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高旭旺长诗《河之书》再折桂

2018-12-17 作者:时风ssfssf 111 | 来源:诗评媒 | 阅读:
12月17日上午,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雪花飞舞的天骄胜地鄂尔多斯举行。著名诗人高旭旺长诗《河之书》继获2017年第二届中国(佛山)长诗奖之后又摘桂冠。
  12月17日上午,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颁奖典礼在雪花飞舞的天骄胜地鄂尔多斯举行。著名诗人高旭旺长诗《河之书》继获2017年第二届中国(佛山)长诗奖之后又摘桂冠。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白庚胜,中国作家杂志社主编王山等出席领奖庆典。

  《中国作家》杂志副主编著名作家程绍武致长诗《河之书》授奖词时说:"诗人用三年时间笔耕的抒情长诗《河之书》从诗兴上彰显了诗人漫长创作生涯的扛鼎之作,从诗思上弘扬了诗人追求探索诗学的崇尚之作。诗人生于河,长于河,至今仍以大河为故乡(大河诗刊社长、主编)。立春之日临窗抒怀,五千年文化冬流逝水,七十载人生波澜壮阔,以对国家的赤子之心,以对传承中华文明的责任之心,诗人为我们奉献了一曲河之韵,春之声。”
  《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是当今中国文坛上最有影响的,含金量最高的文学奖项之一。每年一届,第十届增加了诗歌奖。
  高旭旺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诗,是一个民族的一盏灯,一个民族如若没有诗,或者说没有一群优秀诗人的诞生,这个民族就不是一个完整的民族。在路上,我就是为诗点灯的人,四十多年来,我以诗为伴,诗意人生。与诗为伍,诗行天下。从此,诗歌是我生命的全部也是我内心的爱袖。”
 
  简介:高旭旺,河南省三门峡市人。1993年6月毕业于河南大学编辑学研究生班。现任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诗歌报刊网络联盟首轮主席,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副主任,中国诗歌学会理事,河南省诗歌学会名誉会长,大河诗刊社社长兼主编。
1971年4月在部队《战旗报》发处女作以来,先后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诗刊》、《中国作家》、《上海文学》、《北京文学》等60多种报刊发诗3600多首。出版诗集15部,诗集《心灵的太阳》获第四届河南省人民政府奖,长诗《河之书》获第二届中国长诗奖、第十届《中国作家》鄂尔多斯文学奖等。2009年7月应邀出席在匈牙利召开的第29届世界诗人大会。
 
 
 

 

把河流安置在河流。让内心回到内心
——读高旭旺长诗《河之书》
  
李霞(诗人、评论家)
 
  高旭旺退休之后,诗歌创作的势头,不仅没有减弱放缓,而且有不断加强旺盛之势,实在是叫人吃惊羡慕。这是生命的奇迹,更是诗歌的奇迹。2017年7月《中国作家》推出了他300多行的长诗《河之书》,又一次叫我们对高旭旺侧目而视。
 
  《河之书》,是写我如约在立春那天,到黄河边见你,交给你“我给你昨天写的诗”。高旭旺是一个纯正的道的黄河汉子,他出生在三门峡黄河岸边,长在三门峡黄河的涛声里,除当兵7年在四川外,其余时间一直生活工作在三门峡、洛阳、郑州,这三点一线,绝对是跟着黄河走的。退休之后主办《大河》诗刊,不仅没有离开黄河,而且把自己的余生全交给了“大河”。黄河之于高旭旺,不仅是一般中国人历史、祖国、文化概念中的母亲河,而且是一个一生下来就一直喝着黄河水的,父母和所有先人都埋在黄河边的中原汉子的老家河,故土河,根脉河,血脉河。无论他在走在哪里,只要他一张嘴,声音里就是黄河的水声,涛声,风声。他的乡土就是黄河,黄河就是他的乡土,这乡土并不是文学与诗歌的范畴,它是一种天然的存在,是他实实在在的生命之脐。他还是一位诗人,他不写黄河,谁写。
 
我从水的记忆里
打捞你湿漉漉的语言
对河流说:河里没有鱼
再长的河,也叫死河
那么,我给你
昨天写的诗,是否
能在河流上存留
 
  诗里,我之外,最重要的人物,女一号,“你”,不仅是这首诗的唯一接受者,也是这首诗的灵感之源,还是诗人的人生和灵魂伴侣。而且,整首诗的主线动脉,也是围绕“你”展开的。我,只不过是“你”的述说者。《河之书》原来是“你之书”。
 
此刻。只有你与我
背着尖尖的河风。并肩
坐在滩头上。天棚之下
面对面。近点
再近点。谈论月光
谈论鱼和水草,谈论
水的流量。还没有
忘记爱情的火焰与
黄河的断流
 
  但是,有时,“你”就是河,河就是“你”,“你”与河,谁也分不清谁是谁了。物“你”不分,物“你”合一,不是物“你”两忘,而是物我“你”融为一体的超然状态。
 
有一天,你与我
划着轻舟。来到
河流与河流之上。一朵
水莲,鲜亮绽放
为我们共有,从此
有谁知道。我们
像黄河一样庄严
像水草一样滴翠
像滩头一样真实
像渡口一样风流
 
  在诗的最后,诗人才坦白:“立春之日/是你与我,在黄河上/再聚之时”——“我们共有的立春仪式”,其实立春仪式,就是他们的爱情仪式,尽管这爱情不像青春期般热烈、燃烧、轰鸣、澎湃,但浪漫已进化成了哲学,缓慢而深邃,散淡而真挚,回味而悠远。然而,如果把这首诗仅仅看作是一首爱情诗,肯定轻看小看了这首诗。
 
立春那天。巨大的
透明体。晶莹,雪白
在阳光下,辐射出
刺眼而温暖的光
亮了岸上的野草
与露珠。去撞击
泥泞的河槽。发出
震撼山川的雷鸣、闪电
汹汹地,向东排去
 
  刚刚解冻的黄河,“嘶吼。破碎”,就像又一次诞生。它是那样壮丽、那样逼人、那样磅礴,那样勇猛,那样粗犷,那样放荡,那样无畏,仿佛一幅雄浑混沌的油画,又仿佛一曲惊心动魄的交响乐,叫人晕眩,叫人心跳,叫人感叹,叫人欢呼,叫人歌唱。这是自然的,也是生命的,也是天人感应的:
 
这时,你顶着
坚硬的河风。提着
马灯。微微的光
哭诉在古老的太阳渡
要对我诉说:你在三门峡
鬼门的遭遇
和人门的不幸。还有
你在神门的忧伤
像立春之前的
雪花。一瓣一瓣的
在古老的河堤上飘游
 
  这里的不幸、艰难、痛苦,是人门、鬼门、神门三门带来的,也是生命中应有的曲折、考验、挑战。“光泽里/有你抚摸的泪水/同时,也有我/心灵深处,一丝丝渗出的血流”。如果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血流,那么它就是由岸边每一个人的泪水化成。
然而,诗人终于发现,就像浪花原来是河的一部分,人本来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在大自然面前,命运人生又显得多么微小无助。“找到自己”,才是生命的本义本位。
 
这时,我要把河流
安置在河流。让内心
回到内心。让河风
返回河风。让鱼群
重新,回到芦花绽放的
光景。在立春之前
 
  返朴归真,道法自然,不仅是个哲学命题,更是一个实实在在的生存法则。“把河流安置在河流。让内心回到内心。”这两句诗应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己,如何相处的世纪之答,惊天之答,惊世之答,惊人之答,也应该是完美之答。这对我们当今浮躁的社会,无疑也是一味难得的良药。
 
  《河之书》,无疑也成了一部生命之书,历史之书,民族之书,生态之书,未来之书,哲学之书。当然,这一切,首先都是因为它是一部爱之书。
  长诗构思也非常有特点,以河为背景和舞台,叫河的流动,带动爱情之河,生命之河,灵魂之河。明河暗河交织,眼河心河交汇,虚实相映,诗立体而又动感十足。语言基本上是口语,自然、鲜活,又大量使用短句,并主动断句,加句号逗号,强行转行,突然刹车,放慢语速节奏,增加了语言的变幻,跳跃感,突兀感,还有神秘感,保持了高体诗的一贯风格。
  许多诗人都知道,旭旺兄一生两大爱好,一好诗,二好酒。近年又痴迷上了书法。他应该有三大爱好了。其实,酒水,书法,也是他诗的流动。《河之书》,也是旭旺兄诗之书,酒之书。
  我分明又看见旭旺兄端着酒杯过来了:“来,老弟,再整一杯……”
 


诗歌语言的淘金者

叶延滨(诗人)
 
  高旭旺无疑是诗人中的一个奇才,我想到他,就想到他对诗的那份热情,那种执著,那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在这个越来越世俗和利益化的时代,高旭旺常常让我惊奇地看到诗歌的神奇。高旭旺是个农村长大的孩子,从小失怙,部队把他培养成人。没上过大学的高旭旺,和高尔基一样,同样证明了社会对于一个优秀诗 人的成长是最好的大学。我与高旭旺相识有30年了。30年前,我和妻子总爱像今天的“驴友”一样背着背包旅行,那年到了河南,高旭旺硬要给我们当向导,坐硬板慢车,挤长途汽车,喝糊辣汤,逛少林寺,吃硬面馍,看唐三彩,他的热情让这次极普通的旅行刻进我的记忆。我对高旭旺说,你真厉害,名字里有十个太阳, 还是十个太阳之王!
 
  我忘记了他说是谁给他取了这个名字,但高旭旺真像他的名字,一辈子都热情似火地痴爱诗歌。他书写的诗歌,质地是明朗的、响亮的,像炭火那样烤人。因此,他有了自己的读者,有了自己的诗友,读者和诗友成了他事业最重要的部分。在相当长的时间,他的诗歌也显得有点“不合时宜”。好在揣着十个太阳的高旭旺依然保持着对诗歌一往情深的追求,好在高旭旺觉得自己的一生都是诗歌带给他的。一个乡下的穷孩子,挎着一支装着诗集的绿色军用书包闯进了诗坛,闯荡几十年,被读者和诗坛所接受。
 
  读了《竹子在雨中醒来》,我为高旭旺短诗写作的精彩所征服,阅读过程中常常拍案叫绝。高旭旺充满哲理的小诗,是从他的生活中来,是他生命体验的结晶,也是他用热情之火炼出的语言的黄金。我完全同意老诗人屠岸对高旭旺短诗的评价:“这些诗句,是不是那么透明,有如晨曦,有如滴翠,有如鸟鸣,有如窗棂上的雨珠?是。然而还有一种感觉:这些诗句更像阳光下的金子。高旭旺写诗的步履,或者说,他的诗歌意象的创造历程,就是从平凡生活的沙土中筛出一粒粒闪闪发光的金子的进程。这是一种何等可贵的收获!”
 
  高旭旺十分擅长抓住生活中看似普通的人们熟视无睹的事物,赋予其更为丰富的内涵,创造出寓意深厚、令人寻味的意象。如《病房里的鲜花》:“病房 里的鲜花/都是别人送的/放久了/红的变成紫的/紫的变成白的//病人活着/想要白花/不要红花//病人死了/想要红花/不要白花”。诗中有鲜花、色彩、人物、不同位置人物心理的对立和变化。没有说教,也没有警句,却在充满画面感的空间里写尽了人生百态。写尽人生百态的还有《挂历》:“你总是把自己高高地 挂在墙上/让别人/每天,看着你的脸/过日子/时间长了/别人会把你的脸/一张一张撕下来/扔进时间的垃圾里/当做日子/当做日子过”。这首诗有较明确的指向,有讽喻,有锋芒,让我感到新鲜的是,诗人赋予这样短小的诗作一种戏剧冲突,前面指向那些高高在上的人物,后面笔锋一转,淋漓尽致写出那些仰人鼻息的 小人物内心那种不甘心和维护自我尊严的努力,实在是神来之笔。
 
  不甘听任命运的驱使,一辈子努力成为命运的主人,高旭旺在用短诗塑造世态百相时,更留心为命运画像。如《二胡》:“月光下/你用一根弓/把人拉瘦//而,二胡/很虔诚/把弓又拉成人”。命运和挑战者都出场了,还有月光,为这场角力勾勒出美的线条。其实,命运之所以叫命运,除了抗争和奋斗的“正能 量”发挥,更多的时候,命运不可知,命运的无奈,更具有悲剧色彩。人类所有的探求者想找到答案而又总是无解,因此,命运才那么让诗人着迷。如《船夫》所揭 示的让人不能忘记的画面:“一辈子与橹杆/打交道/后来。被/橹杆抬走//一生与水/交朋友/后来。被/水渴死//死死守望河流/最后。还是/翻了船”。 命运有时需要抗争,有时更需要承认,如同承认生死,如同懂得“舍得”与“放下”。若《二胡》是抗争的高旭旺,那么《船夫》是放下了的高旭旺,知天命不易,何况诗人乎?



  诗人的命运就是为各种命运画像,我们的诗歌历史长廊里,留下的千年传唱的佳作,就是一幅幅命运的肖像画。高旭旺的短诗中,我也看到了诗人画出的 各种肖像:“路,是你的/命,是你的/你浓缩/成一个心脏//扛着背阴/爬行。在潮湿的/角落里”。这是怯懦者的命运——“扛着背阴爬行”,读到这里,我 的背脊也一阵发凉。然而“生命/把生命逼上绝境/朽木/也能开出花朵”。这首《木耳》是抗争者的赞歌,只不过高旭旺笔下的英雄,都是悲剧小人物,如他写到《华山挑夫》:“……脚。一步一步/把山挑起/肩。一天一天/却挑不起自己”。结尾在“挑不起自己”,使充满悲悯情怀的高旭旺和其他歌唱者区别开来。
 
  在高旭旺的新作中,最富有艺术价值的是他创造的具有多种指向和寓意的意象,这显示了他不仅是从生活的泥沙中的淘金者,更有可能成为将泥土点化为 金子的炼金者。我祝贺高旭旺,并希望读到他更多好作品,因此,我借高旭旺的《小鸟》结束这篇短文,我相信,这首小诗是诗人的预言,也是诗人的梦想:
 
“鸟儿很轻/树,很粗/一场风雨过后/鸟儿压倒了树/从此/鸟儿成了森林/森林成了鸟群”。
 
(《竹子在雨中醒来》诗集,高旭旺著)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它的真实"场景"和沉痛的尴尬命运感,为读者提供了一个范本或者切片。”(高旭旺诗集《还乡》)
——著名诗歌评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研究员霍俊明
 
“这种悲伤和无奈,又何止是诗人的一种个体的遭遇呢?这种暗示与象征,才是诗人背后的力量。也是一个时代可以作为题记的标示了。”(高旭旺诗集《还乡》)
——《江南诗》副主编、著名诗人梁晓明
 
“这种强烈的现实感无疑给读者和诗坛带来某种满足,留给人们更多的将是无尽的思考”。(高旭旺诗集《还乡》)
——诗人邓万鹏


 

 
“三小”和年轻快乐
 
时风
 
  久闻高旭旺老师的大名,第一次见他却在去年春末。 
  那次,《天津诗人》总编辑罗广才来河南,临走那天晚上说,到中原不能不拜高旭旺的“码头”。   
  晚餐安排在一个名叫“船坞”的烧烤店,见到高旭旺,与我的印象反差很大,他看上去50多岁,全不像已年逾七十的小老头,而且爱酒。我虽“酒精考验”,但不喝酒已经两年。看着几个人吃着烧烤,喝着茅台,听着鼓乐,乱糟糟的,实在不伦不类。 
  后来接触多了,才慢慢了解高旭旺的性情。 
  他总结自己人生的“三小”,让我记忆深刻——喝个小酒,吃个小菜,写个小诗。他说,“三小”是一辈子的生活。 
  问他活得年轻快乐的秘密,他直言喜欢跟比自己年龄小的一起玩儿。他说,跟老家伙一块儿,说的多是这病那病怎么预防治疗,不得病才怪。多数场合,他总是跟年轻人称兄道弟,讲段子,说笑话,完全忘记了辈分。 
  前两天聚会,他说自己又获了一个诗歌大奖,得奖回来,就和弟兄们一起喝他存的茅台庆贺,我记下了。
 

 
链接——高旭旺诗选
     
         
村上剪纸
              
剪纸,走进村子的内心
门和窗棂上的蜂蝶。飞来飞去
神秘,出彩
奶奶的剪刀
母亲的指尖
折叠。雕刻
还原,一张张草纸的走向
 
窗花。门神。年画
时光的碎片,不停地
梳理村子的纹理
剪鸟,鸟鸣
剪蝶,蝶舞
剪牛,牛肥
剪羊,羊壮
 
这是奶奶指尖上的恩养
这是母亲剪刀下的教诲
 
剪纸,村上人说
是生命的一种粮食
日子久了,常常
在咳嗽与唠叨的缝隙里
发芽,开花,结果
 
剪纸,比村子老
约500年。高龄
高过屋檐,高过炊烟
高过拆迁。甚至
高过我们每个人的内心
 
原载《诗刊 上半月》2015年4期
 

家乡的蝴蝶
 
家乡的蝴蝶,很美
美。胜过我的童年和初恋时
第一个吻,以及
当下的爱情
 
六岁了,嘴还吊在母亲的
乳头上。眼睛里只有一个爱
很干净,没有一粒沙子
追着她,飘过田野、峁塬
花草间,夕阳下,忘了回家
甜睡在鸟语花香的天边
 
放牛、割草,造成了儿时的事物
草尖的露珠
花间的舞动
透明、轻盈。胜过
我儿时的恋蝶之心
和爱情的火焰
 
一夜间,我童年的梦
在拆字上破碎。一个动词
失去了温暖,带着血腥味
藏在人间。蔓延
荷池干涸了
鸟鸣消失了
树木倒下了
 
这时候,我才感觉老了
老了的人,更爱她的死
和悲伤。村口起风了
风靠着风,吹走了
蝴蝶羽翅的流彩
和光的润泽。只有我
从风的缝隙,轻轻地
捡起,挟进我的诗集里
成为,我生命的标本。读她
像读诗一样。永远
诗性的光
 
原载《诗刊 上半月》2015年4期
 

麻雀虽小
 
我小的时候,爷爷教我
用筛子和小米。经常与冬天
诱它,骗它,捉它
日子久了。一根绳
我成了麻雀的敌人
麻雀成了我的口碑
 
那时人是什么人?
炊烟从村子的房上升起
都看不懂。多么荒唐的事儿啊
一个小动物的自由
也紧紧地攥在人的手上
 
如今,村子拆了
我也长大成人。知道了
动物与人的关系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与人分享大自然的生态
 
村子拆了
树冠没有了
只有麻雀,一直守候在
被拆的最后一孔窑洞的窗棂上
再也听不到狗的叫声
 
原载《天津诗人》2015年夏之卷
 

它倒下,成了一地碎玻璃
 
七岁。我还是一个孩子,那时
家贫,人穷。母亲用补丁牵着我
从蓝花花的书包上走下,靠着风
进了我平生第一个学堂
——村上一孔古老的土窑洞
 
土窑洞很古老,窑内窑外开满了山花
我很喜欢。土塬下
秦砖汉瓦的体温
和窑洞的土腥味儿
我是植物,在窑内开花、结果
词。和词的根,疯长
从此,蔓延成我茁壮的细节
我到六十五岁。怀旧就是
微风走在树叶上的脚步
怪事。学堂要拆迁
童年的记忆和我的欲望
在鸡飞、狗叫中,倒下
成了一地碎玻璃
 
飘霜的影子,和琅琅的读书声
在古老的土窑洞上,裂碎
成了历史的遗憾
5 0年代翻修的土窑洞
是中国的文字和遗产
走进去,寻找我儿时的
课桌,课本。以及
母亲亲手给我缝制的书包
那些明明白白的事,细想
事实上,在风吹过的地方
干净。就是一种简单
一孔普通的土窑洞
接地气。三百年都扛过来了
当下,却让一个动词,或符号
被打倒。成了
唐诗宋词的俘虏

选自《作家》2014年8期
 

我捡到了一根针
 
拆迁中,在老屋的废墟上
捡到了一根针
锈迹斑斑。针尖大的光
亮了,我儿时许多往事
母亲曾用这根针
坐在油灯下,戴着老花镜
悉心地,给我缝补衣服
把我从冰冷的冬寒,牵手
送到温暖的春阳
父亲曾用这根针
夜深。我读书时,一次次
用老茧的手,挑亮快要灭的
爷爷留下的那盏老油灯
 
村子没有了,捡针的过程
在我的人生中,只有一次
弯一弯腰的小事。或叫记忆
清明节,回家给父母亲上坟
烧纸。找不到地方
只好在一个土塬下,尽尽孝
针。一针见血地
刺痛了,哪些人的心?
   
选自《延河》2014年6期

 
立春
 
被冬打磨的树枝
突然
在倒春寒中
肥胖起来
摇摇晃晃,在
寒风吹起处
 
“瘦身”的日子
失去了存在的光芒
轻轻地来到
绿的门前
 
原载《绿风》2010年4期

 
石头
 
一生
没有豪言壮语

总是实的
 
常年累月
在风雨里
思考一个问题
答案只有一个
靠人做事
靠心做人
 
 原载《中国作家》2011年下半年诗专号
 

伤口
 
人常说
不能给伤口上
撒盐
 
伤口
不停地流血
要药棉、酒精
撒盐,
也可以消毒
 
原载《中国作家》2011年下半年诗专号

 
致妻子
 
我是您的病
您是我的药
 
我需要愈
不需要痊愈
 
原载《诗歌月刊》2010年10期
 

盲人走路
 

是人走出的
不存在
选择什么
 

别人走路

越走越窄
 

自己走路

越走越宽
 
盲人
走路啊
心静
路平
 
原载《江西日报》201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