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布日古德

蹚水与酿酒的女人

——点评诗人张映姝的组诗《她》

2022-02-09 23:02:49 作者:布日古德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布日古德点评诗人张映姝的组诗。
  张映姝,新疆石河子人,70后;已在《诗刊》《星星》等数十家报刊发表诗歌、随笔、剧本等一百多万字;作品多次被转载并入选几十种年度选本;出版诗集《沙漏》《西域花事》等多部;组诗《植物诗潭》获《红豆》2017—2018年度诗歌类优质作品奖,《在博尔塔拉,海棠追梦》(诗歌)获第二届海棠文化旅游节征文二等奖。近年专注于植物诗歌和随笔的写作。
 
  晨读的女人

那个料峭的三月的清晨,种在我的心房
那个女人,坐在红山地下通道出口的台阶上
膝上放着一本干净的书
我久久地注视着她
她的磁场里,电流激荡着火花,静静流淌
这个越活越轻的女人
始终没有抬头
她倚着一把大竹扫帚
脚边,大大的簸箕上印着“环卫”的字样
我再未见到过她
她坐着的那一小块台阶始终空着
总有一天,会有人接着坐在那儿
也许是我。现在,我还不够轻
还需要还完多余的重

  布日古德点评:视觉新颖,诗人在司空见惯的街巷一个地下通道出口处发现了一个读书的女人。一是环境衬托着出的“扫帚、簸箕、”以及物件上的环卫,已经交代了这个读书女人的岗位或者身份。诗人“膝上放着一本干净的书”显然对膝盖的主人形成强烈的不对称的反差。二是“料峭的三月的清晨”嵌入诗的开头,就把一个读书女人的执着刻画得纯洁,通透。三是这首诗耐读、有嚼头,有韵味儿的地方是“我再未见到过她/她坐着的那一小块台阶始终空着/总有一天,会有人接着坐在那儿/也许是我。现在,我还不够轻/还需要还完多余的重/”一首好诗,在于诗人的多维度视觉,也在于在多维度的视觉中,聚焦一个闪光的内核。这一首诗的完美呈现还在于诗人娴熟的运用了通感互换中的自然带入。


  蹚水的女人

她迟疑着,不敢把脚伸进溪水
她怕冰雪融化的寒意,会渗入骨缝
她怕水底光滑的石头,不小心会崴了脚
她怕平缓的溪流暗藏的漩涡,那么小
也足以产生无法预料的结果

她不知道怎么会那么怕
她抬头望向那里,仿若习惯
博格达峰,蓝穹的一枚银胸针
在新地梁村,它近得像山
远得像雪、像冰川
当一座山被亿万年的雪覆盖
当一座山被亿万年的冰川反光

她试探着,青筋微凸的脚探入溪流
她一脚就踏入了童年
那条石板砌成的小渠流淌着
一样冰凉的天山雪水
她追赶着打着漩儿的粉色塑料小凉鞋,哭着喊着
她滑倒在水渠里,腿上鲜血淋漓
……

三十多年了,她早忘记那种痛
三十多年了,她已习惯于另一种生活
忍受,抗争
再次忍受,再次抗争……
她修炼成铁,如她所愿
没有什么能让她轻易融化
她从未放弃百炼成钢的打算

就这样失败了,轻易的
被雪水的冰凉,而不是火焰的滚烫
望着耸立的雪峰,她听见
咔嚓的冰裂,向身体深处爬行

  布日古德点评:第一段的排比自然巧妙。诗人一个“怕“字聚焦了一位生活中如履薄冰的女人。这一个女人怕得冰清玉洁。为此“ 她试探着,青筋微凸的脚探入溪流,她一脚就踏入了童年”。这一个三十年前的童年显然是一种“痛、忍受和挣扎”。上升另一种高度,女人的这一个挣扎一是要砸碎一种无形与有形的枷锁,还要站在这一个枷锁之上“修炼成铁”。可是她“她从未放弃百炼成钢的打算”。诗人的核心形象跃然纸上。张映姝诗歌的思想性还在于怕水下河的女人面前依然有一座大山。为此,一把钥匙打开了意境、韵味、张力之中极力啮合的锈锁。这就是一个怕水下河女人的必然结果“望着耸立的雪峰,她听见/咔嚓的冰裂,向身体深处爬行”。


  举杯邀月的女人

她们端起的,不是夜光杯
她们举起的,不是葡萄美酒
她们邀约的,是明月出天山
黄竹传夜风,清辉镜天池
三个女人的所愿,如此明媚

她们说起苍茫云海间
说起仰天大笑出门去
说起与君共消万古愁
云影飞渡,星辰明灭
三个女人举杯又举杯,皆为古人事

不知不觉中,场景转换——
一个她,眼神迷蒙
万般心意都化为母忧
一个她,面如桃花
纠结在爱与爱情的乱麻里
一个她,温顺地,听她们说
用一口一口的酒,压住翻涌的痛

那是多久前的故事了
明月作证,我们约定,来年再喝一场
这么多年过去了
我们谁都没有履行诺言
谁也不敢再次揭开
生活的伤疤

  布日古德点评:“生活的伤疤,谁也不敢再次揭开”。极其富有哲理的经典诗句,让我想到了路易斯·格丽克。尽管张映姝不是路易斯·格丽克,但是她的诗与格丽克的诗异曲同工,都是对人性母爱一种醍醐灌顶式的思考与赐赠。三个女人有三种价值观,但是她们的爱、善良、胸怀是一致的。一样的桃花不一样的结局,这种个性化的伤痛怎样才能化为母忧?才能与“云影飞渡,星辰明灭”?这首诗一个举杯“邀月”的“邀”字立马彰显了三个女人共性的孤独与空虚,以至于那一种个性化追求的希望,饱满与完美。


  摘葡萄的女人

这个清晨,新鲜、透亮
像凉风、露珠、狗尾巴草和旧日子
道路笔直,左边是蔓延的葡萄绿
右边是冲天的白杨黄
这葳蕤的初见,埋藏于时光的褶皱

这个清晨,万物返身原点
一只野兔,在跃起、落地间远去
一只蚂蚱,伏在马齿苋的浅梦里
一只麻雀,掠过星星的黄昏

这个清晨,词语回归本义
每道晨光,闯进夜的腹地
每缕清风,怀着空旷如野的胸怀
每粒葡萄,梦想着葡萄酒的芬芳

这个清晨,在楼兰酒庄
我是那些采摘葡萄的女人
或者,成为一串成熟的葡萄
被锋利的剪刀剪下
然后,被清洗、压榨
沉睡中,悄然发酵
黑暗里,不知不觉地,慢慢甘醇

  布日古德点评:如果选用复制克隆的话,“这个清晨,词语回归本义/每道晨光,闯进夜的腹地/每缕清风,怀着空旷如野的胸怀/每粒葡萄,梦想着葡萄酒的芬芳”,我会在这排比的句式里挖掘出摘葡萄的女人“被清洗、压榨/沉睡中,悄然发酵”的情怀。我的克隆要建立在抗争的基础上。其实一个女人是一杯好酒,很简单也很显然,这一杯好酒来自于神圣、灵性的一粒葡萄。

 
  酿酒的女人

如果不是临时起意,我就错过了铁买克乡
错过了哈拉萨木森,那个叫“红松”的村子
错过了那个用一把刀
了结爱情的酿酒的女人
她用粮食酿酒,有时是两种
有时用五种。她清楚它们
精妙的差异。她搞不懂爱情
怎么会在生活这个缸里变质
自己会在爱情这个缸里
磨刀霍霍
二十多年了,她仍在酿酒、卖酒
她把自己酿成了酒
没有人能喝下她。她用
身体的酒杯,倒满自酿的醇酒
拴住就要脱窍的灵魂

  布日古德点评:深邃,神秘、质感,酱香与醇香都在这一个酒缸里。诗人的比喻巧妙至极。自己酿出的酒有没有另一种滋味儿,诗人没做交代。因为是一个女人,显然“身体的酒杯,倒满自酿的醇酒/拴住就要脱窍的灵魂”。一个拴住让我想起了三纲五常。


  喝酒的女人

她喝下一杯酒,就喝下了酿酒女人的心事
一杯酒下肚,两个女人在体内交锋,像两把剑
一把是爱,一把是恨
一把是水,一把是火
一把是柔情,一把是冷酷
她想把酿酒女人的刀卸下
酿酒女人欲把她的痴情封喉

她们像斗牛,你进我退
你退我进
最终,她们不得不达成和解:
把泪咽进肚子里
就像喝下一杯酒

  布日古德点评:一首好诗,在哲理中架构文本,寻求精神指向。深邃的哲理通过爱与恨;水和火;柔情和冷酷,完成了情感抒发。尽管这一个抒发带着强烈的反叛意识。一首好诗有一个经典的句子就够了,经典的句子让你记住了诗人张映姝。“把泪咽进肚子里,就像喝下一杯酒”,多么耐人寻味的诗句啊!唯美,耐嚼,浑然天成,自成一格。


  被祝福的女人

她终于回到了这里
尽管只有短暂的几天
它一旦完成交易,这里还有什么呢
二十多年呀,对她47岁的人生而言
最好的,只能封存在记忆的酒窖
她不确定,发酵出来的是否甘洌、清纯
还能怎么样呢
她摇摇头,似乎要把什么甩掉

还好,有一个小小的生日聚会正等着她
还是那三四张熟悉的面孔
她确定,谈论的还是旧话题
旧话题,于她,于他们,永远是新的
生活的残酷,投射于文学的想象
幽微的光亮,足以烛照黑暗的时刻
没有蛋糕,酒杯碰响的祝福
她安慰吹毛求疵的友人
一切都恰到好处,刚刚好

如果还有更好的,那一定来自母亲
曾经为她受难的年轻的母亲
现在依然牵挂她的80岁的母亲
此刻,母性的慈爱
正在电话线里流淌:
生日快乐,快收红包哦……

  布日古德点评:张映姝的诗歌干净利落,思想性明显大于艺术性,这一点正是当下我们的诗人被遗弃的主题。诗歌的文本架构需要建立在本质的基础上。《被祝福的女人》是一个四十七岁过生日的女人。四十七岁的人生历程,女人生涯谁在关心她?记忆的窖酒还要继续尘封下去么?女人的清冽甘醇,谁来品尝?这对于“生活的残酷,投射于文学的想象/幽微的光亮,足以烛照黑暗的时刻/没有蛋糕,酒杯碰响的祝福/她安慰吹毛求疵的友人”是不是一种寂静黑暗里的宽慰?张映姝的诗一进入结尾,就立马鲜亮起来,像这一个黑暗的生日暗夜里,突然点上了一根红蜡烛。这颗红蜡烛就是“有更好的,那一定来自母亲曾经为她受难的年轻的母亲/现在依然牵挂她的80岁的母亲”。一根线像一根脐带死死地地系紧了母与女之间的生命之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