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季风

他在高处活着,我们看得到——序《乔延凤溪云斋诗评集》

2022-12-05 作者:季风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当一颗大星星离一群小星星而去,这不是抛弃,那是他站在更遥远的苍穹照耀着人世。他在高处活着,我们看得到。


  多次婉拒为别人诗集作序,除了自己的诗学理论薄弱恐辜负著者期望外,主要还有其它非诗方面的因素考虑。但这一次,我是半点未犹豫就随口应了,因为这本诗评集不是寻常的一本书,而是185位诗人自筹资金出版,用来纪念以诗歌赌注一生的著名诗人乔延凤先生的书籍。这本集子份量很重。

  2022年8月12日晚9时半左右,我在朋友圈突然看到乔先生去世的信息,以为是假新闻,就立即把链接转发给了山东青岛诗人风剪云,意思是请他验证一下消息的可靠性,因为我知道他的平台有乔先生主持的“名家评诗”栏目一直很火,这个消息他不可能不率先知道。然而,他看后也大吃了一惊,绝不相信这是个事实,因为他说前几天乔先生还在和他聊下期平台诗歌评论有关的事,身体都好好的,一转瞬人就没了,谁信呢!

  我也不信。但随后关于乔先生逝世的消息越来越多,很快,安徽省文联、《诗歌月刊》、中国诗歌网、诗刊社等诸多诗歌官方公众号以及国内各种诗歌网络平台铺天盖地的讣告相继发布,我们才不得不接受这个事实:诗坛一颗大星星陨落了。

  乔先生逝世的消息在“溪云斋”文学吧立马炸了锅,一整个夜晚大家无眠,群里四百多个诗爱者都在为突然失去这么一个可敬可爱的老诗人不停跟贴、扼腕哀叹。是的,“溪云斋”的诗歌爱好者对乔先生太有感情了。2017年,诗人风剪云利用个人微信公众号开设了诗歌平台《溪云斋》。《溪云斋》致力于中国新诗传承,倡导真诗,拒绝伪诗,一时间,聚集了国内一大批诗歌爱好者。《溪云斋》的办刊理念引起了乔先生的注意,2019年1月,他在《溪云斋》正式开始主持“名家评诗”专栏。“名家评诗”专栏每月一期,每期对6人诗作逐一进行分析点评。每月10日,“名家评诗”准时出刊,从无延迟,而许多诗爱者这一天也是准时等候,期盼着自己有一首诗能有幸被乔先生选中评析。他的诗评中肯到位,切中要害,把脉准,绝无当今诗评云里雾里粉饰之气,更无拍马溜须一团“和气”,彰显了一个老诗人老编辑对诗歌的高度负责精神和务实求真的可贵品质。“名家评诗”专栏越来越受到诗爱者的欢迎,很多诗爱者为能得到他的评论指点而倍感幸运。当一群小星星遇见一颗大星星,诗歌的天空就亮了。三年多来,“溪云斋”文学吧总是热闹非凡。

  提到乔延凤先生,可以说,过去四十年的中国诗坛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那可是个诗歌狂热的年代,乔先生先担任《诗歌报》编辑,后来《诗歌报》改为《诗歌报月刊》杂志,乔先生担任了常务副主编主持刊物工作。报纸也好,刊物也罢,这份报刊以“探索性、青年性、信息性、公正性”为旗帜舞动着中国诗坛,吸引着千万诗爱者,特别是青年诗人。那可真是风靡全国,报刊订阅量不断上升,只要报刊一上市很快就销售一空,一时洛阳纸贵。《诗歌报》几乎成了当时中国新诗的风向标。乔先生善于发现新人、乐于培养新人,为人十分低调。多年来,他以”黎阳”化名,编辑了许多优秀诗歌作品,当今活跃诗坛的很多诗人,都得益于他的教导。后来,《诗歌报》由于种种原因停刊,乔先生又去安徽大学等高校任教,他创作诗歌、教学诗歌、研究诗歌,从未与诗歌远离。他视诗歌若神明,虔诚挚爱并为之耕耘一生。

  我与乔先生属神交,未曾谋过面。2017年,我重新写诗时,四川一位生意人掌心爱(网名)在一微信群里发现多年停笔又重新写诗的我激动不已,他是我二十几岁写诗时有书信交往的一名诗歌发烧友。虽然是生意人,自己也长年不大写诗,但他却是个不折不扣地诗歌狂热者,且多年热情不减。他力邀我主持他的《乌蓬船》的“中国实力诗人”周刊,我说我工作太忙,应付不了。他说他准备邀请著名诗人乔延凤老师与我共同主持,由我负责选稿乔先生撰写评析,专人负责编排,其他不要我多烦心。我说,那我就试一段时间,但君子丑话说在先,忙不过来我就请辞。就这样,我与乔先生有了联系,加了微信。之后,我一首首选诗,乔先生一首首写评,他的评论细致入心,极为认真。每次专栏推出都受到读者好评,一时间平台阅读量急速上升。我和乔先生合作几期后也熟悉了,就半开玩笑地问他,您一个叱咤风云的人,怎么愿意在这么一个小平台上干活?他平淡地说,现在的诗坛的一些风气让人担心,容易误导年轻人,我现在老了,能为年轻人为诗坛做点力所能及的实事就知足了。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我曾在《诗歌报》《诗歌报月刊》上发过两次诗,选稿的编辑我记得一个是“黎阳”,另一个是“蓝角”。我与他们都不认识,但《诗歌报》《诗歌报月刊》上发表作品的后面都署有选稿编辑的名字,尽管转眼三十多年过去了,但我一直记得这两个编发过我诗歌作品的编辑名字。乔先生说“黎阳”就是他。也就是这个时候我才知道,当时明星一样的编辑“黎阳”就是乔先生。那个时候有很多报刊的编辑隐名或化名编稿、公正选稿,这种不遗余力培养新人的情怀让我们感佩至今。我一直相信,人与人相识都是有因果的,我和乔先生的“重逢”就是一个印证。如今“蓝角”和“黎阳”都已先后离去,但我坚信,他们的名子会永远在中国诗坛星空闪耀。

  乔先生跟我说过,他这几年除了写些诗歌,就是主持了“中国实力诗人”周刊和“名家评诗”两个栏目,每天忙得不亦乐乎。我和乔先生共同主持“中国实力诗人”周刊约半年时间,因工作太忙无奈婉辞了。乔先生也很理解,毕竟我是一个业余诗人,工作是我的主要任务,还要挤时间写作、阅读,精力实在有限。半年时间里,我与乔先生从相知到相解,很是投缘。乔先生说我为人实在、低调,作品灵动、大气,有较强的个人辨识度,归来后的写作颇有大家风范,是一个真正的诗人。乔先生的夸词让我很是意外,也让我很受鼓舞。是的,做一个真正的诗人,这本是作为一个诗人应该有的品质和自觉,可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诗坛有了“伪诗人”的存在,而且那些大量的“伪著名诗人”在诗坛竟混得风声水起。《溪云斋》诗歌平台以“倡导真诗,拒绝伪诗”为已任,我想这也大概是乔先生为什么能低下身架乐于主持《溪云斋》栏目的初衷吧!

  风剪云诗友是我的江苏老乡,他当过兵从过医,现在政府部门工作,是一位很有情怀的业余诗人。乔先生逝世之后,他立即行动、积极推动,拟出版一本诗评集纪念乔先生,这一提议随即得到众多诗歌爱好者的踊跃响应。乔先生主持的“名家评诗”栏目3年8个月出刊44期,共为185个作者评析过268首诗歌。经过四个月紧张的忙碌,由民间筹资出版的《乔延凤溪云斋诗评集》即将问世。如今,回读细品他的每一篇评析,作为一个和他有过情感深度交流的忘年故交,不禁潸然泪下。这本诗评集凝聚了乔先生对诗歌深深的爱,也寄托着诗爱者对乔先生无限的怀念。是啊,除了文字,这个世界没有什么事物能够留下来的,海枯石烂,大海和石头也不能。

  当一群小星星和一颗大星星相遇,那是集体的狂欢;当一颗大星星离一群小星星而去,这不是抛弃,那是他站在更遥远的苍穹照耀着人世。他在高处活着,我们看得到。

  是为序。

2022年12月3日于淮安大运河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