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郭栋超

在大自然中感悟禅意

——评郭栋超的诗歌《高原》

2016-07-09 作者:郑海军 | 来源:夏都论坛 | 阅读:
  恩格斯在论佛教时说:“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本土文化成为禅宗一脉。禅宗的许多偈语都有诗的影子,大师通过极精短的句子,运用意像、隐喻、借代、通感等诗歌手法开悟弟子。有人说:“诗者,寺中之言也。”虽然有些偏颇之处,但是诗和禅语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可以说是人类感性思维的极致,所以当诗歌遇上禅宗,极致的感性思维与高级的理性思维相碰撞,将会发出怎样的灿烂火花?

 

 
  恩格斯在论佛教时说:“佛教徒处在理性思维的高级阶段。”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本土文化成为禅宗一脉。禅宗的许多偈语都有诗的影子,大师通过极精短的句子,运用意像、隐喻、借代、通感等诗歌手法开悟弟子。有人说:“诗者,寺中之言也。”虽然有些偏颇之处,但是诗和禅语确实有异曲同工之妙。诗可以说是人类感性思维的极致,所以当诗歌遇上禅宗,极致的感性思维与高级的理性思维相碰撞,将会发出怎样的灿烂火花?
  近期读到一首长诗《高原》,我之所以关注是因为这首诗与大多数流行的诗作不太一样,现在已经有很多歌颂黄土高原的陈词烂调的作品,但是这一首诗却特立独行,在禅意与人性之间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轻灵而质朴的诗句已经透露出诗人独有的审美个性与写作姿态。
  其实一个诗人的作品的深浅与他学识、阅历、胸怀和气质密切相关,外象只是借为抒情的工具。在这首诗中,作者首先的切入点是虔诚跪拜的佛教徒,以致于在狄青的帐前没有停留。这一下就超越了民族主义、英雄主义等世俗思想,接着作者把眼光转向高原的现状,用冷峻的手法画了一幅大气磅礴的苍茫山水图,诗中写道:
 
 
没有被冰雪冻僵的高原
被一声声鸡鸣惊醒
泛出淡淡青丝
脚下的黄河水奔涌东去
没有滋润这片土地
青城古镇周边的黄土
包裹着层层顽石
破败的窑洞
浸透出远古生命的讯息
 
 
  这一段仿佛让我们回到了青海苍凉的高原,一边奔腾而去的黄河水,一边黄土边上百年孤独的小镇,这里贫瘠、遍远,有人说,离大自然越近,神秘的感觉越多,越能接近人类的本心。紧接着作者把眼光收回到现实,诗中写道:
 
 
干瘦的毛驴
拉着板车
扬起的尘土
弄迷了它惺忪的泪眼
不停地打着响鼻
鞭子的抽打
它扬起了四蹄
 
农妇扳下发绿的青枝
采下朵朵槐花
槐树滴落的泪珠
掉进泥土
老榆树的枯叶告别秋天的燥热
悄悄离开枝头
任凭黄土的舍取
不管是飘游亦或腐烂
决不发出叹息
黄河水顺流而下
没有眷顾这片土地
 
 
  诗人开始关心眼前干瘦的小毛驴,关心流泪的槐花,关心老榆树的枯叶随风而去。正如一高僧所说:“青青野草,尽是法身;处处黄花,无非禅意。”诗人写诗也是一样,把自己的感官所见所闻,用内心化作诗句,传递自己的思想。我们读到了一颗至善而柔软的心,一颗顿悟而慈悲的心。展现了诗人的大悲悯与大胸怀。这段与上段相比,一远一近,一静一动,巧妙的运用了诗歌的间离技巧,让人感悟良深,犹如一幅活的风景就在眼前。而一股大自然的神秘力量却在诗中潜生暗长,诗人把自己在生活中磨砺出的感悟,大量阅读思考的精华,与这里的黄土高原互相印证,得出超然物外的结论,诗中写到:
 
 
血液中流着千年的故事
大自然钟情于群体
不管文明亦或野蛮
目睹着每一个生灵
任它们争斗 追逐 嬉戏
 
 
  当然,作为自然景观,作者也点出了日月山的来历:文成公主和亲远嫁,作为告别中原的最后一站,文成公主在山上支起了帐篷,在故乡做最后一梦,伫望故乡最后一眼。她站在山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思乡之情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临行前父皇唐太宗所赐的日月宝镜,没想到镜中出现的却是长安繁华的景色,令她离愁倍增。公主悲喜交加,泪如泉涌。想到自己远嫁和亲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赤岭,摔在东的是日镜,摔在西的是月镜,摔碎的镜片让泪水和风沙掩埋,成为今天的日月二山。
  作者对此也不知是悲是喜,也许是超脱了悲喜的范围。但是从后文中“山脚下的苦丁香,铺满山脊”以及“太阳落山,那么大的火球砸向山梁,悄无声息”,作者的态度不言自明。这后一句隐喻十分新奇,似乎有一种大历史的概括感,可以理解为很多历史上轰轰烈烈的大事件,至今早已无人知晓,躲在满是灰尘的古籍中。火球砸向山梁,却悄无声息,可谓张力十足,警言妙句。
  最后作者又回到了对佛教的诗性解释,他写道:
 
 
梵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三春过后
菩提树的浓荫
是否会把众生一同遮住
 
 
  这句按佛教的说法是深得菩萨心肠,愿渡尽天下人,让我们看到了诗人的爱是至真至纯的,令我想到了杜甫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没有大胸怀、大抱负是难以写出这样大气魄的句子。作者又是个传统的孝子,他对大伯的关爱,对母亲的孝顺,由于工作繁忙,以至于没有让母亲享到一天福,读之令人泫然。
  最后一段可谓妙句叠出,精彩纷呈。诗人揉和了儒教的积极入世、道教的无为随性、佛教的禅悟知觉。如果能有所领悟,便会明了牛羊为何会踩绿这黄土高原。对于大自然来说,万物繁衍就是至道,诗人至此在思想境界上又进了一层。我不得不引用如下:
 
 
牛羊踩绿高原
透出春的笑意
是谁在说:暂且有己
看雪山随情 经幡随意
风吹草低
我背起高原上苜蓿的果实
回故乡 播撒种子
万物繁衍 铺向天际
 
 
 
 
附原诗:
 
 
高原
 
——郭栋超
 
 
高原 我从远方来
在狄青的军帐里不敢停歇
一路走来
不是为了祈福
只是为了看你
 
溯河而上的风
吹着高原的脸面
透出片片绿意
匍匐在大地上的虔诚人
一步一叩首
不知走了几个世纪
 
没有被冰雪冻僵的高原
被一声声鸡鸣惊醒
泛出淡淡青丝
脚下的黄河水奔涌东去
没有滋润这片土地
青城古镇周边的黄土
包裹着层层顽石
破败的窑洞
浸透出远古生命的讯息
 
干瘦的毛驴
拉着板车
扬起的尘土
弄迷了它惺忪的泪眼
不停地打着响鼻
鞭子的抽打
它扬起了四蹄
 
农妇扳下发绿的青枝
采下朵朵槐花
槐树滴落的泪珠
掉进泥土
老榆树的枯叶告别秋天的燥热
悄悄离开枝头
任凭黄土的舍取
不管是飘游亦或腐烂
决不发出叹息
黄河水顺流而下
没有眷顾这片土地
 
风微笑着吹动黄土
湖水因风的吹动不再忧郁
湖底藏多少神奇 多少神秘
让一切永藏
不能撩开你黛色波影下前世来生的暗示
我喘着粗气
在日月山上爬行
血液中流着千年的故事
大自然钟情于群体
不管文明亦或野蛮
目睹着每一个生灵
任它们争斗 追逐 嬉戏
 
留下日月山的那个女人
背负着民族的江山
可有谁把她的锦衣托住
有几个君王的宝剑能气贯长虹
有几个男人能在暗夜里承受雷劈
我不知是悲伤亦或欢喜
我羞于把殷红的葡萄为你捧起
 
镶嵌在日月山上的古寺
庄重而旖旎
山脚下的苦丁香
直达山脊
太阳落山
那么大的火球砸向山梁
悄无声息
 
梵音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
三春过后
菩提树的浓荫
是否会把众生一同遮住
想起刚刚病逝的伯父
不管我们兄弟姐妹
怎么在他的床头呼天喊地
他紧闭的嘴唇
再也发不出唯恐我们挂断电话的怯意
每个人都会随父母老去
从少年到暮年 从襁褓到坟墓
后院的大婶总是说
你的母亲一辈子都没享福
母亲呀
我愿随你渐渐老去
 
牛羊踩绿高原
透出春的笑意
是谁在说:暂且有己
看雪山随情 经幡随意
风吹草低
我背起高原上苜蓿的果实
回故乡 播撒种子
万物繁衍 铺向天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