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面向大海的蓝色史诗

评丘树宏大型音乐舞蹈史诗《海上丝路》


作者:周思明  来源:  责编:周占林  日期:14-04-08 22:51:18  点击:


过程。近二十年来,他与海上丝路一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是渊源不浅、缘份颇深。最早是在1992年他在珠海平沙区挂职,与广东省珠江文化研究会联合召开了一次珠江文化研讨会,这是诗人首次正式接触“海上丝路”。1999年初,丘树宏到珠海市香洲区任区委书记,开始更多接触“海上丝路”,从那时始,诗人在自己的名片上就有了这样两句话:“香洲——100年前,中国从大陆经济大陆文化走向海洋经济海洋文化的缩影;改革开放后,中国从封闭经济封闭文化走向开放经济开放文化的窗口”,只是香洲后来先后改为珠海和香山。2006年7月瑞士的“哥德堡号”仿制船首航番禺,丘树宏在南方日报发表诗歌《261年的爱情》,回忆哥德堡号与中国、与海上丝路的历史情缘。正是以上那些对海上丝路的碎片积累和初步的思考,触发了《海上丝路》的孕育和生产。今年是龙年,水生龙,龙生水——写海上丝路,原是风成水就的事情。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蓝色国土,海洋意识薄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海上丝路》不仅填补了文艺作品在这个题材上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唤起人们的海洋意识,从而更加重视海洋经济和蓝色文明。
  长期以来,我们忽视蓝色国土,海洋意识薄弱,带来了一系列问题。《海上丝路》不仅填补了文艺作品在这个题材上的空白,更为重要的是,它将唤起人们的海洋意识,从而更加重视海洋经济和蓝色文明。近几年,某些国家居心叵测、虎视眈眈,企图浑水摸鱼、占我蔚蓝,《海上丝路》的面世,更具有一种特殊的意义。
  《海上丝路》凸现诗人丘树宏一以贯之一的诗写个性,他的诗歌总是与时代、与国家、与世界保持零距离的亲密关系。就诗写而论,上世纪80年代,诗歌标准整体上是高于、大于个体的“居高临下”的存在,所谓“宏大叙事”。到了90年代以后,“个人写作”提出,原子化的“个人”,既是经济自由主义思维的前提,又是其现实的结果,尽管因此由“个人”始,到“个人”终,也是一个很完美、很诱人的论证。当被反抗的“宏大叙事”已经失去策略性或现实中的具体性时,对于“文化”的拒绝,恰恰把“文化”变成一个抽象的概念。时至今天,很多人仍然自觉不自觉地相信,只要回到“个人”、“个体”,就是抓住了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然而,“个人”、“个体”同样有可能只是抽象空洞的概念,有可能只是不着边际的幻觉。当今的诗坛,因流派纷呈而彰显多元态势,不少诗人远离社会生活,关起门来写自我感受,写几乎无事的杯水风波,甚至写一些半黄不荤的无聊意淫,而丘树宏却勇敢地高擎起“宏大叙事”的旌旗,拒绝那种无价值的“小我”写作,连续推出《以生命的名义》、《30年:变革大交响——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全景式大型组诗》、《孙中山》等系列凸显“大我”特征政治抒情诗章。正是这些大气、厚重、激越的诗章,让我们得以走近丘树宏的诗心,倾听到时代的空谷足音,感受到诗人的心律脉搏与时代大潮合奏共鸣的精彩华章。诗人丘树宏在给变化着的历史时代立此存照的同时,也将属于他个人的文化色彩、文学色彩、诗写色彩涂抹在了时间的画板上,为我们了解和欣赏这个用心、用力、用情的政治文化抒情诗人留下一份份难能可贵的资料。在当代诗坛,散文化的歌吟此起彼伏。邱树宏对此始终保持可贵的清醒和警惕。他的许多诗篇平易中见巧思。诗人充分显示了用诗化的语言诠释政治命题的审美功力。胸怀开阔,目光高远,题材广泛,始终不忘诗人作家的责任和使命。他的诗,与口号说教、概念图
9 7 3 1 2 3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写在诗和歌的边上:中国诗人群像素描

 下一篇:郑愁予分享“美丽的错误”:母亲给了我诗歌启蒙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