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品鉴冰虹诗歌《见》

2020-07-27 21:58:44 作者:王亚萍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冰虹诗歌评论。
一.
虹刚从虹园逸出
小鸟欢快的啁瞅还在耳边
而一阵风寒骤然降落额头
她睁大双眼
尘扬拥挤的街道
有人一身早霜褴褛的衣衫
衰朽的躯体空洞的眼
粗糙的右手似枯枝伸向虹
讨要救命的钱
呵,上帝!
怎样才能做到能力无边
把世界的寒冷抱在怀中温暖? 
 
二 .
裂变的世界
能否蕴藏美满?
窒息的污浊中
能否摆脱庸俗的羁绊
做回澄澈皎洁的雪莲?

  ——冰虹诗歌《见》

  俄罗斯思想家别林斯基曾说:“任何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的痛苦和幸福深深根植于社会和历史的土壤里,他从而成为社会、时代以及人类的代表和喉舌。”诚哉斯言,诗人不应只流连于风花雪月,脱离现实的土壤,而是应该也为脚下的土地和身后的人们发声,著名诗人冰虹无疑做到了这点。
  白乐天在倡导新乐府运动时有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本诗便是诗人冰虹为“事”而做。诗歌以“见”为题,诗人以“虹”自拟,从“虹”的视角出发,记录了自己的所“见”:一个流浪汉衣衫褴褛,当街乞讨。不同于常人的熟视无睹,诗人在见到这一景象后,有感而发,以这样的问题做结:“呵,上帝!/怎样才能做到能力无边/把世界的寒冷抱在怀中温暖?”“裂变的世界能否蕴藏美满?/窒息的污浊中/能否摆脱庸俗的羁绊/做回澄澈皎洁的雪莲?”马克思曾经说过“资本来到世间,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小鸟欢快的啁瞅还在耳边/而一阵风寒骤然降落额头”。
  本诗以诗人冰虹见闻而始,写出了对流浪汉、乞讨者这一弱势群体的悲悯之情,而后诗人冰虹又并不止步于此,将目光投向了更多的苦难,用博爱的胸怀去叩问每个人的心灵。《见》这首小诗无疑是有温度的,字里行间似乎都滚烫着冰虹对这世间的注视,蕴藏着诗人冰虹对社会的思考。翻开诗作,我被冰虹一系列的用词所吸引,这些看似平常的字词却倾注了诗人的心血,凝聚着一股股不可无视的力量,在读者心里催生出一种无法抗拒的动力。
  我一直不敢拿起手中的笔去碰触底层苦难人民这类群体,而是舍近求远地写些似是而非的美好生活。底层人民的痛苦与悲伤,一直让我羞于言语,似乎说出了就是在揭心中的隐痛和伤疤。对于诗人的社会责任感,有许多诗人是有所忌讳的,生怕涉及到一些与自己相关的人和事,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和不便。但诗人冰虹的诗让我一再想起一个诗人应有的社会责任与担当,而不是一昧地给社会唱赞歌来粉饰太平,她向读者呈现出一个客观而又真实的存在,不愧于自己的心。冰虹不时把眼光放在那些生活在底层的人身上,不管是贫穷还是落后,不管是道德沦丧还是人性的迷失……冰虹把对社会真实的情感呈现在读者的面前,这不仅证明她有敢于担当的勇气,还有诗人冰虹心中那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冰虹会不吝笔墨去鞭策社会丑恶的一面,也会不遗余力的讴歌生活中的真善美,这才更体现出“冰虹诗”的全貌。
  读冰虹诗《见》后,感触良多,思绪不禁飘向了公元八世纪的唐朝,在一个破草屋里,一位伟大的诗人,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屋外是凄凄风雨,屋内亦是萧条,可在诗人笔底波澜的,却还是民间疾苦,真是令人可叹可敬。虽然冰虹和杜甫两位诗人在创作时境遇并不相同,但他们的思想是相通的。
  “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先生的百年之问犹回响在耳边,而当我们再去思考这个问题时,窗外早已不再是风雨如晦,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正在强盛繁荣的中国,正从东方雄起,而我们也有理由相信,诗人冰虹们的问题,也会随着时间长河奔流而逝,最终消散在历史的汪洋大海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