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我们与洛夫、方明二位老师一起阅读分享《雨殇:王晓波诗歌选集》

2018-01-12 作者:王晓波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雨殇:王晓波诗歌选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本诗集由洛夫、非马、叶延滨、吴思敬、商震、刘荒田、霍俊明和杨庆祥等海内外“老、中、青”诗歌名家联袂推荐阅读。诗集收入广东诗人王晓波近年来在中国、美国、菲律宾,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发表的诗歌作品120首。在这些诗歌作品中,展现了蔚蓝苍穹下的小草野花,料峭的早春,蛙鸣蝉唱的夏,稻穗飘香的秋……在他纯朴素淡而生动的笔触下,亲情与友情有如泥土上弥漫的芳香。

viewfile (1).jpg

(2017年12月30日中午,在台北市,洛夫、方明二位老师正在阅读《雨殇》。)
 
viewfile (2).jpg
 
 
《雨殇:王晓波诗歌选集》作品选(8首)
 
 
远方
        
什么也不想  抽空遥望一会天际
现在让我们打扫庭院
为马羊洗刷  收割嫩草粮食
 
什么也不想  远近平淡安然
远方蔚蓝雪峰洁白
路旁小草小花  近处河道清澈见底
 
什么也不想  待我们把此间整齐
挽手牵着马赶着羊群伴着白云到天边
一路搀扶到远方
 
什么也不想  出神凝望天际
你在收拾行旅计算远行和归程
此刻神马飞驰  喜羊即将来临
 
   2015年甲午马年除夕 
 
(原载《诗林》杂志2015年第3期;《南方日报》2015年4月2日《海风》副刊;《2015中国诗歌选》)
 
 
菩萨
 
乡间千年传说,到禅城祖庙祈福
能给五行缺水的人添福消灾
 
返乡前,母亲诚心去了一趟祖庙
添了香油请了开光佛珠

念珠至今在我手腕,已近十年
穿连念珠的绳子断了数次

每次我将这念珠串起佩戴手腕
总觉自己被一尊菩萨搀扶

(原载《诗刊》杂志2016年8月(上半月刊);《诗潮》杂志2016年第1期;台湾《乾坤诗刊》2016年夏季号;《2017年天天诗历》;《中国当下诗歌现场(2016年卷)》)
 
 
沉香
 
你喊一句   桃花便开始
飘零  水流湍急  
轻舟已远  
相见恨太晚
茶香已冷  雨线缥缈  
此刻  再喊一句   
夕阳已西下   
何时重逢赋诗暖香
相聚或许是在天涯
 
你如沉香袅袅在心海
 
(原载《诗林》杂志2016年第1期;《诗歌月刊》杂志2016年第2期;香港《圆桌诗刊》总第51期(2016年3月);《2016年中国微信诗歌年鉴》)
 
 
平常心
     
一听到爱情二字
便会想到花的模样
你的神态。仿佛世上
所有的美好就在面前
一只蚂蚁正在辛勤劳作
试图穿越一个冬天的漫长
像蚂蚁,我们依然生活得卑微
却拥有平常、安心、欢乐
在爱里滋养和成长
像两只蚂蚁不亦乐乎
一切变得踏实而美好
 
(原载菲律宾《世界日报》2017年1月24日《文艺》副刊)
 
一条咳嗽的鱼
 
如何  做一条
素净的鱼
鲤把目光  希望
停靠在岸
 
蹦高
跳跃
逃离黏滞的积水
逃离腐臭的河流
 
跃龙门
鲤如愿  成为
一条在城里
用腮呼吸的鱼
 
在行人不见路
城中不见楼的
雾霾里
一条没法
高兴的鱼  终日
咳嗽不止
 
如何  做回一条
河里的鱼
忽忙中  踏上归程  
可别忘了
出门佩戴口罩
 
(原载《绿风》诗刊2015年第5期;《南方日报》2015年12月24日《海风》副刊;《2015年中国微信诗歌年鉴》)
 
 
冷暖自知
     
希望我爱的人终生温暖
希望爱我的人满脸欢愉
时光锋利,我如厚钟撞而
无语。只言安怡不言殇
 
(原载美国《新大陆》诗刊总第157期(2016年12月);《诗潮》杂志2017年第4期)
 
 
澳门
     
往下   一跳
谁成了一滩胭脂
 
Macau  活色生香 
葡京的老虎机嘴巴细小
却能吞噬本可辉煌的
现却耻辱的人生
 
骰子  碌碌
忙碌的一生  纸醉金迷
一世一生的重量
竟没有骰子重
欲望没有被喂肥
那个黑洞对着谁笑
 
(原载《诗潮》杂志2017年第4期、《澳门日报》2017年5月17日《镜海》副刊)
 
 
雨殇(长诗)
  
地气长为云,天气降为雨
——李时珍
  
  
机器吞噬化学物质
分泌出利润
电镀漂染的脏水
呕吐物般无情倾泻
 
干涸的稻田干裂的唇
立春、惊蛰、春分、清明
郁闷的谷雨,滴雨未落的春夏秋
雷是沉痛的叹息
晶莹剔透,清澈见底的河流
那是遥不可及一去不返,尘封的雨
 
贪婪、丑陋、龌龊的财富
奴隶。排泄着毒液
诱惑,驼鸟一样无知
人体的物质  逾七成是水分。黏滞
淤积的污水  沉淀过滤
被摄氏一百度  高温蒸馏
没有细菌的“杀虫液”
冷漠无知,可悲可鄙。倾泄
流入体内。流动的水分
逾七成是毒液
 
 
地震、海啸的恐慌  正在人群中蔓延
带着撕裂伤痕,破碎的 玻璃瓦砾
弥漫烧焦的气味  碘、铯、铀、镅
无数放射性核素  在空气中咆哮
难以预测的磨难,丝丝苦涩
刺痛大地的神经。广岛长崎
不再是受核攻击后,仅有的
冷冷清清,幽灵 游荡的空城
 
狂风裹挟黄沙  吹打着断壁残垣
阳光烘烤下,冰冷发烧的混凝土
大汗淋漓的行人  似随时蒸发
融化的冰淇淋。宽敞的街道
逾七成的水资源无法洁净,泛滥着
核元素的大海已变成,一部
悄无声息  灭绝人类的绞肉机
纯洁的雨水
镶嵌地球的最后一滴清澈眼泪
 
 
围炉诗酒已成梦
 
科技无孔不入
无所不能。最智慧的
时代,最愚蠢的时代
智能空调拒绝  温控,高度科技
使人高度失控。地下河已成
深渊的隐藏空洞,时有
高楼失足失踪。心理的
重压,城市沦为
一片废墟。愤怒,悲哀
痛惜,在善良的胸膛澎湃怒吼。生存
还是毁灭。善恶的交锋。我们
拥有同一样的梦。清新的呼吸
阳光的照耀  繁衍种族传播文明。真正的
绝望是对可怕的绝望  无动于衷
 
没有雨水的酷暑
钢筋丛林。冷气机
滴落的水滴,生命灌溉的黑色
幽默。明天是一个未知的梦
 
闷热夏至的暴风  抓来一把利斧
干渴了三百六十五天的地球村
雨水裂盆而泻。暴雨 阴雨连绵
蓝色的雨点,闪烁着 诡异笑声
溅起的水花,飞溅着诅咒
咀嚼的雨季,日渐肥胖 脸色发黄的水草
山不转水转,湍流的漩涡
吞噬物种的黑洞
 
湮没的地平线 消失的渔村
水蛭的吸盘能吸食小鱼
未睡醒的蝌蚪,恐慌跳上田埂、河堤
沿岸传闻,温文尔雅的游鱼时有食人
潺潺而下的泪水苍茫大地,泪痕
满脸。连绵两年夏秋 颗粒无收,灾难
散落四处。没法歇止的眼泪
泛滥大地
 
 
 
沉默的大地危机四伏。我的心如
另一扇窗,我踢跑  食我血嚼我肉,吞日
吞月的天狗。我站在全世界的屋顶
我大声的叩门  我幻想惊醒酣梦的女娲。
远去的诸神。我站在全世界的屋顶。
殒落的流星雨,没能扑灭我心中的火种。我梦想
我的矮小身躯拦截雷激霆怒。
我那残缺身躯堵塞那泄漏灾难的天洞
 
打开另一扇窗,开窗千里放云行
明天,虽然是一个未知的梦
心是永远不灭的火种
拷问文明。黯然的地球村
哪天,云开雾散粲然一笑,颔首向天
天高云阔  在远方  彰显灿烂的光芒。
 
(原载《诗林》杂志2015年第1期)
 
 
附录:   
  一首忧患、叩心和担当的长诗
         ——《雨殇》长诗,诗歌界人士四人谈
 
  2015年1月,《诗林》杂志2015年第1期发表《雨殇》长诗后,《诗林》杂志主编、著名诗人潘红莉,山东著名诗人王夫刚,广东著名诗人唐德亮,北京师范大学文学博士、青年文艺评论家陈培浩等人,在报刊上发表评论文章,谈论长诗《雨殇》。
 
  潘红莉:王晓波的《雨殇》对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遭到人为的破坏和污染提出了令人发馈的质问。他诗歌的视野拓展的维度犀利而严肃,他的质问是世界性的,直接而尖锐。这种呼唤性的诗歌,完全体现了一个诗人在这个时代的担当,和现实主义的写作,入世而拒绝平庸诗歌写作的铺展。王晓波的诗歌立意为每一个诗人的写作,也提出了一个较为严肃的命题,诗歌向度的方向,写作对于时代的密切关联而不仅仅是留给这个时代的痕迹,乃至历史。他将一个诗人的悲愤,尽管有时是无奈的长叹,但这种诗歌的表现,也可以是利剑,良知的叩问。他是站在高处的,面向现代文明的反诘。(潘红莉:《诗林》杂志主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名诗人)
 
  王夫刚:王晓波的长诗《雨殇》,是一首忧患之诗、叩心之诗和担当之诗,写来洋洋洒洒,直抒胸臆而又不乏沉思,继承了《诗经》以降“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的黍离传统和问道精神。新时期中国改革波澜壮阔,改革中出现的问题则形形色色,但最终,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构成了矛盾的正面冲突。《雨殇》带领读者直接拷问现实,提供给写作者的则是另一道潜在的公共考题:如何才能不以削弱艺术性作为代价完成现实主义诗篇的灵肉结合?(王夫刚: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首都师范大学2010—2011年驻校诗人,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
 
  唐德亮:王晓波的长诗《雨殇》以诗化的语言,饱含人文情怀与批判精神,写出工业污染导致的生态灾难:“机器吞噬化学物质,分泌出利润/电镀污染的脏水/呕吐物般无情倾泻/”,于是,导致了“干涸的稻田干裂的唇”“地震、海啸的恐慌”“无数放谢性核素/在空气中咆哮”,“已变成一部悄无声息  灭绝人类的绞肉机”,地平线消失,渔村消失,大地“泪痕满脸”,甚至“颗粒无收”,诗人深入挖掘,写出了人类是这些生态悲局的导演,他们是“贪婪、丑陋、龌龊的财富奴隶”。诗人的忧愤令人共鸣:“我踢跑 食我血嚼我肉,吞日/吞月的天狗。/”“我站在全世界的屋顶。/陨落的流星雨,没能扑灭我心中的火种。我梦想/我的矮小身躯拦截雷激霆怒。/我那残缺身躯堵塞那泄漏灾难的天洞”宽广的胸怀,痛苦的释放,激情的迸发,富有穿透力的意象,打动了人心。炽热的情感与冷峻的诗思巧妙融合,使这首诗有较强的感染力。诗人写的是大题材,但没有概念化,而是用形象化的语言,营造诗的意境与氛围,虽然是百行长诗,但其容量却很大,其对现实的思考与批判发人深思,使这首长诗有了非同一般的深度与厚度。(唐德亮: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级作家,广东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中外散文诗学会广东分会副主席,时任清远市作家协会主席)
 
  陈培浩:众所周知,现代化以城市化、科学化、世俗化等现代倾向为主要特征,启蒙现代性乐观地相信现代化的进程会带来自由、民主、平等、博爱的内在价值。但随着现代进程的深入,人们越来越发觉现代性是一个极为复杂多面的社会、精神事件,现代性的负面作用也开始被诗人反思。显然,王晓波的《雨殇》便是一种反思现代性的产物,诗人站在很高的批判立场反思现代所带来的诸种可怕后果:“机器吞噬化学物质/分泌出利润/电镀漂染的脏水/呕吐物般无情倾泻”,“流入体内 流动的水分/逾七成是毒剧。”“地震、海啸的恐慌 正在人群中蔓延”“核元素的大海 已变成,一部/悄无声息 灭绝人类的绞肉机/纯洁的雨水 镶嵌地球的最后一滴清澈的眼泪。”这幅可怖的现代图景并非夸张,很大程度上正是现代生活的真实内核。(陈培浩: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文学博士、诗人、80后青年文艺评论家)
viewfile (3).jpg
viewfile (4).jpg 
 
 
 
书名:《雨殇:王晓波诗歌选集》
作者:王晓波
开本:32开
定价:38.00元
出版发行:山东画报出版社
版次:2017年8月 第1版
书号:ISBN 978-7-5474-2517-6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176361号
 
 
  《雨殇:王晓波诗歌选集》简介:
 
    《雨殇:王晓波诗歌选集》(山东画报出版社2017年8月第1版),本诗集由洛夫、非马、叶延滨、吴思敬、商震、刘荒田、霍俊明和杨庆祥等海内外“老、中、青”诗歌名家联袂推荐阅读。诗集收入广东诗人王晓波近年来在中国、美国、菲律宾,以及台湾、香港和澳门等地区发表的诗歌作品120首。在这些诗歌作品中,展现了蔚蓝苍穹下的小草野花,料峭的早春,蛙鸣蝉唱的夏,稻穗飘香的秋,……在他纯朴素淡而生动的笔触下,亲情与友情有如泥土上弥漫的芳香。王晓波身居改革开放前沿的广东,他目睹社会底层外来民工的苦难、改革过程中的酸辛不比别人少,但他不是赤裸裸地揭开伤疤,展览痛苦,而是在苦难的泥土中播撒美的种子,使之成长为诗美之花,从而与污浊的现实、与市侩的人生相对抗,在苦难的大地上放飞理想,让平凡的生命闪耀出别样的光辉。爱是王晓波创造诗美的驱动力量。正是由于他的心中充满对亲人、对故乡、对自然、对人类的博大的爱,他才能勃发出不竭的诗情,创造出不同形态、不同格局、不同风格的诗美。
  王晓波坚持在现代诗学上进行艺术探索。他的诗歌,坚持自己独特的文学观念和写作主张,张扬和召唤一种文学的先锋精神。王晓波在属于他的场景和形象中用文字浇筑成了一个纪念碑——生命个体的时间纪念碑。也许它不高大,但是却足够坚固,足够容纳一个人的时间和记忆的全部。
 
 
  《雨殇:王晓波诗歌选集》推荐语:
 
  ☉王晓波的诗常把我带回到童年的故乡——料峭的早春,蔚蓝苍穹下的小草野花,蛙鸣蝉唱的夏,稻穗飘香的秋,……在他纯朴素淡却生动的笔触下,亲情与友情有如泥土上弥漫的芳香,温暖了离乡背井的游子的心。不像当下许多只会玩文字游戏却不食人间烟火的作品,他的许多诗都拖著长长短短浓浓淡淡的时代与社会的影子。在他的长诗《雨殇》及一首题为《一条咳嗽的鱼》的诗里,他让读者赤裸裸面对遭到人类破坏及污染的大自然,希望能因此引起人类的省思与悔悟。我常说“一个有创意的诗人,必能从日常生活中提炼出人人能懂,却也能使每个人都有所获有所感的时代语言”。很高兴看到我的这个诗观在王晓波的诗里得到了很好的实践与印证。 —— 著名国际华语诗人、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核工博士、原子物理学家 非马
 
  ☉写好诗会使平凡的日子变得精彩,写好诗会让我们虽身处世俗生活而心灵变得高贵而自信,写好诗更能让我们成为美的发现者和创造者,读王晓波的诗作再次让我增加了对诗歌的热爱和信心!——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诗刊》杂志原主编  叶延滨
 
  ☉爱是王晓波创造诗美的驱动力量。正是由于他的心中充满对亲人、对故乡、对自然、对人类的博大的爱,他才能勃发出不竭的诗情,创造出不同形态、不同格局、不同风格的诗美。——著名诗歌理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诗歌学会副会长  吴思敬
 
  ☉王晓波立足个人的生活体验与情感经验,用诗歌诠释了他与生活的关系,与生存环境的关系。他用质朴、真率、简洁的语言,合理的抒情,彰显审美立场和趣味。他的诗,有个性,也有很强的张力。——著名编辑家、诗人,《诗刊》杂志常务副主编 商震
 
  ☉王晓波的诗歌以“深情”著,其诗歌的精彩篇什,乃是才露尖尖角的小荷所擎的一颗浑圆露珠,是以被拟物化、拟人化的意象浸泡的醇酒,是回甘绵延不绝的上好橄榄。——著名散文家,美国华文文艺界协会第四届会长  刘荒田
 
  ☉王晓波在属于他的场景和形象中用文字浇筑成了一个纪念碑——生命个体的时间纪念碑。也许它不高大,但是却足够坚固,足够容纳一个人的时间和记忆的全部。这就足够了!这就是日常神,这就是精神生活的彼岸。而诗歌就是其间的摆渡者!——著名评论家、诗人,文学博士后 霍俊明
 
  ☉王晓波的诗歌深受中国古典诗歌美学的滋养,他善于在意境的营造中抒发个人的情思。在其一系列诗歌中,都能读到一个迂回徘徊的抒情主体,他一切景语皆情语,一切情语皆私语。这使得王晓波的诗作自成自体,在修辞、节奏和情绪中,构成了有其个人气息盘旋的诗歌世界。——著名80后文艺评论家、诗人,文学博士,茅盾文学奖评委  杨庆祥
 
viewfile (5).jpg
 
(简介:王晓波, 1968年出生于广东廉江,大学毕业后在中山市工作。九十年代末,先后加入中国诗歌学会、广东省作家协会,系广东省第二、三次青年作家代表大会代表,中山市作家协会第四届副主席;现为中山市诗歌学会主席、中山市文联主席团成员、《香山诗刊》主编。曾获人民日报社作品奖、中山市优秀精神文明产品奖等奖项。著有诗集《生命·情感》《雨殇:王晓波诗歌选集》、文集《银色的月光下》;其诗学评论《吹掉泡沫 还诗歌以亮丽》(载《人民日报》2002年6月11日)和《不敢苟同的错误诗学》(载《作品与争鸣》2003年7月)曾受到广泛关注;其作品载于《人民文学》《中国作家》《诗刊》等刊物;有作品被《青年文摘》《意林》《诗选刊》等刊物选载;作品入选《中国诗歌选》《中国诗歌年度选》《天天诗历》等多种选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