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青春诗意方寸间

2024-03-24 作者:干海兵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干海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星星》诗刊副主编。

  诗人李自国多次向我推荐过方严的诗歌,但因为种种原因,我一直未能读到。前几天自国兄又给我说,方严的第一本诗集要出版了,能否给这个20多岁的年轻诗人写点文字。其实,由于工作关系,我很少给不熟悉的诗人写序或者评论,因为诗歌的表达方式或审美取向,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万一因为我的一家之言,影响到了作者今后的写作之路,也许未见得就好呢。不过,以诗歌写作成就享誉文坛30多年、又有丰富诗歌编辑经验的自国兄的眼光,想来是不会看错人的,我答应了为方严的诗集写点读后感。

  《云间》是一本选材广泛、写作视野随性开阔的青春诗语。作者以细腻温婉的笔触,与山川风物对话、与现实人生互视,在碎片化的诗意素材中找到个人情感体验与大众审美经验的融合通道。“芦花飞白,暮烟寻找乡愁的寓意/夕阳在渐冷的红尘,捧读河川犹在的温暖(《杏花村:空长廊》)月明星稀,城市的一隅/当我打开窗,我希望泪眼似的星光/变成鼎沸的人潮(《我打开窗》)”,方严能通过简单寻常的物像,通过琐碎的生活场景,去捕捉和发现生命细节的感动和诗意,这恰恰是他这个年龄段的诗人不容易做、不愿意做的。奥地利诗人里尔克在给青年诗人的一封信中,谈到了一个诗人的创作动机:走向内心,探索那叫你写的缘由。近年来,随着知识结构和传播手段的多样性,越来越多的青年诗人写作手法老到,对世事现实的反应少年老成,这种世故得几近脂粉味的诗歌,不能说没有优点,但其中缺失的那种对内心真挚的遵从,那种生命活力的朝气,以及青春期该有的敏锐和反叛,都让人觉得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味道。读方严的这本尚有青春文学色调的诗集,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作者尽管在写作技法上讲究不多,对书写对象的把握也更多建立在直觉的咏叹上,但书中充盈的那种对真善美的美好寄寓,却常常能打动人。

  “翻过大山的驼背/去雨林古茶山看重复浅唱的流水/布满叶脉的绿/版纳的微风和细雨/拥进晨醒的傣乡雾/和枝上缠绵的水纱”(《徒步雨林》),方严擅用简洁传神的写意笔法,勾勒情状景物在内心映照的诗意呈现。大山起伏绵延,拟人化的“驼背”不仅形象,而且突出了大自然对于渺小人类的厚重感;流水淙淙,在寂静的山谷的确如浅吟低唱;而叶脉的绿,因了“脉”的凸显,而有了触手可及的质感;雨后清新的大树,连浸凉晶莹的水珠都缠绵起来了。方严的诗歌从事物精彩的细节入笔,以幻美的视觉来展现情景互照的张力,让人获得独特的艺术感受。这正如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指出的“一切景语皆情语”一样:他认为诗(词)中所写的形象或境界,不管是素描式地写出来,还是由作者综合印象创造出来,它们都不是对事物作纯客观的、无动于衷的描写,而是贯穿作者的理想,即按照作者的观点、情感来选择安排的。正如方严《面对一朵海棠花》一诗中,上下两节的情感色调大相径庭,同样的海棠花,在雨前雨后出现了悲喜分明的诗意图景:“雨落沉沉,海棠咽下透明的泪水/肠断而歌苦,窗后的瘦影因为惆怅”,在诗人眼中,这些悲伤的物象,其实是有因由的,“情话的字粒,卡在咽喉,化为轻咳/六杯酒后,呕吐出梦碎的悲与忧”。而在下一节里,“海棠摇曳娇羞,暗香金融衣袖/我擦净每一朵花瓣上的行行凝露/衬着阳光,道出每夜相思的熬煮”,方严擅长用生动传神的描写来渲染景和情的观照,以景生情,以情化境,从而达到相依相惜的艺术审美效果。

  对美好情感的憧憬和执着追求,是方严诗歌的重要元素,在《云间》收录的80余首诗歌当中,以爱作为歌咏主线的大概有三分之一强,这其中,有男女之间至真至纯的爱,也有倾情山水、眷恋风物的爱:

  走在绿意复诗意的河边
       被山水宠爱的我
       看晓雾缠绵山岳心头的那一阙柔肠
       萦绕了斑斓的山色,撩白了我素白的纸笺
       …….
       走在绿树夹岸的河边
       芬芳的心遇上另一半皎洁
       鸥鹭相伴,一路阳光,一路悠闲
       恒久的情爱,如河水怒放连连
       宽厚的相爱,能并拢美善,此生不厌
      ……

      ——《走在绿树夹岸的河边》

  在这首诗中,作者通过在绿树夹岸的河边的漫步,以眼中景映心中情,让“缠绵的晓雾”、“斑斓的山色”、“素白的纸笺”“相伴的欧鹭”等与“少女的柔肠”、“芬芳的心”、“恒久的爱”相互辉映,呈现了青春之爱的纯洁、烂漫与善美。另外,方严的《葫芦丝之恋》《我们》《爱在星夜》等诗,字词之间的那种深情与感怀,那种敏锐和多思,都多少受到了纳兰词、仓央嘉措情诗及席慕容诗歌的影响,语言表达相对来说并不陌生,也更容易让与她年龄相当的读者喜爱。“假如我以芦根写诗,请以飘飞的云絮来读/霜华在苇叶上留痕,劲风溯游河流/阳光的金线裸露着欢欣而降/过荒野,越山沟,洒满我们的村庄/草木犹醉,温润如初……(《芦荻情》)——方严的诗歌总是以积极开朗的眼光去理解爱、表达爱,从而让小我情感生发为大我情怀,在常人看来普普通通的芦苇,甚至有凋落悲秋象征的芦苇,因诗人明朗的心境,而被赋予温暖的开阔的诗美,“云絮”、“霜华”、“劲风”等充满思想向度的语词的运用,烘托了积极向上的主题,也让诗歌的格局大了起来。

  听李自国先生介绍,方严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也有过青春期的挫折和迷茫,但幸好在父母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找到了自己人生的坐标。方严写诗也才两三年,与其说取得了成绩,不如说有了心灵美好的寄托,他们这代人阅读更为广泛多样、眼界也更开阔、对艺术的理解力也更高,所以好的写作方向,将让他们事半功倍。读《云间》,我们在为方严的诗歌之路鼓劲加油的同时,更希望他以平常心去对待每一次创作,人生得失,不在一息一瞬的悲喜,而更在于生命本质的超然与通脱。正如他在《芦荻情》中最后写到的一样:盼我青丝未华染,清澈如故/盼她吹笙当月出,青睐秋韵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