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学东|一份“八十年代校园诗歌”的重要历史档案 | 王学东
利用“访谈录”,成为了姜红伟在该书中打量当代诗歌的特有路径……这些诗人作家、刊物、社团、活动所呈现出来的诗歌历史,便是具有体温的、鲜活的历史细节。由此,该书呈现出了80年代校园诗歌不同的缘起过程,不同的群体特征,以及不同的诗学追求。最终,正是在这些访谈中,让我们看到了80年代校园诗歌中坚实厚重的诗学表达,以及那涌动着的酣畅淋漓的自由精神。...
-
化解人与城市的隔阂和冲突 | 梁平
与生俱来,人与人、人与城市一直存在隔阂与冲突,几乎每个人都不能例外。但是,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有这样清醒的认识,更不是每个人都有能力去化解这种隔阂和冲突。...
-
论曹谁诗歌中的书写元素 | 深雪
曹谁的诗集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前期代表诗集是抒情诗集《冷抒情——亚欧大陆地牧歌》,后期是探索大诗的《亚欧大陆地史诗》,本文以两本诗集的诗歌中常见的典型元素作为解读曹谁诗歌艺术世界的捷径,来探究在这些神秘的元素背后诗人曹谁所构建的艺术世界和丰富多彩的内心世界。...
-
如隐蔽的带着裂痕的容器——评析诗人明素盘的《井》 | 谷风
谷风,性别,男。本名:王熙文。中国诗歌学会会员,谷风诗社社长,《谷风诗刊》主编。入选《21世纪诗辞典》。作品见于《诗刊》《诗选刊》《绿风》《大学生时代》《汉诗》《诗人报》《诗歌报》《青年诗人》、《诗库2007卷》等100余家报刊杂志及诗歌选本,发表500余篇首作品。发表诗评30多万字。创办民刊《谷风诗刊》。著有诗集《谷风》《谷风论诗》《玫瑰诗人明素盘之玫瑰诗论》。
... -
中国诗文外译┃李清照《夏日绝句》║总第9期 | 中诗翻译
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约1155年),号易安居士,汉,齐州济南(今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
-
李发模:《她用诗歌抒写“浙大西迁”》 | 李发模
李发模,生于1949年,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常务理事,贵州省诗人协会主席,一级作家,著名诗人。已出版诗集、散文集等共60余部作品。长诗《呼声》获中国首届诗歌奖,被前苏联作家叶甫图申科誉为“中国新诗的里程碑”,是当前中国最有诗人气质和诗歌才情的作家之一。...
-
雪域高原上那一朵盛开的雪莲——读马文秀诗集《雪域回声》 | 周维强
诗歌是一种声音,是生命在时间长河中不断翻滚,然后回归到本源,去探究生命真谛时的那一次次悸动。...
-
写作:蜕变中的童年与生命的快乐 | 夏汉
出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一批年轻诗人(我称之为世纪末一代。其实我并不赞成代际划分,这几乎是一种荒谬的做法,但现代汉语诗坛又没有真正形成流派与地域性特征,故而这是批评者的权宜之计。)以他们的天赋与热情陆续写下一些作品,形成了一个诗歌群落,引起诗坛的热切期待与关注。最早将这批诗人纳入批评视野的有两篇文字,一篇是钱文亮的《90后诗歌:没有风暴的早晨》,一篇是杨克的《漫步在诗歌精灵的国度》。...
-
诸暨的诗意,诗意的诸暨 | 周维强
诸暨的诗歌土壤,是先贤用智慧和汗水翻新的。所以,只要播下一粒诗意的种子,稍加耕耘、松土,就会收获沉甸甸的果实。这些果实,可以是香榧、早稻,也可以是春笋、柑橘。...
-
西部的苍茫与诗人的情怀 | 周维强
周维强,男,1986年出生,浙江文学院青年作家班学员。大量诗歌评论发表于《中国艺术报》《浙江作家》《上海作家》《泉州文学》《钱江晚报》《联谊报》《当代教育》《青年作家》等报刊以及中国诗歌网、中诗网、中国作家网等网站和论坛。部分作品被《新世纪文学选刊》《诗选刊》等转载。近期作品入选《2018年年度散文诗精选》(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年浙江散文精选》(文汇出版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读本》(金城出版社)。获云南北大门文学奖、《诗刊》征文奖等。
... -
诗译新文化 | 刘大白诗选║总第2期 | 刘大白等
主持人
王磊 William Wang
石永浩 SHI Yonghao... -
中诗翻译版特刊‖悼诗人、译友齐云 | 中诗翻译
沉痛悼念诗人、译友齐云,特出此专刊。...
-
杨伟强诗歌精选 | 杨伟强
杨伟强,笔名边城,男,宁夏海原县人。全国首届印象年征文大赛铜奖获得者。散文,诗歌发表多家文学平台以及纸刊。作品收集于杂文集《只言片语》,现供职于宁夏银川。...
-
郭文会: 疼痛的花朵 | 郭文会
郭文会,1968年出生于新疆布尔津县,祖籍甘肃瓜州,现居新疆阿勒泰市。作品散见于《天津诗人》《绿风》《西部》等文学期刊和多种诗歌选本。...
-
朱子庆| 1980年代的“诗托邦” | 朱子庆
我想指出的是,红伟此书正是一部献身于“情境悖逆”的书,一部十分及时的书,或将像一枚激射的石块洞穿某些“遮蔽”,而以其烛照现实不负历史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