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诗特刊 > 中诗简牍

【中诗简牍】2021年4月卷(总第107卷)《夏之韵》

2021-05-10 10:11:05 作者:中诗网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本期责任编辑:老家梦泉。


编辑团队:元业、小雪人、老家梦泉、顾念、黎落
本期责任编辑:老家梦泉


  榜单


【状元卷】
1. 大寒水晶•简(邮箱投稿)

【榜眼卷】
1. 丝绸西衙口
2  在此刻叶开
3   | 胡明珍

【探花卷】
1. 虚胖的中年 | 江南梦
2. 藏匿的老虎|英雄莫问出处
3. 安置 | 刘忠
4. 云上 | 萨迦
5. 锈,是一种现代的植物文 | 蓝雪花
6. 在荆山 | 尘缘
7. 三月 | 钱松子
8. 春天,我要说些什么 | 疾风骤雨

【同题卷】
1. 今天,就像平常的每一天一样|舒布衣

二、编辑小记:
  时值初夏,万物竞发,各有各的姿态,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只看你的物种生发得好不好。就像时下的诗坛,亦像我们这期简牍有深度意象诗写,有口语诗写,有现代性与古典性融合的诗写,有适度融合意象与口语的诗写……当然,这样划分只是相对的,加上个人偏好,好与不好也因人而异,好差程度评价也因人而异,甚至还有完全对立的评价,这是正常的生态,而非异常。它更有益于诗写的多样化及诗歌评价的多样化。就像大自然的多样化一样。有鉴于此,我们简牍编辑组也采取选、主选轮流值班制,尽可能做到选、评的多样化,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个丰富多彩的诗写及评价平台,也希望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便让我们把平台做得更好,真正走进经典,走进广大读者的喜欢……
  写完这段话,已嗅到夏花清香,已听到夏之和弦的鸣唱,索性把这期简牍命名为夏之韵吧,是为序。
                                                                                                 —— 老家梦泉

三、上榜作品

【状元卷】

大寒(邮箱投稿)
 | 水晶

走夜路的人丢失了她的灯光
上弦月挂在夜空左上角
十一点钟方向。轮廓模糊。过于白
她沉迷于自己的思想
而忘记时间和冷
这有什么呢?更大的雪还在路上
在远方。但也有可能孩子气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做能做的,那个行为艺术家说
关门。开灯。她走在堆积着生活的地板上
寂静像一口熟睡的钟

老家梦泉读诗:越来越喜欢触及此在、此境,充满生活况味的诗写。这样的诗写,往往借助于叙事,但又有别于散文、小说化的叙事,期间参杂着语言的变形、想象的具象化躁动以及节与节之间适度腾挪、跳跃,让诗意在叙说的崎岖里奔淌、鸣唱。水晶简这首《大寒》就是这样的诗写。
  小诗前三句是叙说,也是造境。起句很别致,是对惯常思维所形成诗的适度变形,另外,夜路及灯光两个意象所隐含的喻指,也为读者留下无尽的想象空间。在这大寒之夜,她沉迷于自己的思想/而忘记时间和冷,她是有所感悟的,并驾驭感悟飞翔,由形而下到形而上:
这有什么呢?更大的雪还在路上
在远方。但也有可能孩子气突然出现在你面前
做能做的,那个行为艺术家说

  一句做能做的,像盏灯,瞬间亮了这寒夜之路。这里,大寒之夜行是实写亦是虚笔,是对人生迷途、困境的隐喻至此,小诗已伸进知性和智性的高度。但作者并没有止步于如此高悬,而是高举低放,融开悟后的此在:关门。开灯。她走在堆积着生活的地板上”/寂静像一口熟睡的钟,一句漂亮的借用,发一句更精彩的漂亮。试想,这熟睡后的鸣叫还会远吗?

榜眼卷】

丝绸
 | 西衙口

老祖母在皂角树下补缀长袍。
秋沙鸭像一种古怪而神秘的针法。
它粗粝的叫声,像某种褪色的花朵。大堆的泡沫
在这里聚集,经过,改道,或者被派遣了新的面孔。
穆旦啊,北岛,你们在夏季的圩堤冲出缺口
而我恰是个修补圩堤的人。

老家梦泉读诗:一首六行小诗,竟借用了别人两句,且契合得如此天衣无缝,真为作者的诗写技艺叫绝。他借用的是陈先发《天柱山南麓》一诗的句子,且都是尾句。鲁奖获得者陈先发一直致力于代性与古典性的契合,他想让看似矛盾的两种美学,经过碰撞、融合,成为一种天衣无缝的合金。他也意识到:对于西洋古典,新诗或已两头落空。故才喊出了:穆旦啊,北岛,你们在夏季的圩堤冲出缺口/而我恰是个修补圩堤的人。陈先发如此,作者西衙口是如此一贯执着于深度意象诗写的作者,似乎也在悄悄追求两种美学的契合,这首小诗就是一个例证。你看小诗的前四句及题目,丝绸,长袍,皂角树都是充满古意的意象,老祖母补缀长袍,也是很中国的隐喻。秋沙鸭是中国特有的物种,其隐喻不言自明。但所形成的诗句又极具现代
秋沙鸭像一种古怪而神秘的针法。
它粗粝的叫声,像某种褪色的花朵
  这种远取臂的用,着实让人叹服。这是古诗里几乎没有的东西。小诗试图让两种美学水乳交融地契合在一起,一同汇入古老的黄河、一同奔向辽阔的大海,让你分不清雌雄。这也是新诗等待已久的时刻——歃血的时刻,把酒的时刻,自信的时刻,民主的时刻,不卑,不亢,充满了美学的希望的时刻。我们期待着,也相信这一天终究会到来。当然,这首小诗还没有完全达到这种契合,但它(他)努力是值得称赞的、值得大书特书的。


在此刻
江苏丨叶开

偏僻的小路绕着那寂静的湖水。
水中有杉树,云,天空。
我把伞微微倾向你。小雨说下就下了。

小雪人读诗:情境的融合、行文的气韵、人物适度地介入时机,都拿捏地适度与恰好。史蒂文斯:诗歌只会显现给天真的人。这首诗不需要任何言语去解释或者介入,只需要你纯真地融入或者感受。读者能融入作品的情境中,那什么也不用说,你自会会心一笑;若在情境外,说什么,也只能算是枯枝一堆。



 | 胡明珍

木已成舟。这时候,美学是法学?
等爱过一个事物之后,
我们最容易认识自己。
从壮年开始,细腻的时刻多么稀有啊,
一种差距,
帮我适应 结晶的案板上,
有那么多长期磨合着的漏洞和软组织。

黎落读诗:事情既定之前,有更广阔的想象和爱与美的可能性,类似距离产生美这种美学的论点。成型之后,产生了固守和规范,也就有了法学上的框架性。一棵榆树成为砧板,首先需要放弃作为榆木的各种其他可能,譬如家具,车辆,建筑等等。只能固守砧板的使用法则,被不断击打和刀斧砍杀。那些之前的幻想和种种在经过了生活磨砺碾压之后逐渐冷寂,放弃,就像表面适应了结晶的砧板。但是内心的空隙和软其实继续存在。这首诗有两个关键词木已成舟壮年。木--美学。舟--法学。壮年榆。榆木:耐用,质地优异,粗犷豪爽,素来有木中的伟男,大丈夫之称。刚好契合壮年的人生境况。这首诗写的隐喻,迂回。精巧,沉着。有痛感,有深情。借物喻人,以小见大,深刻地挖掘出现代人内心深处的矛盾,渴望,操守,不得不顺从的复杂心象,即表明了心智又抒发了情感,用感性的手法阐述理性的思辨。


【探花卷】

虚胖的中年
 | 江南梦

长期固守在黄昏,就被虫鸣统治了
我仅剩下的一块栖身之所
酒精洗涤意念后,在堆满食渣的餐桌上
画出一匹没有拴好的白马
豆大的汗珠滚过了庞大的午夜
我笨拙地驱走山蚊,腾出足够的空间
让旧年那只负债累累的大锅
主导一场,烟火革命

顾念读诗:诗人用黄昏,酒精,食渣等意象勾勒出中年的生存状态。没有栓好的白马是表述青年时代的梦想仍在跃跃欲试?还是中年状态里不应该有的念想?"豆大的汗珠滚过"“笨拙地驱走都在强调中年的虚胖。但毫无疑问的,初心仍在,仍值得腾出足够的空间进行一场烟火革命


藏匿的老虎
文|英雄莫问出处

枕头上的猛兽,从来不下山。
一片金黄压倒的山林,
要到秋天才能复原。
我能想到的宁静是这样的:
坐上一列火车,穿过黑暗的山洞。

小雪人读诗:文本五行三句。每一行的递推,与每一句看似断实则是内涵的打开与深入交织,都让小诗具备老虎气质。 文本不仅重构心有猛虎,细嗅蔷薇的内涵,而且在具有个人标识的情境构塑中,在情境的对抗与融合中,饱含个体情感色彩浓度与生存体验,更有人生秋收之境界。
  人生的,从来不是简单的出世与避让,而是,心有猛虎在繁华之后,却有卑谦之心;心有猛虎在黑暗中负重前行,却能宁静致远。


安置
 | 刘忠伟

火车在一场秋雨中抵达,我没有目的地
没有人撑着油纸伞来接我,选择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
安置我的中年及满身的油腻、颓废
并没有什么深意,我厌倦了人山人海和世故人情
我想像植物那样生活
毫无杂念,无欲无求地自由生长
火车在短暂停留后将要离开,它还有新的征程
雨水淋湿了我的行囊
我向山坳里走去,那个细雨中的村庄是我的终点和起点

顾念读诗:这是一首走心的诗。现代人的生活节奏忙忙碌碌,像是一直在路上的火车,即使停留,也是短暂的。人到中年,多数的时候是疲惫和对于往来世故的厌倦。选择陌生的村庄作为终点和新的起点,但这不过是一段旅途,一个微小的停顿,所以只是短暂的放下,之后再次起身。


云上
 | 萨迦

否认低。把每一粒尘埃都理解为神明
人间的额头是万物的土壤
顶礼云上的日子,借少女的初夜描画群星
雪山在脚下,红白相间,生成信仰
亿万颗头颅是梦开始的地方
烛灯幽暗,在人间
把天堂修缮一新
忽略云上空空荡荡的天
我只记得我的少女告别了少女

黎落读诗:有喜悦通透的质感。里面的一些句子非常惊艳。譬如:借少女的初夜描画群星。我只记得我的少女告别了少女。那种云之上的又欢喜又期待,又崇高又卑微的心理处理非常敏锐精确。因为有前期美妙铺垫和拔高,最后的告别才能来的空荡和婉转。


锈,是一种现代的植物
文 蓝雪花

开饭时我是送外卖的小妹。遛弯儿前
我是块门帘。妈妈熟练地分拣出
老伴儿,鱼刺和陌生人
她印象派的织锦盛放唯一花朵
一个女人的爱情。爸爸
是她眼里的火焰和身体里的海水
她用阿尔茨海默症,修剪存在与虚无
仿佛只有蝴蝶,才能止住树的一滴泪
仿佛我从来没有影子,也没有梦

黎落读诗:截取了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母亲的日常和心理,因为有细节的支撑和真实的情感融入而令人感动。值得注意的是印象派的织锦这句话,印象派不依据可靠的知识和累积的生活经验行事,而是按照瞬间的印象来判断眼前的事物,包括对女儿的身份的认知。这句话既是对第一节的交代又是对下一节的承接。文本结构上处理得非常娴熟和巧妙。标题的佐以现代两字,又折射出当下现代社会中普遍存在的老龄化问题和两辈人之间的守护与纠葛,具有深层次的现实意义。


在荆山
 | 尘缘

马的眼里有人的孤独。

一匹马的日常一天,从吃草开始,
到吃草结束。
喂完草料,他会避开马眼,
对着山包浇尿。
山是公山,
马是母马。

一路人字纹车辙,从山里到山外。
荆山是另一重天,他和他的马,
定位成人马座。

顾念读诗:本诗所用意象指向性可以有很多,但孤独才是诗的内核。人字纹车辙寓示了什么,荆山又是什么样的寄托之所?不同心境下读诗,感觉都有不同。


三月
 | 钱松子

推门遇佳人,如年少得志。
早晨露出它的筋骨。
这个三月应该是前世遗留下来的,
很重的眼晕。
电话里,植物迎刃而解,
绿油油的风声,
我给不了的自由。
天刚蓝,我拍的照片尚未成形,
阳光也未完全勃起。

黎落读诗:语言动感出彩,一下子就能抓人眼球。对主题的开发,并不是一味靠意象的多广角植入而是插入真实的生活化的元素。植物,风声,天空,阳光,这些典型的三月物象的清晰重构,使诗歌可触可感。守与超巧妙转接,扩展。


春天,我要说些什么
 | 疾风骤雨

风俯下身子
那些用旧的词倒在皱纹里
新词还未勾连,春天就节外生枝
无法掩饰的词穷
在色彩变换中心律不齐

我翻开自己
在拥挤的都市伸出双臂
迎合人到中年的所有修辞
却被沙尘击中
春天的秘藏,还能否为我兜底

老家梦泉读诗:诗写就是要有自己独特性,那怕不太成熟,也能眼睛一亮。开始,我对首段中新词还未勾连,春天就节外生枝一句,颇为不解,经过再三品味,基本化开这里用旧的词新词都有双重的喻指,一是自然植物的生命枝叶;一是作者自己生存/生命的枝叶。这两种生命在春天里的不同呈现引发一定的张力,诗意也就在这种碰撞、冲突中生发出来。第二段由物转化为,由抽象转化为具象,由延伸到修辞,由伸开双臂迎合到屡屡被风沙击中,最后发出:春天的秘藏,还能否为我兜底的拷问,是诗意的延伸,也是诗意的提升。生存/生命的况味在其陌生化呈现里,可嗅、可品、可触、可很不错的一首


【同题卷】

今天,就像平常的每一天一样
四川|舒布衣

阳光翻过屋顶,从高大的树冠上
漏下来。所剩无几的金子,为你换不回

一寸光阴。坐在斑驳的矮墙下
你嶙峋的锁骨上,已盛开不下一朵野菊花

湖水微澜,即使交出所有的金子

老家梦泉读诗:读了几遍同题参展作品,还是喜欢舒布衣这首。这首也很好反映了他的诗观:于无声处听惊雷,于无色处见繁花。这样的题目,似乎也更适合呈现饱经风霜心态年轻人春心躁动,难免波起伏。小诗短短五行,通过几个细节的聚焦、勾列、联想,将诗意腾挪、叠加、旋转一定的高度,令人叹为观止,引发读者无尽的想象。下面做些细读。
  阳光翻过屋顶,从高大的树冠上漏下来(拟人,间接拟物),这个字用得,高大的树冠是否也隐喻老人花白的年龄?漏下的些许光影似所剩无几的金子(拟物),换不回一寸光阴,真是寸金难买寸光阴呀!至此,作者并没有去具体刻画老人,仅用一个送老人出场,只是围着写,用场景烘托。接下来作者还是惜字如金,只用一个字来勾列老人的形态——坐在斑驳的矮墙下,注意这里矮墙高大的对应关系,令人奇的是面一句:
  “你嶙峋的锁骨上,已盛开不下一朵野菊花
  嶙峋锁骨是油画的笔法,写实;已盛开不一朵野菊花是写意,虚笔。一个用得恰当、贴切
  最后一换一个场景,还是写意,不具体刻画,但却更有味道阅尽沧桑的老人,如湖水微澜,即便交出所有的金子(湖水接受阳光毫无遮挡,也是虚笔)也换不回一寸光阴,是前面的补足。老人也不会去换,只是微微一笑(湖水微澜):
  今天,就像平常的每一天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