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此中有诗韵 无意已繁花

——探访鹰潭“微诗热”现象

2017-03-09 作者:严米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经过一年的微诗进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很大地提高。目前,已有数篇学生微诗作品发表到《鹰潭日报》、《鹰潭教育》报刊杂志和“信江韵微诗社”、“中国唯美诗歌网站”、“书香月湖网”、“万象文化传媒”等网络媒体上。2016年7月,该校谭秀琴老师的微诗讲座《巧用微诗润童心——通过微诗创作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内外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研讨会暨第二届语文湿地创造者大会”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016年11月,该校微诗进课堂教学被录入了鹰潭教育信息化宣传片。

龙虎山001.jpg

   
  “湿漉漉的春歌/在黎明的蓝天上/翔飞出 盛放的诗句(夏维纪《听雨》)”
  “父亲烟斗里的暖风/抽醒 墙壁上的老牛/赶紧盘算 今年二十三节气(火火《立春》)”
   “乡村暮色/谁来勾勒/恰巧有一支袅娜的笔(酒使一生《炊烟》)”
   ……
  这一首首小巧灵动的微诗,虽然只有短短三两行,但却给人以别样的感受。在鹰潭,有这么一批人,他们在闲睱之余,动情之处,信手拈来,于是,一首首微诗似缕缕春风,扑面而来,清新而温暖。
  近几年来,在鹰潭,一种名叫微诗的艺术形式在流行。一群热爱文学与生活的人,以艺术的灵感,发现了微诗的文体,点燃了微诗的引线,在鹰潭掀起了暖暖久久的“微诗热”。
  
  两位诗友点燃了微诗引线
  
  鹰潭微诗,故事的源头得从两个诗歌爱好者说起。
  张火炎(网名“火火”),现任职务是市农业和粮食局副局长。艾建新(网名“酒使一生”),鹰潭日报社副刊部主任。他们相识相交25年,是诗迷,亦是诗友,诗歌早已融于生命的一部分,被诗友们誉为“火火的艾”。
  2015年10月14日深夜,他们在一起创建了一个信江韵微诗群,后改为“信江韵微诗社”,她是一个以立足鹰潭、面向江西、辐射全国为定位,以信江流域即鹰潭市区的诗人与诗歌作者为主体的微诗创作团队,目前已发展到278人。
   “当时的想法很朴素,就是想建一个立足鹰潭的诗人群,因为鹰潭有一个很好的圈子,他们都是诗歌‘发烧友’。”2月15日,在市农粮局办公室,张火炎谈起了他们创立微诗群的初衷。“微信的发展给微诗的传播提供了强大的空间,同时微信的创作也适应了现代人快节奏的生活方式。”张火炎介绍,大家平时工作都很忙,很少有人能静下心来写一篇长诗,但微诗却让现代人短暂的空闲中给生活以丰富以激情。
  “社交网络给诗歌繁荣带来的巨大推动。网络平台降低了大家发表诗歌的门槛,也带来了诗歌创作门槛的降低。网络诗歌的繁荣,涌现了大量的草根诗人。”张火炎说:“微诗的篇幅,界定为除标题外30个字以内,同时,标题不入诗,尽量不重复字。”这是微诗群最开始定下的格式。
  “一首美的诗歌,30个字的表达空间和能力,其实已经够了。”江西省作家协会驻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江子,在读过很多鹰潭微诗作品之后,很欣慰地说:“短小篇幅,也能出大作品,这在古今中外都有例证。中国古代五绝20个字,七绝28字,都产生了极其伟大的作品,一本《唐诗三百首》,经典如林,成为千百年来的中国人最重要的诗歌记忆,大多是由五绝七绝构筑起来的文学园林。李白一首《静夜思》,极小篇幅,却有高低,有远近,有羁旅,有乡愁,成为怀乡诗的典范,五绝古诗的标本。元代马致远的一曲《天净沙·秋思》,凡28个字,却书写了秋天的极致,被评为秋思之祖。日本俳句,句式极为精短,却成为岛国从文学大师到普通民众人人愿意参与的文学样式,也产生了许多流传久远的作品。当下的北岛顾城海子等诗人流传甚广的金句也是极短小精悍。篇幅的大小,从来不是好文学与坏文学的重要分野,这已经是文学的基本共识。”
  微信群每天以互联网为平台,开展微诗创作。他们的创作活动,活泼热闹,却又严谨规范,从出题、收稿,到点评、诵读,都分工明确,井然有序,有了可葆长久的诗歌创作生产机制;同时,加强与外界联系,他们与中国唯美微诗原创联盟、中国唯美微诗火狐诗社、中国唯美微诗方阵、北京诗心斋多有接触,广泛交流,相互提高。
  
  千余诗迷搅热了鹰潭“微诗群”
  
  信江韵微诗群一建立就展现了强劲的活力。不少诗友纷纷加入到微诗群,短短时间群员超过了200人,特别是在建立“信江韵微诗社”之后,一年间就有800余人加入了微诗创作,带动了数以千计的诗歌爱好者,激发了他们的创作热情。这些人中,有公务员,中小学教师,企业家,学生,农民,代表着社会的方方面面,他们搅热了鹰潭微诗,证明了微诗这一文体的感染力。
  今年46岁陈敏文,是余江县城一小吃店店主。一直是一位诗歌发烧友。2015年10月,在张火炎的辅导下,他开始创作微诗。从此,就像着了魔:一边做着馒头饺子,一边在脑海里酝酿微诗;有时,卖着油条夹麻糍,顾客络绎不绝,灵感突然如泉涌。常常无缘无故地发呆,耽误了不少生意,尽管如此,他却乐此不疲。“再使一把劲/让目光穿透重重迷雾 从此/我是柳絮 你是远方(陈敏文《路口》)” 现在,陈敏文成为中国唯美火狐论坛的首席版主。生意上再忙再累,每天都会抽空去学习和创作,并且,为“信江韵”和唯美火狐的发展献计献策。
  市一小教师王萍是2015年10月份加入微诗群,以前她只是偶尔写写小散文,因为没有接触过诗歌,开始时很不自信,一连十多天都是在群里潜水,默默关注。后来群里的老师们言传身教,她自己一步一步摸索,慢慢也摸出了门道,试着写写心情,聊聊生活,居然发现也有模有样。她说:把曾经的感情写出来分享,“剪一缕青丝/? 密密缝在/风的往事 尘的深处(《最深的情》) 居然得到了香港群友们的厚爱。“从此一发不可收拾,字斟句酌,把微诗当做每天必做的工作,不写完作业,就夜不能寐。而我的散文,散文诗也有了巨大的进步。”王萍说,收获颇丰,也很快乐。
  唐萍(如意萍儿)是一名护士,2003年,开始写现代长诗,在几个网络文学社任现代诗版主,诗友也是全国各地的,远距离交流,很多有孤独感。2015年11月份加入信江韵微诗社,爱上了微诗,也认识了一群同城诗友。大家交流学习,写同题,采风创作。她说:“心有所爱便很充实,我们一群有共同爱好的人生活在诗的童话世界,我爱诗友们也被诗友们爱着,再也不孤单。”
  季萍(雨季红苹)是扶贫战线的一名老兵,作为一名公务员,以前写的都是公文,与诗缘远。被“静静”拉入诗群后,与诗缘近,繁重公务之余,积极参加诗社组织的各项活动,感觉生活充实了,并成为诗社的一名活跃分子。作为编委成员之一,负责收集诗稿,常常收稿收到深夜。为了出好作品,不断充电,买了多本诗集,从中汲取营养,自从加入微诗社后诗歌、散文、公文都有更大提升。她感觉在“信江韵”里寻觅到了心灵的港湾,身心健爽。恰如画家用颜色画画,音乐家用音符谱曲,她通过语言文字的拟物象形,雕琢微诗,心神安宁。像个赶海的孩子,去海边捡拾脚下美丽的贝壳。2月9日,在鹰潭日报发表《结缘微诗添雅趣》,广获点赞。
  车静(春天的落叶)是一名建材生意人,以前偶尔写写散文,愉悦身心自我慰籍。自加入信江韵微诗社后,不足一年,懒散惯了的她开始学会坚持同题诗写作,细细数来已写下百余首微诗作品,仅《落叶读诗》超过五十篇。她说:“信江韵微诗社俨然一个学堂,集体创作,相互交流,共同成长。在世俗眼里,经营涂料其实就是油漆工干的营生,而在微诗社的这些日子,大家对我的鼓励与提携让我倍感温暖,我结识了那么多志趣相投的诗友,为生活平添了无尽诗意。”
  作为一名经营商,潘俐娜(娜娜)说自己以前一个懵懂无知,平时不爱看书写字的人。在加入微诗社后,她爱上微诗创作,乐微诗,写微诗,评微诗,成为她生活的一个部分。她说:“更领略到诗友们的豪情,促进我一个平常的人更加爱美、爱生活!”
  “感谢夏老,旗帜引领”——这是众多诗友的共同心声。王萍、唐萍、季萍被诗友们亲切地称为“三萍”,成为信江韵微诗社里群芳的代表。安、涛、鱼、芳、梅、红、阿成、阿周、拐李(李国华)、晓丘、诗画、堂哥、碧叶、善美、波波(尚溪)、乐乐、亮亮、超越、伊人、柳篱、一片云、香樟树、KOKO(李紫怡)、东方欲晓、风景一路、烟花三月、雪中佳人、大红石头、松风古砚寒(朱国平)、阳光在路上、午夜游泳、晓犁等等都是“信江韵”里可圈可点的人物。
   江子说:“阅读信江微诗,是十分愉悦的过程。我似乎看到鹰潭的机关走廊、山涧水滨、田间地头吹拂着诗,鹰潭街道两旁、村前屋后的树木上盛开着诗。微诗,那是纸上微雕的艺术,也是葳蕤和芬芳的艺术。作为文学组织工作者,我乐于见到这样的美好景观,乐于看到诗意在一块古老而文明的土地上生发蔓延。”
  江子这样点评说:许多不知名的作者有如此丰饶的诗意。他们平日隐埋于人群之中,也许并无特别之处,或者在其他方面默默贡献着社会,可相会于纸上或微信群里,他们就显现出卓越的文字才华,具有丰饶的诗意。在他们的笔下,犁铧穿着锈鞋:“穿着锈鞋/在打褶风里/看时间来来回回/单脚站立/构成乡村佝偻的图腾”(碧叶《犁铧》)夏至的节气,是爷爷的大蒲扇赶不走的醉酒太阳:“抿一口青梅酒/爷爷的大蒲扇/赶不走那粒满醉的太阳”(如意萍儿《夏至》)并且有着火辣的眼神:“火辣眼神/穿到心湖底/打捞/前世的因? 今生的果”(火火《夏至》),小暑,却是一记热吻:“只要伸臂/便有奇迹/热吻  又飞来一记”(酒使一生《小暑》),浅秋时天上的流云是客走茶凉后屋内残留的温存:“客已走/茶渐凉/宁静的小屋内/袅袅烟雾/残留几丝温存”(舒雪《浅秋那一抹流云》),梅花是雪花献上的一个吻:“是谁灸红了老虬枝/雪花踮起脚尖/轻轻的吻了上去”(如意萍儿《梅》)或者是春天与冬天交换的密码:“带着春笑容/与霜雪/交换? 季节的密码”(厚成《梅》)“万花筒里/镶嵌 童话/装点 新生活”(雨季红苹《年货》)……凡常的景致,在他们的眼里变得诗意盎然,坚硬的现实,因为有了诗歌的介入,变得无比温情良善,简单的日子,因为有了诗歌的审美,变得有滋有味意味深长。
  信江韵微诗群(社)自创建以来,统一制作微刊平台、统一推介发布到国内外华语诗歌平台。同时这一大批擅长于微诗(小诗)创作的鹰潭诗人还在当地举办了许多诗歌活动,影响遍及机关、企业、学校、社区,产生了热烈反响,可谓好评如潮。
  
  微诗进校园,让传统文化进课堂
  
  在鹰潭,微诗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全新形式,走进了校园,走进了课堂。
  龙虎山上清中心小学巧借微诗塑造亮点特色形成校园独特风景。两年前,该校谭秀琴老师在信江韵微诗社的引导下,尝试把微诗引进小学语文课堂,成立了“上清小学嫩芽微诗社”,并利用微诗着力打造该校的亮点特色。两年来,她通过微信公众号的形式向学校、家庭和社会推广学生的微诗作品,增进了学校与家庭、学校与社会等各方面的沟通,形式了家庭与学校、社会与学校的合力,促进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
  经过一年的微诗进课堂教学实践,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审美情趣得到了很大地提高。目前,已有数篇学生微诗作品发表到《鹰潭日报》、《鹰潭教育》报刊杂志和“信江韵微诗社”、“中国唯美诗歌网站”、“书香月湖网”、“万象文化传媒”等网络媒体上。2016年7月,该校谭秀琴老师的微诗讲座《巧用微诗润童心——通过微诗创作提高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内外全国中小学语文教师创新成长与核心素养研讨会暨第二届语文湿地创造者大会”活动中,荣获全国一等奖。2016年11月,该校微诗进课堂教学被录入了鹰潭教育信息化宣传片。
  谭秀琴很有感触地说:“微诗,让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偏僻山村登上了全国教育的大舞台,也让我这个普普通通的乡村女教师打开了一片全新的教育领地……这一年多来,我收获了很多意外之喜:收获了与孩子们一同成长的快乐,收获了来自信江韵微诗社众位老师、诗友以及全国各地的老师们无私的关怀与帮助,收获了来自身边的老师们、家长们和孩子们的信任……”
  微诗进校园这一做法既得到了社会的肯定,又鼓励了更多学生,进一步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也影响了一大批老师、学生,使更多的孩子加入到创作微诗的队伍中来,成为一种积极的社会正能量。上清中心小学四年级学生刘弘睿在读三年级时,谭秀琴老师给他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题为《初探微诗之光》微诗课。从此刘弘睿了解到什么是微诗,并对这位“新朋友”充满了好奇。他说:“刚开始学微诗,我们都不敢尝试,非常害羞,生怕写不好。后来,在老师的耐心指导和鼓励下,大家小心翼翼地开始学写微诗,就这样迈开了微诗写作的第一步。现在同学们都敢写了。”
  不开太萧条,开了互争俏,此乃春花。教师彭璐璐进了“嫩芽微诗社”微信群后,聆听老师讲解微诗创作入门的方法,细细品读孩子们的一首首诗作,眼前仿佛闪过一幅幅精美的画面,再也按捺不住那颗”蠢蠢欲动“的心了。于是,几经构思、修改,终于完成了第一首微诗。她说,自己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学习、努力进取,才能鼓励孩子们积极求学,相得益彰,大家共同成长。
  微诗之花芬芳竞放。市七小也将微诗融入到教学兴趣之中,该校在开展足球赛时,特意组织学生写起了微诗,并将其印在交往信封上,送到孩子们的手中。市一小教师桂文芳在学校开设了微诗爱好课,很多学生都积极参与其中;余江四小的祝江丽老师在课余的时候,就会带着孩子走进田野,在春光中教学微诗,引发了孩子们极大的兴趣,也受到了家长们的欢迎。
  
  信江韵微诗,成为鹰潭一道独特风景线
  
  信江韵微诗社创建以来开展了一系列的有益活动,如在香港《诗地理》推出宣传鹰潭的诗歌专刊,受到全国广泛热评;与中国唯美火狐论坛、诗心斋联合创办“四季微型诗联盟”,提升了信江韵微诗的国际影响;在全省旅游大会期间在会议参观点逍遥城举办了专场微诗朗诵、展示活动受到热评。开展了送书进校园的活动,受到当地师生和家长的热捧和高赞;与余江县政府联合举办了余江首届杨梅节活动,受到社会各界广泛好评;到贵溪市白田、彭湾等乡镇以及有关休闲农庄等地开展了专题采风活动,取到了很好的宣传当地文化、旅游、农业、健康等等资源作用;通过学习、交流微诗,很多人反映不再打牌打麻将了,不再酗酒,出现很多全家议微诗、夫妻写微诗、家长与子女互动微诗、拜年用微诗等和谐风雅、正义友好的家庭风气和社会正能量。???
  而他们的作品,在极小的篇幅内,集体赞美春天,歌咏自然,捕捉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书写人间美好的情谊,表达普通人的希望和梦想,传播着这个社会需要的美好与温暖。龙虎山下,因此诗歌吟哦声不断,信江河畔,诗花逐浪花飞舞。
  2月6日至8日,中国唯美诗歌原创联盟理事长陈勇(灵岩放歌)和副理事长霍莹(冬雪夏荷)来到鹰潭,与诗友们交流,盛赞鹰潭微诗“有特色,有影响力。”
  江子在读过鹰潭微诗之后,感慨于制题者的才情和用心。他说:鹰潭微诗看似随意,其实饱含了制题者对社会现实的关切,对传统文化的关注,对天地自然的体悟,对诗歌创作的理解。书中的制题,有天地自然,如二十四节气,《花语》《草色遥看》《香樟》《烟雨》,有对农耕文明的缅怀,如《蓑衣》《犁铧》《蛙声》,有家国,如《中国女排》《奥运旗下》《他乡月圆时》,有人情冷暖,如《等候》《蒲扇》《父亲》等……这些精心设置的题,将整个鹰潭微诗创作引导到了一个健康、高格、积极的良性发展轨道上。他说,小小文体,自有乾坤,一样能写出大境界,一样能写尽人间苦辣酸甜,温暖与善意。
  其实,读鹰潭微诗,你就能感受到其中朴质的真善美之情。
  “洒十二滴汗 耕耘一个太阳/父亲掰开老茧数日子/将吉祥 高挂(子乙明《大红灯笼》)”短短25个字,写出了父亲的耕耘,收获的希望,更是生活的希望。作者别具一格地用老茧替代手指,既增加了内涵,又增加了读者的可读性,让人更加对父亲肃然起敬。
  “太阳 蹲在南方的田埂/风过处 翻起/一粒粒 饱满的汉字(碧叶《稻花香》)”? 细读此诗,为我们勤劳的祖先而感慨,为我们智慧的祖先而感慨,为我们民族精神而感慨!那一粒粒金黄的、饱满的谷粒,犹如我们民族神秘而发亮的文字,承载着民族的基因、民族文化的基因,至今依然在我们每个人身上、每个字里行间、每片农田散发着芳香。欣赏这首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微诗、这篇具有墨香的稻花!
   “常葆微笑,共享微诗”, “最开始的时候,我们就是为了一个共同爱好,自娱自乐。”信江韵微诗社社长艾建新建群之初就力倡“人人可成微诗人,想不到现在已经‘繁花似锦、满园春色’了,感觉‘失控’了哦,可谓喜出望外。”两年来,鹰潭创作微诗3万多首,制作微信公众平台微刊548期,百余人次在各种刊物发表大量微诗作品,并拥有大量读者和爱好者,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力,成为我市一道独特的靓丽的文化风景线。目前,我市正全力打造“中国微诗城”,在龙虎山创建“中国微诗创作基地”。
  春天已经来了,走在微诗的大道上,2017撸起袖子加油干!祝福鹰潭微诗这样一个文体,信江河畔的这样一群诗爱者,有着华枝春满、天心月圆般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