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人 > 安谅

镇江风物赋(散文诗六章)

2025-07-12 作者:安谅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已刊《金山》文学杂志2025年第7期.

  《金山寺》
 

  原先是一座孤岛。是因为披挂了这座寺庙,与陆地,与传说,与现代相系连绵?

  江雾也常常披挂如纱,遮不住钟杵撞碎的一片金光。

  如果不是白娘子过分之举,水漫金山,金山寺是不是会声震遐迩?毕竟,寺庙不是喧嚣之处,不是网红打卡地。古银杏的叶片里,也轻声低吟着玄妙的空性。

  法海洞里也有淡淡的雾,好似上千年的遗风,伴着许仙的影子。

  寺上有一个留云亭,他留住该留的传说,云和人,比如许仙似的芸芸众生。却没留住东坡的心。他在600年前的新月初生,在江心的寺庙,如云雾俯瞰自己水中的身影。那微风吹皱的水面,满是他靴子上的波纹。思乡心切。他没与莲花一同静心太深。步履匆匆。

  好在留下他的诗了。虽江雾一样迷蒙,还辨得出,他心里的钟声!

  我的脚步也匆匆。是要让江雾一样的浮躁,在此静一静,似听观自在的心经。



  《北固山》
 

  最好的词,都被辛稼轩写尽了。幸好,诗和山都古老,我可以用年轻的目光一遍又一遍地抚摸。

  江波的浪花,流过,都是满满的问号:北固山老矣,尚能登否?问号转瞬变为一个个惊叹: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仍是北固楼!

  凭谁问,我都鼓起船舤的大拇指,信心撑足。因为拇指中,只有他,与北固山相似相配。

  陡峭,雄峻,坚固,挺拔。

  我真想拿一把剑,也劈向山石,那么,这凤凰池畔,就有三块试剑石了,曹刘和我,各有雄心留在。

  我在六朝松的虬枝里拾到半阕南唐词,正好可以填上,当代风流的韵脚。

  一阵风吹动了江水,我的手骨微微发软。那分明是从三国来的风,在试探我的笔力。

  我搬出江上的座座大桥,当镇纸压了压。江水平展成硕大的宣纸。我让江畔的高楼风光,共同抒写不被雨打风吹去的,笔墨春秋。

  甘露寺,刘备在画屏上还在招亲。祭江亭,刘夫人的身影仿佛还在凌云中,遥寄衷情。

  天下第一江山,不只有阳刚,也要有柔情深种,流淌滚滚的葱茏。

  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如此,也由此,像日出,每天,攀上北固山英雄的身子!



  《蟹黄汤包》
 

  褪去甲胄的蟹身,再无趾高气扬,愿与猪皮冻起舞,献身一场舌尖上的鲜美。

  高筋的面团,裹着一个薄透的江南,汤汁是长江的微型小说,又像心灵鸡汤,来自三国。

  褶子收口,却闭得紧紧的,不肯任何些微的泄露。

  牙齿,是食客自身最坚硬的部件,但必须用最细心和全部的柔情,像时光一样,轻盈地啄破那片云雾,让滚荡的江水,漫过唇的门槛。

  如果你不知它的出处,也不听我这番讲述,那汤汁如复活的蟹钳,会咬你一口舌尖。

  它最初的名字,与蟹的寒性,截然有别,烫包被一个老臣缺了牙的风口,念成了汤包。传承至今。

  这人世,将错就错的事,又何只发生在食物上。何况,这是美食,翻云覆雨,在宴饮中,皆有酒水提升情绪高涨的力量。

  你看,并非秋天,那一桌人,嘴上都开满了菊花。



  《西津渡》
 

  一渡上千年,从三国渡到了当代。短如这条八百米的古街。

  一眼看千年,小码头街的道路基底,又如此厚实迭代,唐宋元明清,一同展颜。

  东吴水师驻扎,既有瑜,又有亮,共谋抗曹大计。祖逖北伐从此出发!救生会的铜铃,摇落一江涟漪。

  涟漪里漾动着烟火,船绣,米芾的墨点,陆游的诗页,漕工的号子,石塔楼阁的倒影,江鸥的飞掠。

  此刻又增添了我待渡的身姿。

  从此岸到彼岸。我等待了半生。

  其实,渡口已沉寂,整条街都是渡轮。

  来来往往的人,都在摆渡中。

  只是有的醒着,有的人睡着。

  我也在其中。仿佛半醒半梦。



  《镇江香醋》
 

  从小吃醋,只吃镇江香醋。只浅浅的一小碟,像盛着半弧月光,在饭桌上轻漾。

  味道好,名字也棒,叫恒顺。 行无阻,血流畅,人欢花舞。 岁月悠长,尽在这琥珀色的飘香中,静美如初。

  蟹黄包子蘸一抹醋。顿成舌尖妙语。犹如撞见一首好诗,如遇知己,一时无法用言词描述。得用多少道工序去慢慢解读。

  满桌的菜肴,似乎被它轻轻一点,如花盛开到极致,肴肉见冰纹,腐乳生红霞,老汤有鲜气,面饼成佳酿。回甘皆无穷。

  这是比酒更醇的镇江香醋。有了这一点醋,镇过一条江水,也胜过天下好酒了!

  烟酒不敢沾的我,有醋为伴,也算半个小神仙了。

  现在的镇江养生醋,一小管,我朋友每天都吃,早晚各一,吃得鹤发童颜,嗓音洪亮。吃得底气十足,大赞特赞,也不管山西,福建永春,四川阆中人,都在一桌。目光里有琥珀色的醋意。

  要有一点这样醋意的流盼。

  生活的真味,是酸酸甜甜!

 

  《水晶肴肉》
 

  肴肉,在镇江,堪称一宝。数宴春的最出名,宴席中的一抹春色。

  白里透红。光滑莹润,水晶之誉,恰好其分。

  青春好味口,切片一碗的江山,半边瞬间下肚。脸面已溢出些许透亮,仿佛一层卤冻,却是温暖如春。水晶的光泽。

  每逢肴肉精神爽。吃得满嘴酥香,其它的菜肴,就都退下吧,或且做陪衬。陪衬已够幸运,那也是与水晶同席呀!堪比千里挑一的嫔妃。

  如今,肴肉,更灿若水晶了,只观赏,不入口,她被我,已真正归类为宝石矿物。

  我大肚能容天下万物,唯我的血管,过于狭獈,时时扯拉我,大人,张嘴随意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