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从山到海,从海到山 ——诗人丘树宏的家乡情怀

2020-04-30 作者:谢全建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文化是更大的生产力。丘树宏是个文化人,又在珠海、中山两市担任几个岗位的领导职务,尤其是在中山市委宣传部长、政协主席任上,有更多的资源做慈善、做公益,推动文化发展。当然,这里边必须有情怀。
丘树宏,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理事,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市政协主席。已出版个人诗集10部,人文社科著作8部。2003年,凭一首抗击非典的大爱诗歌《以生命的名义》由中央电视台和中国作家协会以同名大型节目推出后而走进中国诗坛。曾获《诗刊》诗歌金奖、《人民文学》创作赛金奖、《文艺报》征文金奖、《文学报》征文金奖、《诗选刊》中国最佳诗集奖、《芒种》年度诗人奖、《中国作家》郭沫若诗歌奖、广东省“五个一”奖和鲁迅文学艺术奖、2017年百年新诗全球华语诗歌评奖活动“最具实力诗人奖”;为大型史诗电视剧《辛亥革命》《下南洋》等撰写主题歌。近几年来致力于长诗、史诗和大型舞台节目文学台本创作,主要作品有《30年:变革大交响》《孙中山》《共和国之恋》《海上丝路》《海上丝路•香云纱》《Macau•澳门》南越王赵佗》《宋庆龄》等,主创并兼总编导的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曾在海内外演出;主创的大型交响作品《孙中山》《英雄珠江》《南越王赵佗》《咸水歌》在中央电视台等播出。
  
  山,是莽莽苍苍的九连山,也指大山脚下的上坪镇及其辖下的石陂村;
  海,即珠海以及地处海边的中山市。
  有一个人,在无数次往返之间,在有意无意的情感里,把这山与那海连接起来。
  40年了——从1978年冬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到惠州西湖边的惠阳师专读书,1981年7月毕业回连平县城教书,1988年初调往珠海,2004年春调任中山,至今天-2018年冬,改革开放40周年。
  2018年7月10日,这个人在连平县鹰嘴蜜桃开园仪式上,分别向上坪镇石陂村和上坪镇捐赠歌曲作品《石陂头,永远在心头》、《我是你永远的“山大王”》,并向连平县委宣传部捐赠大型音乐情景歌舞《九连山下》文学台本和歌曲作品《连平,我们可爱的家乡》的公益使用权。
  这个人就是连平乡贤、著名诗人、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山市政协主席丘树宏。
  为什么要做文化公益?丘树宏曾这样写道:不管是留守家乡,还是人在他乡,连平,都是我们心中的太阳,都是我们心中的月亮。
 
第一章 在山村的日子里

  丘树宏1957年7月出生于连平县上坪镇石陂村的贫穷农家。村庄位于粤赣交界的九连山主峰黄牛石东南山麓。父亲本应是离休干部,却被“打倒”回家务农,母亲是从连平县城下嫁而来。随着孩子的增多,家中口粮不足,年年超支。出身这样的家庭,穷困和饥饿就一直伴随着丘树宏成长。加之因为“成分”问题,全家人地位低下,尤其在“文革”期间,每逢春节,别人家贴的春联是红色的,而他家只能贴白色对联。幸亏父母亲都是读过书的,考虑事情比较长远,知道任何时代的子弟,不能没有文化,而且,丘树宏从小就喜欢读书。这注定丘树宏的人生是上进的,有所作为的。
  高中毕业后,丘树宏没有放弃学习,不久他就被推荐成为一名民办老师,接着又干过赤脚医生的活,担任过公社电影放映员。1978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进大山里,这股春风吹来的机会,给了有准备的丘树宏。是年冬,他考上了大学,到惠阳师专读书,从此走出大山。
  他那谋生的本领和成长的动力,在惠州西湖打造。
  经历了苦难的人,会对生活的一丝甜刻骨铭心。
  在大学里,丘树宏学的是中文专业。他既学——像海绵吸水一样吸收知识,又写——像父母辈那般辛勤耕作,手脑并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以后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广东省政府文史馆馆员打下坚实的基础。
  走出山村到海边,这条路,跟改革开放息息相关。
  
第二章 在挂扶连平的机会中

  1981年夏,丘树宏大学毕业,回到连平县城教书两年,后调入县委办,在县领导身边工作,开始接触党政事务。1988年初,他调往改革开放的前沿地带——珠海市工作,这是他第二次离开家乡到更远的地方生活,且是一家三口迁居,正式地离开山了。
  在珠海,丘树宏干了整整16年。先在市委办当科长,挂职平沙区副区长,后到市体改委任主任,再到香洲区委书记、市委常委。
  看珠海,想家乡,对比之下,简直是一个在天上,一个在地上。党和国家倡导发达地区挂钩扶持落后地区,刚好,珠海市委、市政府挂扶连平县,出钱开凿九连山隧道,建设连平中学、县城道路,发展经济产业。丘树宏积极配合市委实施扶贫工作,其间,他感悟到,自己也可以借助不少资源,在文化、教育方面帮助家乡。
  人生光有趣味不行,还要把温暖传递给更多的人。1990年起,丘树宏利用各种机会,宣传推介家乡。在挂任平沙区副区长时,有更多的机会接触香港同胞。有一次,在平沙投资的港商朋友聊到,内地教育落后,农家穷,孩子读书难。丘树宏对他们说,家乡就是这样,如有机会可以做善事,并邀请他们一起去连平考察。这些港商说他们很是放心,委托丘树宏去办就行了。他们一下子就给了10万元。
  丘树宏把这笔钱交给石陂村建小学,村委会再出一些材料和人工。工程竣工后,丘树宏把新校园拍照,录制视频,向港商汇报。港商朋友很满意。后来,这些朋友又带动一些朋友,出资为石陂村修道路,资助贫困生上大学。
  一路做下来,没有停止。2004年,丘树宏调至中山市,先后担任市委常委兼组织部长、宣传部长,再任政协主席。中山市民营企业多,慈善经常做,其中完美公司就是一个获得国务院慈善奖的侨资企业,一直坚持教育扶贫,出资在西北地区建造母亲水窖。丘树宏曾为该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出谋献策,后来,该公司老板古先生对丘树宏说:“你家乡也穷,我愿意出钱支持你们老家的教育。”2007年至2008年,古先生支持连平县上坪中学、田源中学建设,共50万元。
  无论在珠海,还是在中山,身处海边的丘树宏尽管公务繁忙,温暖的内心无时牵挂着山这边,一有机会就思想着如何回报家乡,如何帮助乡亲。近30年来,他已经为家乡连平的学校建设、道路建设、乡村建设,以及扶贫助学的项目,成功实施近20个,资金总额达200多万元。尽管他总认为这有赖于各方面热心人士的无私捐助。
  
第三章  在见证参与改革时

  文化是更大的生产力。丘树宏是个文化人,又在珠海、中山两市担任几个岗位的领导职务,尤其是在中山市委宣传部长、政协主席任上,有更多的资源做慈善、做公益,推动文化发展。当然,这里边必须有情怀。
  每到一地、一个岗位,他都在寻觅、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在中山,他搞起了(古镇)国际灯光文化节,升级(大涌)红木文化,还实施茶叶文化,提出“孙中山文化”概念,提议文化民生、文化进校园,这些文化项目让中山市软实力逐年提上来。
  他还勤奋笔耕,主创大型交响组歌《孙中山》,主创并公演大型交响史诗《南越王赵佗》,大型交响清唱剧《咸水歌》,大型电视艺术片《英雄珠江》,等等。已发表各类作品300余万字,出版诗集10部,经济和人文社科著作9部,大型史诗题材作品近20部。丘树宏说:“只有改革开放,我才受益。”
  与此同时,他又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参与者。在珠海,他参与和领导了很多改革工作,都取得斐然的成绩,如城中村改造,开始时有很多人上访,后来调整政策,变成让百姓主动改,要求改;再如医疗保障体制改革,让各地参观的国家点都不能做下去,他主政的香洲区却改得好,连国务院分管领导都要求直接听取汇报。这是为什么?是因为丘树宏在里面注入了情怀和文化。
  
第四章  在总结扶贫的经验后

  为家乡的文化建设,丘树宏也在做扶贫。这几年,他抽空常常领着一帮文化界的朋友回连平采风,他创作了歌曲《石陂头,永远在心头》、《我是你永远的“山大王”》、《连平,我们可爱的家乡》,大型音乐情景歌舞《九连山下》文学台本,自掏腰包请人谱曲、制作,并将这些作品的公益使用权统统捐给家乡的县、镇、村。
好歌能够教育人、引导人。丘树宏为家乡创作的歌词,充满真情实感。“是词的情怀感动了我。”《我是你永远的“山大王”》原唱者王如华说,“这里有情怀,我喜欢唱这样的歌。”
  2018年4月14日,丘树宏回老家跟父老乡亲谈论时,意外发现村中竟有丘氏族谱。该族谱(孤本)首修于明万历十三年(1585年),重修于清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他将族谱带回中山,请档案部门拍照、扫描,以电子档案的方式予以保管,接着个人出资找专业公司印制100份,在村上分发各户留存。2019年3月31日,他专程把《邱氏族谱》献给连平县档案馆、图书馆,让记载着一个血缘家族世系与事迹的史类文献的族谱一直传承下去。
中国梦、全面小康、老百姓对美好生活的追求,读书也是其中重要的应有之义。丘树宏认为,一个爱读书的乡村,才是有希望的乡村。
  丘树宏有了能力和机会,就为家乡人民提供读书的条件和环境。他后来想到,请那些公司呀商人朋友啊,再出钱搞建设性项目,自己觉得难为情,况且那些钱也到不了爱读书又贫穷的人手里。自己能够走出大山,是因为母亲娘家在连平县城(明清时期叫州城呢),舅舅在广州,使丘树宏从小有机会跟着母亲去外婆家,开眼界,觉得县城好。现在,帮助山里的孩子过早地接收外面的视野,对他们的学习和成长有好处。
  于是,丘树宏花钱请了石陂村十几个家穷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到广州、珠海、深圳、中山“旅游”,亲身感受外面的世界。“一次这样的活动,如果能给一个孩子影响起来,便是成功。”丘树宏如是说。
  2018年,丘树宏再次组织相同活动,带起下坪联小、布联小学成绩前十名的学生,出来走走看看。花小钱,扶到人,效果好,极受乡亲好评。
  丘树宏就是这样,在山与海之间,用海水浇灌,为大山点亮一盏深夜的灯。
  人生漫漫。谁说?丘树宏分明感到,光阴过得太快。小时候的他,觉得什么都大,长大后,又觉得家乡很小,如今年老了,觉得家乡还是大,小时候的所有一切,快乐与忧愁,苦难与阳光,几乎装满了他整个心头。乡愁使然啊。现在回忆起来,丘树宏从迁居珠海开始,乡愁就已经紧随其后了。2004年初调任中山之后,乡愁有了淡淡的缠绕。随着年届花甲,丘树宏开始强烈地感觉到心离家乡越来越近,这是到了精神回乡的时候了。丘树宏觉得还有很多工作要做,在海那边,要深度挖掘和弘扬孙中山文化资源,共建人文湾区;在山这里,要多为家乡做文化慈善、文化公益。
  岁月催人老,不知不觉间,丘树宏即将退休。他决定了,退休之后的主要时间,在山与海之间往返,做文化公益,实施文化扶贫。
  他人生新的履历又将开始……
 



丘树宏在由中山市客商会等捐建的“中山博爱路”上留影。



中山博爱路竣工仪式



扶贫救灾捐款仪式

作者简介

谢全建,河源日报记者,1965年4月生于广东省连平县陂头镇,父母是农民,农学专业毕业,在农村基层工作12年后,转行从事采访报道,一干20余年,长期关注帮扶弱势群体,坚持新闻助学,累计帮助100多名贫困学生上大学。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采写的通讯《被扼杀在摇篮里的那场“单干”》获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摄影作品《连平春色》荣获广东新闻界喜迎党的十八大书法摄影大赛优秀奖。2017年被派至和平县彭寨镇二六村担任第一书记,目前仍奋战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一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