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诗歌、散文诗:伊犁文学的正席


作者:李凌  来源:新疆经济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13-03-22 19:47:45  点击:


评,散文诗先后获得全国大奖。还有锡伯族诗人阿苏,他轻易不出手,一旦出手,作品必定在读者中留下深刻印象,阿苏的诗歌坚守着一方纯净的精神家园,他的诗歌是一种“根”性的表达。2012年3月,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专门为其举办了“阿苏现代诗朗诵会”,无疑是对他诗歌寻根意识的一种肯定和接纳。
  在他们的带领和影响下,第二梯队的诗人曾秀华、蒋本正、李凌、毕亮、程静、西洲、王兴程、鲜章平、邓若玲、史松建、邹霞、王剑宁、史前进、陈方涛、王云凤、薛菲、心芷、曹志岩等等,他们的诗歌、散文诗创作风格多样,现代意识强烈又不失一种低调和沉稳,显示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特别想要饶舌一句的是被誉为“蘑菇诗人”的陈方涛,这位在城市边缘以种植蘑菇为生的诗人,他的诗歌、散文诗更接近于草根,有一种浓重的泥土气息。
  而更年轻的伊犁诗歌、散文诗作者在2012年逐渐崭露头角,其中进入笔者视野的有:焦晓燕、包严俊、张小琴、杨洁欣等等,他们的诗歌、散文诗大多发表在《伊犁晚报》的青春文学、白桦林等版面。从这些诗歌、散文诗作品来看,他们对于生活有一种悟性,文字感觉也不错,而且起点高,如果坚持写作,假以时日,必定值得期待。
  客观地说,伊犁的诗歌、散文诗很大程度是属于地域性的,要把这种“根”性的诗歌、散文诗放大到全国,还有一段相当长的路需要人们付出艰辛的努力。
  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一个地域的诗歌脉络浓缩或反映着一个时代的印记,诗歌更能直接有效地折射出现实生活的真实在场,社会现实是以诗歌为参照来获得某种表达和留存的。
  因此,如果人们忽略文学发展的现状与地位,就像是人们一种精神生活的缺席,对于诗歌、散文诗,亦然。
9 7 3 1 2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江油将举办中华校园诗歌节

 下一篇:国内外诗人相聚秦皇岛,不同的语言演绎共同的诗情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