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丘树宏

丘树宏:诗心永远为祖国跳动

――《共和国之恋》创作手记

2009-08-31 作者:丘树宏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2007年10月9日,中国诗歌学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我的诗集《以生命的名义》研讨会。研讨会上新老诗人和诗评家的表彰与批评确实让我受益无穷,但是,当时对我和我妻子两人同时感到深受启发和震动的,却是一个将军诗人提

  2007年10月9日,中国诗歌学会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我的诗集《以生命的名义》研讨会。研讨会上新老诗人和诗评家的表彰与批评确实让我受益无穷,但是,当时对我和我妻子两人同时感到深受启发和震动的,却是一个将军诗人提出的一个建议。他在发言时认为我一直以来写的大多是短诗,按照我的阅历,特别是我目前的实力,应该也可以尝试着写一写长诗了。
  记得散会后步出会场时,我正咀嚼着这句话并准备把我的感觉告诉妻子,没想到走在身旁的她倒抢在我前面说,将军诗人的建议说的正是时候,你的诗歌创作确实正处在这一个节点上。
  就这样,将军诗人那一句也许是他自己很不经意的话,却成了我十分经意的一个创作转折点,起到了而且还正在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为这一句不经意的话,为了我自己十分经意的计划,2008年,我开始着手纪念中国改革开放30周年长诗的创作。我是改革开放的直接受惠者,有了改革开放,才有了我参加高考从而改变命运的机会;我又是改革开放实践的直接参与者,我几乎一直在改革开放的第一线工作,参与、设计甚至策划和组织了许多属于改革开放事业的事儿;我还是改革开放的研究者,我在工作的同时,一直探索着改革开放实践的思考和研究。这既是我特有的优势,更决定了作为诗人的我一种责无旁贷的的使命。经过一段的思考和准备,我首先对十多年来一直坚持创作的珠海经济特区题材诗歌进行修改、整理,以至再创作成了大型组诗《珠海,珠海》,先后刊发在《南方日报》和《诗刊》上,引起了一定的影响,还获得了《诗刊》社当年的主题征文特别奖。其次,借着2008年“五一”黄金周的时间,我几乎是一气呵成地写出了近300行的长诗《30年:变革大交响》。2008年11月1日,《光明日报》罕有地拿出几乎整个版面全文刊发了这首长诗,并在头版发了导读,在全国引起了不小的反响。接着,诗刊社和广东省作家协会专门开了研讨会,广东电视台制作了电视诗歌播出,一些报刊纷纷予以转载,一些城市的改革开放30周纪念活动,都选用这组诗来朗诵并作为重头节目。
  初试牛刀,小获成功,野心竟然就大了起来。2009年春节期间,我决定创作一首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60周年的长诗。也正是这个时候,广东省委宣传部和省作协正在筹备出版一套向新中国60年献礼的著作,要求我负责完成一首1000行以上的长诗。我毫不犹豫就满口答应了。但工作一开始就碰到了两个难题。一是如何写前30年,尤其是如何写“文革”。最早草拟的提纲,是准备将共和国60年放在中国五千年历史这个大环境来写,分别从5000年、1000年、100年、60年这四个阶段来体现。这样,60年的分量就会少一些、凝练一些,就可以集中一些、概括一些,前30年包括“文革”10年也就可以一跳而过。然而这个计划很快就放弃了,因为这首长诗的重点应该是建国60年,而不是其前面的历史。更重要的是,反映60年,无论如何也不能回避前30年和“文革”这段历史,反而一定要直对它。第二个难题是自己刚刚写了《30年:变革大交响》,如何做到既不重复,又要重点反映出后30年的重要历史进程,这也是很头痛的事情。由于这两个问题,有一段时间思路几乎处于胶着状态,停滞在那里了。
  好在确实是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压力越大反倒兴趣更浓、动力更大。这是个挑战自己的好机会。于是,我决定先不忙着思考提纲,而是回过头来重读历史。但当我真正围绕着长诗的构思进入回忆和思考的时候,却几乎要马上打退堂鼓了。我忽然发现其实自己是几乎没有读到过一部真正意义上的中国历史的!原来在小学、中学,甚至是在大学期间所学习的历史知识,几乎是要彻底忘掉的东西,甚至多是些值得怀疑的东西,不学还罢了,学了反而误导人,甚至害人。走进社会的这二三十年

9 7 3 1234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