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温永东:在传承上下真功 在发展上见成效

——在纪念谭建丞诞辰125周年艺术研讨会上的讲话(录音整理)

2023-09-18 作者:温永东 | 来源:湖州文甲天下公众号 | 阅读:
纪念是为了传承,研讨是为了发展。系统挖掘、研究、传承和活化历史人文资源,赓续湖州千年文脉,讲好湖州人文故事,进一步推动人文新湖州建设。
温永东简介
  温永东,笔名箫风,1962年生于江苏沛县,现居浙江湖州。现任湖州市人文建设促进会会长,中国诗歌学会散文诗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湖州师范学院中国散文诗研究中心主任。诗歌作品入选《新世纪十年散文诗选》《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中国散文诗一百年大系》《二十一世纪中国文学大系》等选集和多种年选本。著有散文诗集《沉思的花瓣》《思念的花朵》,编选出版《叶笛诗韵——郭风与散文诗(三卷)》等多部。曾获“中国·散文诗贡献奖”、“记住乡愁·世界华文散文诗大赛金奖”等奖项。
 
  今天很高兴受邀参加“纪念谭建丞诞辰125周年艺术研讨会”。首先,我代表湖州市人文建设促进会对研讨会的成功举办表示热烈祝贺,并向谭建丞先生表达由衷的敬意!
  谭建丞先生不仅是湖州当代书画家的杰出代表和标志人物,是“江南书画第一擘”,而且是一位德艺双馨、艺擅“四绝”、学养深厚的大师级人物。纪念是为了传承,研讨是为了发展。我希望以此次研讨会为契机,把谭建丞先生艺术成就的研究、宣传和传承、发展进一步引向深入。
  把“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故事传播好,把“人文湖州甲天下”的品牌打造好,是我们文建会工作的题中之义,也是我们应尽的重要职责。市委决定成立“湖州市人文建设促进会”的目的,就是为了“系统挖掘、研究、传承和活化历史人文资源,赓续湖州千年文脉,讲好湖州人文故事,进一步推动人文新湖州建设,打响‘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城市品牌。”市文建会作为“市委、市政府人文新湖州建设的智库平台和湖州人文资源开发运用的研究咨询机构”,在谭建丞艺术研究和宣传方面,在繁荣湖州当代文艺创作方面,我们也同样责无旁贷。利用这次机会,我想谈几点粗浅看法:
研讨会会场

  一是在历史文化名人研究运用上,需要下更大功夫。湖州是人杰地灵之地,历史文化底蕴深厚,人文资源非常丰厚,历代文化名家璨若星河,成就斐然,尤其是书画名家中开宗立派的大师比较多,如元代的赵孟頫、近代的吴昌硕、现代的沈尹默。如何把这些名家纳入“8+N”系列历史文化名人的研究和宣传,如何做好历史文化名人资源的活化与运用,全方位彰显湖州独具特色的人文之美,这是一篇需要深挖细研、值得大书特书的大文章。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前不久,市委办专门下发了《湖州市历史文化名人品牌打造工程实施方案》,对这项工作作出具体部署。但实事求是地讲,目前这方面的工作才刚刚起步,推进还不够快,还有大量艰苦的工作要做。包括对谭建丞先生的宣传和研究也很不够,许多工作都是弟子们在做,宣传和推广的成效有限,导致其艺术成就在全国的影响还不够大,在中国当代书画史中的地位还不够高,如“江南书画第一擘”等评价,只是著名书画家的“一家之言”,尚未进入当代美术史的层面,因而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刚才研讨发言中,大家提出了不少好的建议,比如可以举办一次“谭建丞与他的朋友圈”专题书画展,他的朋友圈不少是大师级人物;可以举办一场高规格的谭建丞书画艺术研讨会,请全国权威书画评论家发声,进一步提高其知名度和影响力,使谭建丞先生走出浙江、走向全国、走进“史册”,把“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的历史文脉承继好。
研讨会会场

  二是在打造湖州著名文化地标上,需要下更大功夫。前不久召开的市委九届四次全会明确提出,要聚力打造新时代文化高地,全面擦亮国家历史文化名城金名片,努力开创“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新境界。我理解,这既是湖州发展的宏伟蓝图,也是人文建设的重大机遇。特别是湖州中心城区城市有机更新,将为湖州古城的蝶变与新生带来难得的契机。为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与历史文化传承相融合,实现更新改造与文化传承、文旅发展互促共赢,我们文建会根据陈书记和洪市长有关要求,专门成立了“湖州市中心城区城市有机更新人文规划课题组”,近期将启动课题调研考察相关工作。本课题旨在通过对湖州历史人文资源的深入调研和挖掘,研究提出将历史人文要素嵌入城市有机更新和微改造、精提升项目的可行路径。包括历史文化街区和建筑的保护与开发、历史人文资源的活化与利用、公共文化空间的布局与完善、城市文化地标的打造与提升等方面。比如,沈尹默故居的整修改造和沈尹默艺术馆(中国散文诗馆)的建设,目前已列入规划项目,不久将启动实施。另外,赵孟頫文化园、苏轼文化广场、六客会纪念馆、“湖州竹派”展示馆等文化地标项目,也在研究规划之中,争取尽快推进落实。对如何活化运用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我曾向市主要领导提出“以史找人、以人找事、以事找点、以点及面”的思路,就是想让湖州历史名人都能“落地生根”,让每位文化名家(包括谭建丞先生)都有“一席之地”,都能成为湖州的“文化地标”。希望在座的各位和广大热爱关心湖州人文建设的各界人士,多为我们课题组出主意、提建议,有什么好的想法和研究成果可以发我们市文建会邮箱(hzsrwjscjh@163.com)。
研讨会合影

  三是在本土名家推介和文艺新秀培养上,需要下更大功夫。我感到,研究好和宣传好湖州历史文化名人是重要的,宣传好和推广好当代湖州文化名家同样重要,培养好扶持好湖州文艺新秀更加重要。否则,“一部书画史、半部在湖州”就只能停留在历史的辉煌中。其实,湖州并不缺文艺名家,无论是在文学创作,还是在书画创作方面,湖州都有一些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人(如沈苇、柯平、潘维、李浔的诗,刘祖鹏、张天霖、李志刚的画等等),但在宣传推广上做得还不够,“自娱自乐”式的分享活动比较多,“请进来、走出去”的推广活动比较少,特别是高层次、高规格的研讨和推介活动更少,导致一些本地文化名家很难“走出去”,创作成果也很难“展出来”。比如,谭建丞艺术馆,只是一个“民间”展馆,全靠其弟子姚新兴等人的一片热心;再如,刘祖鹏美术馆,也是刘老师一人操办的。我感到,湖州应该有一些展示当代艺术家创作成果的场馆,如湖州当代艺术馆、湖州文学馆(诗歌馆)等。同时,在发现、培养和扶持湖州文艺新秀方面,应下更大功夫,否则就会导致文艺人才青黄不接。书画方面我不太清楚,从青年诗人来看,就已经出现了断层,90之后的湖州诗人就很难找出几个拔尖的。据说,十几年前湖州曾搞过一次“80后女诗人”推介活动,影响和效果都比较好。我感到,这方面的活动今后应当多搞一些,对各个艺术门类拔尖的后起之秀,可采取“导师制”等非常措施,切实做好培养和宣传工作。如果不解决好“后继有人”的问题,传承和发展湖州历史文脉就是一句空话。
 
 
谭建丞画作《吴兴清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