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那些100%的布尔什维克 翻滚翻滚,再翻滚这中药的气味虽然有些不好闻 却使红军渐渐地恢复了元气 并且增加了,许多抗体 6、红军树 红军树是红军用血浇灌长大的树 树干不红,叶子也不红 在乡亲的眼中,那个下午总是红的 根须在土壤最深层的部分 那个宁死不屈的头颅 从落叶中探出来 与乡亲们亲切地交谈 问一问分得的田地 是否长出红色的稻子 那个挑满的水缸里 常常溢出笑声来 问一问那个摇着尾巴的小狗 是否不断的快乐和忧伤 大风吹过,总有人在风中 呼喊一位烈士的名字 天天有朝露,从村庄的窗户 流出眼泪 这个小村庄 因为这棵树变的与众不同 树上,每年都要结满故事 只是开出的花都没有红过 结出的果实也没有红过 可在乡亲们眼里,红军树 永远是红的 7、四渡赤水
赤水是赤色的水吗 为什么任红军这样渡来渡去 几分钟长 几十年宽的赤水啊 几万年前是什么样的水呢 映照过孙膑那清瘦的脸吗 是周郎赤壁的长江水吗 毛泽东用兵 比他作诗填词还有灵感 无意识的一个箭头 都可以击溃一师的敌人 一渡,用的是明喻 蒋介石开始意识到换了对手 二渡,用的是暗喻 朦胧象赤水河上的雾 王家烈的火枪不如他的烟枪 吴奇伟由追击红军变成被红军追击 三渡,用的是通感 毛泽东的战友也要咀嚼半个时辰 一心要寻找共军决战的蒋介石 找到的,仍然是一山的树 四渡,用的是佯谬 敌我将领都难以读懂的句子 督兵贵阳的蒋介石 也太听毛泽东的话了 要他的部队向东就向东 要他的部队向西就向西 在没人理解之前 毛泽东并不孤独,而是 幸福的欣赏着 自己的得意之作 赤水赤水,遇上要赤化全中国的领袖 就开始温顺的水啊 短短的两个月 红军为什么忽然变得会打仗了 8、红军标语
红军标语不一定是用红纸写的 红军标语也不一定是用红色写的 尽管,许多人为这标语 献出了鲜血 红军标语,不是用 陈胜吴广的篆体所书 红军标语,用的不是黄巢 咏菊的笔墨 红军标语,也不是 天朝洪秀全的布告 更不是李自成闯出的文字 这些红得只要毛泽东抽烟的一根火柴 便可以熊熊燃烧的标语 许多尚未成年的小伙子告别了父母 许多新婚的丈夫告别了妻子 跟着标语走了 尽管,许多人并不认识标语上的字 多少年来 有的墙已经倒了 但是标语没有倒 9、泸定桥
红军要夺的泸定桥已经不是桥了 而是十三根冰冷冰冷的铁索 其实,泸定桥有两百四十里长 被红军在一天之内夺了过来 廖大珠等22名勇士的手 比铁环还要有劲 不顾自己的生命 往往可以顾及许多的生命 坠入激流的战士 首先走过了自己的路 冲锋时毫无畏惧的汉子 回首这十三根铁索 开始恐惧 总有一个人站在桥头 总有一双手抓住铁索 总有子弹在铁索上冒火 若干年后 不知道自己的家在河的哪一头 不知道自己的双手应该插到哪个衣袋里 尤其是捧军功章的那双手 比坠入急流的那双手还要冰凉 两个小时就夺取泸定桥的战士 在后来的讲演中 二十个小时 都还没最后夺取泸定桥 10、斗笠
一只竹斗笠 挂在墙上 挂在比那位红军的背 宽上好几十倍的墙上 总觉得还不是它的样子 尽管,在井冈山 它也挂在墙上 在瑞金 它也曾挂在墙上 斗笠来自哪里并不重要 不必计较它一根竹子的身份 以及纹脉与年龄 它遮过雨和烈日 也挨过弹片 只有挂在红军战士背上的斗笠 才是斗笠 顶天立地的斗笠 斗笠,头晕目眩 红军,清醒无比 11、安顺场
安顺场是最不安顺的地方 熟读线装古书的石三伢子 想到了一个叫做石达开的将领 那是七十二年前的五月 同样是这条路 同样是这个安顺场 同样被称作匪军 同样是三万人马啊 太多的同样,蒋介石便有了 太多的想法 对于此时的红军 大渡河往往不能大渡 熊向林的17名战友 只知道脚下是急流 不知道对面射出的 是不是子弹 一只小木船 在大渡河渡来渡去 红军在地下,渡来渡去 大渡河的对岸 又是哪里 是嘉兴南湖的那只木船么 载着这支队伍 载着一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