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李犁:天抒有情,人间不失——王天抒摄影集《人间不失》有感

2022-05-18 作者:李犁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王天抒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业,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在用他的镜头书写着一部中国民间史,不仅把那些转瞬即逝的冒着热气的当代生活和人间万象留存下来,给未来提供一个了解和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草根生活生动而葱茏的图像资料。
作者简介

李犁:本名李玉生,辽宁抚顺出生,黑龙江长大并学习写诗。属牛,性格像牛又像马。2008年重新写作,评论多于诗歌。出版诗集《大风》《黑罂粟》《一座村庄的二十四首歌》,文学评论集《烹诗》《拒绝永恒》,诗人研究集《天堂无门——世界自杀诗人的心理分析》;其中诗论集《烹诗》获第三届刘章诗歌奖,另有诗歌与评论获若干奖项。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秘书长,为辽宁新诗学会副会长,《深圳诗歌》执行主编,《猛犸象诗刊》特约主编。

摄影家简介

王天抒,一个用镜头讲故事的人。首部摄影作品集《方寸烟火》获沙特阿拉伯 ADAB 出版社之邀,在 22 个阿拉伯国家/地区出版发行,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输出海外版权的个人摄影师作品集之一。


书名:《人间不失》
出版社:浙江摄影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1月
ISBN:978-7-5514-3556-7

 
郑幼幼(浙江省摄影出版社艺术总监 资深图书策划人):
“《人间不失》的书名化自日本小说家太宰治发表于1948年的一部半自传体的中篇小说《人间失格》。在疫情第三年的2022年出版这本摄影集,有特殊的意义:未来有很多不确定性,但在各种艰难中我们仍要努力'不失'地活着。”

 

  王天抒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业,他自己并没有意识到。他在用他的镜头书写着一部中国民间史,不仅把那些转瞬即逝的冒着热气的当代生活和人间万象留存下来,给未来提供一个了解和研究二十一世纪中国草根生活生动而葱茏的图像资料。想一想我们为了寻找百年甚至五十年前珍贵图像时的艰辛,以及无意间发现过去老照片时的惊愕和狂喜,天抒这些图片的价值和意义就掂量出来了。这本摄影集的出版是对他近二十年来心无旁骛痴迷摄影并无怨无悔付出的回报,更是对中国摄影事业的一个贡献。所以王天抒是一个有着赤子情怀的摄影家,也是一个心怀感恩之心有侠骨柔肠的好男儿,他在用这些作品向生活鞠躬,向生命致敬。同样有情怀的还有浙江摄影出版社的编辑,是他们的眼光和格局让这些珍贵的摄影作品得已出版和推广,他们也在做一件了不起的事,将被未来验证并深深铭记。

  正因如此,我看天抒这些作品时除了激动,还怀着一颗崇敬之心,每一张我都非常小心,端详很久,一边沉思一边遐想,一连几天,我的眼前脑中都晃荡着他摄下的那些人和物。现在即使不看他的影集,我也能说出作品的内容:正文的第一张是一个头颅(准确说就是后脑勺)面对着灰色墙上放大了自己头像的投影;第二张是商场里并排的电梯,右面上行的电梯上站着穿粉色羽绒服人的背影以及同伴,因电梯只露出三分之二,显得很挤,左面是往下来的是全景电梯,没有人,只站着一只白色的宠物小狗(两个不平均的画面一对比,有了参差感和视觉冲击力);第三幅是机场接站大厅,一个刚下飞机的男生右手推着拉杆箱,左手抱着因喜悦扑到他身上的女生,女生是背影,因前冲两只脚翘了起来;第四幅是过人行路的两个半身背影,左面宽右面窄,右面的人一只脚穿着鞋,一只抬起的脚光着,脚心处缠着纱布。鞋哪去了呢?原来在搀扶着他的人的手上……

  显然天抒是用镜头叙事,每一张照片都有一个故事,暗含起承转合的情节。最高潮的部分就是让人思维或心头一跃的细节,那是共性中的个性,普遍性中的特殊性,是天抒用对比和反差法来完成的“画眼”。第一张是实与虚的对比,实的头颅很小,虚的投影很大,于是一种隐喻和神秘感带来的想象和思考就出来了。第二张是人与狗、人的拥挤与狗的空旷,让人深思。第三张是动与静的对比,两人拥抱到一起的瞬间就像平静的大海掀起了浪花。第四张既有稳与不稳(静与动)也有大与小的对比,与前面三张暗喻的画眼相比,这幅照片的画眼就是那张缠着纱布的脚丫子。这些作品及画眼生动鲜活有趣,刷亮了人的眼球和思维,让人心潮起伏,并根据自己的经验,去完善和续写着照片没有完成的故事。

  需要强调的是天抒在完成这些作品时,并没有把最突出的画眼单独凸显出来,而是带上了现场的背景,比如第一张头颅和投影墙旁边开着的房门,第二张电梯边的商场琳琅满目的一角,第三张机场的到站时间表和吵杂的人群,第四张人行道周围的车辆。正是因为这些显得凌乱的背景营造出现场的气氛,并使画面跃动起来,对看照片的人有很强的的代入感,仿佛我们不是观者,而本就置身其中,身边是人声车声嘈杂声,还有擦肩而过的行人,他们的呼吸不时地吹在脸上……照片活了,有了及时感和即实性。让我们感觉这些照片就是真实的、流动的、原生态的生活本身。摄影家只是截取一角,像从树上掰下一个枝条,冒着鲜浆,没有被篡改和修正,更不是艺术家凭靠技艺“做出来”的。

  这种创作方法在文学上叫还原,就是让艺术回归生活本身。这也符合当下的文学和艺术的潮流,即日常性、即时性和行进性,作家和艺术家与生活是平视的,反对假大空和杂糅很多特征来创造虚拟的典型性,生活是什么,艺术就是什么,不人为的拔高和美化,让生活本身自带真相和寓意,以及抒情性。写诗上这叫“事实的诗意”。天抒在上一本《方寸烟火》里已经这么干了。但我不认为这本《人间不失》是《方寸烟火》的续集,很可能两本是同一时期的作品,只不过各自突出的审美风格不同。两本摄影集都根植同样的创作思路和美学基础,都是以市井生活,人间百味为内容和主题,稍有不同的是这本《人间不失》更想突出每幅作品中更集中更炸眼的细节,也就是前面说过的从画面脱颖凸出的“画眼”。它构成了审美的焦点和隐喻留下的证据和破绽,也让静止的画面有了动感和波澜,甚至有了浪尖。《方寸烟火》中也有,但没有这本《人间不失》更集中和突出。这从平叙中跃出的画眼就是“事实的诗意”的诗眼,让天抒这些摄影作品有了诗性和盎然的趣味性,以及柔软和触破情感的针尖。这也似乎回到了摄影艺术的宗旨上,就是抓取事物最典型最特殊最鲜活的瞬间,来表达事物的本质和永恒性真理。不同的是,在传统的摄影学里,跳跃出来的浪花比大海更重要,但新的美学认为大海和浪花同样重要,突出浪花的同时必须有大海来勾连。就像前面举例那幅作品,缠着纱布的脚丫子虽是画眼,但另一条腿和搀扶者以及人行道和车辆同样重要,没有画眼画面就不生动,没有后面那些东西,作品就失去了现场的氛围、身临其境感和意义的深厚度。所以天抒强调作品的整体性、原始性和动态感,只是用画眼作为审美的关键点来激活、灵化、深化作品的意境。换句话说,画眼是最灿烂的花心,而不是鲜花的全部。

  这无疑增加了创作的难度,尽管天抒深谙对比和隐喻,但要在真实的生活中找到点睛的瞬间,得有足够的敏锐力、洞察力、意志力,外加一点天赐的运气。仅仅靠激情是不足以让他长年累月穿行在大街小巷。仅仅这本《人间不失》的一百多张作品,就足以考验他的真诚、热爱、执着。也只有热爱到痴迷的程度,执念才能化成信念,让他像奔赴战场一样义无反顾,而且乐在其中。他就像怀揣一团火,必须持续地向外燃烧才能让他的内心得以平复,且单纯、诚恳、脱俗,这就是赤子之心。于是他更加真心、细心、耐心对待枯燥与乏味,平静地等待奇迹的生活细节像闪电悄然地来临。累了就裹着灼热和微风,在嘈杂的车声和人声中就地昏昏入睡。显然他把摄影当成了人生的信仰,因而他对万物有了慈悲和悯怜,他经常买几瓶啤酒跟流浪汉们一起共饮。这就是良知和情怀,是一道深邃的人性之光,让他对人生和摄影都有了更深沉的理解。让他的镜头一直对准底层的人群,他觉得这才是真正的人世间。民工、环卫工、街边的理发工、按摩者、老人、病人、退伍军人、喝酒划拳的醉汉、大庭广众下的奇装异服者等等,让人感到人间浩荡,艰辛无边。当然他无意渲染他们的苦难,他只是客观地记录真实的人间世相。他拍尘埃,也拍星辰,更拍在尘埃中仰望星辰的目光。那些苦中作乐的,坚韧不屈的,把痛苦化成一个个幽默动作的镜头比比皆是——这在美学上叫戏谑法,就是以调侃的方式消解苦难和忧愁,这也无疑使天抒的这些作品具有了现代性。比如在孩子艳羡的目光中在自行车上喝饮料解渴的家长、穿着鲜艳的时髦服装坐在大板车上卖樱桃的美女、亲吻小狗屁股的老人、众目睽睽之下当街伏地亲昵的中年男女等等,让人惊诧的同时会心一笑,惊喜大于心酸。我把这些看成是敷在冷酷生活上的一层亮色,是眼下生活和艺术都缺乏的温暖,让人看透了生活,还依然爱着的理由和动力。

  这种审美颇似日本美学中的“物哀”,哀当然不是悲哀,一般的解释是感动和感叹,由此推之,物哀就是被外物感动,内心发出由衷的感叹。我觉得哀是爱,不是烈火之爱,而是有点感伤的悯爱。物哀就是人有时会无缘无故对万物有一种悲悯和爱怜的感动。哀是主动的,作为一种情感跃动在心里,物是辅位,是点燃或引起感动和哀怜的引线。心中没有仁慈,再多的物也没法刺激起感动。天抒的内心就有着对万物的慈悲,是天生心软,一点点风吹草动,都会让他心生怜惜,并抚爱之。所以他才能一猛子地扎进民间的混浊里,他是以被拍者的心和感觉来拍他们,每一张照片每一个细节都涂抹上了他的同情和深情,他在替这些翻滚在尘埃中的父老及兄弟姐妹代言,为他们呼喊,跟他们一起悲与欢。这些照片也因而有了珍贵的真情、疼痛、深爱、趣味,令人百看不厌。

  这是一种值得肯定的现实精神,最感人的还是其中的情与义。我把天抒倾注在这些作品中的情义理解成一种大爱,它是雪里的炭火,让艺术有了温度,一扫当下艺术包括诗歌中弥漫的阴霾和冷漠,给艺术和人心以氧气、阳气和浩然正气,引导人性向善向美,晴化和暖化着艺术和世界。情与义构成了天抒这些摄影作品的伦理,义常和侠连在一起,侠义是情义的升级,不仅是情感上的援助,还体现在行动上。它代表着正义和真诚,坦荡和牺牲,还有情谊和泰山一样的信诺。天抒近二十年一直扎根于民间,不停对卑微的苦难的弱小者投以关怀,并一点点地把现实精神日常化、实践化,就是一种义举。这一张张照片聚集到一起就构成了艺术的重量和力量,且具有了人民性。

  也许他没有想这么多,他只是听从内心的召唤踏踏实实拍好每一张照片,以真心为原则,以用心为技术,不故弄玄虚,不卖弄技艺,让每一个镜头都源于真,抵达真,绽放真。像写诗一样,情真意切,朴素直接。这就是真挚,就是人品,应了王国维说的,有境界的作品都是真感情真景物。

  真挚就出真味,天抒摄影删繁就简,以本色为意韵,以裸现生活为意旨,突出人的精神和灵魂,以及他们在急速变化的时代里的各种真实而复杂的表情,从中品读他们的苦难和苦难中的勇气、坚持和互相搀扶的爱,让我们舌尖不自觉地泛起一种淡淡地先苦后香的滋味,这滋味很像东北大地到处都是的苣荬菜,苦涩但越嚼越香越绵长,不仅能充饥,还能清热解毒。那是人间真味,更是一种大况味。用个美学概念来概括,就是清欢之美。内驱力以及审美原型即元点还是归于真挚的人格。所以必须重提真挚,必须呼唤和确立真挚的艺术美学。有真挚,艺术就有底气,有冲劲和生命力。我把这视为天抒摄影作品的真核和硬核,也是他对当代艺术的一种奉献和拨乱反正,更是对人类灵魂的一种建设。

  这也无意中点破了这本摄影集的名字——人间不失,就是不能失去以上这些品格,包括理想、真挚、情义、良知、热爱、苦难、勇气、责任,以及美、艺术和自由。唯如此,我们才能时时感到人间浩瀚,活着值得——这就是这本摄影集价值的永恒指向,让天抒所有的付出也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