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小学生诗歌节这五年


作者:  来源:南方报网—南方日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14-06-28 12:10:36  点击:


少家长在私底下偷偷对记者说,学校的语文教育扼杀了孩子的想象力。比如写出《挑妈妈》的朱尔,在上学之后慢慢就不爱写字了,连看一些带图文字都感觉吃力。他的妈妈,以及另一位小学生诗歌节“元老”、被称为“天才诗歌少女”的朱夏妮的父亲,都对现在的语文教育有点看法。

  作为语文老师,邓旭老师对这种来自家长的反馈的确感到沮丧,也表示难以认同。饿着肚子写诗的张毓苗和喜欢看着天空发呆的刘奕乐,都是他的学生。除了这两个一等奖获得者,他的班上还有很多孩子投稿了,有十多人参加过小学生诗歌节的决赛。他认为他们的语文教育理念和小学生诗歌节是一致的,重在引导和鼓励孩子的情趣和想象力。“我们将写诗融入平时的教学中,并不是一朝一夕的。写诗就是对纯真语言的保护,对美好想法的珍藏。”比如刘奕乐平时写诗、写作文想象力很丰富,在男孩子来说算是心思细腻的,他善于用文字表达自己的感情,善于捕捉细节,邓老师常常说他是“天生的婉约派”。而张毓苗是班级轮流日记的小组负责人,他更擅长记录与同学相处的点滴,通过与人物的对话展现个性。学生参与诗歌节的过程,令邓老师深受触动,他感受到作为一个语文老师的自豪,“因为孩子们在写诗中得到了快乐。”他认为有些家长对学校语文教育有偏见,“如果是注重大量的经典阅读,注重打动人心的真实表达,这与激发和保护孩子的想象力并不矛盾,与考试和平时的积累也不矛盾。如果平时积累得好,考试怎么会没东西写?”

  恒大足球学校小学部德育副主任蔡光辉老师,在2014小学生诗歌节的启动仪式上朗读了一首《足球小子》的诗歌,引起了很多人的兴趣。他对于诗歌与足球的阐述很有意思,说诗歌和足球有共同之处,两者都需要想象力和创造力,也都需要纯粹。他认为踢足球的孩子能写出更好的诗,因为他们“更直接、更单纯”。他觉得有必要纠正一下人们对于足球学校的看法。“跟以前的足球学校不一样,孩子们在这里接受的是全面而细致的教育。我们一天只有两节足球课,其他时间正常上语数英,而且我们有广泛的兴趣班,比如书法、写作等等。对于诗歌写作,孩子们兴趣很浓,每天都追着老师帮他们改诗。这或许真的有点出人意料。

  其实诗歌也可以唱出来……

  孩子的作品下月将被千人唱响

  从首届小学生诗歌节至今,著名诗人、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杨克就担任终审评委之一。这几年他看过很多小学生诗歌,没想到一年比一年多,都快看不过来了。“我参加过很多诗歌活动,但小学生诗歌节应该是全世界最多人参与的。大家的参与性和热情都很高,这是很罕见的。”正因如此,评审的过程也相当辛苦。

  作为一个诗人,在审阅这些小孩的诗歌时,他变得更加感性。“小孩特别天真,单纯敏锐,这种特质是诗人也应该具备的,而小孩表现得特别充分。有人说写诗是一个技术活,是一门手工艺活,但是更本质的应该是天真纯朴的表现力。”他记得有一个一年级的小孩子在诗歌里面表达,希望自己是一个黑板,那样他就不用抄功课了,因为字都在他的身上。他觉得这种表达弥足珍贵、无可替代,现在中国很多儿童诗都是成人写出来的,大人写小孩子的角度,总是和小孩子自己看自己不一样,大人可能更多是一种教化的角度。

  他建议老师不要过多地修改孩子的诗歌,这样反而会给孩子的个性表达打了折扣。他的观点是:“诗歌只能等待,而不能靠辅导。”正如王芗远所说:“不要太刻意地感受一首诗,不要太刻意写一首诗,不要太刻意教别人去写诗,诗是很自然的东西,水流过来,应该想往哪里流就往哪里流。如果要教写诗的话,就应该

9 7 3 1 2 3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第四届中国诗歌节7月15日开幕 全国120余著名诗人届时齐聚绵阳

 下一篇:7月15日 诗歌盛会在绵启幕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