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崔荣德

著名诗人曾凡华在《逆光行走》座谈会上的发言

2017-03-19 作者:曾凡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曾凡华,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著名诗人、 诗歌评论家,原《解放军报》主任编辑、文化部主任。线装书局总编。

曾凡华

  第一次参加这个作者的研讨会,作者我没见过,只知道他是我们中国诗歌学会的会员。朱先树老师评过他的诗,说他的诗写得很有感情。
  我也觉得他的诗很好读,我有点喜欢读他写的这些诗。他居住的后坪,我没去过,但酉阳城我倒去过几次,它与沈从文外婆的故乡很近,那里也有一个桃花源,它是重庆靠边远的一个县,县里有个诗人叫冉仲景。崔荣德就居住在这个县的一条江边,江边是悬崖,还搞过一次国际攀崖赛。就是这么一个县的文化氛围促使了他作为一个几十年乡村教师钟情于诗歌,我对他表示崇敬和感动。他本人不在会场,还搞这个研讨会,希望得到大家的点评和认可,这本身就是一种追求,而且是一种很高尚的追求。
  我看了他写乡村教师生活的这些东西,中间的一些诗读了很舒服。刚才陆健说了,在具像和意像上的结合很技巧、很自然,一点也不做作,当然也有个别做作的诗,他越是想写大、越想写现代,写出来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我想,如果他能把他所居住的酉阳这一块,他所经历的小学教师生活这一块写出来,让全国所有的乡村小学教师读起来觉得真的在写他们,写得也高(当然,全国也有许多乡村教师写诗),那他这本书的价值就更高于别人写的了。
  崔荣德也写毛泽东,写长沙第一师范学校“马背上写诗的人/一生平平仄仄/把长沙第一师范学校第一声枪响/作为首韵/把独立写进历史/把自由写满神州",长沙师范学校那时就根本没有枪的问题,他的想法是对的,想把视野扩大一些,但恰恰相反,越扩大视野,就越暴露他的弱点,打仗倒还可以,但写诗就不能这样了。习主席说得好,文艺要走基层,走到最下面去,崔荣德本身就在最基层,他应该立足乡村小学去写大,写自己熟悉的东西。当然,他也写海子,写诗人的死,把一些哲理同现实结合起来,很不错,我要说,他的诗的技巧已经进入了中上等了,其语言的流动性、节奏感和语言的把握能力完全不亚于现在大报刊上某些高端的诗和实力派的诗。当然他的诗在提炼诗的精彩语言上、提炼诗的深刻主题上还有提升的空间。
  刚才大家说的,写诗不一定要多,只要有几首能让大家记得,哪怕仅仅一首,也很不错了,当然,我们自己写了这么多年的诗,也没有几首让人们记住,雷抒雁也只有一首写小草的诗让人记得,我们就更不用说了,如果每个诗人都从这方面去努力,那就对了。崔荣德有他生活的环境,有他的视野,他居住的地方的确很偏僻,离重庆主城区很远,但他写诗的路子非常正,他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他想到了什么就写什么,比如《上厕所》、《我们一起上厕所》这些诗就写得不错,我手写我口,他写这些诗没有别的想法和意图,不外乎就是把自己的生活点滴写出来,一吐为快。能写出这些句子已经不错了,如果到了老年的时候读出来,也是一种享受和幸福。
  崔荣德目前还很年轻,我1968年当兵,他1968年才出生,在他目前这个年龄,这个生活层面能写这么一些颇有水准的诗很不容易了,衷心祝愿他越写越好,同时也希望他立足本土,坚持自己的教学,在业余多创作一些精品讴歌生活,这对他的学生来说也是一种荣耀:我们有一位曾经或正在教我们的老师,他能在北京开一次作品研讨会,他的诗歌能够在各大报刊发表,能够得到全国知名专家学者的称赞和点评是莫大的幸福。当年我在湖南家乡读小学时,我们有一位老师在《少年文艺》上发表一首小诗,我们很高兴,对他非常崇拜,到现在,几十年过去了,我还崇拜这样的一些老师,所以我崇拜崔荣德老师,同时也希望我们基层所有的乡村教师能读一读诗,写出优美的诗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