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诗意解读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精神的优秀文本

——评《万物生长:汶川地震人物志》


作者:姜红伟  来源:中国诗歌网  责编:周占林  日期:11-05-06 08:54:28  点击:


坚强/时,我的眼睛止不住热泪盈眶,为他们视死如归、气吞山河的英雄壮举。在书中,像王毅这样具有强烈艺术感染力的人物层出不穷,他们不但代表了四川人民在大地震面前奋勇抗争、战胜灾难、敢于胜利、坚强雄起的光辉形象,而且更写照了中华儿女在大灾难面前不悲观、不绝望、不屈服、不畏惧、不抛弃、不放弃的英雄精神。
  今年4月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在德阳出席灾区重建与基层宣传思想工作座谈会时强调:四川抗震救灾、恢复重建这三年形成的精神财富,将是中华民族文化非常宝贵的一部分,一定要把这笔精神财富挖掘好、积累好、丰富好。而这部《万物生长:汶川地震人物志》的出版毫无疑问是四川迅速贯彻落实刘云山部长讲话精神的重要举措。同时,这部诗集的艺术价值更能充分说明这是一部全面记录四川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精神财富的“最佳账本”。
  总之,《万物生长:汶川地震人物志》这部诗意解读中华民族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精神的优秀文本是一曲用激情谱写的荡气回肠的英雄交响乐,是一本用感恩书写的镌刻史册的英雄备忘录,是一座用敬意建筑的令人仰望的英雄纪念牌,是一片用真心雕刻的活灵活现的英雄浮雕像。读完这本书,我的耳边突然回响起2008年5月18日,胡锦涛总书记站在什邡穿心店的瓦砾堆上铿锵有力的讲话:我坚信,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姜明的这部优秀文本无疑是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的最诗意的证明,证明中华儿女从痛苦走向坚强的伟大,证明中华民族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强大。
  
  (姜红伟: 1966年4月21日生,现在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呼中区委组织部工作。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历史研究者,八十年代中学生校园诗歌倡导者,民间诗歌报刊、校园诗歌报刊收藏者,5.12汶川大地震诗歌研究者及诗歌资料收藏者,曾在二百余种报刊发表诗歌、评论、散文、歌词作品,曾荣获国内各类文学征文奖项几十项。其编撰的《八十年代诗歌历史备忘录》系列文章二十余篇(共计20万字)以及策划组织的《八十年代著名诗歌编辑家访谈录》系列文章十余篇、《中国民间诗歌报刊收藏家访谈录》系列文章二十余篇自2006年在报刊网络发表后在诗坛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在全国引发了追忆、怀旧、研究八十年代诗歌的热潮。其编著的中国首部校园诗歌史专著《寻找诗歌史上的失踪者——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校园诗歌运动备忘录》于2008年由黄河出版社出版后,新华社、《人民日报》、《光明日报》、《诗刊》、《星星》、《文学报》、中国作家网、新浪网等全国几百余家媒体进行了广泛宣传。目前,已经编著完成中国第一部诗歌民刊著作《诗歌民刊的前世今生(1978—2008)—中国诗歌民刊30年历史备忘录》、长篇诗歌史料著作《中国1970年代末期至1980年代末期大学生校园诗歌运动档案》。)
9 7 3 1 2 3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世界诗人大会中国办事处挂牌仪式暨李国富诗集研讨会在京举行

 下一篇:救灾与重建的诗意书写
  相关链接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