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空也静诗八首及点评

2024-05-19 作者:龙洋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空也静和他的诗,都是一把刀,一把手术刀般锋利,瞧,因了慈悲,刀在流泪。评诗者试图从诗意及其呈现两个层面引导我们走近诗人空也静和他的八首诗。
◎小草
空也静

东躲西藏
忍了一个冬天
春风轻轻抚过大地
才纷纷露出头来
长长地
喘上一口气
仿佛千军万马
从身体里抽出一把把刺刀
刺向天空
打下
一座又一座山头

龙洋赏读:
  这首诗,借助描绘小草的生长过程,展现其坚韧顽强的生命力,蕴含了对世间普通生命不屈不挠的赞美。
  诗人首先通过“东躲西藏,忍了一个冬天”描绘小草在严冬中的隐忍和坚韧,暗示了生命在面对逆境时的顽强与不屈。后面,“春风轻轻抚过大地,才纷纷露出头来”,以春风为象征,展现了生命在温暖适宜的环境中重新焕发生机,开始新的生长。接下来的“长长地,喘上一口气”,生动形象地表现小草在生长过程中的呼吸和生命力,让人感受到生命的力量和活力。而“仿佛千军万马,从身体里抽出一把把刺刀,刺向天空”,则进一步升华了诗意,用千军万马的意象来比喻小草的生长势头,同时用意象“刺刀”来象征其坚韧和锋利。最终“刺向天空”,表达小草对生命的追求和对自由的渴望。
  诗意呈现独特处在于,以小草为主体对象,巧妙地运用了象征、比拟、比喻等手法,使诗意更加生动、深刻。值得一提的是,诗结尾“打下,一座又一座山头”,也呈现出小草生长过程中不断攀登、超越的品质,给人以启示和鼓舞。


◎大雪

雪落故乡
赤橙黄绿青蓝紫
所有颜色瞬间消失
留下一片白
让我想起白内障、白癫风、白血病
想起一路白杨树
穿白戴孝
为母亲送行

龙洋赏读:
  《大雪》一诗以“雪落故乡”为起点,描绘一幅令人印象深刻冬季景象,融入了作者对生命、死亡和回忆的深沉思考。
  诗的开篇“雪落故乡”直接设定了场景和情绪基调。雪,作为自然现象,在这里被赋予了深厚的情感色彩,不仅是一种天气变化,更蕴涵着对故乡的思念和回忆。接下来,“赤橙黄绿青蓝紫/所有颜色瞬间消失/留下一片白”,这三句诗借助对色彩的描绘,生动展现了雪后的景象。原本五彩斑斓的世界,在雪的覆盖下变得一片洁白,这种鲜明的对比不仅增强了诗的画面感,也让人感受到静谧和纯净。然后,“让我想起白内障、白癫风、白血病”,诗人通过列举三种与“白”有关的疾病,将雪的洁白与生命的脆弱、疾病的痛苦联系起来。使得诗的意蕴更加丰富和深刻。这种联系并不是直接的,而是需要读者去想象和体验,从而感受到诗人对生命的敬畏和关怀。最后,“想起一路白杨树/穿白戴孝/为母亲送行”,这三句是整首诗的高潮和升华。诗人将白杨树与穿白戴孝的送行队伍联系起来,构成一幅生动而感人画面。白杨树在冬季依然挺拔,象征着生命的坚韧和不屈;而穿白戴孝的送行队伍则是对逝去的母亲的哀悼和怀念。这种将自然景观与人文情感相结合的写法,使得诗歌的感染力更加强烈。
  总言之,《大雪》诗的独特之处在于它描绘雪后的景象,将自然与人文、生命与死亡、回忆与现实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深邃而感人的意境。同时,诗人运用对比、联想等手法,诗歌的语言更_加生动、形象。让读者在欣赏诗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学。


◎陶罐
空也静

装过米装过盐
装过水装过泪
装过一个又一个王朝
现在啥都不想装了
安静地
坐在博物馆的木柜上
一直空着
任凭一条鱼
在身体游来游去

龙洋赏读:
  《陶罐》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独特的呈现方式,给我们带来了别样的阅读体验。
        首先,从诗意来看。这首诗采用了象征和隐喻的手法,赋予了陶罐丰富的内涵。陶罐作为历史的见证者,曾经承载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从米、盐、水到泪水,它见证了人们的喜怒哀乐,也见证了历史的变迁。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陶罐逐渐被遗忘,静静地坐在博物馆的木柜上,成为了一个历史的遗迹。在这里,诗人借助陶罐的遭遇,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同时也暗示了人们对于历史的遗忘和忽视。
        其次,从呈现方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使读者能直观地感受到陶罐的沧桑和孤独。诗人通过“装过米装过盐,装过水装过泪”等简单的句子,生动地描绘了陶罐曾经承载的物品和人们的情感。同时,诗人还通过“现在啥都不想装了”、“安静地坐在博物馆的木柜上”等句子,形象地展现了陶罐现在的状态,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它的孤独和无奈。此外,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任凭一条鱼在身体游来游去”这一生动的画面,进一步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总的说,《陶罐》这首诗以其深刻的寓意和独特的呈现方式,展现了陶罐作为历史见证者的沧桑和孤独,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时间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这种呈现方式,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歌的内涵。


◎放生
空也静

岸边挤满了人
一条条鱼被放归池塘
不远处
斜插着一根根鱼杆
我不停念叨着
担心一个人放生的鱼
会被另一个人
吃掉

龙洋赏读:
  《放生》一诗,诗意和呈现方式上都表现出其显著的独特之处。
        首先,从诗意上来看。这首诗通过简单的场景描述,传达了深层的哲理和人文关怀。诗歌以“放生”为主体事件,描绘人们聚集在岸边,将一条条鱼放归池塘的场景。诗人在描绘这一场景时,并没有停留在表面的描述上,而是巧妙地加入了“不远处斜插着一根根鱼杆”的细节,使得诗歌的意境瞬间变得复杂。这种对比和冲突,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放生的描述,更是对人性、道德和自然的深刻反思。而且,诗人借助“我不停念叨着,担心一个人放生的鱼,会被另一个人吃掉”的句子,表达了自己对于放生行为背后可能存在的悖论的担忧和不安。
        其次,从呈现方式上来看。这首诗采用了简洁明快的语言和生动的画面感。“岸边挤满了人”、“一条条鱼被放归池塘”等简单的句子,生动地描绘了放生的场景,使得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当时的氛围。同时,诗人还巧妙地运用了“斜插着一根根鱼杆”这一细节,使得诗歌的画面感更加鲜明。此外,诗人在表达担忧和不安时,采用了“我不停念叨着”这样的句式,使得诗歌的节奏感更加紧凑,更能引起读者的共鸣。
        总的说,《放生》在诗意和呈现上都展现了其独特之处。它不仅是对放生的描述,更是对人性、道德和自然的深刻反思。通过生动的画面感和简洁明快的语言,诗人成功地传达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陀螺
空也静

抽一下
就转上几圈
多像我乡下的穷兄弟
被生活不停抽打着
满身伤痕
却不能停下来
喘上一口气

龙洋赏读:
        这首《陀螺》以其恰切的意象和独特的呈现方式,展示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人性的关怀。
       首先,从诗意上看。这首诗将陀螺的旋转与乡下穷兄弟的苦难生活巧妙地联系在一起。通过“抽一下,就转上几圈”这一简单的描述,我们仿佛可以看到陀螺被外力驱使着不断旋转的情景。而接下来的“多像我乡下的穷兄弟,被生活不停抽打着,满身伤痕”,则进一步将这种旋转与穷兄弟的苦难生活相比较,表达了作者对穷兄弟深切的同情和关怀。这种将具体事物与抽象情感相结合的手法,使得诗意更加深邃,更具感染力。
       其次,从呈现方式上看。这首诗运用了对比和象征的手法。通过陀螺的旋转与穷兄弟的苦难生活的对比,突出了生活的残酷和无情。同时,陀螺作为一个象征物,既代表了穷兄弟被生活驱使着不断奔波的无奈,也代表了他们无法摆脱苦难生活的困境。这种对比和象征的手法,使得诗意更加鲜明,更具冲击力。
  此外,这首诗还采用了口语化的表达方式,使得语言更加自然、贴近生活。通过简单的词汇和句式,作者将复杂的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使得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意情感。
  综上,《陀螺》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意象和独特的呈现方式,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对人性的关怀。它通过对比和象征的手法,将具体事物与抽象情感相结合,使得诗意更加深邃、鲜明、自然。同时,它也提醒我们要关注那些被生活驱使着不断奔波的弱势群体,给予他们更多的同情和关怀。


◎杀鸡
空也静

杀鸡给猴看
白白地失去一只鸡
猴子却并不领情
谁都明白
该杀的是哪只猴子
却习惯让胆小怕事的鸡
当替罪羊

龙洋赏读:
      《杀鸡》通过一种寓言式的叙述,揭示了社会现象中的某种不公和无奈。诗意的独特之处在于其简洁而深刻的比喻,以及通过这种比喻所引发的思考。
        首先,这首诗通过“杀鸡给猴看”这一常见的俗语,构建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在这个场景中,鸡被当作了替罪羊,而真正的问题所在——猴子,却并未受到应有的惩罚。这种对比和反差,使得诗意的表达更加鲜明和强烈。
       其次,这首诗的诗意呈现具有独特的象征意义。鸡和猴子在这里分别代表了社会中的不同角色和群体。鸡象征着那些胆小怕事、容易被利用和牺牲的群体,而猴子则代表了那些应该承担责任、但往往逃避责任的角色。通过这种象征,诗人揭示了社会现象中的某种不公和无奈,引发了读者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反思。
        此外,这首诗的诗意还体现在其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上。诗人用简短的语言,勾勒出了一个生动的场景,并通过这个场景传达了深刻的寓意。这种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使得诗意更加凝练和有力。
        总的说,《杀鸡》这首诗通过简洁而深刻的比喻、独特的象征意义以及凝练有力的语言表达,展现了其独特的诗意和魅力。它不仅仅是一首简单的寓言诗,更是一首能够引发读者思考、触动读者心灵的诗歌。


◎桃花
空也静

诱人的不只是色
还有扑面而来的一缕香
仿佛蜘蛛吐出一根细长的丝线
紧紧地
拴住一轮落日
让一段走远的往事
突然回头
朝我喊了一声

龙洋赏读:
  这首《桃花》在诗意及其呈现上都有其独特之处。具体分析如下:
  1.多层次的感官体验:诗歌开篇以“诱人的不只是色”作为引子,不仅仅局限在桃花的视觉美上,还通过“还有扑面而来的一缕香”将读者的感官从视觉拓展到嗅觉,这种多层次的感官体验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立体地感受到桃花的魅力。
  2.独特的比喻手法:诗人运用“仿佛蜘蛛吐出一根细长的丝线”来比喻桃花的香气,这种比喻新颖且富有创意,将无形无色的香气具象化为蜘蛛吐出的丝线,这种具象化的手法使得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桃花香气的缠绵和持久。
  3.情感与回忆的交织:通过“拴住一轮落日”和“让一段走远的往事”这两句,诗人巧妙地将桃花与情感和回忆联系在一起。桃花的香气仿佛能够留住落日,让已经远去的往事重新浮现在眼前,这种情感与回忆的交织使得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和感人。
  4.情感表达的直接性:在诗歌的结尾,“朝我喊了一声”,诗人直接表达了往事对自己的呼唤和冲击,这种直接性的情感表达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实和强烈,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5.画面感的营造:整首诗通过描绘桃花的色、香、形,以及落日和往事的交织,营造了一个充满画面感的意境。读者在阅读诗歌的过程中,仿佛能够看到桃花盛开的景象,闻到桃花的香气,感受到往事对自己的呼唤,这种画面感的营造使得诗歌更具有感染力和吸引力。
  综上,《桃花》这首诗通过多层次的感官体验、独特的比喻手法、情感与回忆的交织、情感表达的直接性以及画面感的营造等方面,展现了桃花的美丽和魅力,也引发了读者对于情感和回忆的深思。


◎秦腔
空也静

戏台耷拉着脑袋
被几根柱子硬撑着
二胡拉开夜幕
破锣敲碎一地月光
吊高的嗓门
从喉咙里吼出几句台词
父亲拎着小板凳
坐在记忆里
一动不动

龙洋赏读:
  《秦腔》这首诗,在诗意和呈现方式上的具有独特之处。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独特的场景描绘:诗开头便以“戏台耷拉着脑袋/被几根柱子硬撑着”为起点,通过拟人化的手法描绘出一个寂寥、沉寂的戏台场景。这种独特的场景描绘不仅为全诗定下了基调,还让读者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秦腔演出环境的古朴与沧桑。
  2.生动的声音描写:“二胡拉开夜幕/破锣敲碎一地月光”这句诗通过形象的声音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充满音乐与节奏的世界。二胡的悠扬和破锣的清脆相互交织,仿佛构建了一个听觉上的秦腔舞台,使诗歌充满了动感与张力。
  3.人物与场景的融合:“吊高的嗓门/从喉咙里吼出几句台词”这句诗将秦腔演员的表演与场景融为一体,通过“吊高的嗓门”和“吼出几句台词”的描绘,生动地展现了秦腔演员的豪放与激情,也反映了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
  4.回忆与现实的交织:“父亲拎着小板凳/坐在记忆里/一动不动”这句诗将读者从秦腔的舞台带回到现实,通过父亲的形象和动作,传达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与留恋。这种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丰富和深刻。
  5.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整首诗的语言简洁而有力。没有过多的修饰和赘言,却能够准确地传达出诗人的情感和意图。这种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使得诗歌更加凝练和深刻,也更容易引发读者的共鸣。
  综上,《秦腔》这首诗通过独特的场景描绘、生动的声音描写、人物与场景的融合、回忆与现实的交织以及简洁而富有力量的语言等手法,诗人成功地营造了一个充满音乐、情感和回忆的秦腔世界,让读者在欣赏秦腔艺术的独特魅力之外,获得精神和情感的熏陶感染。
  诗人简介:空也静,原名魏彦烈,陕西省作协会员。诗发《诗刊》《诗选刊》《解放军文艺》《青海湖》《星星诗刊》等500多种纸刊。出版诗集《格桑花开》《草原情歌》《仰望昆仑》《风舞经幡》、汉英双语《轮回》等多部。获昆仑文艺奖,唐蕃古道文学奖,诗歌春晚“全国十佳诗人”称号。
  评者简介:龙洋,60后,陕西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高级教师,亦诗亦评。有诗词、散文、小说、评论等作品发表《绿风》《中国流派诗刊》《中国诗人》《长江诗歌》等报刊。著有诗文合集《陕西诗人龙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