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从农妇诗歌中,我们能获得什么?


作者:  来源:华西都市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15-01-20 09:12:45  点击:


 

  一夜之间,余秀华的诗在微信上爆红,一天之后,她家小小的院子里,已经挤满了采访的记者,还有慰问的领导。这一天,她一遍一遍回答着相同的问题,笑着配合摆拍的要求,还被要求现场作了一首诗。因诗歌而来的喧哗,在这一天有变成骚动的表演之危险。还好,她最终用沉默之诗回应了这喧哗与骚动,“假如你是沉默的,海水也会停止喧哗”。(1月18日《新京报》)

  请允许我用农妇诗歌,来描述和称呼余秀华的创作。尽管,“标签化”有时是一种让人反感的东西;但是,现实就是现实,她就是一名农妇,而且是患有先天性脑瘫的农妇。这种身份就是她的真实状态,如影随形。我们能够决定的,其实只是我们的态度——我们是否能坦然地看待她的身份和她的诗歌?我们从她的诗歌中能够获得什么?

  最担心的情形有两种。一种是猎奇的心态。很多人,在看到其爆红时,眼中的关键词只有先天性脑瘫,只有农妇的字眼,所以,他们根本不关心诗歌的好与坏,只是关心这种农妇诗歌背后的反常与荒诞——他们认为的反常与荒诞。另一种情形是恶意的嘲讽。譬如有人觉得这哪里是什么诗歌,由一个生活如此窘迫的农妇写出这样的东西实在可笑,这简直是一个笑话,于是传播它,以显示自己的批判能力与不屑一顾。

  我们能从农妇诗歌中可以获得的东西,其实有两点:一是自由的表达;二是对美好的追求。在很多人眼中,连个规则都没有的现代诗,怎么能算诗歌呢?可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把诗歌当成一种内心的表达,那么诗歌最主要的规则就不是什么韵律、对仗、用典,而是自由表达内心。所以,一个农妇可以写诗,至于写得好与不好是另外一回事。重要的是,她的自由表达。

  无论诗歌写了什么,有一个评价标准是不应该改变的,那就是对于美好的追求。只有让人们感觉到对美好的追求,一种艺术才有真正持久的生命力。从这个角度看,农妇诗歌虽然不够深刻,但其追求的东西无疑令人感动。对美好的追求,自然没有高下之分。

  在一个传播如此迅捷的现代社会,任何东西都有被过度消费的危险。农妇诗歌也是这样。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现实,也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当农妇诗歌一炮而红后,她与她的诗歌必然成为舆论的热点。关键是,我们的内心是否能保持平静,我们的评价标准是否清晰?如果意识不到这一点,就不会懂得农妇诗歌的可贵之处,更不会让这些东西成为美好的记忆。在一个浮躁的时代,需要这种对美好的执着追求。



分享到:
 

上一篇:草根诗歌集群现象出现了

 下一篇:丘树宏歌曲获2014年岭南音乐年度优秀歌曲奖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