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钱弘扬进步文化”的思想。为此,他的公务员身份曾被剥夺,通过法律程序才又恢复。他此前创作的《大地与嘴唇》(1947-1953)、《豁免(I)》(1959-1960)、《卡斯蒂利亚语的布鲁斯民歌》(1961-1966)、《豁免(II)》(目光的激情,1963-1970)等诗作都是在佛朗哥死后才获准出版的。此后,他的诗作有长诗《谎言的描述》(1977)、《洛匹达斯》、《时代》(1987)、《寒冷之书》(1992)、《损失在燃烧》(2003)、《塞西莉亚》(2004),同年出版了《这光芒》(1947-2004诗歌汇编)。安东尼奥·加莫内达荣获了许多文学奖项,其中最重要的是国家文学奖(1987)、索非娅王后奖(2006)和塞万提斯文学奖(2006)。
5、洛夫简介

洛夫,国际知名的华语诗人、诗歌理论家和书法家。1928年出生于湖南衡阳,1949年去台湾,台湾淡江大学英文系毕业,1978年曾任教东吴大学外文系。1954年与张默、痖弦等创办《创世纪诗刊》,并任总编辑多年,倡导超现实主义,对台湾现代诗的发展影响深远。90年代后期移居加拿大。洛夫的创作,早期受存在主义与超现实主义的启迪,意象繁复浓烈,语言奇诡冷肃,后期诗风蜕变,重新肯定传统的价值,将中国诗学与西方诗学相融合。著有《灵河》、《石室之死亡》、《无岸之河》、《漂木》、《诗人之境》、《落叶在火中沉思》等诗集、评论集和散文集。作品被译成英、法、日、韩等文,并获多种诗歌奖。名作《石室之死亡》广受诗坛重视,20多年来好评不断。晚年力作《漂木》3,200余行,技惊群英,引起轰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6、高银简介

高银(Ko Un),韩国著名诗人和作家,1933年生于全罗北道群山。本名高银泰,法名一超。十九岁出家修禅,1958年在《现代诗》《现代文学》发表作品,1960年出版处女诗集《彼岸感性》。1962年还俗投入创作。著有诗选集《那风》、叙事诗《白头山》(7卷)、系列人物诗《万人谱》(30卷)、《高银全集》(38卷)等共一百五十多部作品。曾获万海文学奖、韩国文学奖、中央文艺奖、加拿大格里芬奖等国内外十五个文学奖项。作品已被译介到英、美、德、法、瑞、日等二十五个国家。艾伦·金斯堡称高银是“韩国的带有鬼气的诗歌菩萨”。韩国评论家称高银为文学的集大成者,称其“投身革命的热情可与普希金、布莱希特及聂鲁达媲美,创作数量不亚于歌德、托尔斯泰和雨果,作为艺术家的孤高旨趣与桀骜不逊堪比波德莱尔和王尔德”。近年高银屡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
7、谢尔·艾斯普马克简介

谢尔·艾斯普马克(Kjell Espmark),瑞典著名诗人、小说家、文学史家。1930年出生于瑞典斯特罗姆荪德市。1978年至1995年间,在斯德哥尔摩大学任比较文学教授;1981年获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87至2004年曾担任诺贝尔文学奖评委会主席。艾斯普马克到2012年已出版过十一本诗集;八本小说:包括《失忆年代》系列小说七册,以及《伏尔泰的旅程》;七本文论集:最著名者为《翻译灵魂》,《诺贝尔文学奖:选择标准的探讨》。曾获得各种文学奖项,其中包括瑞典日报奖(1975年),贝尔曼奖(1985年),特朗斯特罗姆诗歌奖(2010年)等。艾斯普马克是有着丰富想象和不安灵魂的诗人。他的文学作品关注人类共同的命运以及文字或诗歌的力量。他能自旁征博引的典故中,创造出反映眼前现实的富有生命力同时又充满张力的诗句。他认为诗歌是翻译灵魂的实验,是形象语言对精神的塑造,他的诗歌创作技法“大体与中国古代诗人的技法相同”。他相信诗歌既是独立的造物,也是改变世界的工具:“诗反抗现实,从而使自己产生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