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恪守艺术良知,诗歌写作各呈异彩

——广东珠西诗群诗人简论

2024-04-03 作者:野松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野松,诗人,诗歌评论家。曾获2021·第四届“十佳当代诗人”奖。自1984年3月在羊城晚报发表处女诗作以来,有诗歌与评论发表于海内外各种刊物、报纸和选本,曾出版诗集《爱的弦音》《歌唱和自白》《大地行吟》《裸袒的灵魂》和诗歌评论集《神州诗意的灯辉》《南方诗神的咏唱——广东诗人论》。

  广东珠西诗群从2018年秋自发形成以来,就怀有一种理想和目标,那就是要让珠江西岸的诗歌走出珠江西岸这片区域,走出广东,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近年来,在省作协诗歌创作委员的关怀与指导下,在诗群顾问杨克、罗振亚、徐敬亚、张德明、田原、何光顺、胡红拴、唐成茂等著名诗人、诗歌评论的关心与支持下,珠西诗群从江门起程,影响不断扩大,队伍不断壮大。至目前,诗群骨干成员有来自江门的野松、海洋、潭啸、星草、漠阳、廖欣、杨雨、周小权、张志伟(阿半)、黄婉仪、康释然、姹娜、林风、唐殿冠、宁荣生、张睿、野丁、小雪、姹娜、何曲强(来自湖南,在江门打工多年)、甄甄,来自中山的门梁、马时遇、张佩兰、何中俊、夏志红,来自珠海的钟建平、邓红琼、康敏,来自佛山的郭杰广、陈小曼、陈霆宇、丘英姿,来自云浮的邝海飞、陈子健、乡芗、黄萍,来自香港的施维(在中山经营农场)、李月边,来自澳门的冯倾城,甚至还有江西诗人梦儿、江苏诗人褚文欣的加盟。这些诗人分布于社会各个阶层和各行各业,既有60后、70后的中坚分子,也有80后、90后的后起之秀,甚至还有00后的少年新晋。近两年,珠西诗群有1位成员申请加入了中国作协,有8位成员申请加入了中国诗歌学会,还有6位成员申请加入了广东省作协。至目前,省级以上作协会员和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已占了大部分,各自形成了自己的诗写风格,而且不少成员都已在正规出版社出版过一部以上诗集,野松除已出版了四部诗集,还出版过两部诗歌评论集,中国作协会员钟建平已出版了多部“香炉湾”系列诗集,星草、海洋、郭杰广、漠阳等诗人均已出版过一至两部诗集。诗人李月边、海洋,两位80后诗人杨雨和康释然均有诗作被评为中国诗歌网“每日好诗”或入围“每日好诗”。野松、张志伟、杨雨等,均曾在全国性的诗歌征文比赛中获奖,野松在由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西南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诗选刊》月刊社、《诗潮》杂志社、《当代诗人》杂志社联合主办的2021·第四届“十佳当代诗人”评选活动中获得“十佳当代诗人”奖。来自佛山的“五金诗人”郭杰广获骆宾王青年文艺奖、第五届中国长诗奖、第六届全国打工文学征文大赛银奖等,来自佛山的丘英姿著有诗集《时间的剪纸》,长诗《佛山陈铁军》荣获第八届中国长诗“最佳新锐奖”,来自江门的诗人唐殿冠荣获第六届博鳌国际诗歌奖年度诗人奖,来自江门的张志伟曾有诗作在第二届全国青年文学作品征文大赛、“华夏杯”全国新诗大奖赛、诗歌月刊社第三届探索诗大赛、2019“我和我的祖国”全国诗歌大赛等赛事中获奖。

  珠西诗群的诗人们恪守诗歌写作艺术良知,不断地在创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触动。尽管经常相聚交流或在微信群里交流,常常碰出思想观念与写作技艺的火花,促进了相互之间的进步与提升,而各自写作出来的诗歌文本,依然风格各异,各呈异彩。

  作为诗群发起人之一的李月边,在读中等师范时就已经开始诗歌写作了。他除有作品发表于《作品》《广州文艺》《星星诗刊》等数十家刊物之外,还有作品被评为中国诗歌网第46期、57期、71期“中国好诗”,入围第154、173、180期“每日好诗”。由于曾较长时间从事新闻媒体工作,有较多的社会阅历,加上长期从事中国画创作,故他写作出的诗歌有一定的思想深度,较强的思想力往往能借助其丰富的想象得以形象的表现。如他的被评为中国诗歌网第57期“中国好诗”的《大雪,掌中血液沸腾》,就通过对大雪天气这种环境下人的生存状态与心灵状态的虚构或描摹,既表现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与疼痛,也表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热爱,对心中人的迷恋,和对未来理想的追求,其丰富的想象化为许多形象生动的意象,让整首诗诗意丰盈,画面感很强,尤其是诗的最后一节,意蕴深厚,让诗意在人为制造的矛盾中升华,极富表现力:“在今夜我观察自己的掌纹/偷窥明天的秘密,悲喜交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天地四季,开始与终结/谁是谁的唯一存在?在北方/雪独一无二蓬勃,而她在南方/看着我掌中的血液沸腾”。李月边是一位心有万物,胸有万象,通达圆融而又情感细腻的真诗人,同时也是一位大隐于市,亦大隐于野的真诗人。三十多年来,诗歌对于他来说是如影随形,他的一颗诗心始终保持着纯真、纯洁和纯粹,诗人的内在气质让他在浮嚣的世界坚持对美善的追求,坚持让自己的心灵在大地上得以诗意地栖居。近年来,他十分注重诗歌艺术的创新,不断变化着他的诗歌抒写形式,并擅于将古典诗歌的意境美融入到他的叙事与描写的诗行或诗篇之中,擅于将他胸中的块垒倾泻与堆砌于他的诗歌殿堂,而形成一种密集的诗意镜像。悲悯与疼痛已成为他诗歌写作最重要的主题,也是他诗歌作品的内核与灵魂,诗意盈逸中有他对现实的冷峻思考,诗意汪洋中所澎湃的是他对生命与生存的哲思,意境宏阔峻峭如他国画中所呈现的云蒸霞蔚和万千气象。

  作为诗群发起人之一的海洋,从上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在省级刊物上发表诗歌,出版过诗集《鲜血素养的爱情》《灵魂的去向》。同时,他也是一位颇有生活阅历的诗人,尽管曾经在海外漂泊过(因此曾用“泊士”为笔名),但历尽沧桑、饱尝艰辛的他总以老顽童的面目出现,乐观活泼,最难得的是依然葆有一颗赤子之心,常行善积德,乐于助人。他是一位诗歌创作的快手,在群中有鬼才急才之誉,善于营造意象,所创作的诗歌总蕴含着他对现实生活的一种智慧式的洞察,以及对历史的深刻思考。他轻松活泼诙谐的个性,表现于诗,却常是一种沉重。同时,他也是一位不断追求创新,喜欢不断超越自我的诗者,他最近创作的一首诗《梁启超铜像》:“仰望的目光,将你扶进/我的腑腹庭园/让我反刍你的遗风余思//阳光煅烧过的历史/烙上/不惧风雨洗刷的容颜/再度装潢当初的执念/让维新变法的额头持续光亮//铜质的防锈底座,固定了/你眺望的方向//我在你疲惫的眼袋里/翻阅戊戌年的雷鸣电闪”,诗风就有很大的改变,一改他原来喜欢使用的比喻手法,自然而不见刻意雕琢的痕迹,诗的质感颇佳。

  珠西诗群(刊)常务副主编潭啸是一位颇有女侠主义气质的诗人,于现实生活中有她的立场和观念。她广泛涉猎中西各类学科,喜欢老庄哲学,特别是喜欢庄子的《逍遥游》,其既智性又感性尤其是散发性的思维,加上自然自在的禀赋,就让她的诗歌创作别具一格,那就是,在她那充满幻想、玄想的诗篇里,不受世俗思维束缚的诗思似天马行空,擅将比喻、隐喻、象征、拟人甚至议论等各种修辞,融洽于她有点硬质性或曰雄性化的语言之中,并将对现实、世事、世物的肯定与否定,判断和揭示,或隐匿或直陈于她的诗行,让人在阅读中不得不接受她的一种强烈的情感撞击,如她的两组诗《〈Repeat〉之——落日奏鸣曲》《〈Repeat〉之——官知回旋》,就将她的这种诗歌写作特质有效地体现了出来。但是,潭啸又是一位善于在诗艺上不断创新的诗人,她的诗歌创作风格在不断演变,在不断给人一种惊喜。

  珠西诗群(刊)常务副主编康释然,是一位颇具个性特质的诗人,他的作品就是他真性情的体现。因为工作关系,他肩上的担子很重,但是诗人的气质总是让他忍不住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引吭高歌,抒发他在日常生活中起伏的情感,把他比常人更浓烈的爱与痛倾露成诗。诗人平时喜欢与朋友喝些小酒,而酒后在回家的途中,或在家里的台灯下,他对世界对现实的观察与思考便成如泉涌的诗思,他最新创作的《回家的路》就是最好的例子:“眼睛所能看得见的世界/就那么大/他们在旋转。他们/漆黑的底色/带着叶子的枝丫/狗也沉默了/灯光惨白/脚步声像一种警告/汽车成了违禁品/它引起了我的愤怒/雨点,春天的雨点/带着冬天的气质/想让我清醒/为什么要清醒/这不是他们要的结果/他们只想要我的脖子/他们的虎口够得着的部位/无论我怎么吼叫/路灯反照的天空/始终一片浑黄”。

  作为诗群里有较大发展潜力的80后年轻诗人杨雨,近年来不断锐意进取,广博众纳,再加上原来较为厚实的文学基础,其诗思敏捷,诗歌写作已经取得了不错的成绩,在2019年就获得了由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与诗刊社联合主办的“讴歌改革开放 畅想2020——‘青年之声’青少年诗歌创作征集”活动的优秀奖。他的诗歌比较注重修辞,有一种唯美,而近来已经注意将现实生活更多地融进到诗歌写作中去,让诗意散发出生活的气息。曾被中国诗歌网评为“每日好诗”的《木椅上的早晨》,就是一首触景生情、充满疼痛感的优秀之作。诗人在早晨行走的途中所见到的一个景象:一位中年或老年妇人坐在河边公园的木椅上,举着手向两边不停摆动,想通过运动,来维持血液的流通,不至硬化。从这个情境中,我们可以猜测到这是一位患病的普通中年或老年妇人。这位患病的妇人十分孤独,没有人陪伴,精神上有点颓丧萎靡:“她躬着腰,头向下垂着/从背后看到她的布衫和头发”。这种境况,一定是触痛了诗人的神经或心灵,让他想起了我们每个人必经的境况:“被锁定的部位太多,只好坐着”——这是人间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尽管是以一种隐喻的形式出现。由于病痛,或由于现实中碰到的艰难困境,人只好与命运达成妥协、和解、平衡。而从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也是人在无奈中与自然、与自我的彼此融入。尽管“天已经凉了”,但是,人,只要一息尚存,就不应绝望,而应对生存充满希望:“前面的河正在迎接晨光/波光粼粼,绿水流得畅顺”。时光荏苒,那对面的河——实即是抒情客体的心灵,依然以一种顽强的意志,去迎接充满生机、充满希望的晨光,在波光粼粼的影照下,保持一种生存、生活的愉悦。当然,诗人把景致引向她面前的河水,引向流动的事物,是想引向永在的时间,引向更大的空间,是为了从更远处、更深处看到人所处的时间场域、历史场域,尤其是个体在这大背景中的生存境况,说明我们作为个体是很渺小的,但每一个人的生命又是珍贵的。至诗的最后,已经由抒情客体转换回抒情主体的感受了:“树在风里晃动着,显得安静”。这最后一句,显然是诗人想到的“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的人间悲情,想到我们的父母一辈,想到更多的老年人,在一定的年纪,在病痛与衰老袭来时,他们正处在“树在风里晃动着”这样的生存与现实状态。这是一种社会真实现象的诗性反映。诗以“显得安静”结尾,是“动”与“静”的对比,是要以这样的“静”来慰藉诗人自己或众生的心灵,达成悲悯。同时,从终极处而言,一切都会“显得安静”的。这是一首反映现实、表现悲悯,能给读者带来强烈震撼感的好诗。

  原籍新会,现在珠海经营企业和生活的诗人钟建平(笔名凡夫),近些年来所创作的诗作都是现代格律体诗,特别是《香炉湾絮语·湿地》诗集里的诗作,比前几部诗集更见整饬,每首6节,每节2行,每行11个字,每行都有内在的音节与韵律。这是新时代中国诗坛最具特色也是最少见的诗歌创作——一种钟建平式的格律体新诗写作,也可将之命名为“凡夫体”的诗歌写作。这是钟建平为克服自由诗容易流于松散的弱点,而执著于这种格律体的诗歌写作。纵览钟建平近年所创作的诗歌,他所要表达的心灵声音,都能化作自由的旋律,在现代格律诗的琴键上跃起与回荡。这是只有高手,才能达到如此的诗歌艺术境界——让自由的诗歌灵魂在自制的格律形式,即自带脚镣手镣的束缚中,自如自在地跳跃和舞蹈。最让我震撼的是他总能在固定的形式中展露和扇动想象力的翅膀,让生动形象的诗意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如这一节诗:“神祗口中念念有词如咒语/飓风从念珠缝隙呼啸而出”,所带出的诗意飓风,就极具冲击力。

  在中山开办青青农场的施维是一位自然诗人或曰田园诗人。她所写作的自然之诗,其“自然”有两层涵义:一是她是一名农场主,是一位田园诗人,耕作于田园收获于田园,她写作的诗歌有不少灵感来自于大自然,来自于田园,不少诗作是心灵与自然的相契相洽;二是她诗歌写作技法上的自然,擅于“从心出发”,充分体现她诗歌艺术写作的自然和自觉。施维善于在现实生活、自然生活中挖掘诗意,让诗性心灵与自然与田园生活作有效且深入的呼应。施维在诗歌写作中对自然物事的抒写常由物由事而至心至境,能有效地拓展诗歌对自然的感受力,如她在《海客瀛洲》一诗中所抒发的情感:“风景在变,深情依旧/我披雪戴雨一路挺进南山南”,如她的《垄边》一诗所唱出的心灵声音:“粗糙的桑椹枝柔软地摆动着腰肢/用活血的激情深藏存在的意义/誓将酸甜孕育出地老天荒的传说”,让生命之真、心灵之真与自然之真诗性地融合。

  郭杰广是一位颇为独特的企业家诗人,他在经营好五金厂的同时,始终将诗性的目光逡巡在佛山这片见证广东经济发展神奇速度的广阔土地上,试图在城市快速发展与繁华的背后,寻找曾经的乡村。他近期的一些诗作,通过对古村、老井、老铁匠、竹器厂、南沙涌、老篾匠、龙窑遗址、古渡口、宗祠、寺庙、老戏台、节孝牌坊等的诗意抒写,来表现古老的岭南文化在工业文明发展中的不断陷落,以及由此给诗人所带来的一种疼痛感。我想,这些唱给岭南古老乡村的挽歌,都应是一些有着浓厚乡村情结的工业企业经营者在现实生活中内心极端矛盾的诗意写照。诗人站在尘世的渡口,回溯的目光总是充满哀伤与惆怅:“我在乎的一些事物,比如客船/比如岸边吮吸北江的/疍家人,大多数已随风远去”(《横江渡》)。郭杰广在时代及自身前进的途中不断回望乡土历史,以五金一样冷硬的语言来表现他温软的忧伤,而他所创作的充满乡土元素的诗歌,文本价值已然体现于能给从农业文明中走过来,又生活于工业文明相对发达的当下的人们,带来了一定的情感抚慰。他的最新出版的诗集《丹灶淬火集》由九章共801首3行短诗组成,是真正的淬火集,很有串珠成链的特色。名之曰“淬火”,可以认为这是诗人灵感的淬火,诗意的淬火,诗艺的淬火,但其实可以更形象地认为,这是诗人将他灵魂里的思淬火成诗:“谁把迷途知返的词/锻打成拳头/在灵魂的闪电里淬火”。他的诗艺比较老道,能将五金制造之“工艺”娴熟地运用于他的诗歌创作之中,将其比较开阔、闪烁着智慧之光的诗思锻造、铸造成比较精致独特的诗歌作品,实在了得。

  作为大学教师、法学博士后的门梁,他的诗歌有着较强的思辨色彩,如他的一首短诗《哀悼一位诗人的逝亡》:“同一时刻/多少人走向永恒/多少孩童走向开端/黑夜与白天/宇宙中流淌成河//一棵古树/和我/立于寂寞道旁/无明亦无晦”,虽寥寥数语,却已冷静地说出了生与死的哲理,道尽了世俗世相,诉尽了哀伤疼痛。

  已出版过两部诗集的诗人星草,是一位从北方山西来到南方江门侨乡生活的女诗人。她成长于北方的心灵,经过南方湿润温暖的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浸润、融化,而更易产生诗的灵感。星草的诗多从充满矛盾的生活中取象,以象生意,抒写她对现实、对生活、对人生、对命运的感悟,在纯净中有一种沉重的份量。在组诗《向着春天奔跑》中有一首《如今,我再不那样想》,就是诗人表现生活矛盾带来心灵矛盾的一首好诗。星草的诗作,因为贴近现实贴近生活,所以比较容易贴近读者的心灵。星草的诗有一种静水流深的美。能化矛盾心境为美妙诗意者,其心必有静气,抒写吟唱必是不急不躁,不疾不徐。尽管星草的诗是从充满矛盾的现实生活中取象,总是不自觉地在二元对立的矛盾中创造诗意,所表现的大多都是诗人的矛盾心境,但是,她却不像一般诗歌写作者那样,因内心的矛盾而让诗作充满悲愤或者激动的意绪,相反,她的诗作却给人一种静气存焉的感觉。这或许是因为诗道性情,与诗人平静宁和的性情性格有关之外,也与诗人擅于将影响诗作深度的浮躁之气过滤的这种深厚的诗歌写作功力有关。

  女诗人张佩兰,是陕西人,居岭南中山已多载,其心常驱驰于神州万里江山之间,亦常流连顾盼于日常所遇之物事,因悟性高而易生诗的灵感,并以灵感为媒,融合所学所修所养,发酵所思所问,而成胸中臆想,乃发而抒之,抒之成诗。因她是跨界艺术家,审美融汇中西,却以中华传统文化为魂,儒道释诸种理念潜藏于她的诗行,而现代人强烈的生命生存意识亦闪光于她的诗章,故她的诗给人诗思辽阔、诗意高蹈、诗境深远的感觉,大气灵气与才气均得以诗性体现,且温软之中有一种硬朗,豪放中又有一种有别于一般女子之灵性与灵气,浪漫中见温柔细腻。近读她的一些诗作,觉得她的诗均源于日常生活,而她的高妙之处是能让日常生活之见之闻,通过心灵想象而成为既高雅又充满人间烟火气息的诗歌。她的不少诗作,均为及物写作,均由形而下至形而上,抒其对现实对时光之思,而最终又能让诗意落至低处,落入到读者的心灵,如《青稞面》只有两节六行:“骑行云朵,一根一根截取/工布江达暖阳的光线/送达他乡,摆上餐台//就会隔空卧眠/林芝桃花十里的雪国/听见天上的星子嘤嘤有声”,其源自生活的想象化为形象化的诗句,意境旷远辽阔,将西藏林芝的自然风光与现实物质生活表现得十分诗意,其穿越时空的心灵空间充盈着生命意识和宇宙意识。

  诗人阿半,儒雅、睿智、低调,诗如其人,其对世界的认知情感,也总是通过儒雅睿智的文字低调地抒写。温文尔雅的阿半,在日常生活中好像并不那么外显,但是,在属于他的自由的诗歌空间里,却善以抒情的文字来表现他心中的意绪,以及他对世界的认知。诗人,是诗与人的合一整体。温文尔雅之人,其诗亦温文尔雅,然而,在温文尔雅之中还有一种来自生活的地气,尽管他一直“温温不作惊人语”,

  隐喻的运用是其诗艺最娴熟的操持,但对生活对现实的揭示与抒写, 却颇为形象与深刻,颇耐人寻味:“他的口中,装着山川、河流和森林/哦,还有一朵莲花//旁边放生池,莲已度过了盛夏/一只蜻蜓,在枯茎上//有过短暂的停留/整个下午,他与莲同在//与功德箱同在。他是半山寺庙的长老/而我,是初涉尘世的小沙弥”(《长老》)。

  诗人唐殿冠,是一位因深怀悲悯而有些儿忧郁的诗人。悲悯情怀,是一名优秀诗人应具有的特质,而悲天悯人、感时伤世的忧郁意绪往往是创造诗意形成诗歌的重要索引。所谓诗道性情,也就是有什么样性情的诗人便会写出什么样的诗。平时比较沉默寡言的诗人唐殿冠,自喻为一棵孤独的树,而由树这一物象或心象所生发出的诗情诗意诗境,其色调是比较灰的,尽管树的心灵也渴盼阳光,渴盼天空的蔚蓝。所幸,树的生命是强壮的,因为树能守住土地,倾听自然,关注人间。诗人的人生观与学养已经决定了他的诗歌观念和诗歌风格。唐殿冠的诗歌创作走的是现实主义道路,所创作的诗歌大多都是源于现实源于生活,而作为学历史专业出身的他,总是偏重于回望,偏重于展望,偏重于思考,从而不自觉地让他的诗歌多了一份沉重或曰厚重。而任何人都可以坚持或秉持自己的诗学观念,写出各种带有自己生命气息与灵魂烙印的诗歌,唯如此,诗坛才不会千人一面,而能百花齐放,各显风骚。可以说,唐殿冠沉郁的抒写风格已经深深地打上他性格性情的烙印了,而这种沉郁的抒写风格,已让年轻的唐殿冠在诗人群体中具有了一定的辨识度。

  邓红琼是近年来活跃于诗坛的一位女诗人,她创办的诗渡杂志社凝聚了许多优秀的诗人,她主编的《诗渡》杂志及《诗渡》公众号发表了大量优秀诗歌作品,她每年举办的全国性“诗渡•海上云天杯”年度诗歌奖及“诗渡•南屏漫杯”茶文化诗歌大赛活动颇具影响。邓红琼近年来为诗歌事业做了很多令人赞许的工作,她甘于为诗歌付出为诗歌奉献的一颗真诚之心,十分美丽动人。邓红琼在为诗歌做义工的同时,还创作和发表了不少诗作。正所谓“诗自性情”,人品的高下往往能体现出诗品的高下。邓红琼博大的胸怀,开阔的视野,厚实的文学修养,让她的诗歌作品获具了如鹰“在天空博击”,“鸟瞰尘世苍茫”的壮阔意境和高贵品质。可以说,邓红琼的不少诗歌作品,十分形象地表现了她在滚滚红尘中,依然让自己的心灵保持着高蹈保持着优雅的状态和姿态。与时同时,邓红琼美丽的心灵也保持着对世事世情世物的高度敏感,特别是人间的亲情、乡情,常常激发她诗歌创作的灵感,让她创作出许多能感动人心的好作品。而她的这种对乡情、亲情的怀恋,表现于诗,则又是十分细腻的,且能暖慰读者的心灵。心之真诚善美,已经成为邓红琼不断喷涌诗歌创作激情的灵感源泉。壮阔与细腻共存,已成为邓红琼诗歌的风格,或者说,已成为邓红琼诗歌的标签。

  在庸常的现实生活中,诗人是精神的创造者和诗意的筑造者。出版过诗集《滑落指尖的时光》的诗人邝海飞一直把诗歌当作他的生命支柱,他在多年的漂泊打工生涯与自主创业的艰难岁月中,坚持诗歌写作,坚持用自己写作的诗歌,来疗治来抚慰他那颗因善良敏感而容易受伤的心灵,只是,他的诗歌不是轻快的,而是颇显沉重的:“大海是一滴硕大的眼泪/眼泪里盛满谁人的忧伤”。阅读他的诗歌,让人觉得,他一直在承受着生活之重前行,在前行中思考着时间与存在、生存与命运。然而,无论如何艰辛,诗人邝海飞都一直在追寻着一种世间的美好:“古井深邃的眼神/越过乌云/寻找被遮蔽的太阳”。邝海飞的内心充满忧患,这种充满忧患与矛盾的生存状态与心灵状态让他无法吟唱起轻快的歌谣,唯此,他在艰辛地创造劳绩的同时,独自在“无眠”的“黑夜”,“与诸神交谈”,在反复吟唱“沉默的石头啊/比空气还轻的时间”中去寻求诗意的栖居。“一灯如豆/不眠的人误入诗行深处”,这种误入,其实就是诗人邝海飞要走下去的心灵正途。

  诗人小曼,原名陈映霞,是用真性情写诗的诗人,她创作出来的诗歌,比较偏重于传统的抒情,但是,情感是现代的,审美也是现代的。尽管当今诗坛各种流派纷呈,各种炫技写作层出不穷,但小曼坚持我手写我心,抒真实之情,唱真爱之歌,故她所写的诗大多能感动人。在各类诗歌的写作中,小曼似乎最喜欢写爱情诗。小曼所创作的爱情诗,将现代女性尤其是现代岭南女性对爱情的深切感受和深刻感悟,与职业女性与现代女性的任性、调皮与撒娇等情绪意绪相揉合,并逐一以感性的语言演绎之,升华之,诗意诗味颇浓,且给人眼前一亮的诗句颇多,如:“我们不吃酒肉,只吃爱情”“初吻的月光,如刀似剑∕雕刻着我一生的泪” “曾经深深的爱∕经不起窗外浅浅的秋”等等,形象生动且隽永,值得品读。

  80后诗人何曲强是湖南人,2017年来到江门新会一家企业工作。他创作出来的诗歌最大的特点是能把激情有效过滤,然后化作一种十分淡定,却能震撼人心的冷抒情。这也许与他学医出身与做质检员的职业冷静性格有关。然而,在生活上,特别是在诗歌群里,何曲强又是那么活泼有趣。这种工作与生活的双重个性,有效形成了他诗歌创作的个人特色:冷静与有趣共存于诗。

  诗人林风,是一位来自湖南,任教于侨乡开平的中学音乐老师,他平时喜欢吹响他的竹笛,让生活的诗意通过他的笛声,盈荡于他热爱的学生的心田。闲余,他也写诗。也许与他所从事的阳光下最伟大的事业有关,他的诗是充满阳光充满爱的,正如他所吟唱的“爱,在阳光下生长”“在这阳光明媚的日子里/播洒下希望的种子/让爱萌芽”。在他看似浅白的诗句中,也有着他对生活的思考,然而,他对生活的思考也是充满阳光充满爱的:“脚步在春天远行/一些梦想触及生活的本质”。

  诗人何中俊写诗已有很长时间了,也可以说,已经是一位“诗痴”了。何中俊是中国“每天一首原创诗”诗歌运动发起人,他坚持每天写一首诗。他每天都能写一首诗,除了与他有一颗敏锐的诗心,对现实对生活具有较强的观察力之外,还与他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有关。他常边观察边思考,边阅读边思考,在观察、阅读与思考中产生诗意的灵感,故而,他创作出来的诗歌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

  作为江门市朗诵协会会长的廖欣,以一个朗诵艺术工作者的高昂姿态,在辽阔的天地间呐喊,且“喊出太阳底下最嘹亮的声音”。他诗的格调是高昂的,因为他的心灵是高蹈的。他坚持“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的理念,关注时代,拥抱生活,以一颗诚挚的诗心歌唱人间真善美,因而,他的诗充满激情,充满时代气息,充满阳光与力量。他创作诗歌除了比较注重诗歌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美之外,还注重让深刻的思想内涵通过凝炼的语言表现出来,如他近期所写的短诗《时光》,那种疼痛感就通过简洁的语言表现了出来,颇有冲击力:“一把每天准时剃度的刀/带走满脚泥巴的童年/带走用失眠糊起来的初恋/带走一茬茬苦涩的梦/也带走了父亲//抢着去收割零碎的果实/把自己努力成黑黝的叹号/一锤锤敲碎命运的砖墙/光,照不进茂密阴影/时间的标本都在那里//眼睛被日子调校了方向/谁和谁虚构了故事/我被推上塔尖/无助地眺望”。

  漠阳是80后诗人,虽然年轻,但人生经历丰富,写诗的时间也不短了,在各级纸刊发表的作品也不少了,他早已是省内知名的打工诗人。年轻的漠阳一直在为生活奔波,直到几年前在某镇区里经营起一家奶茶店,生活才安定下来。他辛劳持家,经常开着摩托将奶茶送到客户的手中,每天都要忙到凌晨1点多才回家休息。此外,他还参加大量的志愿者公益活动,也是一位小有名气的群众演员,参演了多部弘扬主旋律的公益短片。尽管生活艰辛,但他依然葆有一颗纯净的诗心,坚持在工作之余阅读和写诗,坚持让真、美、善诗化自己的心灵,让生活的沉重化为昂扬的诗篇,让写下的诗行化为一股股小小的暖流,流进读者的心灵,让读者们能从他的诗作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间的真爱。可以说,以纯净心灵营造出的诗意,必然是纯美的。他在诗中说:“被窝之外,都是远方”。我们心灵的远方,就是我们要写的诗篇。我们有理由相信,诗人漠阳,必会如他故乡的漠阳江一样,向着海洋,向着诗意的远方奔去。

  诗人冯倾城,系澳门中、葡、英三语作家、诗人,北京大学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研究所硕士、清华大学人文学院文学博士、澳门大学博士后,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澳门中华诗词学会副会长。冯倾城出生于诗人之家,自小便在其父亲冯刚毅(冯刚毅,1947年生,笔名云鹤,中国当代著名粤剧家、作家、诗人及兰花鉴赏专家。澳门中华诗词学会创会理事长、中华兰文化研究会会长、台商国兰专业委员会荣誉会长、顺德国兰协会名誉会长、中山兰花协会名誉会长、全球汉诗总会原常务理事、中华诗词学会名誉理事。)先生的熏陶和感染下,酷爱文学,年少即开始作律诗与长调词,至今成就斐然,诗名远播。冯倾城不仅写作旧体诗词,同样创作新体诗。无论是作旧体诗词,还是写新体诗,倾城总将其家国大情怀寄寓其中,大境界大气象,用字遣词严谨精炼,韵味高雅清新乃其诗词之主要特征,颇受名家推崇。

  周小权,是一名远离诗坛名利喧嚣的隐者诗人。因为远离名利喧嚣,而保持着一颗纯净的诗心,表现于诗,其语言是纯净的,情感是纯净的。与此同时,周小权又是一名甘于奉献的诗歌园丁。近些年来,他一直独自一人编推《诗文人茶馆》公众号,不断推送全国各地优秀诗人的优秀诗作。坚持不为名利而纯净写作的诗人,甘于为诗歌默默奉献的园丁,必然会被世人记住。作为一名转业军人,诗人夏志红将中山视作他人生的第四故乡,爱之恋之歌之颂之,将他军人的热血化为诗性的文字,为中山的山水田园,为中山的人文精神,为中山的时代气象,描画出一幅又一幅诗歌地图。他最新出版的诗集《中山诗歌地图》,就是他以最感性的语言唱出他对中山最真诚的礼赞。在这部诗集中,最有特色的是诗人想象的奇特与神奇,让不可能成为可能,让反常理成为真现实,如“中山的风/点亮五湖四海千家万户的灯”(《明阳集团》),就是鲜明的例子。诗人丘英姿的诗集《时间的剪纸》,是专为佛山的非遗项目创作的。这部诗集的诗作,风格都是比较统一的,既雅致而又不呆板,既朴实而又不泥实,风趣、形象、生动兼具之。最难能可贵的是,诗人诗赋非遗,能把理性的思考化作感性的语言,或用感性的语言来写出理性的思考,而且做到语言虽浅白但又寓含深意,十分适合普罗大众的阅读。宁荣生是一位大学美学专业教师,善于评论,诗歌作品虽偏重于智性,但其关注民间底层的写作情怀是值得称颂的。而在机关工作的黄婉仪,则是一位悟性很高的80后女诗人,虽创作数量不多,但常有让人眼睛一亮的诗作。黄婉仪的儿子张睿,是诗群最年少的00后诗人,同样充满才气与灵气,至今已在各种报刊发表了大量的诗歌作品。此外,中山诗人马时遇坚持微诗创作,亦有一定的诗名。云浮诗人黄萍与乡芗,创作十分勤奋,也常有诗作发表于各种文学、诗歌刊物。

202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