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以爱情的名义

——刘艳芹诗集《忽如故人来》赏评

2021-11-14 16:28:05 作者:张世鑫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文学修行的终极目标就是修心。诗歌更是如此。以心谏心,是心灵的对话和灵魂的净化。她一直在俗世生活中去主动感觉世情、人情、人性之美,同时又赋予俗世生活一种审美的情调,并把之提升,实现自己的诗画人生。

  去年十月,著名的美女作家,当代先锋诗人刘艳芹就她准备出版新诗集的命题征求我的意见,并将准备命题为《我的盛夏我的风》的诗集电子版发给了我,使我有了先睹为快的机会。我很是惊艳她的才华和灵性。她善于把思绪、情感和思想婉转附物。诗风空灵、清幽、深婉,充满着哲思和深邃。通读了整个集子,我毫不谦虚建议刘老师更换诗集名称,认为“盛夏”意象有点窄,虽然有“风”来拓宽和加深意境,但指向好像过于明确,不能完整地表达作品的的品味和内涵。如今收到了刘老师新出版的诗集《忽如故人来》赠书,给了我与电子版迥然不同的感觉。仅仅名字和封面设计就令我如遇故交,犹沐春风。可以说,这本书名和书样以最少的文字和笔墨表达,设计简化到了本质,却简而不空,透着含蓄、清新、精炼的特质。一改一些图书借助文题的哗众取宠和封面设计的视觉冲击取胜的老路。元素的简单呈现,简约的色彩渲染,既避免了过多冗余信息对读者理解作品所产生的干扰,又达到了艺术表达方式更深层次的美感;干净透明,将复杂变为简单,却意味深长;书名、封面与书籍的内涵相融合,与人的情感相呼应,含蓄静美。带给读者不一样的节奏感和心理体验。 在收到刘艳芹老师的诗集之前,我已在纸媒和文学平台上零星读到了她的许多诗作,还曾为她在《当代先锋文学》上发表的组诗《春天的祭奠》写过一篇评论——《书写灵魂的呼声》。认为她的每一首诗都是来自灵魂深处的呼声,善于把梦想与追求抽象和隐现为人的生存现实,有着含蓄蕴藉的情调和丰富的情感深度。此文被《当代先锋文学》评为“2020年度最佳文学评论奖”,我对同行说沾了名人的光,搭了刘老师的便车。现在,收到她刚出版的精美诗集,使我对她的作品有了系统品读的机会。

  著名诗人、媒体人彭永征曾对刘艳芹的诗集《忽如故人来》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认为爱情是文学永恒的主题,而刘艳芹老师以现代诗歌的形式很好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文学爱情的主题。他认为刘艳芹是一个感情十分丰富,情调十分浪漫,丰富得有点脆弱,浪漫得有点无羁的女子。“在诗歌中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从不掩饰自己对于爱情的大胆追求,对单纯情爱的描写热烈而奔放。”我十分认同彭永征老师的观点,但我认为刘艳芹老师更善于给诗歌披上爱情的外衣,去营造浪漫的氛围和氤氲的情调,使诗歌在感情表达和意境构建上更加高华、悠远、深邃,更有张力和艺术感染力。阅读她的诗歌,在那些朦胧、迷离的爱情当中,我们总能隐隐约约地感到弦外之音在叩击灵魂。诗人有着一颗对万物万象博爱的心以及强烈的宇宙意识。而她诗歌中纯洁的爱情无不被她的博爱和宇宙意识所升华,由爱情辐射出各种情思、情感与哲思。把深刻的、对人生哲理的思索与感悟,都融合在诗歌的意境之中。“关于阳光和红酒/关于知了和夏天/关于阿尔卑斯和爪哇岛的女人/可以着装或半裸/也可以狂舞或劲歌/今夜,我不再问询风/朝着哪一个方向吹/不再关心他们是否喧嚣/或沉默/今夜,我只点亮一窗灯火/照亮你——/照亮你的今生和来世/也照亮你的去路和归途”(《今夜,我只点亮一窗灯火》)。缺乏必然联系的意象的错综与跳跃,使情感表达更加含羞、婉转、幽深,诗歌意境更加朦胧、空灵、玲珑。实现了精神与情感上的隐秘与多义,展现着诗人复杂的人生体验和内心世界的细腻和丰富。

  刘艳芹的诗歌多以意识流结构的表现形式,意象化的表现手法,陌生而平朴的语言风格,寄情于景,予意于象。用客观现象、形象或图象来表意,借助可以被感知的物象,来表达不好感知的,不容易感知的抽象的的情感和思想。善于把内在之意,诉之于外在之象。“你说/你的世界在下雨/而我的天空艳阳满天/南山南,北川北/万象人间/有多少不同的念想/就有多少相同的渴望在路上/你看,青鸟飞过三江/嫩芽结出果实/我们用虔诚的等待/在身体里构筑一座村庄/有花香,有丛林/还有身后追随我们的/小汪”( 雨中随想)。切合外在大自然的实体或物象,关照的是她内心情感的一些东西。栖情于物,情调氤氲。她用特有的灵性去感悟大自然的玄妙、恒久与博大。文笔总是带着生命的脉动。描写的景象都有着强烈的生命意识和独立的精神世界,释放出来的永远都是多情信息,挖掘出来的是大自然对于人生及生命的意义。她所用的意象往往是她内心中一种模糊的图像,使读者在自然、平和的阅读中,感受到内心情感的浓烈与深沉。她的诗歌总会带给我们一种美感,会让我们眼前浮现出一幅唯美的画面。或者会触动我们内心深处尘封已久的心弦,亦或让我们感到醍醐灌顶。

  “来吧/披上你的斗笠/到我的葡萄藤下/和我一起,倾听七月初七的/鹊桥雨/别说你已忘记/别怀疑天上人间的距离/除了紫色的风铃/我会许你雨后的天河/除了半旧的银簪/我会许你天上的北斗/如果这还不够/我会向王母跪求一个六月六/再讨一个九月九”(《 葡萄藤下》)。诗人在意象的运用上非常独特,不象一般诗人在运用意象时具有较强的现实性,她的很多诗歌意象具有非现实的色彩,我们不能用通常的、直接的方式去理解。如七月七、鹊桥、天河、银簪、风铃、北斗、六月六等,这些有可能是可以感知的具象,也有可能是虚拟的或不可感知的。诗人能熟练地运用这些诗歌中最常用的爱情元素和意象,使笔触更加细腻,境界更加隽永。但是,如果我们只把它作为爱情诗歌来诵读和理解,就觉得过于单薄,好像缺失了什么,甚至感觉到不仅仅是爱情或者根本就不是爱情。如在这首貌似纯爱情的诗歌里,同样使用的都是爱情的意象,但我们能够明显地感受到隐喻功能和托物的痕迹,能读出的更多是超乎爱情更为丰富、更为深邃的东西。读者能深切地感觉到主题、情感、意境有难于言表的多义和不确定性。原来,诗人巧妙借用了爱情的名义,营造朦胧、含蓄、隽永的意境,来实现精神与情感上的隐喻与多义,其良苦用心和表现手法的高妙令人叹服。她善于给传统的爱情元素和意象注入了新的含义,将诗情、画意,人情、哲理融为一体。既增加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和诗歌美感,又给读者带来了不一样的审美空间。用大自然的绮丽景色,用隐喻人间的纯洁爱情的物象去引发思念、惆怅,乃至圣洁的情感和美好的愿望,再扩展到对人生理想的孜孜以求,对市井万象、宇宙奥秘的探索和哲思。

  对审美进行重构和再造是文学的最大功能。刘艳芹的诗歌长于借助爱情的题材和主题,让读者在真善美的追求上得到一些奇异的启示,让真和美走进读者的心灵,使读者走出现实社会中世俗的、流行的、暂时的甚至负面的价值观。“想象着/你的土地/连着我足下的山河/想象着/我一次次奔赴你/如同一个赤足的孩子/在春天追赶心爱的风筝/昨夜的星辰/缀满你的/也缀满我的天空/仿佛一朵朵蓝色的勿忘我/开在这个冬天的原野/你有多少话儿/要说给过路的风/我就有多少殷殷的期许/给你,也给这一季的火热”(《冬之恋》)。她把艺术、才情全部地挥洒于诗歌之中,总是给人以美好的期待和愿景。文学修行的终极目标就是修心。诗歌更是如此。以心谏心,是心灵的对话和灵魂的净化。她一直在俗世生活中去主动感觉世情、人情、人性之美,同时又赋予俗世生活一种审美的情调,并把之提升,实现自己的诗画人生。

  刘艳芹习惯于把自己的感受和思想渗透融入到诗行之中,有着多层面的诗歌形象,展现出来的是一幅幅充满人生哲理与生活情绪的画卷。诗风清丽婉约,格高韵远。她的诗多是素面朝天,少有妆点,却拥有天姿底蕴。“据说/沿着飘雪的方向一直走/就能看到白云的故乡/那么,我要穿过多少个黄昏/才能抵达夜下的轩窗/在约定的日子/为你挑灯添香/你的门前可有守月的篱笆/篱笆之外可有短笛长箫/绕城的青藤/或者,露珠叩醒的黎明/借我一支长嵩吧/趁月光还在/趁我和夏天一样年轻”(《借我一支长嵩吧》)。用隐喻的方式寄托自己复杂的内心和主观的情思。其思深沉,风格清新。抒情状物不落窠臼,别开生面,容易引发读者共鸣。这首抒发乡愁的诗无一句写乡愁,却句句渗透着对家乡的浓浓情思。思念故乡的情怀柔婉缠绵中见慷慨沉稳。表现手法巧妙,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读到此诗,我脆弱的神经仿佛被轻轻地触碰,自然而然地隔着千里山水遥遥眺望家乡的袅袅炊烟,隔着茫茫人山人海默默想念回忆着那一抹淡淡的背影。

  刘艳芹老师对所有的感知对象,总是用自己独特的眼睛与独具灵性的善心去感受。她的爱情是广义的。有了爱情的名义,就能够用诗的思维去体悟生活,用特有的细腻与柔情来描述和对待周围的一切。她的诗歌内在的感情浓烈、深沉,缠绵、纤细,外在的表现起伏、清丽、浓艳、丰盈。她习惯于对生活中的景象进行细致入微体察,却超然物外,旷达高远。呈现给读者的是生命体验和博大情怀。是她对人生的感悟,对哲理的思索,对宇宙的情思。

作者简介

张世鑫,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星空诗社会员。文章散见于全国多家报刊杂志和文学平台,入选多个版本文集,获得多项奖项。其中,文学评论《铁汉柔情》获"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全国文学创作大赛"综合文学奖铜奖,《书写灵魂的呼声》获《当代先锋文学》2020年度最佳文学评论奖。

诗人简介

刘艳芹,笔名如烟,河北廊坊人,擅长诗歌、散文和文学评论的写作;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北省作家协会会员;作品散见《作家文摘》《北京文学》《诗选刊》《参花》等,多篇作品发表在《当代先锋文学》。著有诗集《陌上春几行》《忽如故人来》,散文集《一剪风烟》正在出版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