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头条

名家荐读|蒋登科读李自国:在行走中顿悟,在沉静里撕裂与嬗变

2023-06-23 作者:蒋登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自国在诗歌道路上跋涉过漫长岁月,他的诗已经走向成熟,不管是选材、构思,还是语言、立意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总能抓住一些寻常的语词,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他的诗,语言干净内敛,把多余的汁液拧干,并化为文字的血液和骨髓。
蒋登科简介

蒋登科,四川巴中恩阳人,文学博士,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美国富布莱特访问学者,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西南大学出版社副社长,兼任重庆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重庆市北碚区作家协会主席。主要从事中国现代诗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并长期从事期刊、图书的编辑出版工作,系重庆市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学术带头人。出版新诗研究著作近20种,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及省部级项目多项,多次获得重庆市社科研究优秀成果奖、重庆文学奖、重庆艺术奖等奖项。

 
  诗坛上历来有这样一种现象:有些诗人本身很有才华,曾创作了不少优秀作品,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生活的改变,他们或淡出诗坛,少有佳作;或彻底消失,不再创作。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轨道,任何选择肯定都有其理由,我们无权评说,但对于诗歌发展来说,优秀诗人的淡去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不过,有些诗人却矢志不渝,时间只能改变他们的容颜,却改变不了他们对诗歌的赤子之心。我一直相信,一位优秀的诗人,不仅要有创作的天赋和激情,更要有创作的恒心和毅力。
  为此,当诗人李自国把他最新的一本诗集《我的世界有过你》的书稿发给我的时候,我确实有些惊喜。这么多年来,他还一直在坚持着。断断续续读完诗稿后,我更是惊喜地发现,随着时光的逝去,阅历的增多,学养的提升,诗艺的积淀,自国对诗歌和世界的认识更加成熟和深刻,对生活和生命的态度更加达观与超然。数十年的历练,使他的创作进入到举重若轻也返璞归真的状态,语言干净朴素,意象简单寻常,视野开阔大气,思想厚重凝练。他的作品和当下一些年轻诗人的探索路径存在很大差异,但他和他的大多数同时代诗人一样,始终坚守着一个“正”字,就是他们所认定的诗之正路,诗的大视野、大格局。他的这些作品抒写了他个人的生活经验以及对生活、现实、历史等的诗意感悟和哲学思考,情景交融,从行走的风景到内心的思想,从简单的物象到繁芜的心象,从清浅的表层到幽远的深层,从现实的解读到历史的回望,都让我们看到一个立体的、形象诗人形象,令人心生敬佩。
  现在的很多年轻诗人和读者对李自国的了解,或许主要是他的《星星》诗刊副主编这个身份。其实,李自国首先是一位优秀的诗人,他是因为诗歌创作的突出成绩才被调到《星星》诗刊的。20世纪80年代的诗歌热潮,自国是其中的弄潮儿之一。他为了诗歌而弃医从文,创作了不少优秀的诗篇,而且一直坚持到现在。他的作品走向了《人民文学》《诗刊》《人民日报》《解放军文艺》等国内外重要报刊的版面,发表诗歌近千件,出版了《第三只眼睛》《告诉世界》《场——探索诗选》《生命之盐》《西村诗话》等诗文集9部。他的作品曾多次获得各种奖项,并入选40余种各类选集。自国出生于盐都自贡的富顺县,那里出现过很多有名的诗人、作家。他最初受到读者和诗歌界关注的恰好就是他以“盐”作为题材和主题的系列作品,“盐”可以说已经成为他的艺术标签。当然,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从八十年代的“盐”诗到后来的图形诗,展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可以这样说,李自国一边坚守着传统的诗意,一边行走在探索创新的道路上。但是,无论怎样求新求变,他几乎不追逐流行和时尚,他的内心始终坚持着自己的诗意美学,坚持着独特的人生思考。
  有人说过,你现在的气质里藏着你走过的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其实,一个人的诗歌里,也藏着他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对于诗人,生命中的点点滴滴都会以文字的形式鲜活而恒久地存在。诗歌是一个人灵魂的镜子,映照着诗人的经历、思想、气质、情怀、道德、美学、哲学等等。这本名叫《我的世界有过你》的诗集,应该是自国对自己十余年创作的总结和收纳。这里有行走的脚印、古迹的探寻,有对逝去的追忆、过往的缅怀,也有对生命的叩问、历史的反思……面对庸常而平淡的日常生活,诗人通过诗歌这种艺术形式展现了他的生命状态和灵魂特质。自国的诗主要来自行走的体验、生命的感悟,来自灵魂的追寻和历史的反思,可以看出生活中的所思所感。生命中的细微感受,视野里的微风露珠都可以激发他的诗思,似乎他的心灵和身体本身就是一个敏感而又浩瀚的容器,他带着诗意的触觉,反馈外界带给他的感受,诗里充满豪迈洒脱的抒情,荡气回肠的忧伤和温婉悲悯的情怀。
  在诗集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经历丰富、思考严肃的诗人。书名中的“你”,当然不仅仅是一个人,更指一段经历,一方风景,一处名胜等任何可以指向的人或者物。席勒说:“生活是严肃的,艺术是宁静的。”面对严肃的生活,李自国的诗歌是宁静的。宁静不是平庸,而是无边无际,如同浩瀚的海洋,或波涛滚滚,或暗流汹涌。这本诗集共五辑,包括“大地的行走”“大地的风声”“大地的眼泪”“大地的盛宴”“大地的谣曲”。第一辑抒写的是行走带来的独特感受;第二辑记录了生命的个性体验;第三辑是诗人写给汶川大地震中罹难的灵魂,祭奠中充满悲悯和疼痛;第四辑是对奥运的讴歌和对生命的礼赞;第五辑是为五幕大型歌舞剧《三星堆》而写的歌词,诗人歌颂古老文明,反思现代社会。
  李自国像一位大地上的歌吟者,总是一边行走,一边歌唱。他的行走是带着思考和诗意的,每走过一个地方,都会留下他诗意的身影和优美的诗篇,他的灵魂如风掠过大地,体验并感悟这多彩的世界。无论是第一辑所展示的诗人行走在祖国的大江南北和对异域风情的体验,还是第三辑抒写汶川大地震中的所见所闻,第五辑中吟诵三星堆文明,无不散发出哲理的光芒和慈悲神秘的气息。他不是简单的行走者,而是观察者、体验者、思考者。他在行走中顿悟,在俯仰中疼痛,在沉静里撕裂,在浮华间嬗变,情感指向非常鲜明,精神回归让人警醒。
  比如,诗中对祖国乡村、大漠、城市等的抒写,气象万千。这是行走的风景,也是沉思的世界。作者将每个地方的地理元素与文化元素联系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诗歌特质。当他面对塔里木河两岸一片金黄,如同“珍藏已久的风景画”的胡杨林时,诗人情不自禁地赞叹道:“生而不死一千年,死而不倒一千年/倒而不朽一千年,三千年的轮回里/你毫无觉察地生长/留给苍天和大地一个个生命的绝唱”,面对这顽强地生存繁衍,抗干旱、御风沙、耐盐碱的“沙漠英雄树”直抒胸臆,将胡杨坚强勇敢骄傲伟大的精神展现出来。这些诗句,蕴含了作者的精神取向,是他对生命的追求,也是对伟大的灵魂的一种致敬。除了《塔里木胡杨》《克孜尔千佛洞》《天山神木园》《金沙江漂流走笔》《云南》《嘉阳小火车》《天府广场地铁站写意》等诗篇,天南地北,花草树木,城市景象等都包涵着他的奇崛的思想和丰富的情韵。比如,当他看到美丽的水晶花,他这样写道:“而水晶花依然在春天里开/在四季里开,在人心里开/将至善至纯的亲人开成一束花瓣/将不同肤色的语言开成一片花海”(《水晶花》);再如,嘉阳小火车开过来,他想到这是工业革命的儿子,“哦,文明的碎片、灰头灰脸的革命者/你让我从一生中最美的时光/出发,抵达我内心/上线是瓦特,下线是燃烧的煤/冬去春来抚慰着深山的寒冷/和山外那些受伤的灵魂”(《嘉阳小火车》),他的内心充满了深切的怀旧色彩;去三星堆寻梦,目睹了会发光的青铜神树,他说“青铜神树不是摇钱树/当川西平原上的古蜀雄风/又一次拂动这棵通天神树/仿佛四千年前挂的果/又将在今夜成熟”(《青铜神树》);有时,他又站在城市广场看地铁站人来人往,看“藏在大地深处的千年城池/直至一次喧哗的涨潮/经历怎样的风雨洞穿后的脸庞与眸光/被怎样抛弃又重新拾起/才成为一尾无鳃的鱼/泊进这个名字叫‘蓉’的城市”(《天府广场地铁站写意》)……而这些,无不是与他的生活、生命息息相关,作者将个人消融在诗歌世界里,“我的灵感之光沿着你的河流/流走整整一个世纪。村庄、纪念的碑文/在我陵寝里,每一条路都伸进你体内/像一件物品的丢失,那么多长夜/深藏着苦难和不幸的孩子们”,“忘掉过去吧/我们还要回到树上去/玄鸟贴你脸上,占领阴森胡髭和山脉/即使唇与唇粘连,以生命的息壤/也要结束那场隐去造物主姓名的游戏”,这些诗句发自肺腑,情真意切,感人至深,有一种强大的内在力量,给人以巨大的冲击,震撼读者的灵魂,引领我们跟随他的发现并沉陷其中。
  除了诗人在行走中发现诗意之外,李自国还非常注重在作品中表达生命的体验和精神的引领。那些细腻的情感,如同大地风声吹过生命,留下神秘而悠远的回响。这些从诗人灵魂深处流淌出来的诗歌,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无论是爱情、亲情还是友情,都如同春天的树木,内心裹藏着丰富的浆汁,也如雨后的花朵,带着芬芳的气息,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别林斯基说:“情感是诗的天性中一个主要的活动因素;没有情感,就没有诗人,也没有诗。”李自国的诗饱含着浓郁而真挚的情感。爱的甜蜜、忧伤,失去的无奈、痛苦,生命的渴望、焦虑,“哦,独对枝头/青果一声尖叫/爱情便被剪去了翅膀/天空再也没有玄鸟飞过”(《独对青果》),那种绝望和痛苦,让人颤动。这里有爱情的失落,思念的煎熬,你看这首:

阳光多么拥堵
阳光已拥堵在你的路上
你却一个脚印都没有留下
为什么还要频频回望
为什么还要相互照耀
随风而去的只是一些歌

我知道你离开站台太久了
长青藤伸入高深的院落
那刻骨铭心的一幕
是你舞动的红裙子
是你长发披肩的少女梦想
悄然飘入我的诗行
但现在你已经在路上
在风雨过后却不见彩虹的路上
随风而逝的只是一些歌

如果没有那一次相逢
如果没有那次留下的人散席终
我就不会这么回望
就不会收拾这满脑子的杯盘狼藉
虹呵!为什么相逢时泪落千行
到了诗中就剩下这么一行
这样问问真好
这样的阳光真棒
脚步声一起一落
而且有远去的虹,有开启的窗
这样想想彼此也很生动

      ——《远去的虹》

  这是第二辑里的第一首诗,或许可以看成作者的心声。这个“虹”一样美丽迷人的女子飘然远去,留给诗人的却是“满脑子的杯盘狼藉”,文字干净,情感缱绻,在一声声的呼喊中,道不尽对往事的回味,说不完无尽的相思,当然也有对生命的感叹。
  李自国的诗,始终坚守着传统,不时尚,不跟风,永远遵循自己的内心。他往往通过简单的物象,抵达内心的真实。《越过河面的风》是这样写的:

比黑夜更深远的视觉
比风声更响亮的事物
越过河面越过空空山谷
你将要挣脱些什么,渴望与孤独
是树枝,在狂风中相互招手
是花朵,在冬天里制造恶果
是时间的吼叫,可谁又能逃脱这只无形的大手
哦,逃离夜空的风
像远征的水手,又将回到岸上
但你已上路,你将永远在路上疾步如风
你充满永远难以抗拒的诱惑
河对岸的风车早已排列成长长的队伍
你要越过河面同它们厮杀
你一路嚎叫着狂奔着要跟巨人似的风车格斗

哦,哦,风被什么力量鼓动
风的形状如暴雨狰狞的面目
再来一百次一千次一万次的摧枯拉朽吧
大地在哀歌,万物在裂变,时间在阵痛
幸存者的面容曾经血色膏胰
它来自于广袤的人流呼啸
来自于遥远年代的一个个白日梦
多血质多骨质的风呵,越过河面
你飞身便将腾云驾雾,俯视茫茫苍穹
给无边的大地带来生命深处的喧嚣与骚动


  在这里,风仿佛被什么力量鼓动,露出狰狞的面目摧枯拉朽。诗歌情景交融,诗人真正走进自然,走进了风暴中心感受一种力量,一种敬畏,一种热爱。他运用了隐喻、象征、拟人等手法,将风的俯瞰人世,带给大地“喧嚣与骚动”展现得淋漓尽致。当然,风是抗争者,也是毁灭者。《你将一无所知》《你不再遮蔽时》等诗也写得非常深情。诗歌是心灵与现实之间的桥梁,它可以让诗人将自己内心彻底展现出来。这是一种生发,也是一种抵达。在诗里,我们清晰地看到李自国的诗歌连接了情感世界与现实生活,展现了心境与外物的诗意结合。  这本诗集里,他的情感表达并不局限于个人情感或者情绪。他是心藏大爱的人,特别是在第三辑里,几乎都是他为汶川大地震所写的诗歌,抒写了诗人对汶川罹难灵魂的祭奠。《收音机在帐篷里哭泣》写道:“尽量把音量开得小些/别让烛光晃动/别让影子拍打出风声/在灾区,一个个塌陷/一幕幕被山体大肆吞噬的消息/哪怕几十分贝,足以使长眠的亲人们惊醒”,那是因为地震的灾情一波波袭来,但唯独还没有震中汶川丝毫消息,他抓住了生活中的细节,细腻而深入地表达了等待中人的焦虑、痛苦、撕裂、崩溃等情感状态,“相对于千万条声音脱险的经历/是这台老式收音机/成为大地震中的唯一幸存者/收藏着生者和死者同样多的眼泪”;他写了一个孕妇的生命历险与感恩,让人泪水纷飞;写哀悼日,举国黑暗,哭声一片,他在《星星》诗刊编辑部,用电话搜救灾区作者,一遍一遍,无数次打电话,“电话打到你的手上/打到你家里,打到你灵魂/打到你的血脉里”,感人肺腑。在汶川大地震周年祭的日子即将来临时,诗人目睹重灾区映秀镇搭建的一片片蓝色帐篷,再一次深切感悟到人们对生命的尊重与呵护,在他眼中,灾区帐篷像一条条生命的小船,驶向心灵的彼岸,于是他写下了《蓝帆船》。不得不说,这是一种大爱,一种无私,一种怀念,一种祭奠,更是一种憧憬,一种梦想,一种对未来的希望。《站起来的春天》说:“这是大地震后的第三个春天/掩埋在废墟里的心跳和日记,又该在春天里发芽了吗”,作者怀揣梦想,心向阳光,对大地震后的汶川注入了无限希望。
  诗集的第四辑“大地的盛宴”是对吉祥奥运的礼赞,从《中国印随想》《奥运季节》到《圣火在珠峰点燃》,再写到《神圣的五环》,都有着诗人独特的思考和抒写。“这里是鸟儿栖居的天堂/这里是鱼儿快活的童年/这里充满了自由和安详/这里没有战争和硝烟……”“当生命变得更快、更高、更强/当五洲连五环,当五星连五脏/心灵的阳光像一只只勇敢的凤凰/那个张开双臂、运动着的孩子/奔跑着的孩子呵!既是京、文、龙的变体/更是吉祥、美好在大地上日夜传唱/尺幅之地,凝聚着东方气韵/笔画之间,升华着奥运精神/中国印,你在对生命的诠释中旋转或辉煌/我们站在舞动者的光环之上/感受你带来一个民族的伟大激情与梦想”,这些礼赞,激情澎湃,火光四溅,感染力很强。第五辑“大地的谣曲”又是一番摇曳的情思,打开三星堆之门,就是打开了一个美丽神奇的家园。歌舞剧情节跌宕,曲折有致,剧中男女个性鲜明,他们渴望美好爱情,谴责战争,怒斥分裂,抨击权威,比如《我要决斗》《婚袍不要血腥》等等,抒写了对真正的爱情、幸福生活的强烈渴望:“我的心渴望跳动/我的爱早已羽化成蛾/因为爱得美丽爱得勇敢,/爱得明明白白风风火火,/婚袍不要血腥,/婚袍是爱情之树盛开的花朵”(《婚袍不要血腥》);而《鸭子河渔歌》《采桑谣》等更是对田园牧歌式的幸福生活的吟唱,诗人借剧中人物之口歌唱,沉思,吟啸,表达着思念的痛苦与忧伤,爱情的甜蜜与悲哀,慨叹不幸,欢庆胜利。在我看来,这一部分作品较为集中地展现了诗人心中的完美爱情和理想生活。
  自国在诗歌道路上跋涉过漫长岁月,他的诗已经走向成熟,不管是选材、构思,还是语言、立意等,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他总能抓住一些寻常的语词,化腐朽为神奇,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他的诗,语言干净内敛,把多余的汁液拧干,并化为文字的血液和骨髓。总之,李自国的诗从内心出发,眼睛朝向远方,触觉向着纵深,较多地关注生命与死亡、历史与民族等大话题,体现了一种使命意识和悲悯情怀。诗人的心是一个巨大的容器,装着历史古迹,装着梦想希望,装着遐思与怀想。我相信,这位大地上的歌吟者,在他以后的每一次跋涉和旅行中,一定会收获更多的诗意和幸福。

2017年2月17-23日草于重庆之北
左手受伤骨折后,以右手单手敲键盘而作

 
  (此文收入《蒹葭苍苍——李自国诗歌评论集》)
      
附:李自国的森林诗
 
醒来吧!森林
 
夜深人静时
一座瘦瘦的森林
走进我的屋子
我濡养你
血液和汗水流进树根
我随阔叶一道呼吸
 
每棵树,都有自己的表情 
每个表情,都是对生存与死亡的选择 
你色泽乌黑,黑葡萄的眼睛 
藏满诱人的魅力 
什么时候了,我如一只青鸟
在你身上栖息
无法破译的鸟语啊
带来另一座森林的回忆 
 
当然现在不是睡魔的季节
远村的绿房子 
邀我去白熊猫家作客
走在藤条缠绕的脊背
树叶在我眼里摇弋
星月在你身上轮回
迷恋的大自然哟,你的染色体
染绿了一个童话的秘密
 
 
鸟 道
 
你的枝条 
是一条狭窄的鸟道
芒刺伸过来 
世界已经弥漫 
鸟清楚落叶下山的时候
脱落的羽毛在你头顶啼叫
 
飞翔的姿态 
是鸟翅擦破苍天的感叹
鲜血流出来 
红太阳躲在一边
鸟的位置 
该留给发怒的森林了
看见东方红得动人
枯藤四面逃窜 
 
世界像一株待伐的橡树
挂在树上的小屋 
惧怕攀援又怕黑暗
一声金质鸟叫 
将人磋砣成冷箭
鸟语是盾牌 
布满血迹的人道
从天空里站起来
 
 
那条手臂是我誓言的部份
 
不愿再想起什么
那条手臂
那条森林的手臂
是我誓言的一部份
有落山的鸟儿
出入其中
将猎人的眼睛幻作梦境
又被自身的影子击碎
 
四月的枪声渐渐逼近
那条誓言的手臂
是大自然最美妙的形式
林涛歇过脚
篝火点过灯
而我仅仅是活动的软笔
不舍昼夜
延伸它的影子
原始而棱角分明
不知哪片羽毛插入血液
断臂的誓语
拎不回群山的跫音
我将举起双腿
支撑整座森林和大地
 
 
我的断指埋掉你的记忆
 
从木板箱里翻遍你
213林场,几张秋天黄叶
又爬上须眉记忆,你是我青春的坟吗
这么些年逝去了,依旧竖置我的手迹里
岁月隔着远山,隔着流不动的河水
 
那一年是森林的祭日
林木向风,改变着自身方向
你说,你留下喃喃声音走吧
黎明伐倒黑夜,还得赶老远老远的路
香姑娘涉水而逝,父亲两掌热泪
洒向终日垦荒的土地,我左手的断指
就这样埋掉一把斧头的历史
 
日子打发得何其清贫
我将林分的密度,压进心底
负重而远行,从那只丢失的砍山鞋里
找回天空位置,站在雪线下的木质烟囱
又开始作灵魂的深呼吸
登山的旧途,使我重放一次
步履艰辛的平生
 
 
众树的歌声
 
残冬的积雪压过头顶
沿着一棵树走进去
那么多垂下双臂的女人 
裹着清悠的松籁之音
使蓄满绿意的汉子 
在山野之巅 
不停地扭动着季节的风铃
 
我将心事密植如林 
又将浑身落叶轻轻扬起
怀抱一颗紫色魂灵 
飞翔使森林多情又漫无边际
而朦胧鸟声留下来的春痕呵
从枝头伸出那么多歌曲手指
像眼前举起珍贵的礼品
轻拂我远在尘世的心  
 
喧嚣吧   紫罗兰   木犀草
连同萌动山野的众树之神 
那些被寒风长时间接吻的粗唇 
早该唱了  早该唱了
等待  已显得肤浅
丛林里已透现出光明
 
何需弹拨月光的口弦
何需像撩开伤疤 
又急急插入青瓶的歌女 
只要是根忠实于泥土真实
就会有千万种声音伸向你
淌不尽的晨露和汗液 
使一圈圈年轮记忆或清晰 
当春阳已使用不同的叶绿素组成
来自生命深处的天籁之声呵 
自众树的一个个舞蹈中 
聚集着在阔叶上奔波的人群

 

寻 根 梦
 
三更既过 古人打着灯笼上路
总是担忧仕途坎坷
怕丢在启明星身后
其实更古更古的人
还在月亮里睡懒觉
过去一些时候
街上已没有古人
怀才不遇的现代树围过来
自流动的更声里寻到了什么
古人消失之前
从捻胡须的矜持中
又象悟出些什么
古人的头很快从月亮里缩回来了
即使古人把胡须捻白了
也没有把它数清过
现代人却在寻发根与脚根的时候
丢了自己的手脚
 
 
竹的情绪
 
从古诗里探出头来
以高风亮节自居
现代人写诗常因砍竹子遇节
竹在千里心在竹下
无诗可写才疯狂吻你洁身自好的童养媳
 
其实山风也有灼灼闪闪的眼睛
既是衣带渐宽终不悔  隐士隐居篱笆内
一片悠哉悠哉的竹叶缤纷
也能占卜满朝落叶的历史
 
朋友们爱给你开玩笑
爱拉扯住房 老婆 就业
五斗米折腰之内的话题
面对一座假山公园一盆塑料竹
又会节外生枝一串串
嘴尖皮厚的情绪
 
 
抽枝的语言
 
住进深山住迸森林的摇篮
我仿佛回到从前 
回到祖先从树上下来的
那段最初日子 
回到一个时代——人的时代
 
没有鸽翅的城市是悲哀的
积满星星的头颅 
作为黑眼睛黑森林的注脚 
作为生存与死亡的全部呈现
既然从虚无的荒原中走来
又将回到这片虚无点缀过的净界 
 
穿越森林腹地 
万象的脸浮现我眼前 
我还能生根还能让脚趾发芽吗 
一种令人困惑与超越的飞翔于林中
如同记忆的声响 
遍及脑海的湖面……
无声的语言无形的语言无秽的语言 
我从艾略特巨木似的语言中学会真善 
我从聂鲁达充满汁液的语言中吸取智慧
我从惠特曼草叶的语言中 
学会爱人类爱自己
也爱活生生的自然 
 
 
来不及回忆的森林呵
 
他是老伐木工扔下的
一把沉默的斧头
为愚昧丛生的岁月所锈蚀
来不及回忆的森林呵
像匹烈马的狂啸
像所有古老的源头
带来星河的阵阵喧响
带来遥远的伐木声声
天空同树一起伐倒了
星星掉下来
林涛的歌谣掉下来
树脸的刀疤像裂开的嘴唇
嘲笑倒下的父亲依然是树
依然像树发芽像月光生满树根
他不愿再作父亲的墓碑了
他是伐木工的儿子
不愿过落叶的人生
望着那片冷色丛林那些先祖遗迹
他将举起吴刚伐桂的斧子
砍伐枯死的自己
砍伐愈活的父亲
 
 
喧哗的大树
 
你是苦难塑造的形象吗
古铜色的皮肤烙下太阳的原型雷击的黄昏 
以树冠的不变  预示宇宙的永恒 
 
那个黑色的山洞呢   你的祖先栖息过那里
风声涛声鹿鸣鸟啼自远古轰然而来 
你在洞口竖面碎裂的绿旗 
遮羞的树叶变成一张张陌生的脸 
为什么至今还有人贪婪地剥走你的皮 
千疮百孔的树洞充满兽迹斑斑的死亡
充满人迹斑斑的抗争 
 
又一阵山洪之后  相隔一千年
相距一千里 
你依然站在历史的窟窿里缄默 
等待胸腔包容整座莽原 
等待眼圈流出如水的柔意 
再下山去  再   下   山   去
可你没有家山外没有你的栖居之地
每天每天你必须背叛自己 
空守这盏松油灯 
静候黎明那美妙的瞬间
静候鸟语与林涛对话  人与树对话 
让苍白的大山  找到升华的钥匙 
多么古老的生命哟 为什么还要顽强生长呢
万古不变的太阳早已死去  早已死去 
一切希望之树遍地生根 
根与根部奔流你绿色的血液
于是植树鸟衔着颂歌飞来又飞去
青筋暴露的山脉从结局走向开始
积雨云用葱郁的长发覆盖你又毁灭你
唯有无形之手捧起代代相传的松籽 
以销魂落魄的神秘  揭示生命的永恒
 
     《蒹葭苍苍——李自国诗歌评论集》为大32开本,16印张,近500页,由原《星星》诗刊美编甘庭俭特意制作诗人木刻肖像和封面设计,全书售价60元,现有少量签名本,免收快递邮资,联系方式:本人微信lzg13808018785,或直接扫下面的二维码。
  
李自国简介

李自国,笔名西村,四川富顺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理事,四川诗歌学会副会长,四川文艺传播促进会副会长,国家一级作家,《星星》诗刊原副主编、编审。已出版诗集14部,作品多次获奖。现居成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