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布日古德

散文的返璞归真

2017-12-27 21:32:01 作者:张黎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布日古德(张黎明):蒙古族。诗人、诗评、散文、歌词作家,高级记者。有大量诗歌散文、歌词、诗歌评论发表在《诗刊》《词刊》《北方文学》《诗林》《草原》《中国文化报》《吉林日报》《黑龙江日报》《内蒙古日报》《辽宁日报》等报刊。吉林省、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文学学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

13348.jpg 

  散文,这种文学样式,已经是我们读书人、写作人、甚至作家推手喜欢的不能再喜欢的一种快餐面。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由于网络高速,一些人,便搭上这一班或者那一班网络“高铁”,走上了时代赋予的创作前沿。因此,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已经成为作家轻车熟路的抢手货。
  在这一块园地上,百花齐放,万家灯火,扑朔迷离。也因此少不了泥沙俱下,滥竽充数。尽管发表的阵地有限,每个省还是有那么些载体,可以发表。一是每个省有多少个地级(盟、州)市,就有多少份地市级的党报,地市级的作家协会,每一个党报,每周都有一版副刊,每一个地市级的作家协会都有一份公开或内部准印的“文学杂志”,这还不算,每一个县、旗、县级市又都有一个县级的作协、文联,这里还有一个小园子,可供把玩。省、自治区、直辖市就不用列举了。上上下下大园子、小园子数不胜数,你想发点作品不是难事。
  前些年,做过报纸副刊编辑的时候,常常为好稿子断档而发愁。应付还不是我的性格。但就散文来说,我总觉得要走进死胡同的感觉。好多所谓的散文作家一说起散文这种体裁,夸夸其谈,一写起来,就眼高手低。甚至,有些作者为了迎合编辑心里,常常把一份报纸、杂志研究来、研究去,对症下药。我们不能不承认报刊有自己的风格和水准,但是“我们需要包子你就来包子,我们需要草原风光的,你就来炊烟、哈达、马头琴”实在令人头疼。一篇好的散文,不但有其独特的味觉,还有愉悦心情的眼缘。正能量、积极向上的东西,哪个编辑想让它从自己的嘴边溜过?
  近两年,写乡愁的散文到处都是,不知道是哪家报刊编辑的导向,引领,写乡愁的散文都带上“老”字。什么:“老土豆窖”“老炕桌”“老照片”“老房子”“老柈子垛”。似乎,加上一个“老”字就是乡愁。这种选材角度,可以,但是积极向上的、有教育意义的并不多,甚至矫揉做作,无病呻吟。最近,读了一套河南大象出版社策划出版的乡愁一类的十几本散文,几乎篇篇是精品,本本可鉴赏、本本可收藏。
  散文的返璞归真,不仅要依照散文的基本框架和规律,还要推陈出新、创新创作手段,吊高自己的胃口,甚至借鉴国内外一些名家、大家的写法 ,走好自己散文创作的返璞归真之路。
  既然说到借鉴,你在贾平凹的《丑石》里获得了哪些快感?你读了余光中老先生的散文,有哪些启发?你在萧红的乡土散文里收获到哪些地方风物?
  散文的返璞归真,题材很大,也是不拘一格的。写黄河、写长江、写仓央嘉措、写乌镇、写草原上的勒勒车、格桑花都是返璞归真。只不过是必须在一孔窥全豹的聚焦下,找好自己笔下的对称点。
  散文的返璞归真,作者要有善行、善性、善情。只要你不和生活一刀两断,你就会获得真情实感,生活就会给你端来上等食材、好菜。你就会写出编辑看好、读者满意的散文作品。
  如果作者做到了在草原上,你就是一匹烈马、一条纯洁的哈达、在喜马拉你就是一朵雪莲、或者就是大小兴安岭山坡上早春二月的冰凌花,我想这才是最有意义的返璞归真。王国维说“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学者江弱水说,“诗是活的有机体,可全方位地感知,从滋味的味觉,到声音的听觉,再到肌理的触觉。”散文这种题材、体裁不也是一样适用吗?
  同时要指出的是,返璞归真不是纪实,散文也不能用新闻性写法去照相。你就是你的地标,我就是我的王爷。跟风、爬坡是不行的!智取华山一条路,实在不行,走北坡!我建议。
 
  2017年12月27日星期三于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