层面而不是从诗歌之外的层面去解读王法。 
  如果我从诗歌的技艺层面去谈王法的这首《一只真空袋里的雁》这首诗,我会说:本诗用冷色调的语言色彩,通过“雁”和 “我”的相互置换,弥坚的意志冲破所有枷锁,而完成人生的真正意义。 
  这样说太俗了,我从来没见过一只雁在真空袋里飞翔,但是我见到了王法几十年在诗歌的天空中飞,现在闪闪黎明已经来了。我要和大雁见面了,纵然在真空里,那也是我和王法一起抽去的,从此我和王法一样没有别的杂念。 
  但是我必须向王法致敬!
 
  2021年6月28日
 
  王峰的诗
 
  诗人简介:王峰,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山东航空北京分公司总经理。现为波音客机资深机长。出版诗集《三万英尺》《睡在溪边的鱼》《天际线》。诗作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特区文学》《钟山》《芳草》《扬子江》《福建文学》《中国汉诗》《诗歌月刊》《中华辞赋》《海燕》《光明日报》《解放军报》《华西都市报》《作家报》《齐鲁晚报》等。
 
  不是天高了,而是人间更矮了
 
八月。天空丝滑褪尽
云光着身子
划开春雷的记忆,一刀两断
就像去年和今年
 
俯瞰毫无意义
什么也看不清的大地
那些群山
那些河流
那些不增不减的阴影
在新的凉境下秩序井然
 
或许生长已经到了难以言说之地
而肺疫依旧漫漶
 
初秋的喷气机驮着我
仿若蜗牛背着它理想主义的房子
 
翕动一长一短的触须
嗫嚅着断断续续的谶词:
 
“不是天高了啊
而是人间更矮了”

 
  长安瘦马:理想主义的房子
 
  疫情时代,每个人头上都悬挂着一把剑,一把达摩克利斯剑。前些日子,我见到有人提出“后疫情时代诗歌”的说法,我不赞成这个说法,因为疫情没有结束,无法确定何时是高潮、何时是尾声。 
  诗人无法逃离时代的现场,诗人用其独有的敏感触角,触摸前行的路,笔直还是曲折,声波反射回来,他在心里考量,拐弯还是直行。我这样说仅仅限于诗人的诗歌层面,诗人把外部世界的种种表象幻化为他诗歌里的具象,这种具象就有了诗歌层面的内涵,更具有了诗歌层面之外的外延,而外延才是诗歌的真谛。 
  我发出这些感慨,都是读了王峰的这首诗《不是天高了,而是人间更矮了》而生发出来的。王峰在“天空丝滑褪尽”的天空里,努力要和生发在春天里的疫情做个一刀两断,他在天空中看着大地,从模糊到什么也看不到,这让他像“蜗牛背着它理想主义的房子”,在房子里萨满一样念念有词“不是天高了啊/而是人间更矮了”。 
  诗人的呐喊也好、呻吟也好、先知先觉也好、燃起火把在前面领路也好,纵然火把上的火苗是他跳动的心,他的诗歌在一定条件下只是块璞石,他只能像卞和一样直到失去双脚,人们才看到石头里的美玉。诗人的声音是微弱的,却不是渺小的,诗人在诗歌里完成人类的救赎和警示,诚如王峰的诗句:“俯瞰毫无意义”。 
  回到诗歌层面,王峰在这首诗里洇出纸背的,是原本活泼晶莹的内心被外部种种染色下挣扎着努力使诗歌的色彩脱离褐暗、脱离恐惧、脱离许许多多的不确定的境象,而到达他诗歌的精神诉求。以至于我在他《不是天高了,而是人间更矮了》这首诗里,发现了一条由浪漫主义、理想主义、现实主义三条线编织出来的绳索,这让我好个纠结。 
  “那些不增不减的阴影/在新的凉境下秩序井然”。也就是说,我们清净本性,是不生不灭的,没有增加,也不会减少。我们只在诗歌里翻江倒海,进行从陆地到天空进行内涵和外延,在天空里筑城。
 
2021年8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