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中国诗歌 > 诗歌评论

以昂扬之情展诗意画卷

——读蓝帆作品随感

2022-10-08 18:40:50 作者:曾令琪 | 来源:中诗网 | 阅读:
蓝帆就是这样,绚烂在人生的秋天,将自己的诗情与随风飘飞的黄叶一道,舞动自己那婀娜的身姿,撒下漫天浪漫的诗意,既氤氲着人生的烟火,也氤氲着她的文学创作,成就着多部诗文集;为我们奉献出《落雪有声》这样的佳作、力作。
一、邂逅于暮春:因文学的盛宴而聚
 
 
  世间上的很多东西,往往都有一个“缘”字。因为有缘,所以有聚;因为无缘,所以有散。一个不经意的擦肩而过,我们可能今生难得再遇;一个漫不经心的回眸,却可能让我们结识一个值得信赖的朋友。司马迁所谓“白头如新”“倾盖如故”,大抵如此。
  因为平常冗务缠身,今年静下心来读书的时段并不多。所以,3月31日我们到中国核潜艇909基地采访,蓝帆女士送我诗集《落雪有声》,时间过去了差不多半年,到现在才读完。而我自己都想不到,支撑我读完这个大部头诗集、并发愿为蓝帆及其作品写点什么的冲动,竟然是因为我今年在《大中华文学》编发她的报告文学《剑门关下多奇志》(第二期)和散文诗《大昆仑告白:我想为人类消灾解难》(第三期)。
  也因为连续两期刊发蓝帆的大作,我才渐渐地知道了她的一些情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四川传媒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长期活跃在文坛一线、荣誉多多的一名作家。是啊,参加四川省文艺传播促进会的活动、知道蓝帆这个人,那是很早的事了;幸而,在迤逦前行的路上,因为文学,我们没有错过继续交流的机会。
  
二、相逢于文字:挟饱满的激情而歌
 
 
  我是一个“老绵纠”,生活的激情已被无奈的生活消磨殆尽,文学的诗意已被要命的文学剥离得残渣浅露。山间明月也好,江上清风也罢,似乎都无可无不可,常常在大浪淘沙的江岸,或冷眼旁观,或自得其乐。但读到蓝帆的文字,特别是那些激情四射的文字,我还是古井微波,情不自禁地为之激动,为之喝彩,为之抚掌称叹。
  《剑门关下多奇志》一文,作者以一个简短的段落交代写作之由:“剑门关,耸立广元名气,中国名气;穿越古今,光照时空,令我神往!于是,它像雄姿英发的壮士昂扬在我的个个句逗里;几世风雨,几多沧桑,几载踏访,我奉送的诗文随我的仰望向剑关再度攀援,去拜会古迹芳香的名城,去祭奠在抗震救灾中逝去的勇士,去讴歌抗战时期的英雄,去怀想革命先烈的芳容。”这样的开篇,作者饱含深情,用长短相配的句式,以激情四射的诗化的语言,形象地诠释了号称“天下险”的剑门关,为本文“剑门关下”这个象征意义的阐释,作下厚厚的铺垫。而段末的排比,铺陈出一种汩汩滔滔的气势,加强了这种语言的张力,给读者以先声夺人的效果。
  然后,作者以三个小标题引领主要内容:
  “上篇:红色火种 照耀后生”,以蒙太奇手法,驰骋诗人的想象,回顾广元的数千年历史,特别是回顾了现代历史上的木门会议,并以徐向前元帅的题词点出意义与价值。“中篇:威武城市 不负基因”,从广元而剑门关,从剑门关电业局。作者将电业局局长龙洲置于汶川大地震的背景之下,通过写大灾突降、人们惊慌失措之时龙洲的镇定、勇敢、果断、沉着,通过他这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由具体到形象,由细微到宏观,将广元人传承红色火种的精神与行为,表现得淋漓尽致。“下篇:英雄遍地 未来可期”,描述了作者通过采访抗震英雄,了解到更多的先进事迹,从而将龙洲局长的“个别性”事迹的描述,上升到对广元几百万干部群众的“普遍性”事迹的讴歌。
  这一篇数千字的报告文学,主题严肃,逻辑严谨,结构严密,饱含激情地讴歌了新时代的干部群众,可谓正气充盈,令人感佩。
  这样的情形,在《大昆仑告白:我想为人类消灾解难》中表现得也很充分。
  在这个长篇散文诗中,作者以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为序,尽情地抒发了对中华民族心目中有“万山之祖”“龙脉之祖”地位的昆仑山的仰望、崇敬、热爱、赞美之情。在十二地支所引领的十二部分文字中,作者各有侧重地描述了昆仑的巍峨气象,神圣的外形特征,悠久的神话传说。其间,穿插自己与昆仑之交、文学与昆仑之缘。内容丰富,形式新颖,激情充沛,语言流畅。可以说,这个数千字的散文诗,是蓝帆近年散文诗的代表作之一。
  《文心雕龙·神思》曰:“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蓝帆就是这样,思接千载,视通万里,吟咏之间,文思倾泻而出,真正践行了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在《与元九书》中所强调的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者以诗人的激情,感动着自己,也深深地感染着读者。
  
三、绚烂于秋天:随飘飞的黄叶而舞
 
 
  我这个人虽然很懒散,但总觉得无论是生活还是文学创作,还是应该丰富多彩、趣味横生一些。贾平凹先生就曾经说过:“人可以无知,但不可以无趣。”(《〈观云奇石〉序》)无趣的生活毕竟乏味。那么,一个人的“趣”表现在哪些地方呢?我认为,除了情感的炽烈,横溢的才华,还在于有天真烂漫之心。阅读蓝帆诗集《落雪有声》的一些诗作,这方面感触尤深。
  请看——
   
  你驾着风花雪月来/你坐着四大皆空走/一介诗鬼  被神界遮掩/一身诗才  让魔与仙妒忌/
  是你来早了  还是我来晚了/前世仓促间忘了回眸/错过多少个百年/星宿下凡  神仙升天/远方召唤的只能是遗憾/
  (《错位的遗憾》)
   
  《错位的遗憾》是诗人凭吊六世达赖仓央嘉措的一首诗。
  不管是实地亲临,还是灯下漫笔,诗人的思绪都御风驰骋。这首诗虽然抒发的是对仓央嘉措的赞美、感叹、遗憾,但何尝不是诗人在经历几十年的人生、看过多少悲喜之剧后的人生总结与感悟!仓央嘉措本身就是一个神一样的存在,一个花一样的绚烂,其人生的悲喜,本身就能给予我们以一定的启示。诗人在歌咏仓央嘉措的时候,融入自己的人生体验,也让读者随诗人的情感起伏而起伏,让读者在品味诗歌本身之外,多了一种对人生况味的体验。这样的诗,就常见的题材,以浪漫的诗意,精心营造出一种诗、神、情、味合一的氛围,很容易引起读者、特别是中年读者的共鸣。
   
  再过十二年我们和白驹重逢/但愿它还能认出我折旧的脸/键盘别嫌我指尖变硬/镜子别嫌我诗里长斑/
  清风面前  我可能步履蹒跚/漂亮的衣裳可能前长后短/身份证别说我盗版/博物馆别把我当成古玩/
  (《忧虑》)
   
  这是一首感叹人生匆匆、岁月老去的诗。
  自古以来,关于爱情,关于生死,关于生命的长短等等,都是我们人类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文学作品的重要的母题。陶渊明那种“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的自勉,杜审言那种“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的感叹,哈姆雷特那种“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的灵魂拷问,在中外经典中至今还重重地撞击着读者的心扉。
  在《忧虑》一诗中,作者将中国传统的十二生肖十二年一轮回的现象,与自己对人生易老、生命短暂的感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以形象化的语言,以风趣、幽默、自嘲的诗行,表达出一种淡淡的“忧虑”。客观地说,关于年龄,女诗人比男诗人更为敏感,更为紧张,特别是人到中年。但本诗从内容到形式,并不令人感觉悲伤。晚唐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纤秾》曰:“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反复阅读《忧虑》这首诗,感觉诗人在马年将尽之际,由“白驹过隙”这个成语瞬间触动敏感的神经,于是以形象的、诗意的诠释,让读者与作者一道,去感受诗人的人生体验。而对于“忧虑”本身,诗人在“度”的把握上是比较准确的,可谓纤秾适当,流莺比邻,深得传统诗歌“哀而不伤”之旨。
  以昂扬之激情,展诗意之画卷。蓝帆就是这样,绚烂在人生的秋天,将自己的诗情与随风飘飞的黄叶一道,舞动自己那婀娜的身姿,撒下漫天浪漫的诗意,既氤氲着人生的烟火,也氤氲着她的文学创作,成就着多部诗文集;为我们奉献出《落雪有声》这样的佳作、力作。
  是为阅读蓝帆女士诗文作品的一些粗浅感受,一家之言,诚愿交流切磋,呈现同道之义。
 
  2022年9月27日下午—28日上午,于西都长乐居
  作者简介:
  曾令琪,中华辞赋家联合会理事,四川省辞赋家联合会主席,四川省诗词学会会员,四川省社科院特约研究员等。孔子学院·孔子美术馆客座教授。现任《中国农庄》杂志执行总编,《大中华文学》杂志总编。
  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中篇小说选刊》《四川文学》《今古传奇》《星星》《诗潮》《中华辞赋》等刊物。抒情散文代表作《永恒的悲怆》,曾被荐为全国中学生课外阅读教材。出版有评论、散文、小说、诗歌等各种文体著作多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