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名家荐读|叶延滨:一部归乡之诗,诗人李自国为故乡完成一座诗情雕塑

2024-05-02 作者:叶延滨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李自国是富顺走出来的著名诗人,这部诗集是远游四海的鱼,回溯出生地的旅行记忆,也是一个情满四海的游子,献给故乡的情歌。
  李自国的最新诗集《富顺,和它醒着的鱼》出版。全书分为“背负千年古县的行囊”“才子之乡打开诗歌的候鸟”“为富顺豆花泅渡,此去路远”“一个人的月亮所呈现的姿势”,以及“我和森林一道涉足千古沱江”五辑。诗人在宏阔而精湛的诗境中,以一颗豁达之心观照家乡富顺,这是一部归乡之诗,诗人李自国为故乡完成一座诗情雕塑,更是见贤思齐的历史文化朝圣。
   
情满四海归故乡
——李自国诗集《富顺,和它醒着的鱼》序
  
  这是李自国给故乡的诗集,是一部归乡之诗。
  故乡和醒着的鱼,让我想起了那些回溯出生地的鱼。这是自然界奇观,在河流上游出生的鱼,沿河而下,漫游大江大海,最后溯流而上,一定要回到自己的出生地。这是生命的天性,一方天地孕育了一方生命,无论云游四方多么遥远,也要回到故乡。
  诗人们写归乡之诗,让我想起那首名传千古的“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四海兮归故乡”。这个创建基业的君王,给这个世界留下的最好遗产,竟然是短短两句的归乡诗。
  李自国是富顺走出来的著名诗人,这部诗集是远游四海的鱼,回溯出生地的旅行记忆,也是一个情满四海的游子,献给故乡的情歌。
  李自国是富顺的儿子。他与诗为伴,进过林区,当过医生,最后走出川南丘陵,在成都《星星》工作了半辈子。他在为诗歌服务的编辑岗位上付出心血,同时也创作出大量优秀的诗歌而享誉诗坛。李自国经历了中国最大变迁的一代人所经历的一切。这一代人 ,出生在乡村或者下过乡。儿时那种小农自然经济的乡村生活 ,草舍 、耕牛 、石碾 、水车 、油灯和柴灶 ,与一千年前的中国农民没有两样。然后,求学 、工作 、进城 、打工,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第一代城里人 ,第一代知识分子,第一代自由迁居有房有车的现代人。李自国和他的同代人,经历了断臂之痛,离开或脱离了世代生活的乡村小镇的农耕文明,也经历了嫁接之苦,成为契约维系的现代城市中的一员。这代人是幸运的,一代人经历了千年生活方式变迁,大离大合大悲大喜,也是这代人经历的时代风云。因此,李自国和他的同代人,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里,大都市是现实的,故乡小城是精神的。诗人通过自己的笔,沿着诗行完成返乡之旅。这是怀乡之旅,是寻根之旅,也是朝圣之旅:“哦,富顺,富顺,/又富又顺的苍天厚土 /你是背负在我肩上,从未放下过的/ 一生一世的行囊/ 想一想富顺,就能从那缕缕乡愁里 /去指认故乡和亲人/ 梦一梦富顺,就能让迷途的羔羊和灵魂/ 在千秋盛开不败的月光里流淌……”(《哦,富顺,又富又顺》)。读这部诗集,我们可以和诗人一起返回他的故乡富顺,同时又能从诗行中感受到富顺这座古城的深厚与丰富,这是难得的精神同游,读者能认识一个坐落于诗歌之中的富顺。
  诗人李自国是情满四海的返乡者。而川南名城富顺也是地灵人杰的好地方。读了李自国写给故乡的诗歌,读者更了解富顺。了解名城富顺,我们也更懂得诗人李自国。诗人李自国的《自画像》写道,“画一个我,在墙上/跳下来,和我一起回想/回想一生中后悔的事情/命中注定,你要流浪 /我要流浪,你我都是老朋友/你在墙上,我在床上/假如世界真的走散了/我们离回家的路不会太远/那时候,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咱俩神聊过的日子/就是生长过一片片欲望的/红色土壤/黑色土壤”。漫游一生的诗人,当他重新返乡之时,他面对的是另一个自己,在这方天地中,一切都与自己血肉相联,自己也是这方天地的缩影。当然,所有的中国诗人在一生中,也许都会不断返乡,这是中国人血液里流动的生命记忆。我们被祖先留下的文化熏陶,成为我们生活的习惯。春节回家看看,其实就是全民族的返乡之旅。诗人是在诗歌中返乡,那是灵魂的呼应与交流:“这就是富顺,一位河流的父亲/不停地奔流,不停在我周身灌溉/一列高铁无声地开进来了/一群川剧锣鼓开始它们的鸳鸯戏水/一串乡音离不开的水土,洗劫天下/川南丘陵骨血,繁殖之子/生于斯、长于斯又远离兮/文庙、才子之乡与井盐之源……”(《富顺,穿越千年的一脉灵根》)。
  返乡之旅也是寻根之旅。山水人文俱佳的富顺,给了诗人更多的思念与思考。现代城市应该说给人们更多的便捷与享受,让人们在这里聚集与工作。然面,得到更好生活和更多谋生机会的城市人,却无法在水泥森林中安放自己的心灵,就像大雁在城市上空飞过,归燕无法在楼房的水泥墙中筑巢。于是诗人一次次神往故乡,富顺成了心安之地,诗人的《灵魂在这里保鲜》:“跨越数万年的沉寂与迷茫 /以一种风的姿态,来到参天古树旁/ 来到祖先打过盹的地方 /涉足那些忘川之水,我们以水为镜/ 笔管里沉睡的墨水已哗哗作响/ 梦想的溪流在大地上汩汩流淌……”这是诗人生活的另一面,精神的返乡与灵魂的回归。这些诗歌揭示了诗人所受到的文化滋养。在我们的文化中,至善至美的境界不是进天堂里坐在上帝的身旁,而是天、地、人合一的境界,这个境界具象为自己的出生地,天地精华所孕育,然后又与天地融为一体。世世代代中国人就这样与故乡相约相守,李自国的富顺就是诗人心目中的天地人合一的心之归处。同样我们也像看到镜中的自己,在这个充满诗意的古城,我们看到一个诗人行走天下的浪漫。李自国在画富顺的肖像,富顺也在画李自国的灵魂。
  李自国的归乡之旅,更是一次见贤思齐的文化朝圣和文友重逢。富顺地处物产丰饶的川南,自贡井盐给这里带来商业繁荣,随之而来的耕读传家和文庙香火,让这里出现了许多在历史上流芳百世的名人。李自国以诗笔为香火,顶礼先贤,这是薪火相传的事情,返乡成为一次文化的溯源朝觐,李自国写家乡的文庙:“多年后,我成为你庙门里的/ 一介寒门书生,大成殿门前的 /九龙丹陛,更像我的前生与今世/ 年年被你镂空了/一盏乡贤桐油灯的灯芯/ 黄金屋与颜如玉的风暴,梦回古代 /卷走一个又一个朝代的名声/ 而皓月登天,往事一张,皆命薄如纸……”富顺也是当之无愧的诗乡,在富顺走出了许多当代诗坛著名的诗人和诗歌理论家,他们是李自国的同乡,也是我的朋友,读来十分亲切。《张新泉的铁或他横飞的笛音》写道:“大半生了,你遗留在群山的日月/ 每当外出旅行时,/你的行囊里总是装着一根笛子/ 你用它的声音为天下的盲人引路/ 为家乡缺油的富顺人掌灯/ 都说富顺人爱面子,你是它的另一张面子 /那张面子上面写满了安逸/ 写满了欢喜,写满了文气和自尊……”诗人是一个城市的面子,这个比喻很好,江油出李白,成都草堂留杜甫,乐山有郭沫若,乐至有陈毅,这些城市无论大小,都脸上有光彩。富顺在当代出了一批名家,真是诗坛的富顺现象。比方我的老师朱先树也是富顺人,他到北京工作有半个世纪了,说话还有富顺的乡音:“替人作嫁,你给诗坛以正衣冠 /给时代诗风以正本清源,肃然起敬的/ 智慧之树相信会步入更美风景/ 给荒野孩子以土地的成长 /让河里的流水,天上的星系而生根拔节/ 给他们乳汁,哺育朦胧幻境 /给诗的果园锄草、浇水、施肥……”还有近年逝世的作家伍松乔,是四川日报的老编辑,我们的老朋友:“无需从故乡的体温中找回你 /你就是富顺的一五一十、一清二白”。一五一十,一清二白,这就是文人本色,也是给一个好文人最好的评价。这辑写富顺文人的诗歌,像一个名人长廊。我想富顺应该有这样一个长廊,因为这是富顺的文脉,也是富顺的富矿!
  富顺是块宝地,在诗人李自国笔下,一草一木都有灵性。但诗人着墨最多的是自流井的盐井,家家厨房里的豆花。井盐是农耕的西部最重要的生命之物,凿井汲盐是艰苦的劳作,在这里李自国写出了家乡男性之美,奉献和负重。同时富县最普通也最名扬四方的食品豆花,李自国为它写了许多诗篇,我觉得诗人是在写富顺的女性之美,温柔体贴沁人心扉:“我在豆花里,好好地活着/ 我要活在你的慢里/ 慢街道、慢土豆、慢春风 /慢起早、慢纸钞、慢负担/ 在你慢条斯里的人间草木 /我要盖上一座房子/ 过上豆花般的世俗生活”。也许有人说,李自国为家乡的名吃打了个大广告,我认为不仅如此。在物产丰饶的富顺,着笔简洁清白的豆花。以简写意,借物写情,慢慢体味,这些诗歌正是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绵柔悠长的情感。以简写意的这些诗,也呈现了诗人不俗的艺术才华和文字分寸。在关于故乡的回忆中,自流井的盐,家乡的豆花,着墨较多。此外,诗人自己身份中,医生和林区工人的经历也非常重要:“因为我是在青山岭林区生长的孩子/ 在季节的腐败和更新面前/ 复杂的一切消失了/ 岁月正流动出火焰和热血……”我感到他在内心深处,认同自己是富顺青山上一棵树,根须深扎泥土,枝叶展向蓝天。
  诗人一次次回望故乡,因为返乡是对那方天地朝觐,是对养育自己的山水感恩,也是文化的溯源认同。将这一切牢牢系在一起的是流淌在血管里的亲情。李自国是一位现代诗人,同时又是一位浪漫抒情有大爱的诗人。诗中他对父亲的爱,深深打动了我:“一次心悸一回灵魂的颤动/ 呼唤我栖息你的枝头/ 向你倾吐心事 /或是采回不该陨落的野果/ 你是一棵过早佝偻的树 /父亲是你 母亲是你/ 被你放走的笼中小鸟 /却是我,你的前面是秋……”对于逝世的父亲,诗人呼喊着:“父亲在天堂的某个地方/ 贴了某个诊所的门牌号/ 高处,一定不胜寒 /我让香火横跨阴间地府/ 一对烛,燃不完在生的勤勉与豪迈/ 一杯老酒,呼啸人世沧桑……”这些诗句渗透了诗人的个人生命体验,同时又将自己的亲人与故乡融为一体,在艺术上达到很高的境界。这些渗透血肉深情的作品,让这部写富顺的诗集,有别于一般的观光旅游诗作,也让富顺这座历史文化丰厚的古城,有血有肉有情有义地矗立在读者面前。
  祝贺诗人李自国为故乡完成一座诗情雕塑。
  祝福富顺在诗人的笔下会走向更多的读者。
  是为序。
2022年4月于北京
 
 
  叶延滨,当代诗人、作家、评论家。历任四川《星星》主编、中国作协《诗刊》主编、中国作协诗歌委员会主任。著有诗集、文集共54部。代表诗作《干妈》获中国作家协会(1979年——1980年)优秀中青年诗人诗歌奖,诗集《二重奏》获中国作家协会(1985年——1986年)第三届新诗集奖,其余诗歌、散文、杂文分别先后获四川文学奖、北京文学奖、十月文学奖、青年文学奖等近百余种文学奖。作品先后被收入了国内外600余种选集以及大学、中学课本。
 
  本书定价:68元(硬壳烫金精装本),免收快递费联系方式:本人微信lzg13808018785或直接扫下面的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