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诗网

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诗行天下 > 活动集锦

冲到地震灾区最前沿呐喊

2008-06-02 作者:柯颂 | 来源: | 阅读:
冲到地震灾区最前沿呐喊 ――中山诗人马丁林、龙威深入四川灾区一线完成诗的使命 在灾区,诗人们正在采访参加义务运输活
冲到地震灾区最前沿呐喊
――中山诗人马丁林、龙威深入四川灾区一线完成诗的使命
在灾区,诗人们正在采访参加义务运输活动的志愿者。
   

核心提示

    每逢国难当头的时候,诗人在精神上总是勇于承担的志愿者,要么以笔为旗,要么投笔从戎,这是义不容辞的职责。我市诗人马丁林、龙威,以生命的名义、以公民的名义、以诗人的名义、以城市的名义,参加了“中国诗歌万里行抗震救灾志愿采访团”,5月22日至29日,来到四川灾区一线采访,深入都江堰、彭州、绵阳、平武、北川等十多个市镇,在灾区行走两千多公里,拍下了三千多幅具有历史价值的珍贵图片,共创作出了八百多行充满激情的诗篇,并写下了两万多字的一线日记,真实记录了灾区人民与全国人民共同抗震救灾的英雄故事。
    5月29日晚,广州。中国著名诗人、中山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丘树宏以及中山市文联主席胡波,中山市诗歌学会会长李容焕等人准备迎接即将回来的中山赴川采访诗人马丁林与龙威,可是,已经过了原定时间,却还没有见到两位诗人的影子,拨打电话又是关机!
    当天临近中午的时候,马丁林还发来信息,说他们乘坐的是13时55分从成都直飞广州的飞机,应4时左右到达广州。但时钟已经指向6时,却还没有他们的音讯,当晚8时,他们还要在广州大学城作首场《以生命的名义―― ―抗震救灾一线诗人志愿者报告会》呢。
    就这样,焦急与担心让等待的人们坐立不安。
    19时30分,电话响起,两位诗人终于到达广州机场,这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
    就快到报告会时间了,两位诗人谢绝了晚宴,到路边的小食店中,匆匆吃了一份牛腩粉,就赶往广州大学城。“这牛腩粉比灾区的压缩饼干好吃多了!我们开心,是因为还有强大后方的支持与关心!我们不敢怠慢,是因为我们担当的责任,我们要把灾区人民百折不挠的精神、大爱的精神报告给后方的人们……”马丁林与龙威坦诚地说。
   

抗震救灾中山诗人在行动

    诗是时代的号角,诗是人民的心声。在这场艰苦的斗争中诗人没有缺席,中山诗人没有缺席。
    在国家与人民最需要的时候,具有博爱精神的中山诗人迅速拿起手中的笔创作出一首首抗震救灾诗篇,2003年曾以一首《以生命的名义》享誉全国诗坛的诗人丘树宏第一时间写就诗作《真爱在人间》,郑集思、刘春潮、唐志勇、黄刚、马丁林、龙威等数十位中山诗人也纷纷拿起了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首饱含激情的诗篇。中山诗歌学会主办的《中山诗人》一版再版地把这些抗震救灾的诗篇以最快的速度刊发。
    中山在先行。5月18日,丘树宏做了一个大胆的策划:组织诗人到四川去,到地震灾区的最前沿去。丘树宏与中国诗歌万里行总策划人祁人进行了沟通,决定,由中山市委宣传部与中山诗歌学会共同主办中国诗歌万里行抗震救灾志愿采访团,尽快深入灾区采访。
    18日当晚,相关负责人商讨此次活动的详细计划时,已确定参加此次活动的中山诗歌学会常务副会长马丁林提议让龙威一起代表中山,参加此次活动。祁人欣然答应,丘树宏坚决支持。
    5月22日,由祁人任团长,马丁林任副团长,洪烛、周占林、王明韵、龙威为成员,文艺报特派记者曾祥书等组成的采访团,带着诗集,高举火红的战旗,飞往成都前往都江堰。
   

先做志愿者,再为诗人

    5月22日15时,“中国诗人抗震救灾志愿采访团”一行七人,分别从北京、安徽合肥、广东中山飞抵成都会合。
    志愿采访团全体成员达成一致意见:首先是做志愿者工作,其次才是以体验生活的诗人身份采风;不给灾区添麻烦,一切费用自理;在保障生活必需的前提下,在灾区尽量少吃、少喝,尽可能地减少生活垃圾;安全第一,团结、友爱、合作。诗人们刚到都江堰,看见来自各省市的捐赠物资,感到非常温暖,全国人民都在与灾区人民并肩战斗。于是他们也情不自禁地加入了抗震救灾物资的装卸队伍。
    “真希望经过我们心与手的传递,能多运几包救灾物资到灾区,外面等候的车队,能早几分钟出发。我们是志愿者,在抗震救灾的战线上,我们甚至忘记了自己是诗人。”在首场报告会上,面对大学生“究竟是先当诗人还是先当志愿者”的提问时,马丁林与龙威发出了共同的心声。
    在灾区的那几天,那些志愿者忘我的精神、奉献的精神深深地触动了诗人,《有这么一支队伍》就这样产生了:“他们在重灾区与军民奋斗了五天五夜后/在成都火车站的抗震救灾捐赠物资仓库/他们由搜救队变成了搬运工……”
    在一座倒塌的学校废墟,诗人们心如刀割,站在废墟前默哀,泪如潮涌。
    “好想拉直废墟下的问号/面对那疼痛的眸光与追忆/废墟下的问号,为何/让消失的生命都张开了翅膀……”龙威在《好想拉直废墟下的问号》中,充分表达出了对生命的尊重。
    就这样,他们白天参加灾区的救助、进行采访,晚上趴在床上、地上用泪水创作出一首首发自心灵的诗篇。
   

仅有的一顶帐篷也捐了

  中国诗歌万里行抗震救灾志愿采访团,他们不仅出力,还尽所能为灾区人民做点实事。5月24日,诗人们自掏腰包捐资五千多元,为彭州的小学生们挑选学习用品。
    本来采访团带有一顶足可容下七八个人的大帐篷,可第一天到达灾区,看到一些灾民还在风雨中露宿,诗人就决定把仅有的一顶帐篷也捐出来。
    此后,采访团一行7人,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租车往返七八个小时,奔波于都江堰、彭州、什邡、江油、绵竹、绵阳、平武、北川等地一边当志愿者,一边采访。
    5月25日,在银厂沟,采访团来到九峰山风景区入口前,一位叫向光清的老母亲,在雨中对天长哭,她时而跪求上苍,时而哀求路人,帮她找回失踪了十二天的儿子。采访团团长祁人,什么也说不出来,匆匆把自己身上的雨衣脱下来,披在老奶奶的身上,深情地对着老人喊了一声“妈”。
    “我也深深地明白/我们此刻一起站在她身边的/每一个诗人,都是她的儿子/……我们作为志愿者来到灾区/感同身受/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对灾区的人民说一声/‘我们是灾区人民的儿子’……您且保重/您且坚信/我们的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马丁林的《银厂沟,一位母亲在雨中哭泣》如实地记录了这一切。

七位生死兄弟险越生命线

    5月26日上午,中国诗人抗震救灾志愿采访团前往什邡、绵竹等重灾区乡镇进行采访。当天发生了6级多的余震,采访团的车辆刚好行走在采访路上,两边高高的山岭,在余震的抖动下,巨石与塌方不断出现。
    “当时,我们的车刚过一处山谷,一块比两辆货柜车还要大的巨石从我们身后十多米处滚落,我们人人面露惧色,但是我们没有退缩。”龙威说到。
    “在这条生命之线上,我们七位诗人结下了生死友谊。”马丁林说。
    在龙威的一本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记录外,还有诗人们的相互祝福与勉励。“生死兄弟,深厚友谊”诗人洪烛写道。
    5月28日,灾区的堰塞湖已处处告急,多个地方的群众已开始撤离,可是马丁林、龙威,还是去了随时都有可能发生决堤的绵阳市。“堰塞湖/你本来宁静的眼睛/怎么会引发全世界一颗又一颗惊跳的心/堰塞湖/这个与我擦肩而过的湖/我怎么也无法理解/你为何又一次地/给咱们多难的同胞的伤口/撒上一把盐。”
    在那里,诗人们还作出决定,向全国诗人发出倡议,援建一间中国诗人希望小学。


马丁林:“铁血”诗人
    “刚到四川时,马丁林每天都睡不好觉,后来才知道,他的母亲病重,可是为了对诗的追求,他还是来到了灾区。”龙威向记者“揭露”这个鲜为人知的秘密。为了这个“秘密”,记者背着马丁林找到了他的家人,读到一首还没有发表的诗《请原谅我,妈妈》“请原谅我,妈妈/在你最需要我照顾的时候/我撇下您留在医院里/我服从了一个更伟大的召唤/匆匆来到了灾区……”


龙威:一位诗心不改的老板
    龙威是新龙媒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小老板,也是一名退伍军人,当需要他到灾区前线采访时,他撇下了公司的一切事务毫不犹豫地答应了。
    其实,龙威早在上世纪80年代就开始写诗了。20年间他对诗的热爱一直没变。这次在抗震救灾前线,他总是不停地采访做笔记,捕捉诗歌创作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