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中诗报道
中国诗人
文人书画
诗歌万里行
中诗视频
诗人档案
中诗邮局
中诗文库
中诗论坛
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北岛:写诗难呀!
作者:石剑峰 来源:中青在线 责编:周占林 日期:10-01-22 11:54:10 点击:
如以往历史上发生的那样,汇入一种再生、向初始的回归几乎总是混乱:革新,复兴。”而帕斯认为,诗歌为这种回归提供了可能。回顾人类历史,宗教与革命带来太多血腥的记忆,在这一意义上,诗歌是“另一种声音”。谈到1949年以来的这六十年,真正可以称作“另一种声音”的是始于上世纪的中国地下诗歌,它在七十年代末浮出地表,并产生巨大的影响。其实这就是帕斯所说的那种回归,对中华古老文明的源头的回归,那就是诗歌的中国。
在您看来,诗歌特别是中国诗歌应该离革命和宗教远一点还是更近些?
北岛:我认为中国诗歌恰好应该远离革命与宗教。在我看来,革命与宗教有某种共性,那是一种“想象的共同体”,并依赖组织甚至武装力量来完成改造人类的目的——“存天理,灭人欲”。而诗歌不同,它纯属个人的想象,自我认知自我解放,无组织无纪律,不存在任何外在的强制性与侵略性。
四十年前的诗歌“革命”在某种意义上是否,既是起点,但没走几步就已经是终点了?这是不是您这辈诗人始料未及的?
北岛:谈论诗歌,我们需要不同的时间尺度,从《诗经》到现在已有三千年了,按这个尺度,四十年算不上什么。终点这个说法不对。如果把1969年作为中国诗歌的新的开端的话,那么这场诗歌“革命”一直到今天,而且会继续下去。当然和头二十年的辉煌相比的话,近二十年可谓危机四伏。让我再引用帕斯在《另一种声音》中的话:“今天艺术和文学面临一种不同的危险:不是一种学说或一个无所不知的政党在威胁着它们,而是一种没有面孔、没有灵魂、没有方向的经济进程在威胁着它们。市场是圆的,无人称的,不偏不倚而又不可通融的。有的人会说,照他看来,是公道的。或许如此。不过它是瞎子和聋子,既不爱文学也不爱冒险,不知也不会选择。它的审查不是思想性的,它没有思想。它只知价格,而不知价值。”帕斯的话正好概括了这二十年中国艺术与文学,包括诗歌在内的外在危机。除此以外,还有一种内在危机,那就是我们这古老民族太注重功利,太工于心计,缺乏一种天真无畏的“少年精神”。这一点恰恰从内部消耗了向前推进的动力。
“与民族命运一起,汉语诗歌走在现代转型的路上,没有退路,只能往前走,尽管向前的路不一定是向上的路——这是悲哀的宿命,也是再生的机缘……”
不久前参加“香港诗歌之夜”的美国著名诗人盖瑞·施耐德在香港说,现在的中国诗人和诗歌太注重抒情,而忘记了诗歌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批判,中国诗歌是否真的在丧失这一功能?在中国,诗歌的批判性主要可以表现在哪些方面?
北岛:施耐德说的有道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主要是审美,而审美如果没有足够的批判与反省意识伴随的话,就很容易变质,变得矫饰、滥情甚至腐朽。自十九世纪下半叶以来,现代诗歌正是在与工业化引导的现代化进程的对抗中应运而生的。遗憾的是,如今很多人都忘记了这一基本前提,甚至提倡复古走唯美的老路,那是根本行不通的。
您为“中坤诗歌奖”写的获奖感言,和阿多尼斯的获奖演讲,在我看来有很多相似之处,比如你们都谈到了诗歌语言,您说“汉语在解放的狂欢中耗尽能量而走向衰竭”;“词与物,和当年的困境刚好相反,出现严重的脱节”,在您看来,这是当代汉语本身的问题,还是因为汉语受到了其他方面的影响造成的?
北岛:现代汉语的问题大了去了,作为中国作家我们要负很大的责任——对现代汉语的
9
7
3
1
2
3
4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
“青溜溜的青海——2010天佑德迎春诗歌朗诵会”举行
下一篇:
格罗斯获艾略特诗歌奖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