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中诗报道
中国诗人
文人书画
诗歌万里行
中诗视频
诗人档案
中诗邮局
中诗文库
中诗论坛
首页
>>
中诗网
>>
中诗报道
>>
纪委书记的诗歌情结 访湖北诗人车延高
作者:朱小如 来源:《文学报》 责编:周占林 日期:08-02-17 11:02:17 点击:
车延高,湖北省武汉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2005年2月开始诗歌创作。去年10月,他以组诗《日子就是江山》荣获第八届“十月文学奖”诗歌奖。在同事、朋友的眼中,车延高是“很理性的”。他自己也说:“如果不看我的诗,没人会相信,我心里埋着一条情感的大河。”
记者:你给自己的诗命名为《日子就是江山》,从中可以看到一种漫长岁月中孤寂但又十分坚定的诗歌创作形象。你一共写了多少首诗歌?最初是什么时候开始的?
车延高:我只是一名业余诗歌创作者,我的诗龄也太短。在写诗以前我主要是写杂文,现在还兼任武汉市杂文协会主席。我给同事、朋友的外在印象,总的感觉是很理性的。如果不看我的诗,没人会相信我心里埋着一条情感的大河。
最初写诗是一种无奈。没到重要领导岗位之前,写什么都是一己之见,任职以后就不同了,一篇杂文出去,别人随时可能对号入座,麻烦就来了。于是我开始寻找一种别人不易对号入座的文体,最后选定了诗歌。诗歌抒情多论理少,和现实的距离比较抽象,不太容易惹麻烦。就这样,从2005年2月开始,我迈进了诗歌创作的苦旅。结果一发而不可收。两年多来,我利用午休和晚上的时间创作了250多首,已发表170多首。目前人民文学出版社正在给我出第一本诗集。
我一直对诗人有一种特别的景仰和崇敬。年轻时,徐志摩、郭小川、李瑛等一批优秀诗人是我崇拜的偶像。诗人血热而心静,有超凡脱俗的思维和丰富奇绝的想象力。虽然诗人的想象空间没有疆界,但诗歌不是信马由缰的无拘无束。诗歌高度凝练,宏旨大义,它的情感井喷和微言大意是其他任何一种文学形式所不能替代的。
我敢断言:在人类文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诗是永恒的,只有不合格的诗人才会被淘汰,而诗歌作为一种文学形式永远不会淘汰。所以我倾心于诗歌,从骨头里热爱诗歌。
记者:你怎样获取诗歌创作的灵感?
车延高:有人说,灵感是神灵送给诗人的天分,灵感来自一刹那的感动。认为激情可以培养,而灵感只能等待。对此,我同意一半,保留一半。
我承认诗人是需要灵性的,灵性是天分的影子。有了灵感,诗人的笔就能化腐朽为神奇,就能让一块石头睁开眼睛说话,让一朵花开出九十九种颜色。但灵感不会凭空产生,它的根基和土壤就是厚重的生活积累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从这个意义上讲,灵感是风从生活和承载生活的土地上吹来的神奇种子。我写过一首诗《把自己当扁担的人》,记叙城市挑夫生活。为抓细节,我在街头观察了好几天。
这种寻找灵感的习惯带给我许多创作的兴奋点。例如,和家人散步时,观察到一个细节,触发了想象,人就走神了。偶尔陪爱人逛商场也如此,灵感来了,就找服务员借纸借笔。现在我爱人已经被我培养出来了,上街手提包里总备着笔和纸。回头看,我的很多诗都是即景触发灵感,捡了两三句,闲时坐下来再琢磨,一旦动笔一气呵成,就成了诗。
坐在办公桌前,我是公仆,勤政为民,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坐在电脑桌前,我是诗人,草就一首好诗,让自己激动,让欣赏的人在阅读中增加幸福指数。
记者:都说悲愤出诗人,从屈原开始。尤其是当下比比皆是的庸俗社会生活环境和诗人理想的纯净气质越来越格格不入。你是如何来处理这种现实矛盾的?车延高:喜笑怒骂皆成文章,不是说诗人的眼睛上天生就有一副墨镜,看哪里都一派肃杀。所以我不太赞成悲愤出诗人的说法,这个桂冠戴在所有诗人头上就成了一种单调景致,没了春夏秋冬,不是万物花开,不是生活的真实本原。
读郭小川、李瑛、谷禾、田禾等人的诗,你会发现他们的诗都不是简单的悲愤,我更多看到的是一种爱,即便有恨也是“恨其不争”“恨铁不成钢”
9
7
3
1
2
4
8
:
分享到:
上一篇:
中国作家协会在京举办2008新春联谊会
下一篇:
《中国诗歌》抗击雪灾重建家园专号
相关链接
《中国新年百年千家诗》编纂项目在京启动
2015-12-14
“交通银行杯”海上丝路诗歌大奖赛暨首届中国文人书画
本站
2015-12-13
首届上海诗歌艺术节走进美术馆
2015-12-12
中国诗坛四公子上海工作室挂牌
2015-12-08
两岸诗人校园“讲诗” 鼓励年轻人多读好诗感悟生活
2015-12-08
© 2004-2015
中诗集团
®中诗
主管:中国诗歌万里行组委会 主办:盛世中诗 备案编号:
京ICP备1202409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12801
联系站长
常年法律顾问:海峡律师事务所 邹登峰律师