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国诗人 >> 子午 >>

新诗百年:从草创、实验到建设

(《泛叙实派诗人论》代序)


作者:子午  来源:中诗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5-06-01 14:06:32  点击:


   2014年11月26日上午,改毕于广州

 

 

 

 

    注:

    ①1919年5月4日,由北京三所高校的3000多名学生代表聚集天安门,提出“拒绝在巴黎和约签字”和“废除二十一条”的爱国示威活动,后引发并发展成为著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

    ②姜耕玉《论二十世纪汉语诗歌的艺术转变》,《文学评论》1999年第5期。

    ③现代主义文学,最初源自19世纪中后期法国的象征主义诗歌。随后它在俄、英、德、美等国引发了连锁效应,并迅速蔓延到拉美、非洲和亚洲,遂演变成一个国际性的文学现象。20世纪二三十年代,由于象征主义在各国的进一步演变和分化,酿成了声势浩大的现代主义运动,同时扩展到艺术、政治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宗教、哲学、经济等多个领域。

    ④抗战爆发后,国立北京大学、国立清华大学和私立南开大学于1937年10月前后迁至湖南长沙,组成国立长沙临时大学。同年11月1日正式上课(这一天后被定为西南联大校庆日)。1938年2月西迁昆明,4月改称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自1938年5月4日开始上课,至1946年5月4日举行结业典礼,7月31日宣布解散,西南联大在滇整8年。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西南联大培养出大批杰出人才。毕业学生约2000人,均学有成就,有的成为举世闻名的专家学者,许多是蜚声中外的一流科学家。他们对中国的建设事业、高等教育的发展和世界学术研究作出了很大贡献。

    ⑤汪剑钊《二十世纪中国的现代主义诗歌》导言,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 年7月第1版。

    ⑥见笔者《从新时期诗歌探索看传统诗歌美学的嬗变》,引自拙著《微笑》,作家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⑦见笔者诗论集《微笑》,作家出版社2003年12月第1版。

    ⑧见谢冕为程光炜《朦胧诗实验诗艺术论》所写序言,长江文艺出版社1990年12月第1版。

    ⑨关于“新叙事诗歌”时期的相关阐述,详见笔者《新叙事主义诗歌刍议》(2006年9月西南大学中国新诗研究所、《文艺研究》编辑部等编选的《第二届华文诗学名家国际论坛论文选》,和《诗探索》2007年第一辑理论卷)、《新叙事主义诗歌现象及其提出》(《上海诗人》2008年第5期)、《新叙事主义诗歌宣言》(笔者文论集《山水情怀与华夏文化精神》,中国文联出版社2008年12月第1版)、《关于“新叙事主义”诗歌概念的提出及其他——答尘铠的质疑》(《诗林》2009年3月号)。

 

    (原载子午《泛叙实派诗人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14年12月第1版,2015年4月第1次印刷)

9 7 3 1 2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泛叙实派新的叙事方式及对诗美维度的语言建设

 下一篇:无
  相关链接
泛叙实派新的叙事方式及对诗美维度的语言建设     子午  2015-06-01
泛叙实派诗人艺术综论     子午  2015-06-01
泛叙实派诗人论——“新叙事时期”泛叙实诗群的强劲展       2015-06-01
子午简介       2015-06-01


Copyright© copy;  2004-2015 中诗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