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青海油田举办湘籍诗人甘建华诗歌朗诵会

2023-07-08 作者:汪远青 郭燕梅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花土沟的梦——甘建华诗歌朗诵会”,由青海油田党委宣传部主办,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测试公司联合承办,吸引了百余名文学爱好者。青海油田花土沟基地各单位领导及驻地茫崖市党政领导应邀参加,茫崖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曾其炜致欢迎词。

  7月7日晚,在柴达木盆地西部茫崖市瀚海油苑,由青海油田党委宣传部主办,青海油田井下作业公司、测试公司联合承办,一场名为“花土沟的梦——甘建华诗歌朗诵会”,吸引了百余名文学爱好者参与其盛。青海油田花土沟基地各单位领导及驻地茫崖市党政领导应邀参加,茫崖市委副书记、副市长曾其炜致欢迎词。

  甘建华1963年8月18日生于湖南衡阳,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湖南省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张家界国际旅游诗歌协会副主席,德令哈市作协荣誉主席。他于1982年春天追随父亲到了花土沟油田,1986年夏天大学毕业志愿奔赴青海石油管理局,先后在局教育处、青海石油报、冷湖电视台工作,期间开创了“西部之西”(The West of China's West)的文学写作版图,培养了一大批石油作家、诗人。1992年秋天调回家乡,2018年膺聘母校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客座教授,是近年轰动一时的“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 家”诗歌主题活动策划实施者,中国诗歌学会2021、2022年度优秀会员。他已经出版多种柴达木题材专著并获奖,主编多种青海文学选本和期刊专号,今年为茫崖地区主编出版中国第一部同题文化地理散文选本《天边的尕斯库勒湖》,另一部荟萃中国四代知名诗人佳作的诗歌选本《云彩里悬挂着昆仑山》也即将面世。

  本次文化活动是青海油田及驻地茫崖市有史以来第一个诗歌朗诵会,大家分别朗诵了甘建华为冷湖、茫崖、花土沟三镇所写的现代新诗21首,包括《发现油砂山》《英雄岭篝火》《鹤舞尕斯湖》《大漠雄驼》《火星小镇》《赛什腾山》《开特米里克》《祁曼塔格雪峰》《在冷湖数星星》《切克里克的芨芨草》《花土沟文学社往事》《飞禽走兽闯进了西部油田》等诗篇,以高品质的文学形式和朗诵者的倾情演绎,歌颂了青海油田69年来的创业历程与英雄史诗。

  此番前来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的甘建华,借机飞往故地茫崖花土沟采风之前,在省会西宁与海西州委书记王定邦和青海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石道涵会面并作亲切交谈。他在朗诵会致答谢辞时说:“我是花土沟油田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我永远不会忘记自己曾经是一个茫崖人,我的心永远为青海油田而歌唱。”(汪远青 郭燕梅)
 

家国情怀,归来仍是翩翩少年
茫崖市委副书记、副市长  曾其炜
(2023年7月7日)
 
  亲爱的甘建华先生、凌须斌先生,
  亲爱的朋友们:
  大家好!今天,我们欢聚在瀚海油苑,参加由青海油田党委宣传部主办的“花土沟的梦-甘建华诗歌朗诵会”,欢声笑语,情意浓浓。我想,这是一场文化的盛会,是一场回顾往昔峥嵘岁月、感恩当今盛世、展望美好未来的盛会,也是一场让我们深深感受到家国情怀的盛会!衷心欢迎和感谢甘建华先生和凌须斌先生不远万里再次回到茫崖,回到这个你们曾经成长、战斗和奉献的地方,你们的青春、你们的汗水、你们的欢笑和眼泪还历历在目吧!故土难离,故人难分,我们在座每一位朋友和所有有情有义的茫崖人民就如那尕斯湖畔绵绵的昆仑群山,静静的、轻轻的期盼着、等待着远方鸿雁的归来!
  甘建华先生,生于1963年8月,湖南衡阳人,1982年春天追随父亲到了青海高原,1986年夏天大学毕业志愿奔赴冷湖油田工作。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科学院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南省诗歌学会理事。他是"离开青海情系高原海内外诗人36家"诗歌主题活动策划实施者,中国诗歌学会2021、2022年度优秀会员。出版多种柴达木题材专著并获奖,主编多种青海文学选本和期刊专号。在国内诗歌界、新闻界享有崇高声誉和重要影响。甘建华先生把对茫崖的眷念、对柴达木盆地的赤诚、对祖国大好山河的热爱深深的镌刻在诗作的字里行间,《冷湖那个地方》《天边的尕斯库勒湖》《茫崖书简》《甘建华地理诗选》等等,无数读者为之喜爱、感动、敬佩!
  亲爱的甘建华先生、凌须斌先生,你们是接续父辈壮志艰苦奋斗、矢志报国的优秀代表,你们是那一代人挺起不屈的民族脊梁勇推共和国从贫弱走向富强的历史创造者,你们热忱乐观、重情重义,是我们尊敬的好师长、好兄长,好前辈,你们激励着我们传承好爱党爱国爱家的情怀,一代一代努力,共同建设更加美好、可爱的中国!
  尊敬的甘建华先生、凌须斌先生,你们平凡的身躯中蕴含着朴素的情感、倔强的精神和巨大的力量,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代来临,祝福你们身体健康、初心不改、雄心不减,继续前进吧,健健康康再为党和祖国工作50年!我们在此约定,我们不说老去,不管多少年后归来,我们仍是那翩翩少年!
  谢谢大家!

 

我是从花土沟油田走出去的诗人(答谢辞)
甘建华


  花土沟油田的兄弟姐妹们,诗人和诗歌爱好者们,大家晚上好!
  因为我曾经也是一个花土沟人,所以,我见到你们感觉格外亲、格外爱。
  早在1982年正月,我随父母第一次来到花土沟油田。记得当时也是傍晚时分,太阳、月亮与繁星同时高悬于十点钟的刻度,天宇邈远,并非单纯的蔚蓝或红黑色,而是一幅混合多种色彩的油画。祁曼塔格雪山闪耀着钢蓝色的光芒,特别威严雄壮。近处狭长形的尕斯库勒湖面如同明镜,波光粼粼,似有仙女从湖上飘过。从遥远的南方来到这儿,我恍若置身于异国他乡,突然间慌乱无神。这样的情景一直刻印在我的心头,至今也无法忘怀。
  我当时入读西部石油职工子弟学校,同年考入青海师范大学地理系,所以,我可算是花土沟培养出来的第一代大学生。后来,我成了一个记者、一个诗人、一个作家、一个学者、一个儒商,但我一直没有忘记自己是一个花土沟人。这里,我且举一个事例,你们可能想象不到,我现在夏天盖的毛巾被,还是37年前大学毕业时,青海石油管理局发给我的那床浅蓝灰色毛巾被。尽管它的四周已经破旧散边,但我就是舍不得丢弃它,这就是我的柴达木情结,因为我是一个冷湖人、花土沟人,一个有情有义的茫崖人。
  1986年大学毕业时,我主动放弃留校和留在省城工作的机会,志愿来到青海石油管理局,从事报纸和电视新闻工作。期间几度派驻花土沟前线指挥部,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我帮助各二级厂处青年职工,创建了好几个文学社团,办起了《钻工情》《西北风》《沙舟》《春草》《戈壁草》等文学内刊。当时上百名文学爱好者中,后来涌现了二三十位青海省作家协会和中国石油作家协会会员,并且出了好几位中国作协会员和中国散文、诗歌、报告文学学会会员。
  岁月荏苒,转眼间三十多年过去了,当年那段激情燃烧的青春往事,花土沟油田那一股旷古未有之风,现在我只能独自体会了。我刚才从你们的笑脸,没有发现几个我曾经熟悉的人,这让我有些黯然神伤。但比我更年轻一代的你们,正坚守在青海西部茫崖新城,默默地为祖国做出无私的奉献,请允许我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礼!
  这一次,我和同行者海南岛凌须斌先生参加青海湖国际诗歌节后,又在省会西宁面晤海西州委书记王定邦,青海油田执行董事、党委书记石道涵。昨天早晨,我们从西宁结伴来到花土沟,赶上了早餐时间。想一想吧,90年前的1933年,英国《泰晤士报》著名记者、专栏作家皮特傅勒铭,法国著名女记者艾拉凯瑟琳梅拉特,他们结伴从西宁出发,穿越柴达木盆地,经茫崖尕斯口过南疆,历时一个多月时间。1956年,新华社记者赵淮青从西宁到老茫崖,耗时十天时间。1982年9月,我从花土沟前往青海师范大学报到,一共走了六天时间。而昨天乘飞机从西宁来到花土沟,只花了一个半小时。
  这次来到花土沟,离我上一次重返梦境之旅的2014年7月,又是9年过去了,那次我也来过瀚海油苑。最欣喜的是,故地花土沟的城镇建设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长街上有了青草、绿树和花木,可以说是一座非常美丽的避暑新城。听说生态环境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尕斯库勒湖周边湿地目前发现野生鸟类259种,各种动物与油田野外场站及一线职工毗邻而居,这些都是我们以前不敢想象的。所以,我在青海湖国际诗歌节论坛上,做了一个《当飞禽走兽闯进高原油田》的发言,谈的就是我理想中全球生态语境下的诗歌写作与诗人的价值立场。我说我愿意为茫崖花土沟今日渐趋良好的生态环境而歌,并以对自然的敬畏与恐惧之心,努力写出吉狄马加先生所说“具有民族精神高度的作品”。
  在我离开西部之西多年之后,感谢青海油田的领导与同志们,给予我以如此崇高的礼遇,举办“花土沟之梦——甘建华诗歌朗诵会”。诗歌的魅力与能量绝对不可低估,前辈诗人李季的诗歌曾经鼓舞冷湖、花土沟人,甘为祖国献石油。而热爱诗歌的人,精神气象自然与众不同。想在下何其有幸,曾经并继续点燃茫崖花土沟人的文学梦想,软化人们内心的文化血液,从而度过平凡而有意义的每一天。
  最后,我要向光临今天诗歌朗诵会的朋友们致以深深的谢忱,感谢你们和我共同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希望你们休假回内地时,能够光临湖南衡阳,我在天下南岳恭候你们,吾当竭尽地主之谊。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