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李风臣

期望完美

2006-07-15 作者:周占林 | 来源:中国诗歌网 | 阅读: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有一种冲动,想为李风臣先生的诗歌创作写点东西,其一不是因为他是县委书记,其二亦不是他是一个诗人。个中原因,还真有点难以言说。  因为,在写之前,我想到更多的是关于“推敲”的故事。而故事怎么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我都有一种冲动,想为李风臣先生的诗歌创作写点东西,其一不是因为他是县委书记,其二亦不是他是一个诗人。个中原因,还真有点难以言说。

  因为,在写之前,我想到更多的是关于“推敲”的故事。而故事怎么恰巧又和诗歌有关呢?唐朝,是离我们很近又很远的年代,离我们很近是因为唐诗,离我们很远是因为时光。而骑在驴上的贾岛却从唐朝走到我们今天的课本。我不知道他是否太累,感到“推敲”两个字很沉重,真的很沉重。韩愈的一“敲”让若干年的文人们都处在清醒的位置,“推”开了文学这扇大门,并不等于你就可以随心所欲地述说,而是要在述说中,不时地“敲”击自己的文字甚或灵魂,把最能体现自己感悟的文字呈现给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

李风臣先生应该感谢这个飞速发展的社会为他所提供的现代化写作工具。手机,一个用来通话的小小道具,在他的手中却变得无比重要。在繁忙的工作之中,他挤出点滴时间,用小小的手机键盘,记录下他心灵与自然碰撞而产生的耀眼火花,激动而坦诚地向人们诉说自己的心蕴。而我应该感谢李风臣先生,有幸成为他部分诗歌的第一读者。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不是停留在一首诗的创作过程和创作结果,而是在一首诗写完后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寻找最恰当最贴切的词语,来表达自己与大自然的深切交融。

很久了,似乎已经成为习惯,每每听到手机的短信提示音,我便不由自主想到李风臣先生,想到那一定是他刚刚完成的诗作,也情不自禁地产生出一种阅读的渴望。而有些时候,当我还处在第一次的阅读品味之中时,便会又听到一声短信提示音,拿起手机一看,是李风臣先生发过来的修改稿。第二次的阅读让我更加深入地揣摸被更换词语后新的诗意和景致。613日上午8点零5分,收到李风臣先生的《麦收之夜望雨》,“子时梦乡闻惊雷,/暴雨潇潇落窗扉。/披衣帘下心难静,/打麦场上人未归。从字里行间,可体现出一位齐河的父母官那宽大胸怀下的细腻之处,梦中的惊雷,让他担心那些尚在打麦场上劳作的农民兄弟,此时的暴雨该是多么地不适时宜啊。一个“落”字,仿佛让我听到暴雨击打着窗户的声音,看到李风臣先生一脸担忧地站在窗前的情景。过了两个小时,再次收到他发来的第二稿,其中仅仅改动了诗中的一个字,“暴雨潇潇透窗扉”,把一个“落”字换成了“透”字,一下子把诗人那种对农民的焦灼和牵挂表现得淋漓尽致。

做为一个县委书记,吃请和请吃是无法避免的事情。然而,我惊讶的是他无处不在的创作冲动。即如是在亲朋好友相聚之时,李风臣先生亦不忘撷取生活的点点浪花,汇聚瞬间迸发出的诗的激情。615日的1212分,应该是客人尚未到齐的时候,他的诗情便一发而不可收。一首《济南舜耕山庄南凤阁宴客》像一道大餐准时出现在我的手机里面。“舜帝庄里宴故朋,/翠竹抖绿舞夏风。/客未入室春先到,/笑语胜似丝竹声。”短短的四句,把将要发生和已经发生的故事全部告诉了我,我也仿佛置身现场,看翠竹在夏风里舞动,听大家开心的笑声在室内飘荡。此时,兴许菜未上且客未至,难得的一点儿空闲便为诗人提供了一个创作的机会。1533分,再一次收到短信,后来仔细对比寻思,方发现是第三行的“春先到”改为了“春先至”,一个“到”字和“至”字的区别,让诗的意境又得到了新的升华。“到”,字典里的意思是“从别处来”,而“至”包含了“到”的意思,并且是“到此”。在诗的朗诵中,更贴切,读起来更有余韵。

在我收到李风臣先生从手机里发来的诗中,修改次数最多的当属《四季梦》,617  1635分收到第一稿,“春日悠然万翠园,/莺歌燕舞风拨弦。/夏时耕耘五谷内,/云作华盖雨为帘。/秋令品果桃李下,/笑吟中秋月满天。/冬岁酒香飘寒舍,/邀来老友醉余欢。1657分收到修改后的第二稿,“春日悠然万翠园,/莺歌燕舞风拨弦。/夏时耕耘五谷内,/云作华盖雨为帘。/秋日品果桃李下,/笑吟中秋月满天。/冬岁煮酒暖茅舍,/邀来老友醉余欢。1715分收到第三稿,“春日悠然万翠园,/燕舞莺啼风拨弦。/夏时耕耘五谷内,/云作华盖雨为帘。/秋令品果桃李下,/笑吟中秋月满天。/冬岁煮酒暖茅舍,/邀来老友醉余欢。1726分收到了第四稿,“春日悠然万翠园,/燕舞莺啼风拨弦。/夏时耕耘五谷内,/云作华盖雨为帘。/秋令品果桃李下,/笑吟中秋月满天。/冬岁煮酒融寒雪,/邀来老友醉余欢。”在这首诗中,修改最频的当数“冬岁”之句了:从“冬岁酒香飘寒舍”,到“冬岁煮酒暖茅舍”,再到“冬岁煮酒融寒雪”,“飘寒舍”停留在词语的表面,“暖茅舍”已经进入的词语的内部,而“融寒雪”则深入的词语的内核,词的意义更含蓄丰沛,诗的意境和境界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从对一首诗的反复推敲中,我们不难看出一个诗人的创作态度和对诗歌的敬仰。在71日这个特殊的日子,我于京北的山野陋居,一边沐窗外凉风,享受着夏日雨后难得的清爽,一边在键盘上一下下敲击着我对李风臣先生这种推敲精神的感叹。此时,太阳尚未升起,只有窗外奥林公园工地上施工的声音给宁静的早晨奏响了晨曲。在我这篇文章的写作过程中,又收到了李风臣先生创作的诗歌《夏夜舍院独酌》,也为我的这次写作过程增加了新的激情。因为平时他发给我的诗歌大部分都是最后定稿,难得看到他在诗的推敲上的用意和过程。在《夏夜舍院独酌》中,其最后一句从“驭风广寒宫”到“神醉满院风”,至“醉舞满院风”而回归“神醉满院风”,充分体现出一个诗人对自己所驾驭的文字的信手拈来,而至意到词到的另一种“诗功”境界。

“屈指庭中月,/ 五春复六冬。/ 悄然辞不惑,/ 天命一瞬中。/ 昔年任方至,/ 豪气斗牛冲。/亮相火初燃,/ 巷陌嘘唏声。/ 数载风雨过,/ 民意赐我功。”李风臣先生的诗中,处处流露出其为人、为官、为诗的态度和原则,更体现了他一生中的追求和向往。每一件事情,他总是期望有一个完美的结局,譬如为官,譬如为文。无论是为官还是为文,他的第一信念和目的即是“经济近百强,/绿染华夏空。/文山耸河畔,/群情筑坚城。”在他看来,所有的功劳不是自己一个人的,是他所处的社会中所有人的努力,才铸造了今天的所有辉煌。“男儿复何求,/白驹溪涧影。/一壶老酒尽,/神醉满院风。”更淋漓尽致地表现出了诗人般的洒脱情怀和无欲无我的追求。沈德潜《说诗语》说:“有第一等襟袍,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李风臣的诗,正体现了“诗品之人品”的诗学理论体系。

9 7 3 12 4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