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诗、镜、非镜

2022-11-04 09:45:10 作者:游俊豪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游俊豪: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华裔馆馆长、中华语言文化中心主任

  舒然运用了“镜子”这个物件,作为意象,统摄读者的注意力,一起思考我们跟镜子的关系,当中涉及很多物我之间的关系。

  我们每天都必须照镜子,梳洗打扮,为了自身的整洁,也为了别人的观感。

  有的人喜欢照镜子,有的人不喜欢照镜子,为了各种各样的原因,我们和镜子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关系。

  到底是怎样的原因,又是怎样的关系,让我们成为舒然所说的“镜中门徒”?是她诗里说的“怀才不遇”、“伯乐空迹”、或“孤芳自赏”吗?说是“门徒”,那是一种怎样的牢固关系?那是一种怎样的信仰?

  舒然的信念与执念,都是一致的,就是她在诗里所说的“穿过每一面镜子 / 找到内心本来的妖孽”。由于她这的这种信念与执念,她觉得“镜中门徒”,“终将失去镜中真相”。

  “这个终将失去镜中真相”,我会在后面回来再说说。

  这里,请容我先提提李清照。

  李清照,是我们都熟悉的宋朝著名的女词人,写过的名句包括:“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李清照,让我感佩的,有两方面。

  第一方面,她对宋词文学艺术的追求,矢志不移。尽管后来金兵入据、中原动荡不安的时候,她流寓南方,境遇孤苦,她也不断地把宋词的写作,那宋词的艺术性推向极致。

  第二方面,李清照与丈夫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在逃避金兵的侵略的过程当中,在颠沛流离当中,他们也不辞辛苦,把大批的宝贵书籍文物一起搬运。到了绍兴元年(1131年)三月,李清照赴越(今浙江绍兴),住在土民钟氏家的时候,一夜之间书画都被偷走了。她悲痛不已,重立赏收赎。至此,所有图书文物大部散失。

  现在,我们回来说,舒然的诗“镜中门徒”,那一句“这个终将失去镜中真相”。

  拉丁美洲诗人博尔赫斯说过,最好的诗与最好的文学作品,不应该像反映影像的镜子 (mirror),而是当作能够折射光线的多棱镜 (prism)。

  也就是说,最好的作家,会让万物变成一束光,把作品写成多棱镜,收集这一束光,让这一束光通过多棱镜的时候,折射出多重的光彩,多样的光谱,多层的脉络,才会产生最好的作品。

  对于我在前面讲过的第一族人来说,那些在文学私密空间的隐士来说,会觉得孤单、寂寞,但镜子从来就不会失去,因为镜子会有很多,镜子的真相不会失去,因为真相在有无之间变幻无穷,有真相是一种真理,没有真相也是一种真理。

  而且,也不会是“镜中门徒”,不会是“镜中”,也不会是“门徒”。

  文学的光,毕竟是要穿过多棱镜的,穿到后面去,后面更为真实,更为神秘,虚实交错,实虚互换。

  这样说,可能就很玄学。但是,哲学其实与诗息息相关。哲学与文学的关系,可以探讨的地方很多,这里就不多说。有机会的话,我会在其他场合跟大家交流。

  文学的人,无论如何,是要成为掌握多棱镜的高手。

  舒然的诗作,喜欢运用辞藻与意象,宛若繁花以多多,落入镜中。

  这些例子,包括舒然诗集里的〈一月的苏醒〉、〈陌上桑〉,〈绿蝴蝶〉等,都是文字精雕细琢、意象美丽精彩的作品。

  期待未来,能变成多棱镜。

 

《镜中门徒》

 

作者:舒然

 

太阳如此渺小

我等竟无法藏住一句谎言

秉烛夜游,大海泛舟

捞取一叶古诗

便是星星点点的镜子

照你说的怀才不遇,伯乐空迹

或孤芳自赏

又惜无人识得此如花容颜

 

穿过每一面镜子

找到内心本来的妖孽

若穿过一道道尘世法门

歇息处又是原地

我等门徒

终将失去镜中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